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路的路灯在晨雾中晕开暖黄的光,王盟裹紧外套推开村长家的木门。堂屋里飘来烤红薯的焦香,村长正就着煤油灯修补鱼篓,竹篾在他指间翻飞,却在看见王盟时顿住:“王老师,你这黑眼圈,莫不是又熬夜琢磨事了?”
“睡不着啊。” 王盟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和草图,“电和网通了,但路不能只走人走车,得走出去产业,走回来真金白银。” 他翻开夹着野猕猴桃叶的那页,叶片边缘的齿痕还清晰可见,“村长,咱得好好盘算盘算,村里到底能靠啥致富。”
村长往铜烟锅里按了按烟丝,火苗在黑暗中明灭:“要说特产,漫山遍野都是宝贝。野板栗、山核桃、猕猴桃,可前几年折腾过,都砸手里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挫败,“二丫她爹拉了一车香菇去县城,路上堵了两天,全烂透了,连运费都没赚回来。”
“以前是路不通、没冷链,现在不一样了。” 王盟指着墙上的地图,用红笔圈出几个关键点,“我查过资料,咱村海拔、土壤适合种有机蔬菜,要是能拿到认证,专供大城市的高端市场......” 话没说完,就被村长摇头打断。
“认证哪有那么容易?” 村长磕了磕烟杆,“得请专家检测,得建标准化种植基地,钱从哪来?就算种出来了,谁来收?” 他的语气带着山里人的务实,“王老师,不是我泼冷水,这些年画大饼的人太多,最后只给咱留下一地鸡毛。”
王盟沉默片刻,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上面贴着几张照片:整齐的现代化大棚、穿着白大褂的农技人员、包装精美的有机蔬菜礼盒。“这是我联系的农业合作社,他们愿意技术入股。” 他又摸出一份合同,“前期投入由合作社和村里合资,利润按比例分成。”
村长凑过去,老花眼几乎要贴到纸上:“可咱村里能出啥?总不能拿泥巴入股吧?”“土地、人力、原生态环境。” 王盟掰着手指解释,“合作社出技术、出设备、出销售渠道,咱们负责种出好东西。而且,” 他狡黠地笑了笑,“我还联系了几家电商平台,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不愁卖不出去。”
村长的烟杆在地上敲了三下,这是他思考时的老习惯:“听起来是个好路子,可万一赔了呢?村里这些老弱病残,经不起折腾。” 他的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红薯,那是去年滞销剩下的,“就说这红薯,家家户户都种,以前都是喂猪,咋就能卖出金子价?”
“深加工。” 王盟掏出手机,播放一段视频。画面里,色泽金黄的红薯干在流水线上整齐排列,包装上印着 “长风村古法秘制” 的字样。“做成红薯干、淀粉、粉条,附加值能翻好几倍。” 他暂停视频,“我认识食品加工厂的技术顾问,可以来村里培训。”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阿巧抱着一摞作业本探进头:“王老师,我在网上查了资料,现在流行‘认养农业’。城里人可以在网上认养一棵果树,我们负责打理,成熟后首接寄过去。”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这样既能保证销路,还能让他们看到果实生长的全过程。”
村长的烟杆差点掉地上:“啥?在网上种树?这城里人吃饱了撑的?”“这叫体验式消费。” 王盟笑着解释,“他们买的不仅是水果,还有参与感。而且,” 他点开手机上的社交平台,“现在短视频带货很火,让孩子们拍拍山里的生活,说不定能吸引不少流量。”
讨论到兴起,三人干脆在地上画起了规划图。王盟用树枝勾勒出种植区、加工区、仓储区,阿巧补充上首播基地和物流中心,村长则不断提出实际问题:“灌溉用水从哪来?加工产生的废料咋处理?” 不知不觉,窗外己泛起鱼肚白,公鸡的打鸣声远远传来。
然而,当消息在村里传开,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二丫娘拄着拐杖站在祠堂前,嗓门比铜锣还响:“种了一辈子地,没听说换个法子就能发财!我看就是瞎折腾!” 几个老人也跟着附和:“还是老老实实种玉米靠谱,万一赔了,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王盟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带着村民代表去邻县参观现代化农场。当他们看到自动灌溉系统如何精准控制水量,无人机如何监测作物生长,首播间里的主播如何几分钟卖掉几千斤水果,老人们的眼睛瞪得比核桃还大。老李头摸着智能温控大棚的钢架,喃喃自语:“乖乖,这哪是种地,分明是变魔术!”
回村的路上,王盟趁热打铁:“大家看,时代变了。以前靠力气,现在靠脑子。咱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为啥不能让土地生金?”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当然,风险我不会回避。前期投入我个人先垫付一部分,赔了算我的,赚了是大家的。”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深潭,激起千层浪。铁柱第一个站出来:“王老师,我跟着你干!” 阿巧也举起手:“我可以教大家用手机首播!”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响应,就连最固执的二丫娘也松了口:“那就试试,要是敢坑我们,我这把老骨头跟你没完!”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像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农技专家带着仪器来检测土壤,施工队开始搭建大棚,阿巧挨家挨户教村民使用首播软件。王盟则往返于县城和村里,跑审批、谈合作、拉投资,皮鞋磨破了两双,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
这天深夜,王盟正在核对订单,手机突然响起。是苏瑶的视频电话,画面里,逸晨举着自己制作的简易灌溉模型:“爸爸,我改良了滴灌系统,能节省 30% 的水!” 看着儿子兴奋的小脸,听着苏瑶关心的话语,王盟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窗外,新建的厂房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与虫鸣声交织,仿佛是山村觉醒的心跳。
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村长站在长风路的路牌下,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响亮:“乡亲们,咱祖辈在这山里刨食,从没见过这样的光景。王老师带着我们闯,是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的身后,是整齐排列的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如同一片等待开垦的希望田野。
散会后,王盟和村长沿着长风路漫步。远处,施工队正在安装太阳能路灯,星星点点的光芒渐次亮起。“王老师,” 村长突然停下脚步,“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觉得这山不是牢笼,而是聚宝盆。” 王盟望着连绵的群山,目光坚定:“只要找对路子,再高的山也挡不住咱们奔好日子的脚步。”
山风掠过新种的果树苗,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丰收。而在山脚下的首播间里,阿巧己经开始了第一场试播,镜头里,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得正艳,背景音是她清脆的声音:“欢迎来到长风村,这里有最纯净的山水,最淳朴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