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 知识的渴望
破败的棚屋里,昏黄的煤油灯将燚昊伏案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上,如同凝固的剪影。他左手依旧缠着布条,悬在桌沿,右手则紧握着一截铅笔头,在粗糙的草纸上沙沙作响。陈伯赠送的那本《商品经济初探》摊开在膝头,书页边缘己被他翻得微微卷起。
“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调节…” 燚昊低声咀嚼着这些在九十年代初还带着些敏感气息的词汇。得益于【基础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基础观察】带来的信息捕捉效率提升,书中的概念不再是晦涩的天书,而是一块块亟待拼凑的蓝图碎片。他能理解其字面含义,但更深层的运作逻辑、与当下滨江市井现实的结合点,仍需他反复咀嚼、思考。
书中提到“流通环节的优化能创造价值”,这与他利用秘境保鲜贩运蔬菜的实践不谋而合,让他心中隐隐兴奋。但书中理想化的模型与现实中农民的精明算计、早市贩子的压价竞争、工商管理的粗预,又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燚昊放下铅笔,揉了揉因专注而发胀的太阳穴。他需要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识海中的【养成系统】界面。
【当前养成点:10点。】
【技能商城】里,【初中数学精通】(20点)依旧高悬,遥不可及。而【基础分析Lv.1】(12点)则闪烁着微光,似乎在诱惑他做出选择。
分析…洞察事物本质,梳理逻辑脉络,预测发展趋势…这正是他目前最欠缺的底层能力!无论是理解经济规律,还是应对傅承宇层出不穷的阴招,都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
“兑换!” 燚昊不再犹豫。10点虽然不够兑换【基础分析】,但他可以先兑换其前置技能——【逻辑思维Lv.1】(8点)!
【叮!是否确认消耗8养成点,兑换技能:逻辑思维Lv.1?】
“确认!”
【兑换成功!技能加载中…】
瞬间,一股清凉的气流涌入脑海,仿佛混沌的思维被无形之手梳理清晰。看待问题的角度似乎多了一些,因果关系、前提结论、假设验证…这些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辨。他尝试着回想昨天在陈伯店里看到的关于国库券转让试点的简短报道。
之前只是觉得这是个机会,现在,【逻辑思维】开始自动运转:国库券价格存在地域差(前提)→试点允许转让(条件)→存在套利空间(结论)→需要启动资金和跨地域流通渠道(关键限制)→目前我资金不足,且缺乏安全快速的跨地域运输手段(现实困境)→暂时无法操作,但需持续关注(策略)。
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在脑中形成!虽然受限于信息和经验,链条还很粗糙,但方向明确,关键节点清晰!这比之前模糊的“知道能赚钱”强太多了!
【当前养成点:2点。】
燚昊精神振奋,再次翻开《商品经济初探》,感觉理解又深了一层。知识的饥渴感如同火焰,灼烧着他。陈伯的书店,成了他此刻最向往的圣地。
---
清晨,燚昊早早来到“博古斋”旧书店门口。木门紧闭,门楣上“博古斋”三个字在晨光中显得古朴而厚重。他耐心地等待着,呼吸着空气中旧纸张特有的、混合着淡淡樟脑丸的气息。
吱呀——
木门被从里面拉开,陈伯清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看到门外的燚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小燚?这么早?”
“陈伯早。”燚昊恭敬地问候,“昨天您送的书,我看了一些…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来…再找点资料看看。”他晃了晃手中那本《商品经济初探》。
陈伯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侧身让开:“进来吧。爱看书是好事。”
店内依旧昏暗而充满书卷气。燚昊熟门熟路地走向经济类和旧报纸的区域。这一次,有了【逻辑思维】的辅助,他看书的目的性更强,效率也更高。他不再盲目翻阅,而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国库券的具体操作流程?个体经营办证需要哪些手续和门槛?滨江本地是否有民间自发的物资交流渠道?
陈伯坐在柜台后,一边修补着一本古籍的书页,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燚昊。少年专注的侧脸在书架投下的阴影里显得格外沉静,眼神锐利而充满求知欲,翻动书页的手指稳定有力。这与初见时那个带着伤、推着破三轮的寒酸少年形象,似乎重叠又似乎剥离,形成一种奇特的矛盾感。
燚昊很快有了收获。在一堆散乱的旧报纸中,他找到了一份两个月前的《滨江经济信息报》,在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则更详细的报道:
“…为搞活金融市场,经上级批准,我市(滨江)作为省内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将于近期开放国库券转让业务…初期指定由市工商银行下属信托服务部承办…转让价格随行就市…需持本人身份证明及国库券实物办理…”
“身份证明…国库券实物…工商银行信托部…” 燚昊心中默记关键信息。没有身份证明,是他目前最大的硬伤!这个看似简单的门槛,却如同天堑横亘在他面前。他眉头微蹙,将这个难点标记在心头。
接着,他又在一本落满灰尘的政策汇编中,找到了关于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的条款。条款繁琐,对经营场所、资金、经营范围都有要求,而且同样需要身份证明!他目前这种“打游击”式的贩菜,严格来说,确实属于“无证经营”,傅承宇利用工商打击他,完全合法合规!
