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跟随着一些难民在漫无目的地走着,从同行的难民口中确定了现在是184年3月,前方就是涿县。
郭鸿又饿又困,全身疲惫不堪,但他还是坚持走着,因为他现在别无选择。
一路上时不时都会有人倒下,随行的百姓难民越走越少。
而郭鸿始终坚持着继续前进。
他看到的是战争和屠杀,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土地兼并、官吏贪污腐败、赋税繁重,人民的生存基础己经被摧毁殆尽。
黄巾起义虽然让人们抱有一线希望,但最终仍被统治者所压制。
郭鸿心里知道黄巾起义将很快失败,同时也明白这次反抗统治者的运动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没有改变现有的统治方式,这样的暴乱只是无用的极端行为,而人民仍将过着苦涩的生活。
就在快到涿县时,一伙土匪突然拦路打劫。
郭鸿见状撒腿就想跑,奈何自己体力不支,连逃命的力气也没有了。
随行的百姓难民都因身无分文而被土匪无情地砍杀。
郭鸿想尽力往旁边的树林钻,不料被土匪头子看到了,一箭射中了他的胳膊。
郭鸿瞬间倒地,伤口渗出的红血顺着胳膊流进了郭鸿的口中。
土匪头子随即转身准备收队回寨,因为刚有个手下通报说有队当地乡勇在不远处即将经过这里。
“你们太可恨了,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下得去手!”
土匪头子听到了这句谴责,回头看向声音传出的地方。
“什么?!你小子不是都......”
土匪头子难以置信地说道。
居然是倒在血泊中的郭鸿又站了起来!
郭鸿感觉自己现在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虽然箭伤处一首流血,却没有半点痛感。
看着地上躺着的一具具百姓难民的尸体,虽然互不相识,但郭鸿非常同情他们现在的处境,然后愤怒地冲向这群可恨的土匪们。
“娘的,唬我一跳,就你,腿还没我胳膊粗......”
土匪头子不屑地再次转身说道,话还没说完,就感觉背后没了动静。
于是再次回头,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十多个小弟跟那些难民躺一起了,没有任何生命体征。
“老子今天非要给你两耳巴!”
郭鸿咬牙切齿道。
郭鸿正准备收拾掉这个懵圈的土匪头子时,刚有的那股力量也慢慢褪去。
终于还是扛不住了,他的眼前开始模糊,耳朵里听到的只有呼吸声和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
随着意识的逐渐消失,晕了过去。
片刻之后,路过的一队乡勇发现了他。
一名兵勇对旁边的一个人说:“老大,他还有气。”
那位老大看了看倒在地上的郭鸿还很年轻,觉得死了很可惜。
便命令手下赶紧将郭鸿带回了自己的营地中治疗。
当郭鸿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他看着周围的布置,都破烂不堪,这应该是一个营帐。
他起身回想了一下之前的经历,疑惑不解地看着自己摊开的双手。
“这真XX荒唐!感觉就像小说里的那些主角一样,不过我喜欢!”
郭鸿心里暗喜道。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虽不高贵,但很整齐的人走了进来。
郭鸿看着眼前这人,身长七尺五寸(约1.75米),他的眼睛像是可以透视人心,就是周围好像有点异物。流露出的一股温和和关怀之感。但脸有点脱皮。他有着宽广的额头,显得聪明而理智,就是不知道为啥有点反光。
此人看起来既和蔼又亲近。他的外表深深地吸引着郭鸿的目光。
他亲眼看到了郭鸿赤手空拳打倒了十多个土匪。
因为郭鸿的出色表现,他相信郭鸿武艺高强,而且对于汉朝百姓的处境深感同情。
看着郭鸿年轻的面容,心中不免感慨,默默地决定要留下这位年轻人。
他告诉郭鸿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并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信念。
“我乃刘备,身世不佳,出身贫寒,虽无官职,但志向不凡,久梦为民谋福。历经挫折,淬炼坚毅之心,立誓要以吾之双手改变当下。身处乱世,万民艰苦。我刘备深知人民所受之苦,怀抱天下苍生之志,决意挺身而出,为庶民谋取安宁和幸福。”
好在郭鸿的文言文功底还在,听了这番话后,惊讶不己,眼前这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
刘备还告诉郭鸿他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织抵御外敌的力量。
真诚地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并成为自己的亲信。
对于一个从难民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郭鸿没有犹豫,立刻接受了刘备的邀请,他深深地被刘备的理念所吸引。
当即下榻跪谢刘备。
“在下郭鸿,草莽小子也。曾因战乱流离失所,陷入绝境之中。幸蒙大人的慈悲相助,才得以幸免于难。今必当回报大恩,与大人并肩作战,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和安宁。虽然身份卑微,但定会竭尽所能,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愿为大人披荆斩棘,冲锋陷阵,助大人光复汉室!”
刘备听后顿时泪湿了眼眶,立即上前将郭鸿扶了起来。
“今得遇郭鸿先生,望吾等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谋福苍生!”
刘备带着哭腔说道,其间还滴了一条鼻涕在郭鸿身上。
自此郭鸿决定跟随刘备,成为他的亲信和支持者,为自由和公正而奋斗。
在刘备的驻营里,郭鸿开始慢慢恢复体力。
他发现这里虽然简陋,但也比居无定所好得多。
他非常感激刘备的帮助,与刘备一起招募乡勇,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
每次听到外面传来战争和屠杀的消息,郭鸿都会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和担忧。
他看见了当时汉朝百姓的生活状况,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充满着苦难和痛苦。时常担心好友尹泰的安危。
时间漫长,日复一日地过去,郭鸿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己不再像之前那样想要迫切的回到现代,因为他知道,这己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