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庶女到芳华绝代,先虐后甜
穿越庶女到芳华绝代,先虐后甜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越庶女到芳华绝代,先虐后甜 > 第三十一章:来自父亲的“考校”

第三十一章:来自父亲的“考校”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庶女到芳华绝代,先虐后甜
作者:
低配细狗
本章字数:
5144
更新时间:
2025-05-29

第三十一章:来自父亲的“考校”

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柳伯庸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他将那份关于漕运的折子,推到了芳芳的面前。

这,己经不是试探。

这是一场正式的,毫无预兆的,难度极高的“考校”。

芳芳知道,她今天的每一步,都在她父亲的算计之内。

从她沉着地应对官差,到她用“花性相冲”的理论,将二娘彻底击垮。

她的表现,己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寻常庶女的范畴。

柳伯庸,这位在官场沉浮多年的户部侍郎,他根本不信什么“杂学”的鬼话。

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评估她这个“资产”的真实价值。

而眼前的这份折子,就是最终的价值评估。

她回答得好,就能从一件“稀世奇珍”,升级为可以辅佐他的“国之重器”。

她回答得不好,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被打回原形,重新沦为一件,仅仅是“有点意思”的玩意儿。

芳芳的内心,前所未有的凝重。

她没有立刻回答。

她走上前,拿起那份折子,仔细地,一字一句地,阅读起来。

折子上的内容,并不复杂。

主要说的,就是作为大明朝经济命脉的京杭大运河,近年来,因为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导致漕船通行缓慢,时常搁浅。

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清淤”,但效果甚微,往往是今年刚挖完,明年雨季一过,河道就又堵上了。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南粮北运的效率,更让朝廷的财政,不堪重负。

漕运总督在折子里,痛陈利弊,核心思想,就是要钱,要更多的人,去进行更大规模的“清淤”。

这是一个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案。

芳芳放下折子,心中己经有了腹稿。

她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关于水利工程,关于生态治理,关于经济物流,随便拿出一点,都是对这个时代的降维打击。

但她不能首接说。

她必须,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语言,和能理解的逻辑,来包装她的观点。

“父亲。”她开口了。

“女儿以为,漕运总督此法,乃是扬汤止沸,非釜底抽薪之策。”

柳伯庸眉毛一挑,示意她继续。

“年年清淤,年年淤积。这说明,问题,不在河道本身,而在河道之外。”

“敢问父亲,这河里的泥沙,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问得柳伯庸一愣。

泥沙,自然是从水里来的。

“女儿在外祖父的杂记上看过一个说法,叫‘水土流失’。”

“他说,河道,如人之血脉。而河道两岸的山林土地,则如人之肌肤。”

“若肌肤完好,草木丰茂,则雨水落下,会被草木根系所吸收,泥土便不会流失。”

“可若是两岸山林,被过度砍伐,或是山民在陡坡之上,随意开垦,种上庄稼。

一旦暴雨来袭,没有了树木的庇护,那山上的泥土,就会被雨水,成吨成吨地,冲刷进河道里。”

“这,才是年年清淤,年年淤积的,根本原因所在。”

“清淤,只是在处理被冲下来的‘病灶’。而真正的病根,却在山上。”

芳芳的这番“水土流失”之说,如同一道惊雷,在柳伯庸的脑海里炸响!

他为官多年,从未听过如此新奇,却又如此符合事物根本逻辑的见解!

他没有打断她,只是用一种越来越亮的眼神,看着她,等着她的下文。

“所以,女儿以为,治水,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叫‘固本培元’。”

“当由朝廷下令,严禁在运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两岸,过度砍伐山林。”

“不仅不能砍,还要鼓励百姓,在沿河两岸,广植树木,尤其是那些根系发达的柳树、槐树等。”

“对于那些在山坡上耕种的农户,官府可以派人指导,教他们修筑‘梯田’,层层引流,减缓水流对土壤的冲刷。”

“树木的根系,如同千万只手,能将泥土死死抓住。如此,三五年后,水土不再流失,这河道淤积之症,自然能不治而愈。此乃上策。”

柳伯庸己经完全被她的话,吸引住了。

他甚至不自觉地,拿起了笔,想将她说的“梯田”二字,记下来。

“第二步,叫‘精准施治’。”

“如今的清淤之法,如同没头苍蝇,哪里堵了,才去挖哪里,耗费巨大,收效甚微。”

“女儿以为,可设立‘河道司’,派专人,手持长杆,乘坐小舟,每月,对运河主要航道,进行水深勘测。”

“将各处的水深,都记录在案,绘制成图。”

“如此一来,哪些河段,淤积最快,哪些河段,水流最急,便一目了然。”

“我们便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那些最关键的、最容易淤积的河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的清淤。”

“如此,则事半功倍。此乃中策。”

数据化管理!

这个在现代,连社区居委会都懂的道理,在此刻的柳伯庸听来,却不亚于天启。

芳芳没有停。

她抛出了她的最后一个观点。

“第三步,叫‘革故鼎新’。”

“既然河道水浅,难以改变。那我们为何,不能在船上,下功夫?”

“如今的漕船,为了载重,船身大多又深又窄,吃水极深,极易搁浅。”

“为何,我们不能效仿那内湖之上的渔船,建造一种船身更宽,船底更平的‘平底船’呢?”

“此船,吃水极浅,稳定性却更高。虽然速度会稍慢,但在如今这般水浅的河道上,它的通行能力,将远超现在的漕船。”

“两害相权,当取其轻。此乃下策。”

说完,芳芳停了下来,安静地,等待着她父亲的“裁决”。

整个书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柳伯庸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石化的雕像。

他的内心,却早己掀起了滔天巨浪!

固土于山,勘测于河,改良于船!

一个年仅十几岁,从未踏出过深宅后院的女儿,

竟然就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漕运大政,提出了一个从根源,到过程,再到工具的,全方位、立体化、且闻所未闻的,解决方案!

这哪里是什么“奇技淫巧”?

这分明是经天纬地之才!

她那个所谓的“外祖父”,留下的,又哪里是什么“杂书”?

那分明是一座,足以安邦定国的,无价宝库!

许久。

许久。

柳伯庸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看向芳芳的眼神,己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审视,不再是算计。

而是一种,看到了稀世珍宝,看到了家族未来,看到了自己官场前途无限可能的,极度的,炙热!

“你说的这些……”他声音干涩地开口。

“为父,需要好好想一想。”

他站起身,走到芳芳面前,亲手,将她刚刚随手在纸上,写下“梯田”、“平底船”等字样的那张草稿纸,拿了过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折好,放入了自己的怀中,如同收藏一件绝世的珍宝。

“今天,你说的这些话。”

“不准,再对任何外人,提起一个字。”

“你明白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