一股紧迫感油然而生。身份!他必须尽快解决身份问题!
“在看个体经营?”陈伯温和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鸡毛掸子,轻轻拂去书架上的浮尘。
燚昊回过神,坦然点头:“嗯,想了解下。陈伯,您说…像我们这样,没…没正式单位的人,想做点小买卖,是不是很难?”
陈伯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燚昊,目光深邃:“难,也不难。难在规矩多,条条框框,还有各种看不见的‘门槛’。不难在…只要东西好,价格实诚,肯吃苦,总能在夹缝里找到活路。”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补充道,“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想要长久,想要做大,该走的路子,还是要走通的。”
燚昊心中凛然。陈伯的话印证了他的判断,也点明了方向——身份和正规化是绕不过去的坎。
“谢谢陈伯指点。”燚昊诚恳道谢,目光扫过书店角落一堆被当作废纸处理的、更早年份的旧报纸和杂志,“陈伯,这些…还能看吗?”
“都是些过时的东西,堆着占地方,你想要就挑些去吧,给两毛钱意思一下就行。”陈伯摆摆手,不甚在意。
燚昊如获至宝。他需要的不是新闻时效性,而是历史的脉络和隐藏的机遇线索!他立刻蹲下身,在那堆散发着更浓重霉味的故纸堆里仔细翻找起来。运用【基础观察】和【逻辑思维】,他的目光如同探针,精准地捕捉着关键信息:几年前关于南方走私电子表、计算器的报道(暗示民间需求旺盛和灰色渠道存在);关于侨汇券在黑市流通价格的讨论(隐藏的汇率差和套利空间);甚至还有一则关于某地农民自发组建“蔬菜运输联合体”的简讯(民间合作模式的雏形)…
这些信息如同散落的珍珠,被燚昊一一捡起,在脑中串联、分析、归类。一个更广阔、更复杂也蕴含着更多可能性的世界,在他眼前缓缓展开。虽然很多信息暂时用不上,但知识的储备,就是未来的资本。
离开书店时,燚昊怀里抱着一大摞旧报纸和几本过期的政策汇编,只象征性地付了五毛钱。陈伯看着他吃力却满足的背影,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欣慰。
---
午后,燚昊没有去收菜。他和刘大鹏推着空三轮,来到了滨江市工商银行信托服务部的门口。这是一栋略显陈旧的苏式建筑,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玻璃门内人影绰绰,办理业务的人不多,气氛显得有些肃穆。
燚昊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马路对面的梧桐树下,运用【基础观察】仔细打量着进进出出的人。
他看到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小心翼翼地递给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叠印着图案的纸券(国库券),仔细清点后,又拿出一叠现金交给中年人。中年人点清钱,脸上露出笑容。
又看到一个穿着工装、神色局促的工人模样的人,似乎也想办理什么,但被柜台人员询问了几句后,摇着头失望地离开了。
【逻辑思维】迅速运转:体面中年人顺利交易→拥有合法身份证明和国库券实物→成功套利。工人模样的人被拒→可能缺少身份证明或手续不全→门槛存在。
“妈的,看着也没几个人啊?这玩意儿真能赚钱?”刘大鹏叼着根草茎,百无聊赖地看着。
“需要本钱,需要身份,还需要找到价格更低的货源。”燚昊低声解释,眼神锐利,“鹏哥,这两天收菜,你跟那些村里人闲聊的时候,帮我留意下,有没有谁家藏着这种…印着国家建设图案的旧纸券?或者听没听说过,附近哪个地方,这种纸券卖得特别便宜?”
刘大鹏虽然不懂其中门道,但燚昊的吩咐他从不打折扣:“行!包我身上!那帮老农,家里压箱底的破烂多着呢!我帮你套套话!”
---
夕阳的余晖再次染红了梧桐道。燚昊依旧站在路灯的光晕边缘,背脊挺首,如同沉默的青松。他手里拿着一个干净的布包,里面是今天特意留下的、最水灵的两根黄瓜和一把红彤彤的小番茄——秘境保鲜的杰作。
蓝白校服的身影准时出现。苏晚晴看到燚昊,脚步轻快,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如同初绽的百合:“燚昊!”
“晚晴。”燚昊迎上去,将布包递过去,“给你的。”
苏晚晴接过布包,看着里面鲜翠欲滴的黄瓜和红宝石般的小番茄,眼中满是欢喜:“好漂亮!谢谢你!”她拿起一颗小番茄,轻轻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弥漫,眼眸幸福地弯起,“嗯!真好吃!比水果店买的还新鲜!”
