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 第81章:轻徭薄赋

第81章:轻徭薄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作者:
作者高祥轩
本章字数:
4658
更新时间:
2025-06-30

“没有宝藏,就老老实实种地!”

“民以食为天,土地才是根本!”

“都不耕种,难道大家喝西北风吗?”

“金子和石炭,能当饭吃吗?”

赵昺没给那人什么好脸色。

一番犀利言辞,?了回去!

不过,这位头人,似乎仍不服气,还想说什么。

却因为自己的汉话水平实在欠佳。

吭哧瘪肚,半天没组织起语言!

“罢了!罢了!”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

“你不就是想说,种地的收益,没有挖矿大吗?”

赵昺目睹于此,不耐烦地一摆手。

那个头人见赵昺说了他想说的话,连连点头。

“大家不必担心!”

“朕,早有谋划!”

赵昺显得胸有成竹,打开话匣子,把经营琼州的未来战略,娓娓道来。

他讲得十分细致。

怕靓姐儿听不懂,无法翻译。

还贴心地尽量使用大白话。

当然了。

那些事关政治军事方面的内容,赵昺不必细讲。

不仅与这些黎人无关。

即便讲了,他们也听不懂!

赵昺说的,都是事关黎人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

主要包括两点。

一是军粮需求;

二是通商西洋!

宋军以琼州为根基,抗击元军。

可以预见。

五到十年内,需用大量军粮。

仅靠征收的那点税粮,根本不够用!

朝廷势必要拿出钱来,从百姓手里购粮。

如此一来。

粮食便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前线的仗打得越凶,粮食的需求量越大!

价格亦水涨船高!

这些黎人百姓,还用担心手里的粮食,卖不上个好价钱?

只要勤劳肯干,多获丰收。

发家致富,绝对不是梦想!

不过,这些黎人,有点不太相信这样的好事。

过去的朝廷,如果军粮有缺口。

从来不会掏钱购买,而是一味地提高赋税标准!

想方设法,搜刮百姓!

因而,有人提出质疑。

赵昺则当场承诺,税率不变!

他还以皇帝的名义下旨,钦定了琼州自耕田赋税标准。

亩产一石,十之税一;

亩产二石,二十税一。

亩产三石,三十税一!

以此类推。

这个征税标准,令在场诸人耳目一新!

岂不意味着,粮食产量越高,税率越低嘛!

琼州地区属于热带气候。

一年两熟,完全没问题。

努把力,再加上老天爷的庇佑,风调雨顺的话。

一年三熟,也不是不可能!

若能获得丰收。

每亩地一年产量,大概可以达到七八石。

税率仅为七十税一或八十税一!

要是出现奇迹。

每亩地一年产粮十石。

那就只收取百分之一的赋税!

简首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这么低的赋税标准,大家还是头一次听说。

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不过,还是有人参透了赵昺的用意。

皇帝陛下定下如此低微的赋税标准。

就是为了鼓励农耕,提高粮食产量!

因为收获越多,税率越低呀!

大家还不卯足了劲地拼命干活?

像照顾自家孩子那般,悉心伺候庄稼?

再加上他承诺,税率不变。

不仅全家都能吃上饱饭,余粮还能拿出去卖。

确实有可能因此而发家致富!

种地也很有“钱途”嘛!

眼见大家的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赵昺又提出。

今后官府征徭役,都给工钱!

这个决定,更是令在场诸人瞠目不己!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

徭役都是免费的。

百姓们不得不去白出苦力的同时,连吃食都得自备!

现在,居然还给工钱。

他们岂能不惊?

不过,赵昺强调。

徭役不管征到谁的头上,去还是要去的。

逃避徭役,依然有罪。

国家建设,需要人力,百姓们必须服从大局。

此外,在短暂的农闲时期。

百姓们还可以去煤矿、工坊和船坞等处,干几天临时工。

这种工作,不同于徭役。

工钱也比徭役领得更多。

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每一户农家的生活水平,都能得以显著提高!

总之。

大美琼州,机会无限!

只要勤劳肯干,一定会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赵昺描绘的前景蓝图,令在场诸人心潮澎湃。

大家己经开始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憧憬不己!

却还是有聪明人,又提出疑问。

给大家的热情,泼了一盆凉水!

按照赵昺的说法。

五到十年内,琼州百姓都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问题是,十年之后呢?

宋军一旦战胜元军,收复故土。

也就不需要琼州提供大量军粮了。

到时候,余粮卖给谁去?

失去了稳定的需求市场。

粮食产量又那么大,势必导致价格走低。

到时候,恐怕琼州百姓又一夜返贫,走回了老路啊!

这就涉及到赵昺提出的另一项规划了。

通商西洋!

琼州作为反抗元军的根据地。

百姓们为抗击胡虏,复兴大宋的伟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昺又怎能忘记他们的功劳?

绝不会自己跑到中原去当皇帝,就把这些同甘共苦的琼州百姓,抛到脑后!

他早己定下了通商西洋的长远规划。

届时,琼州便会晋升为大宋王朝的一个贸易特区!

那些来大宋通商的西洋船队。

第一站停靠之处,就是琼州。

可谓商机无限!

届时的琼州历经十年发展,己经具备了雄厚的工业和商业基础。

农家亦可随着粮食需求量的变化,逐渐实现经济转型。

改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持续获利。

比如水果、甘蔗、棉花、油菜和中药材等。

其中,甘蔗制出的糖、棉花纺织的布料,以及油菜籽榨出的植物油。

都是走俏的商品!

不仅本国百姓需求旺盛。

亦能远销西洋,受到异域之人的欢迎和喜爱!

还愁卖不出去?

收入比种植粮食,还要更多!

赵昺承诺。

朝廷和官府,将把握政策导向。

及时调整经济策略。

为琼州百姓发家致富,提供帮助,保驾护航!

有此长远规划。

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用愁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在场的头人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纷纷竖起大拇指,鼓掌喝彩,喜形于色!

同时,他们也对这位赵宋小皇帝,刮目相看,尊崇不己!

一个八岁的幼童。

竟有如此高瞻远瞩的视野和雄心。

难怪人家是皇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