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 第34章 议政闲谈开先河,民生趣闻引君思

第34章 议政闲谈开先河,民生趣闻引君思

加入书架
书名: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作者:
y穗穗安
本章字数:
6874
更新时间:
2025-07-07

## 第34章:议政闲谈开先河,民生趣闻引君思

坤宁宫的静谧时光,如同浸在蜜糖里,温润绵长。乾隆批阅奏折的沙沙声,景娴翻阅书卷的细微声响,更漏滴答的韵律,交织成独属于帝后的安宁乐章。那份“君王相伴似寻常”的默契,渐渐成了紫禁城心照不宣的常态。前朝的风波似乎被隔绝在高墙之外,连带着那些因令妃倒台而噤若寒蝉的妃嫔们,也识趣地不再前来叨扰。坤宁宫的门槛,成了无形的界限,内外两重天。

景娴的身体在乾隆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百毒不侵体质】的温养下,己是大好。肩头的痂痕脱落,只留下一道浅粉色的印记,见证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劫难。她不再整日倚在暖炕上,偶尔也会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或是坐在乾隆的书案旁,替他磨墨添茶。她的气色愈发红润,眉宇间大病初愈的脆弱褪去,沉淀下一种温润内敛的光华,如同被精心呵护后绽放的牡丹,雍容而沉静。

乾隆显然极为享受这份宁静与陪伴。他批阅奏折时,景娴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熨帖。有时政务缠身,眉头深锁,只需抬眼看到她沉静的侧影,或是感受到她递来一盏温度恰好的茶,心头的烦躁便莫名消散几分。他越来越习惯在处理一些并非绝密、却又琐碎烦心的政务时,随口与景娴提上一两句,并非真要她出谋划策,更像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放松。

这一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乾隆刚批完几份请安折子,随手拿起一份来自两江总督的奏报,只扫了几眼,眉头便习惯性地蹙了起来。他将奏折往景娴的方向推了推,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不易察觉的征询:“景娴,你瞧瞧这个。江宁织造衙门又递了折子,哭穷叫苦,说今年江南春蚕欠收,生丝价格飞涨,官营织坊入不敷出,请求朝廷拨银补贴,否则恐难完成内廷所需贡缎份额。年年如此,花样翻新,无非是变着法子要银子!”

景娴放下手中的书卷,接过奏折。她并未细看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话和冗长的数据,目光扫过“生丝价格飞涨”、“蚕户困顿”、“织坊亏损”等关键词。融合的现代思维让她本能地跳出了“要钱”还是“不给钱”的简单框架,更关注其背后的民生链条。

她沉吟片刻,并未首接回答拨款与否,而是以一种闲聊探讨的口吻,带着几分好奇问道:“皇上,臣妾听闻这江宁织造,统管着江南数省的官营织坊,规模宏大,匠人云集。既是官营,所用生丝……可都是从民间蚕户手中首接收购?还是……需经牙行之手?”

乾隆闻言微微一怔,这个问题角度颇为新奇。他思索了一下,答道:“按制,官营织造所需大宗物料,本应由地方有司或织造衙门派员,设点集中采买,以避牙行盘剥。然……”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愠色,“地方积弊甚深,具体执行起来,恐怕……难免有吏胥勾结牙行,层层加码,中饱私囊之事。最终这飞涨的成本,要么转嫁朝廷,要么……便是压榨到最底层的蚕户和织工身上。”

“原来如此。” 景娴了然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洞察的光芒,“难怪奏折上只说生丝价涨、织坊亏损,却对蚕户和织工生计着墨不多。若源头采买环节就被蛀虫啃噬,中间损耗层层叠加,这官营织造的成本,自然居高不下。纵使朝廷年年拨银填补亏空,恐怕也如泥牛入海,难见实效,反养肥了那些蛀虫。”

她的话语轻柔,却如同锋利的针,精准地刺中了积弊的核心!乾隆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他之前并非不知其中猫腻,但被景娴如此清晰地点明“源头蛀虫”、“层层损耗”、“泥牛入海”的关窍,还是让他心头豁然开朗,更添几分恼怒!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爱新觉罗·弘历’对宿主点破“官营采买积弊”产生强烈‘共鸣’、‘省悟’、‘赞赏’情绪!获得甜宠值+20点!】

【当前甜宠值:152点+20点=172点!】

【目标人物心情值:省悟(赞赏主导)!】

【目标人物好感度:生死相许·灵魂契约(稳固,“智慧共鸣”加深)!】 (金色火焰光芒温润而深邃。)

“皇后所言,一针见血!” 乾隆忍不住击节赞叹,看向景娴的目光充满了激赏,“这官营采买之弊,积重难返,朕早有耳闻,只是牵涉甚广,盘根错节,一时难以根除。今日听你这一席话,倒是让朕更看清了其中关窍!” 他提起朱笔,在那份江宁织造的奏折上飞快批注:

“着内务府会同都察院,速派得力干员,密查江宁织造衙门近年物料采买账目及流程!重点核查生丝采买环节,是否有吏胥勾结牙行、虚抬价格、中饱私囊情事!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所请补贴银两,暂缓!待查清实情,再议!”

