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丰农业数据中心的蓝光映得林浩眼底发青,他盯着大屏幕上跳动的AI预测模型,食指无意识着袖口的破洞——那是在西弗兰斯谈判时被门把手勾破的。陈雪莹抱着文件冲进来,高跟鞋在防静电地板上发出清脆声响:“林总!华国国务院调研组提前三天到,现在己经在高速上了!”
“把云南咖啡豆产区的实时数据调出来。”林浩扯松领带,后腰传来刺骨的疼痛——在冰城雪夜留下的旧伤又犯了。赵明推了推金丝眼镜,声音带着焦虑:“但AI系统还在测试阶段,万一......”
“没有万一。”林浩点开卫星地图,数千个红点在云南山区闪烁,“这些传感器每十分钟上传一次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我们用三个月的真实数据训练算法,就是为了今天。”他突然按住后腰,冷汗顺着脖颈滑进衣领。
三小时后,调研组的中巴车碾过基地碎石路。林浩站在晒得滚烫的粮仓前,手心全是汗。带队的王司长摘下墨镜:“小林啊,听说你们能预测到村级产量?这在全华国农业系统都是头一回。”
“请各位领导看大屏幕。”林浩点击遥控器,三维地图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据云,“这是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我们通过气象卫星、无人机航拍和地面传感器,结合历史产量数据,预测出这个村今年的咖啡豆亩产是187.3公斤。”
技术员突然举手:“林总!系统提示勐库镇有异常波动!”
全场气氛骤然紧张。林浩盯着跳出的弹窗,瞳孔猛地收缩——AI预测显示,未来48小时内勐库镇将出现局部暴雨,误差概率仅0.3%。他转头看向王司长:“现在必须通知农户抢收,否则损失至少三成。”
“可是天气预报明明说未来一周都是晴天。”随行的农业专家皱眉。
林浩没有解释,首接拨通当地镇长电话:“张镇长,立刻组织村民抢收!具体原因稍后说明!”他挂断电话时,陈雪莹递来平板电脑:“实时雷达图显示,勐库镇上空确实有积雨云生成,气象局还未发布预警。”
深夜的监控室,空气仿佛凝固。林浩盯着勐库镇的实时画面,指甲几乎掐进掌心。突然,豆大的雨点砸在镜头上,暴雨如注。王司长看着屏幕上的AI预测曲线,声音发颤:“误差......只有0.1%?”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林浩调出对比数据,“传统经验预测,误差率在15%以上;我们的AI系统,结合了卫星遥感、物联网和深度学习算法。”他点开农户反馈界面,满屏“感谢”的语音消息自动转成文字。
赵明擦着冷汗补充:“更关键的是,模型能反向优化种植方案。比如勐库镇这次降雨,系统己经给出补种耐旱品种的建议。”
王司长若有所思:“小林,你们愿不愿意把这套系统接入华国农业大数据平台?”
林浩愣了一瞬,随即点头:“求之不得!但我们有个请求——”他调出冷链监控画面,“希望在全华国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广智能监测设备,让每一颗粮食都能追溯到源头。”
庆功宴上,林浩独自坐在仓库角落。月光透过气窗洒在堆积如山的粮袋上,他摸着口袋里母亲寄来的膏药,眼眶发烫。陈雪莹递来一杯温水:“王司长刚才说,国务院准备立项支持农业AI项目,第一笔经费......”
“推掉。”林浩撕掉膏药包装,“把这些钱投到农村去,给每个合作社装传感器,免费培训农民用APP。”他贴上膏药,疼痛稍稍缓解,“我们的技术不该锁在数据中心,要长在土地里。”
突然,赵明举着手机冲进来:“林总!青铜资本又有动作了!他们注资了一家农业大数据公司,业务范围和我们......”
“意料之中。”林浩站起身,粮袋摩擦声沙沙作响,“他们一首盯着我们。通知法务部,启动专利护城河计划。”他望向窗外的星空,“对了,安排我明天回趟老家——勐库镇的事让我想起些旧时光。”
陈雪莹若有所思:“你是说......当年你父亲用土办法预测天气?”
“是啊。”林浩苦笑,“他总说看云识天气,看蚂蚁搬家知雨来。现在AI能算得更准,但我总觉得,科技和土地,不该是割裂的。”他拍了拍身旁的粮袋,“这才是我们要做的粮仓里的算法——一头连着卫星,一头扎进泥土。”
仓库外,夜风吹动晾晒的稻谷,沙沙声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嗡鸣交织,仿佛奏响一曲传统与现代的协奏曲。林浩知道,这场用科技赋能农业的战役,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