清晨,老酋长将最后半袋旱稻米倒进祭神的铜釜。
寨外新烧的山地还冒着青烟,十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趴在溪边,用竹筛捞着指头长的小鱼。
竹楼里传来产妇的惨叫,这是本月第三个难产的女人,鬼主正用烧红的青铜刀割脐带。
当李宽接过那碗混着野菜的"神米"时,米汤里倒映着几十张虔诚而饥饿的脸。此情此景,李宽不由得想起了上一世在书本中读到的知识:
【岭南湿热多雨,山林间终年弥漫着致病的"瘴气"(疟疾等热带疾病),《岭表录异》记载"夏秋之交,瘴疠尤甚,外人至者十病八九"。僚人多居于"依山险而居"的峒寨(《通典》),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悬于陡坡,常遭山洪冲毁。】
【疾病多由"鬼主"(巫师)通过鸡骨占卜、铜鼓驱疫治疗。实际医疗依赖野生草药,但"瘴毒发作,朝病夕死"(《岭外代答》)平均寿命不足35岁,新生儿存活率约50%,寨中常见"十室之邑,必有鳏寡"】
【"砍山栏"(焚烧山林)后播种旱稻,唐人刘恂《岭表录异》载"火耕水耨,无蓄积之资",亩产不足百斤,贞观年间岭南水稻亩产仅约1.5石(约90公斤),不足中原三分之一,常年依赖蕨根、桄榔树芯等野生淀粉植物,《本草拾遗》称僚人"采桄榔面,岁饥则全仰之"】
【普通僚人"以蕉葛为衣"(《新唐书》),仅以芭蕉纤维编织的粗糙布料蔽体。唯有酋长能穿从汉商处换得的麻布,普通僚人"小儿冬月裸身,以泥涂腹御寒"】
刀耕火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些,原本只是回忆中留存在书籍中的历史;此时,却真真切切地具象在他的眼前。
李宽站在铜鼓寨的最高处,望着脚下这片贫瘠的土地。僚人们聚集在他面前,眼神中既有敬畏,又有期待。
他们信任他,甚至愿意为他而死。
而现在,他要让他们活!
1.新居:从危房到坚城
李宽展开系统兑换的《古代建筑改良图》,沉声道:"从今日起,我要所有僚人不再住摇摇欲坠的竹楼。"
僚人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首到李宽抬手一挥,系统金光洒落,地面震颤,原本腐朽的竹木结构被一股无形之力拆解重组。
新的房屋采用夯土为基,青瓦覆顶,木梁榫卯结构,坚固得足以抵御岭南的狂风暴雨。
"这......这是神迹!"大巫师跪地颤抖。
李宽淡淡道:"从今以后,房屋都要仿照此类建造。"
[兑换"建筑改良技术",消耗2000情绪点]
2.良田: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僚人世代"砍山栏"种地,收成微薄。李宽首接兑换《曲辕犁图纸》和《占城稻种》。
"从今日起,我要所有僚人不再挨饿,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李宽亲自示范,教他们如何开垦梯田,如何引水灌溉,如何施肥利种,如何轮作休耕。僚人起初笨拙,但很快,第一批秧苗在肥沃的水田中茁壮成长。
"仙师,这稻子......怎么长得比野草还快?"一个年轻猎人瞪大眼睛。
李宽微笑:"因为这是高产稻,一季可收三石。"
[兑换"农业改良技术",消耗3000情绪点]
3.棉衣:从衣不蔽体到温暖过冬
岭南虽热,但冬季湿冷,僚人常年"以蕉葛为衣",冻死者不计其数。李宽兑换《棉花种植术》,并从系统商城兑换棉种。
"从今日起,我要所有僚人不再受冻。"
妇女们学着纺纱织布,第一批棉衣制成时,老人们摸着柔软厚实的布料,泪流满面。
"布洛陀......真的赐福给我们了......"
[兑换"纺织技术",消耗1000情绪点]
4.军备:从竹弓毒箭到铁甲强兵
李宽深知,若想对抗大唐,光有粮食和衣服远远不够。他兑换《初级冶铁术》,并命薛万彻挑选精锐,组建第一支僚人正规军。
"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山野猎户,而是战士。"
铁匠铺日夜炉火不熄,第一批铁制刀剑、铠甲被锻造出来。薛万彻亲自操练,教授战阵之法。僚人本就悍勇,如今配上精良装备,战斗力暴涨。
[兑换"军事强化技术",消耗2000情绪点]
三个月后,铜鼓寨焕然一新。并且,铜鼓寨产生的这种变化,由祭天时来自于其他部落的代表,口口相传,传到每一个真心信奉李宽为真神的部落。
僚人的力量,正在"真神"光辉的笼罩下,逐渐汇拢。
彼时:
房屋整齐坚固,孩童不再因塌房而死。
粮仓堆满稻谷,无人再食树皮。
家家有棉衣,老者不再冻毙于寒冬。
军队纪律严明,再非乌合之众。
李宽站在高处,望着这片脱胎换骨的土地,心中第一次涌起真正的责任感。
"仙师,我们接下来......"薛万彻低声问。
李宽目光深远:"等。"
"等粮足,等兵强。"
"等李世民以为岭南仍是蛮荒之地时——"
"我们,杀回去!"
[情绪点+150000,来自僚人的信仰与感激]
远处的夕阳如血,映照着这座崛起的蛮荒之城。
属于僚人的新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