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 第56章 加封“永宁”,父女诀别

第56章 加封“永宁”,父女诀别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作者:
往而深
本章字数:
4164
更新时间:
2025-05-17

【本书验证期间,分三个时间段0点、8点、12点,每个时间节点更新一章;日更6000+字,共计三章】

【这是第三章!!!明天同样频率,继续更新,分成几个时间段是希望读者朋友们多点一点免费的催更~~】

【拜托!拜托!拜托!】

【发财的小手点起来,催更催更催更】

【如果有哪里看得不爽的,可以在评论区多留言,作者看到基本都会回复的】

宫门外,长孙无忌的马车己在等候。见女儿出来,他急忙上前,目光急切地搜寻着她脸上的表情。

"陛下加封我为永宁郡主。"长孙婉儿平静地说,"还给了李宽一封亲笔信。"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信上说了什么?"

"女儿不知。"长孙婉儿摇头,"但陛下承诺会照拂我们长孙家。"

长孙无忌松了口气,扶着女儿上了马车。车厢内,他欲言又止地看着女儿平静的侧脸。

"阿爹有话但说无妨。"长孙婉儿首视前方。

"婉儿......"

"你恨阿爹吗?"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填补了沉默。

长孙婉儿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宫墙,轻声道:"女儿不恨,只是有一事想问......"

"当年西郊喋血..."

"二皇子李宽真的是死于东宫卫士之手吗?"

对于李宽指名道姓,要求自己嫁去洛阳一事。

长孙婉儿想了很久很久......

昔日玄武门之变,所有的天策府重臣都知情且参与"替身计划",为何今日......和亲的没有其他世家的贵女,偏偏是她一人?

难道是因为,李宽当日替身的是承乾表兄,事后长孙家得利最大?可这也说不通啊,涉及皇子姓命,父亲不过是听命行事。

如果,此番她前去洛阳,看到的人真是本该死去的李宽,再联想到父亲在祠堂的支支吾吾......

除非......

这其中,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缘故......

长孙无忌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为何突然问这个?"

"李宽指名要我,必有其缘由。"

长孙婉儿转过头,目光如炬,"阿爹若知什么,还请如实相告。"

"女儿此去洛阳,总该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马车转过一个弯,阴影掠过长孙无忌的脸,使他看起来瞬间苍老了十岁。

"不全是......"

长孙婉儿轻轻点头,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她知道,自己的父亲长孙无忌,在昔日玄武旧事中,扮演了不为人知的角色。

她不再追问,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长安城的街景,这是她最后一次看这些熟悉的街巷了,她要牢牢记住每一个细节。

马车穿过繁华的西市,路过她常去买胭脂的铺子,经过她和闺中密友们嬉戏过的曲江池......

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回忆,而现在,这些都将成为过去。

"婉儿......"

长孙无忌的声音哽咽了,"阿爹发誓,有朝一日一定会接你回来!"

长孙婉儿没有回应。她看着远处渐渐显现的城门轮廓,知道自己的命运正如那城门外未知的道路一样,延伸向不可知的远方。

——

三日后,长安城郊,灞桥。

送嫁的队伍绵延三里,百姓挤满街道。

有人窃窃私语:

"听说,岭南王以洛阳为都,迎娶赵国公独女,换取两军和平……"

"听说,岭南王是雷神转世,娶亲时会引天雷为礼……"

"听说,陛下己经下旨,册封长孙婉儿为郡主……"

婉儿着郡主冠服,拜别宗庙。

晨雾未散,长孙婉儿的车驾己停在官道旁。岭南一方并没有准备盛大的接亲仪仗,只有两百名面无表情的岭南军士,按刀而立。

长孙无忌亲自为女儿送行,这位素来以沉稳著称的权臣,此刻手指死死攥着马车的帘布,青筋暴起。

"阿耶,松手吧。"长孙婉儿的声音很轻,"再扯下去,帘子要破了。"

长孙无忌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像是要把涌到嘴边的什么话硬生生咽回去。他最终只是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塞进女儿手中:

"这是……为父在岭南埋的最后一步棋。"

婉儿低头看去,令牌上刻着"高凉"二字,那是冯盎起家的旧部信物。

"没用的。"她轻轻摇头,将令牌推了回去,"若那李宽真是仙人转世……"

她没说完,但父女二人都明白那个未尽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阿耶。"婉儿突然低声道,"若岭南王问起当年之事……"

"如实说!"

长孙无忌咬牙,"所有罪孽为父一人承担!"

"你只管……活着。"

车帘放下前,长孙无忌突然抓住女儿的手腕:"婉儿,你若恨为父……"

"女儿不恨。"婉儿打断他,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端庄的微笑。

"自小阿耶就教导我,长孙家的女儿,生来就是要为家族赴汤蹈火的。"

她抽回手,从袖中取出精心准备的礼单:

"这是女儿拟的嫁妆清单,三百卷藏书、五十匹蜀锦,还有祖父留下的《春秋》注疏"

"岭南缺文教,这些或许能换些优待。"

长孙无忌胸口剧烈起伏。

他忽然想起女儿周岁抓周时,小小的手毫不犹豫地抓住了那卷《左传》。当时满堂宾客都夸"此女必是咏絮之才",谁能想到十六年后……

"启程!"岭南军校尉的喝令打断了回忆。

马车缓缓驶离灞桥,长孙无忌站在原地,看着车辕上悬挂的朱雀灯。那是婉儿及笄时他亲手所赠,如今在晨雾中摇晃着,像一只折翼的鸟。

前往洛阳的道路上,百姓们惊讶地发现,嫁车后还跟着三十辆粮车,这是婉儿用郡主俸禄购置的赈灾粮,要沿途分发给关中饥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