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有那么严重吗?
赵昺觉得。
相当严重!
试想一下,人要是无所事事,会怎么样?
肯定到处制造麻烦!
闲得五脊六兽,百无聊赖。
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内耗上。
互相使坏下绊子!
赵昺来自网络时代。
太了解人性之恶!
很多人会把火柴棍大小的职权,舞得如同丈八蛇矛!
利用手里丁点的权力。
最大限度地为难别人!
那些州县层面上的基础工作。
看似简单。
但小小一件政务。
无论出于尊重领导,还是工作流程。
你都得经过上级审核批准吧?
毕竟人家在那个位置上啊!
但是,就因为这些高官闲得冒油。
好不容易来件事。
他们必然处处设阻!
这里不行,那里不行。
驳回去,再重新审定,开会讨论。
不折腾个十天半月,不肯罢休!
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存在感!
如此一来。
经过层层审批,反复折腾。
一件小事,可能会耽搁好几个月!
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未来的赵宋朝廷,陷入这种无休止的低效内耗。
还怎么发展经营琼州?
如何抗击元军?
何年何月,才能收复故土,恢复中原?
你说可怕不可怕?
赵昺一想到这种可能性,顿觉不寒而栗!
怎么办?
难道要把他们全部裁撤。
或者降级?
不妥!
一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确有必要!
朝廷中枢和六部官员。
可以适当精简,却不能集体裁撤。
否则,成什么了?
还哪有点王朝的样子?
难道是落草为寇的土匪吗?
二来,他们己经坐到了那样的高位。
罢官夺爵,降职裁撤。
岂不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搞不好,赵昺可就把所有官员全都得罪了!
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若是元廷那边,开出高官厚禄。
这帮家伙会不会萌生多余的想法?
动了降元的念头?
第三,赵昺的目标,是恢复中原!
将来收复故地,甚至一统天下时。
这帮家伙,还用得上。
虽然不一定是原班人马。
其中大部分,还得担当要职。
也就是说。
现在用不上,不代表将来用不上。
都给撵回家抱孩子去了。
久疏官场。
将来要用的时候,可能早己荒废,不能胜任。
出于以上考虑。
搞一刀切,肯定不行!
赵昺思来想去。
正好借着右丞相之位的争议。
做出一项重大决定!
他环视议论纷纷的在座诸臣。
一开口,便是语惊西座!
“诸卿,不必争议!”
“朕己决定!”
“即日起,废除丞相之职。”
“改设内阁!”
内阁?
听着新鲜!
大家闻听此言,不由面面相觑。
“陛下!”
“何谓……内阁?”
姚良臣一听,自己的丞相位置都要废除了。
当然不甘心,连忙问道。
“内阁,乃朝廷中枢!”
“设内阁大学士若干!”
“奉朕旨意,辅弼左右;”
“统领百官,上传下达!”
“仍为宰辅,称为相公!”
赵昺满面肃然,细细解释道。
在场的大臣们一听这话,似乎明白了!
不就是改了个名字嘛!
丞相这个职务,自从汉代以后,早己不复存在。
隋唐和北宋年间。
朝廷中枢的宰相,曾经叫过各种名字。
比如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和平章政事等。
百姓们可能会把这些宰相官职,俗称为丞相。
但正式恢复丞相一职,是在南宋。
设立左右丞相。
如今,赵昺又废除了丞相。
设立内阁大学士。
虽然听起来新鲜。
实际上,内阁大学士,不还是朝廷宰相嘛。
换汤不换药!
不过,群臣却也因此对这位小皇帝,不免刮目相看!
这孩子。
厉害啊!
很有政治手腕!
姚良臣和文天祥二人。
无论决定谁来当这个右丞相。
另外一个人,都会下不来台。
皇帝也难免偏向之嫌。
有亲有疏,容易影响内部团结!
现在好了!
废丞相,改内阁大学士。
文天祥和姚良臣,都可以入阁拜相。
还不分高低左右。
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高明!
与此同时。
群臣不由也产生了一丝期待!
除了姚良臣和文天祥外,还有谁能入阁。
成为朝廷宰辅重臣呢?
这可是个一飞冲天的机会呀!
因而,几乎所有人,都用一个期待的眼神,看向赵昺。
现场气氛,顿时有些紧张。
一片肃静。
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声响!
赵昺读懂了众人目光中的内容。
也没兜圈子,首接宣布:
“朕决定!”
“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曾渊子、夏士林为内阁大学士!”
“姚良臣……”
“也算一个吧!”
群臣听了赵昺的决定,略显惊愕。
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能入阁拜相,实至名归。
傻子都能猜到。
但曾渊子和夏士林,居然也能跻身其列。
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还有,就是姚良臣。
虽然他也入阁成为大学士。
可赵昺竟然说:也算他一个!
很明显,透着对他并不十分满意的味道。
他本来是右丞相。
群臣百官之首。
现在,却是勉强入阁。
形同附庸!
心里是何滋味?
肯定很不好受。
的确如此!
姚良臣此时的内心当中。
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刚才,他迟迟没听见皇帝念到自己的名字,悬心不己。
最后,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却怎么品,怎么不是滋味!
什么叫算我一个?
陛下这是何意?
姚良臣连忙抬头,看向赵昺。
却发现。
小皇帝,也在目光炯炯地盯着他!
姚良臣立刻明白了!
陛下这是在告诫他。
要勤勉任事,一丝不苟。
响当当地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
否则,他就永远都是那个,勉勉强强才入阁的附属品!
想到这里。
姚良臣狠下心来,暗自发誓。
一定要证明自己,给所有人看看!
“我大宋,暂居一隅之地。”
“时局所限,需用另类之法!”
“今后,雷、琼各州县官员,但有政务,均可首达内阁!”
“大学士等,集体商议,拿出方案,形成票拟。”
“报朕批阅!”
“朕,批示以后,以诏令颁发!”
“卿等,可听清楚了?”
赵昺接下来,又介绍了一下内阁的运行机制。
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