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部的命令来得突然,就像晴天里劈下的一道闪电。
李云龙盯着那张薄薄的纸片,上面的字迹刺得他眼睛生疼:"...新一团团长李云龙同志,因在王家镇战斗中违抗上级指示,擅自改变作战计划,现决定撤销其团长职务,调任边区被服厂厂长..."
"他娘的!"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茶碗跳起来又落下,洒出的茶水浸湿了命令书,"老子打了胜仗还有错了?"
赵刚站在一旁,脸色同样难看,但语气依然平静:"老李,这是总部首长的决定。你在战斗中确实没有完全执行旅部的作战方案..."
"狗屁方案!"李云龙怒不可遏,"按旅部的计划强攻正面,新一团起码得伤亡过半!老子绕到后面端了鬼子指挥部,不仅拿下据点,伤亡还不到五十人!这他娘的也有错?"
"没错,从战术上讲你是对的。"赵刚推了推眼镜,"但军队有军队的纪律,不能因为战术成功就纵容违抗命令的行为。否则今后还怎么统一指挥?"
李云龙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作为现代军人,他当然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只是没想到自己一心为了减少伤亡、为了打胜仗,反倒落得这个下场。
"什么时候交接?"半晌,李云龙闷声问道。
"明天上午旅部派人来。新团长是丁伟,你认识的。"赵刚顿了顿,"老李,别太往心里去。被服厂虽然不如前线痛快,但也是为抗战做贡献。以你的能力,说不定能把被服厂搞出花样来。"
李云龙苦笑一声,没说话。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正在操练的战士们。这些朝夕相处的弟兄们,明天就不再是他的兵了。那个曾经在现代世界叱咤风云的特种兵教官,如今在这个时空,竟落得个被服厂长的下场。
夜幕降临,李云龙独自在团部收拾个人物品。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几件换洗的旧军装,一双补了又补的布鞋,还有那本重新记录的笔记本。他把笔记本小心地藏在贴身口袋里,这是他在这个时空最后的秘密了。
门被轻轻推开,王秀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
"团长,听说您要走..."秀兰的声音有些哽咽,把面条放在桌上,"给您下了碗面,趁热吃吧。"
李云龙这才感到饥肠辘辘。他接过碗,发现面条下面还藏着两个荷包蛋——这在物资紧缺的根据地可是稀罕物。
"哪来的鸡蛋?"李云龙问道。
"我...我用给老乡看病换的。"秀兰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团长,我跟医疗队申请了,调去被服厂工作。我懂点针线活,也能帮忙照顾伤员..."
李云龙筷子一顿,抬头看着这个十九岁的姑娘。月光从窗外洒进来,勾勒出她清秀的轮廓。他突然意识到,秀兰对自己的感情可能己经超出了普通战士对首长的敬爱。
"秀兰,被服厂条件艰苦,你还是留在医疗队更有前途。"李云龙温和地说。
"我不!"秀兰突然激动起来,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泪光,"您教会我那么多医术,现在您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我得跟着去照顾您!上次您发烧说胡话,要不是我..."
李云龙心头一紧:"我说什么胡话了?"
"说...说一些听不懂的话,什么'导弹'、'卫星'之类的..."秀兰困惑地看着他,"还一首喊一个名字,好像是...小雅?"
李云龙的手微微发抖。小雅是他在现代世界的妹妹,去年刚考上医学院。穿越到这个时空后,他几乎不敢去想家人,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看着钱包里的照片思念。
"那是我妹妹,小时候走散了。"李云龙撒了个谎,赶紧转移话题,"你要真想跟去也行,被服厂确实缺医护人员。"
秀兰破涕为笑,用力点点头,转身跑了出去,辫子在身后一甩一甩的。李云龙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第二天清晨,全团集合为老团长送行。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云龙喉咙发紧。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如今要交给别人了。
"同志们!"李云龙站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声音洪亮,"我李云龙虽然犯了错误被撤职,但打鬼子的心永远不会变!在新团长带领下,你们要继续发扬新一团敢打敢拼的精神,让小鬼子闻风丧胆!"
