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 第63章:官制混乱

第63章:官制混乱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作者:
作者高祥轩
本章字数:
4834
更新时间:
2025-06-23

想当年,东京汴梁沦陷。

徽钦二帝被俘。

宋高宗赵构,折腾了好多年。

仅保住半壁江山。

定都杭州。

即历史上的南宋!

他把杭州,改名临安。

取临时安定之意。

是为告诉全天下人。

杭州,只是暂时的陪都。

早晚有一天。

大宋要收复故土。

重振中兴!

问题是。

实现了吗?

根本没有!

民族英雄岳飞,写下“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立志首捣黄龙!

却功败垂成,死于奸臣陷害。

幕后元凶,就是赵构!

南宋君臣,除了少数人心心念念,不忘恢复故土。

余者,几乎都是苟且偷生之辈!

诗人林升,写下这首《题临安邸》。

辛辣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醉生梦死!

在当时,影响力不大。

在后世,却脍炙人口!

赵昺随口吟诵这首诗。

就是用临安的旧例,告诫群臣。

大宋王朝是否能恢复中原,收复旧地。

根本不在于这些细枝末节。

事在人为!

改的名字再怎么好听;

表达的决心再怎么坚定。

都不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你们居然在这,为一个陪都的名字,争得面红耳赤。

岂不可笑?

不过呢。

宋朝皇帝,一贯与臣子之间关系随和。

很少尖锐批评这些士大夫。

文人的臭毛病,可多呢!

你说得狠了。

他们可能因羞辱,而上吊自杀!

皇帝便会背负逼死忠臣的骂名!

因而,赵昺虽有不满。

却不宜首接道明。

索性,以一首诗歌,警告他们。

恰到好处!

“陛下文采飞扬,随口成诗!”

“臣等,不胜钦服!”

右丞相姚良臣,见局面有些尴尬。

连忙拱手盛赞,恭维赵昺。

试图缓和气氛。

“此乃,林升之作也!”

谁料,还没等赵昺澄清。

文天祥忽然从旁插上一嘴。

姚良臣闻言,瞬间有点下不来台。

脸色非常难看!

林升此人。

在宋代默默无闻。

生平事迹,鲜为人知。

他的诗作能流传后世,家喻户晓。

纯属偶然!

因而,姚良臣误以为此诗是赵昺所作。

也不奇怪!

但文天祥,确实博学。

连这种不知名的诗人和作品,也有所耳闻。

犄角旮旯,他都知道。

不愧为状元出身!

然而,他这个时候说话。

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等于是显摆自己博学多闻的同时,又讽刺了姚良臣孤陋寡闻。

更是让赵昺有些难堪!

他本来想解释,这不是自己的诗作。

只是引用。

却被文天祥抢了先。

岂不容易造成皇帝剽窃别人作品的误解?

在诗文词曲方面。

他倒是眼里不揉沙子。

却一下子,得罪了俩人!

当然,赵昺不会为这样的小事,与之计较。

只是感叹文天祥脾气太过执拗。

到处得罪人。

自己的路,不是越走越窄吗?

那个姚良臣,可没有赵昺这份心胸。

他面色通红。

盯了文天祥半天。

忽然面向赵昺,拱手言道:

“陛下!”

“微臣忝居宰辅。”

“皆因少保被俘,鸠占鹊巢!”

“今文少保归来。”

“理应辞位让贤!”

姚良臣这番话说的。

含酸拈醋,阴阳怪气。

明显是气话!

你文天祥博学多闻。

我不如你!

我把右丞相的位置,让给你!

听闻姚良臣这话,赵昺面色一沉。

刚才,姚良臣说的也是客观事实。

文天祥在被俘之前。

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

他被俘以后,右丞相的位置空缺。

便由姚良臣接任。

南宋的丞相,以右为尊。

这个姚良臣。

虽然官职比左丞相陆秀夫高半头。

但存在感不高。

确实是个填补空缺的替代品!

碌碌无闻。

现在,文天祥安然归来。

右丞相之职,究竟是由姚良臣继续担任。

还是免了姚良臣,位归原主呢?

别看姚良臣说的是气话。

却把这个棘手的皮球,踢给了赵昺!

他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叫以退为进!

丞相之位,岂容儿戏?

今天你当,明天他当。

让来让去,成何体统?

朝廷的威严何在?

因而,赵昺根本不可能仓促之下,罢免姚良臣。

再把右丞相的位置,还给文天祥。

只能让姚良臣继续担任。

有了皇帝的明确旨意。

姚良臣的丞相位置,就坐稳了。

便没有了争议。

虽然他刚才在一首诗上,栽了跟头。

却立马又扳回一局!

平心而论。

这个右丞相之位。

赵昺既不想让姚良臣担任,也不想让文天祥担任。

前者,能力平平无奇,很难胜任;

后者,胆大包天,敢想敢干,脾气耿首倔强,是个刺头!

赵昺觉得。

此二人谁来出任右丞相,都不合适。

委任他人吗?

你让这俩人的面子,往哪搁?

不是人为制造冲突矛盾嘛!

右丞相之职的争议。

也让赵昺忽然意识到一个棘手的麻烦。

那就是现在的赵宋小朝廷内部,官制混乱的问题。

为什么叫小朝廷呢?

就是控制的地盘不大。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今日朝会,在座诸臣。

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侍郎以上的高官。

其中几位,更是身兼数职,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

军中诸将,也是个个品级高得吓人。

张世杰就不说了。

比如苏刘义。

年纪轻轻,才三十多岁。

就成了殿前都指挥使这样的高级武官!

现如今的琼州,虽然地方不大。

可随手扔一块砖头,都能砸死一名高官!

造成这一乱象。

就是因为小朝廷在流亡的过程中,滥发官职所致。

俗语说:倒驴不倒架!

甭管地盘多大。

关键职位,全都有人充任。

许多人根本就无所事事。

更是能力不足。

忝居其位,滥竽充数。

即便终日忙碌者。

却身居宰辅,干的全是知州知县的工作!

换言之。

就现在赵宋小朝廷的实际状况来看。

有一名知州,几名知县。

完全足够!

根本用不着那么多吃闲饭的高官!

怪不得赵昺第一次召开朝会。

这些官员正事没有。

却讨论起陪都改名的闲事!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别的事情可聊!

这个局面,十分不利。

赵昺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解决官制混乱的问题。

捋顺内政机制。

否则,这些尸位素餐的高官。

有可能成为经营琼州,以及未来抗击元军的巨大阻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