“你喜欢就好。”燚昊看着她满足的笑容,心中也漾起暖意。
“对了!”苏晚晴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翻出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仔细包好书皮的册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递给燚昊,“这个…给你。”
燚昊接过册子,入手沉甸甸的。他小心地揭开牛皮纸封面,露出里面的书名——《代数习题精解(初中全册)》。书页很新,但看得出是翻印的,印刷质量一般,字迹却非常清晰。更让燚昊动容的是,书页的空白处,用娟秀的蓝色钢笔字写满了详细的注解、解题思路的延伸,甚至还有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和易错点!显然,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习题集,而是凝聚了赠书者心血的辅导资料!
“这…”燚昊抬头,看向苏晚晴。
少女的脸颊在夕阳下染上一层动人的红晕,声音轻柔:“我看你…你好像对代数很感兴趣,解题思路也很特别…这本习题集是我爸以前给我买的,里面的题比较全,也比较难…我…我把我觉得重要的地方都补充了一下…你…你要是看得懂,就…就看看…”她越说声音越小,长长的睫毛不安地颤动着,仿佛害怕被拒绝。
燚昊握着这本沉甸甸、浸润着少女心意的习题集,感觉喉咙有些发紧。他能想象苏晚晴在灯下认真誊写、批注的样子,那份纯粹的、希望他能学得更好的心意,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谢谢。”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两个低沉却饱含真挚的字眼。他小心翼翼地重新包好书皮,如同对待稀世珍宝,“我会认真看的。”
苏晚晴看到他珍视的样子,心头甜丝丝的,之前的羞涩化作了明亮的笑意。她忽然想起什么,带着点小小的得意和分享的喜悦:“你知道吗?昨天你跟我讲的那种因式分解的新方法,我今天在数学课上用了!老师都夸思路巧妙呢!同学们都惊呆了!”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燚昊,仿佛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燚昊被她孩子气的兴奋感染,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是你理解得好。” 他犹豫了一下,从怀里(秘境)掏出那本《商品经济初探》,翻到做了记号的一页,指着上面一段关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论述,“这个概念,我觉得很有意思。你看,就像我们卖菜,城里人不知道农村菜价低,农民不知道城里什么菜紧俏…这中间就有利差,但也容易被人钻空子压价。”
苏晚晴凑近了些,就着路灯的光线,认真地看起燚昊指的那段文字。她的经济学知识几乎是空白,但燚昊用卖菜的实例一解释,她立刻就明白了:“哦!我懂了!就像…就像傅承宇他们那种人,是不是就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赚钱?”她本能地联想到了那个讨厌的家伙。
燚昊点点头:“差不多。信息就是力量。知道得多,看得远,才能掌握主动。” 他语气平静,眼神却深邃如潭。
两人就着昏黄的路灯,一个讲着生涩的经济概念,一个努力理解并联系现实,偶尔苏晚晴也能从课本知识里找到些奇妙的关联点。晚风吹拂,梧桐叶沙沙作响,少年清朗的声音和少女清脆的回应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静谧而温暖的画面。知识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有思维的碰撞和理解的喜悦。
苏晚晴完全沉浸在这种交流中。燚昊的视角总是那么独特,能将枯燥的理论和鲜活的现实联系起来,让她这个“好学生”也大开眼界。她第一次发现,原来课本之外的世界如此广阔,而身边这个少年,正以一种她难以企及的速度,向着那个广阔的世界坚定前行。钦佩之余,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愫悄然滋长。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远处,那辆黑色的桑塔纳再次如幽灵般悄然而至,停在熟悉的阴影里。
车窗缓缓降下一半。傅承宇英俊的脸庞在阴影中显得晦暗不明。他指间夹着点燃的香烟,袅袅青烟模糊了他阴鸷的眼神。他看着梧桐树下并肩而立、低声交谈的燚昊和苏晚晴,看着苏晚晴脸上那发自内心的、明亮动人的笑容——那是他从未得到过的笑容。
一股强烈的妒火混合着被冒犯的暴戾,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心脏。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残忍的弧度,对着前排驾驶座上一个面相精悍、眼神凶狠的短发青年(傅家保镖兼打手,绰号“黑皮”)低声吩咐:
“去查。查那个小乞丐最近在干什么,和什么人接触,住在哪里…越详细越好。”
“是,傅少。”黑皮的声音沙哑而恭顺。
“还有,”傅承宇的目光如同淬毒的冰锥,钉在燚昊挺首的背影上,“给他点教训。别弄死,但要让他记住,有些东西,不是他这种下贱胚子能碰的。手段…干净点。”
“明白。”黑皮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兴奋。
傅承宇最后看了一眼梧桐树下浑然不觉危险的两人,升起了车窗。黑色的桑塔纳无声地滑入车流,如同融入夜色的毒蛇。冰冷的恶意,如同实质的阴影,悄然笼罩向沉浸在知识微光中的少年。
燚昊似有所觉,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但沉浸在讲解中的苏晚晴并未察觉。危机,如同夜色,悄然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