"老团长!"张大彪突然喊道,这个铁打的汉子眼眶通红,"您放心,新一团永远是您的家!我们等着您回来!"
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李云龙不敢再多说,怕控制不住情绪,匆匆敬了个礼就转身离去。赵刚亲自送他到村口,两人默默走了一程。
"老李,别灰心。"赵刚终于打破沉默,"以我对首长的了解,这只是暂时的。等风声过去,肯定会重新启用你。"
李云龙摇摇头:"老赵,我不是在乎官大官小。只是现在抗战正吃紧,我却要去管什么被服厂,心里憋屈啊!"
"被服厂也是抗战的重要部分。"赵刚意味深长地说,"而且...那里离敌占区更近,消息也更灵通。"
李云龙听出了弦外之音,眼睛一亮:"你是说..."
"我每个月会派人去运送物资。"赵刚看似随意地说,"顺便交流一下工作经验。"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分别时,赵刚突然压低声音:"对了,陈石头那小子不见了。今早兵工厂报告说他留了张字条就走了,说是'去找师傅学本事'。"
李云龙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小子...倒是机灵。"
边区被服厂位于根据地边缘的一个隐蔽山谷里,距离前线不到三十里。说是工厂,其实就是几间大草棚子,五十多名工人大多是老弱妇孺,每天生产两百套左右的军服和被褥,供应前线部队。
李云龙到任的第一天就皱起了眉头。生产流程混乱无序,布料浪费严重,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更糟糕的是,工人们士气低落,听说新来了个"犯错误"的厂长,都提不起干劲。
"集合!全体集合!"李云龙站在院子中央,声音如雷贯耳。
工人们慢吞吞地聚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据说很能打仗的新厂长。李云龙扫视一圈,目光如炬:"从今天起,被服厂要改规矩!咱们虽然不在前线,但生产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床被子,都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
他当场宣布了几条新规定:实行班组责任制,每个班十人,设班长;建立质量检查制度,不合格产品一律返工;开展劳动竞赛,超额完成任务的班组奖励粮食...
工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厂长怎么跟打仗似的管理被服厂?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新规矩确实有效——生产效率提高了,浪费减少了,连产品质量都上去了。
李云龙把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巧妙地融入被服厂的运营中。他绘制了生产流程图,优化了工序;建立了简易的仓储系统,分类存放原材料和成品;甚至引入了"流水线"作业概念,让每个工人专精一道工序。
一个月后,被服厂的日产量提高到三百五十套,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旅部后勤部长来视察时,惊讶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李云龙是"全能人才"。
但李云龙并不满足于此。白天,他是尽职的被服厂长;晚上,他却在秘密筹划更大的计划。被服厂位置靠近敌占区,正是收集情报的理想据点。他挑选了几名可靠的工人,培训他们基本的侦察技巧,利用外出采购布料的机会收集日军动向。
秀兰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这个聪慧的姑娘不仅负责工人的医疗保健,还协助李云龙整理情报,绘制简易地图。她心灵手巧,缝制的衣服总是最精致的,还教会了工人们如何在内衬里缝制隐蔽口袋——用来秘密传递情报。
一天深夜,李云龙正在油灯下研究地图,秀兰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
"厂长,该喝药了。"秀兰轻声说,"您这咳嗽一首不好。"
李云龙抬头笑了笑,接过碗一饮而尽。自从上次淋雨伏击日军侦察队后,他就落下了咳嗽的毛病。
"这是什么?味道怪怪的。"李云龙咂咂嘴。
"加了新采的枇杷叶,对咳嗽特别有效。"秀兰笑着说,突然注意到桌上地图的标记,"咦,这不是赵家峪吗?您画这个干嘛?"
李云龙迅速卷起地图:"没什么,随便看看。时候不早了,你去休息吧。"
秀兰却没有要走的意思。她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厂长...这个...这个给您。"
李云龙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双崭新的布鞋,鞋底纳得密密实实,鞋帮上还绣着小小的云纹。
"我看您的鞋都磨破了..."秀兰红着脸解释,"我手艺不好,您将就着穿..."
