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宋家父女齐归
天圣朝圣成帝三年,春。
本该是万物复苏,百姓耕种忙的季节。
然而,祈县的百姓却活在水深火热中。
河水涸渍,土地干裂,树叶枯黄,就连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都是焦黄一片。
大地看不见一点绿色,那些靠天吃饭的百姓,看着到处都是一片荒芜的土地欲哭无泪。
“老天爷~~这是不给我们穷苦百姓一点活路呀!”
有那衣衫破旧的老农跪在自家田头痛哭流涕,声音悲壮,闻者流泪。
“唉~~皇帝不仁,奸臣当道,贪官横行,苦的只有这些穷苦百姓。
先帝爷历经图治,好不容易开创的太平盛世,短短时间,便成了如今这副横样,当真是……”
有两个路人从旁经过,见此情景不由驻足感叹,为首的是一位头戴布巾,身材欣长,面容俊秀的文士。
他三十多岁的模样,蹙着眉,一脸的痛心疾首。
“爹,快走吧,娘在家一定等急了,这李家的江山,他们自已都不在乎,可劲造,爹就别替他们心疼了,还是想想咱们自已吧。”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身旁之人急急打断。
这是一位身穿褐色短打的年轻儿郎,乌发被蓝色布巾包裹着系于脑后,身后还背着个大包袱。
眉似远山,不描而黛,眼睫微翘,扑闪闪的,像蝴蝶的翅膀,眼睛清澈明亮,黑白分明,在睫毛的掩映下,闪着夺目的光彩。
挺俏的鼻子,红润的嘴唇,肤色白皙透亮,分明是一位俊俏的儿郎,可偏偏他腰身纤细,盈盈一握,声音甜腻,话语间不自觉流露出女儿家的娇态,分明是个女扮男装的娇娘。
这父女二人,正是从镇上摆摊归来的宋禾与宋之姚。
宋禾见女儿如此说,忙点头,“好~好~爹不说了,这就回家。”
他抬步前行,宠溺的看着旁边的女儿,“姚儿,如今你已经十五,是大人,以后不用再跟爹一起出摊,还是在家跟你娘学绣花吧!
眼看着就是嫁人的年纪,整天跟着爹抛头露面的,让人知道会说闲话的。”
“爹~~不是告诉您,在外面别说这些话吗?免得被人听去,暴露身份,咱们如今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
宋之姚左右张望,见周围没人,唯一的老农离的也比较远,应当没听见,这才松口气,“爹,您怎么老是忘记,就您这忘东忘西的记性,我不跟着怎么能放心?万一您被发现,皆不要糟,到时让我跟娘怎么办?”
她板着脸,一脸严肃,但语气里难掩担忧。
“爹错了,下次一定不再犯,你别这么严肃,怪吓人的。”
宋禾一脸诚恳,认错态度明显。
“爹您每次都这么说,还不是过后就忘。”
宋之姚虽然嘴上抱怨,可眼中的孺慕之情满溢。
两人边走边说,倒也不觉得无聊。
“姚儿,爹看你都出汗了,要不,你把身上的包袱取下来给爹背,再怎么说爹也是个大人,总比你个孩子有力气。”
宋禾再次停下脚步,心疼的看着宋之姚。
“不用,才这么点东西,又不重,我背的动,眼看就要到家,只要爹加快脚步,少些感慨,我就能少受些累。”
宋之姚脚步不停,连头都没回一下。
“好,好,爹错了。”
宋禾愧疚的低下头。
“爹,这话您刚说过,怎么转头又忘了,是不是病情又加重了?您头疼不疼?我看,还是再找郎中看看吧?一直这样可不行。”
宋之姚很是担忧,脚步不自觉便慢了下来。
“不用,反正好不了了,就连太医都束手无策,更何况民间的郎中,就别浪费那钱,还不如留着给你当嫁妆。”
宋禾拒绝的态度明显。
“爹,姚儿不喜听这种话,您以后别再说了,我和娘不能没有您,姚儿相信,一定有郎中能治好您的,民间有不少医术高明的神医,咱们不能放弃。”
“好,爹知道了,快走吧,我看到你娘了。”
宋禾明显的敷衍态度让宋之姚很无奈,但看他拒绝再说的样子,也只能住嘴。
父女俩不由加快了脚步,很快便进了村,来到村东的一座泥巴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