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验证期间,分三个时间段0点、8点、12点,每个时间节点更新一章;日更6000+字,共计三章】
【这是第一章!!!下一个时间段还有,分成几个时间段是希望读者朋友们多点一点免费的催更~~】
【拜托!拜托!拜托!】
【发财的小手点起来,催更催更催更】
【不管数据如何,作者保障每一本书都不会太监,再差也会保证完结。】
【例如第一本书扑得不能再扑,作者都咬牙坚持完结了的,更新人品有保障,不用担心追着追着就烂尾】
数日后,鸿胪寺内。
岭南使臣朗声道:"我王有止戈三约:"
"其一,大唐皇帝需亲笔诏书,承认岭南王对等之尊;"
"其二,岭南商队可自由出入大唐,免税通商;"
"其三,赵国公之女长孙婉儿入岭南和亲,以示诚意。"
[情绪点+10000,来自大唐文武百官的愤懑]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荒谬!"
侯君集怒喝,"岭南蛮夷,也配娶我大唐贵女?"
岭南使臣不卑不亢:"若大唐不愿,我王也不强求。"
"只是......"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李世民:"我岭南五十万大军,己在潼关外休整多日了。"
——
待使臣表述岭南战书之后,太极殿内,群臣对于此事展开热议。
李世民重重拍在案几上,玉制的镇纸被震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竖子狂妄!"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承认对等地位?区区岭南蛮夷,也配与朕平起平坐?"
阶下群臣噤若寒蝉,房玄龄弯腰拾起碎片,轻声道:"陛下息怒。"
"李宽此议虽狂妄,但眼下局势......"
"局势怎么了?"李世民锐利的目光扫过众臣,"大唐还没亡呢!"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魏征出列:"陛下,岭南军距潼关不足百里,而我们的军队至少还需半年才能重整完毕。"
"若此时开战......"
李世民:"魏卿,你也主张求和?"
"非求和,乃缓兵之计。"魏征坦然道。
"李宽三项条件,第一项无非面子问题;"
"第二项也是为了后续光明正大探我大唐虚实;"
"唯独第三项......"
他看向站在文官首列的长孙无忌,"臣虽然不明其用意,但恐怕其别有用心。"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长孙无忌身上,尤其是原天策府一脉的秦王旧臣,玄武门"替身计划"的知情人,都猜到了李宽此举的目的。
赵国公长孙无忌素来沉稳,但此刻却面色铁青,宽大的朝服袖口微微颤抖。
"陛下!"
长孙无忌突然跪地,"臣女年方十六,体弱多病,岂堪远嫁蛮荒?"
"李宽此举,分明是要羞辱老臣!"
李世民的表情软化下来:"辅机起来说话。朕岂会不知你的难处?"
杜如晦趁机进言:"陛下,不如先答应前两项,第三项再议?"李宽要的无非是承认他的地位和通商之利,给他便是。"
"不可!一旦通商,岭南之人随意进出,岂非视我大唐为无物?!"
"如果不同意岭南的要求,双方难道要继续开战吗?"
"以一人之牺牲,能换得大唐短暂平安,臣认为值得!"
"放屁!敢情和亲的不是你家的女儿。"
"匹夫粗鄙!岭南的要求,其实也不算太过,为了边境安稳......"
"请赵国公以大局为重!"
"望陛下圣裁!"
争论持续了整个上午。
李世民注意到,一向活跃的谏官们今天异常安静,而世家出身的官员则三缄其口。
这种沉默比任何反对声都更让他心惊,朝廷的力量正在分化。
房玄龄轻叹:"陛下,如今......"
"朕知道!"
李世民猛地拍案,"可让无忌的女儿和亲?"
"泱泱大唐,竟要靠牺牲大臣的女儿来保平安!"
"他这是在羞辱朕!"
长孙无忌面色铁青,却沉默不语。
程咬金忍不住道:"陛下,不如让老臣带兵再战一场!岭南军虽强,未必能破潼关!"
魏征摇头:"程将军,如今关中饥民遍地,军心涣散,强行开战,只会让世家坐收渔利。"
"今日暂且退朝。"李世民疲惫地挥手,"明日再议。"
李世民脸色阴沉如水,殿内群臣屏息,无人敢言。
——
赵国公府内,长孙无忌刚踏入中门,就听见内院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
"我不嫁!死也不嫁!"
长孙婉儿的哭喊声穿透回廊,"父亲若逼我,我就投井!"
长孙无忌加快脚步,穿过月洞门,看见女儿披头散发地站在庭院中央,脚边是摔碎的青瓷花瓶。
夫人郑氏在一旁抹泪,几个丫鬟手足无措地站着。
"胡闹!"长孙无忌厉喝,"成何体统!"
婉儿转身,泪眼婆娑:"父亲,朝中那么多贵女,为何偏偏是我?"
长孙无忌心中一痛。
婉儿长得极像她的姑姑,也就是长孙皇后。这也是为何李世民特别疼爱这个侄女,每年生辰都亲自赐礼。
"谁告诉你这消息的?"他沉声问。
"全长安都知道了!"婉儿抽泣着。
"街市上都在传,说岭南点名要赵国公的女儿......"
长孙无忌胸口一阵发闷。
消息泄露得如此之快,必是有人推波助澜。
他想起今日朝堂上那些意味深长的目光,突然明白了什么。
"婉儿,回房去。"
他尽量让声音平静,"为父向你保证,绝不会让你嫁给岭南王。"
"父亲骗人!"婉儿摇头,"若是陛下下旨呢?您敢抗旨吗?"
这个问题像刀子一样扎进长孙无忌心里。
是啊,若是世民下旨呢?
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是玄武门之变的共谋者,但归根结底......
君臣有别。
"回房去。"他重复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等婉儿被夫人带走后,长孙无忌独自站在庭院里,暮色渐渐笼罩。管家轻手轻脚地走来:"大人,陛下派人送来信函。"
信很短,只有一行字:"今夜,两仪殿见驾。"
长孙无忌将信纸揉成一团。他知道今晚议事,陛下会说什么......
无非是——
大局为重!
这西个字背后,是多少人的牺牲。
夜色完全降临,长安城万家灯火。
长孙无忌望着皇宫方向,想起二十年前与李世民在晋阳起兵时的誓言:共创太平盛世。
如今盛世未至,却连至亲骨肉都保不住了吗?
他忽然想起李宽战书中那句"互通有无",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或许这从来就不是一场单纯的羞辱,而他的婉儿,不过是棋盘上一枚小小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