批完,他掷下笔,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块心头大石。他看向景娴,眼中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看来朕这养心殿,真该搬到坤宁宫来。有皇后在身边,朕看这些头疼的折子,都通透了许多。”

景娴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抿唇浅笑:“皇上谬赞了。臣妾不过是妇人之见,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罢了。只是……这蚕户织工,靠天吃饭,靠手艺谋生,最是不易。若源头采买能理顺,或许……这生丝价格,也不至于涨得如此离谱?蚕户织工的日子好了,官营织造的成本,自然也能降下来些?” 她再次将话题引回民生根本,语气带着一丝自然而然的关切。

“嗯,是这个理。” 乾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看着景娴温婉沉静的侧脸,心中那份欣赏与依赖感更甚。他忽然想起一事,饶有兴致地问道:“对了,景娴。朕记得你前日提起的,让沿河村镇百姓自修水利民埝之策,内务府己拟了章程,内帑银钱也拨下去了。你说……这法子,真能行得通?那些乡野小民,能懂修堤护埝?不会拿了银子胡乱应付吧?”

景娴闻言,放下手中的茶盏,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融合的现代理念让她对“民众参与”和“基层自治”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她想了想,用一种轻松讲故事的口吻说道:

“皇上这么一问,倒让臣妾想起……嗯,就当是听来的一个趣闻吧。说是在江南某个临水的小村落,年年受水患之苦。官府也修过几次大堤,但离村子远,洪水来时,村子里的田舍还是免不了遭殃。后来啊,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农牵头,各家各户凑了些钱粮,又求了官府允准,在村子临河的低洼处,合力修了一道不算高、但根基打得很扎实的土石埝。每年汛期前,全村壮劳力都会自发去加固、疏浚临近的小河道。您猜怎么着?连着好几年,大水来了,冲垮了远处官家的大堤,他们村靠着这道自己修的‘保命埝’,田舍竟安然无恙!村民都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看得比什么都重,修的埝,用的都是实在料,出的都是实在力。官府拨的银子,到了他们手里,每一文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生怕浪费了,明年没了着落。”

她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如同在讲述一件真实发生的乡野轶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道理,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民间智慧”、“自发力量”、“珍惜资源”的鲜活图景。这远比任何奏折上的空洞说教更能打动人心。

乾隆听得入了神,眼中闪烁着惊奇与深思的光芒。他仿佛透过景娴的描述,看到了那些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为自己的家园奋力一搏的朴实身影。那份源自乡土、源自生命本能的坚韧与智慧,让他深受触动。

“好!说得好!” 乾隆忍不住再次赞叹,眼中充满了对景娴的激赏和对那故事中村民的敬佩,“这‘保命埝’的故事,比那些歌功颂德的奏章实在多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看得比什么都重’……这话,真是至理名言!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朝廷的恩惠能真正落到他们头上,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自然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这比任何官府的强制命令都管用!”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爱新觉罗·弘历’对宿主讲述的“保命埝”故事产生强烈‘共鸣’、‘启发’、‘对民智的重新认识’情绪!获得甜宠值+25点!】

【当前甜宠值:172点+25点=197点!】

【目标人物心情值:豁然开朗(高度赞赏)!】

【目标人物好感度:生死相许·灵魂契约(稳固,“智慧共鸣”与“民生视角”标签加深)!】 (金色火焰的光芒更加温润深邃,仿佛蕴含着对大地民生的关切。)

他心情大好,之前的烦闷一扫而空。他拉着景娴的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如何将这种“民间智慧”和“官民合力”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景娴则含笑倾听,偶尔补充几句,点到即止。她深知自己的位置,只提供视角和启发,绝不越俎代庖。

夕阳的金辉洒满坤宁宫,将帝后相携的身影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奏折上的难题似乎不再那么面目可憎,深宫的高墙也仿佛变得通透。那些源于市井巷陌、田间地头的“民生趣闻”,经由景娴之口,如同一股清泉,悄然流入帝王的心田,滋润着权谋与政务的干涸土壤,也在这深宫之中,悄然开启了一扇观察真实人间烟火的全新窗口。这份“议政闲谈”的先河,看似寻常,却在不知不觉间,为这紫禁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