李云龙心头一暖。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双手工布鞋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他正想道谢,突然胸口一痛,剧烈咳嗽起来。秀兰慌忙上前帮他拍背,不小心碰到了他胸前的口袋——一张照片滑了出来。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奇怪服装的年轻女孩,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铁塔前,笑得灿烂。照片色彩鲜艳得不可思议,像是画出来的一样。
"这是..."秀兰惊呆了。
李云龙迅速捡起照片,但为时己晚。他叹了口气:"这就是我妹妹小雅。那张照片...是用一种特殊技术拍的,国内很少见。"
"她在国外吗?"秀兰好奇地问,"衣服好奇怪,后面的铁塔是什么?"
"嗯...在很远的地方。"李云龙含糊其辞,赶紧转移话题,"秀兰,这事别跟别人说。照片很珍贵,我怕丢了。"
秀兰郑重地点头,虽然满腹疑问,但看到李云龙不愿多谈,也就识趣地告辞了。
李云龙看着手中的照片,思绪飘回现代世界。那是他最后一次全家出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给妹妹拍的照片。如今这一切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厂长!厂长!"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一个年轻工人气喘吁吁地冲进来,"陈...陈石头来了!还带着两个兵工厂的伙计,说是来投奔您的!"
李云龙又惊又喜,赶紧跟着工人来到仓库。月光下,三个黑影正蹲在墙角,领头的正是陈石头。见到李云龙,这个瘦小的年轻人兴奋地跳起来:"团长!我可找到您了!"
"臭小子!"李云龙照他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擅自离队可是违反纪律的!"
陈石头挠挠头,憨笑道:"我...我跟赵政委请了假,说是来帮您改进被服厂的生产工具。其实..."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我们把兵工厂的一些家伙什也带来了,就藏在布料下面!"
李云龙这才注意到墙角那几个大木箱。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小型车床、钳工工具和一些金属材料!
"好小子!"李云龙喜出望外,"这下咱们可有事干了!"
当晚,李云龙就带着陈石头几人秘密清理了仓库深处的一个地窖。这里将成为他们的"地下兵工厂"——表面上改进被服厂工具,暗地里继续武器研发。
陈石头兴奋地展示着他的新设计——一种改进型的掷弹筒,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李云龙则根据自己的现代军事知识,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还画出了简易火箭弹的草图。
"团长,您这脑袋瓜里装的都是啥啊?"陈石头看着那些前所未见的设计,崇拜得五体投地,"这些玩意儿要是真能做出来,小鬼子还不得哭爹喊娘!"
李云龙笑着拍拍他的肩:"慢慢来,咱们有的是时间。"
转眼两个月过去,被服厂的生产己经步入正轨,成为边区后勤系统的模范单位。而在地窖里,陈石头的小团队也取得了突破——他们成功试制了三门改进型掷弹筒和二十发特制弹药。
这天傍晚,李云龙正在检查新一批军服的质量,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李厂长,别来无恙啊!"
李云龙回头,只见赵刚笑吟吟地站在院子里,身后跟着几个警卫员和两大车物资。
"老赵!"李云龙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紧紧握住老搭档的手,"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后勤部派我来学习先进经验啊!"赵刚眨眨眼,压低声音,"顺便带来些'特别礼物'。"
卸车时,李云龙发现除了布料和粮食外,还有几箱子弹壳、火药和一些机械零件——正是地下兵工厂急需的物资!
当晚,久别重逢的两人在李云龙的小屋里秉烛长谈。赵刚带来了前线的最新消息:新一团在丁伟带领下打得不错,但总感觉少了点李云龙那股子狠劲;日军最近活动频繁,似乎在策划大规模扫荡;总部正在酝酿一次大的破袭战...
"对了,你那个笔记本的事有蹊跷。"赵刚突然严肃起来,"据内线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对你的兴趣大得反常,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你的战术。山本特工队最近频频活动,目标很可能就是你。"
李云龙眉头紧锁:"看来那本笔记确实引起鬼子注意了。不过他们看不懂全部内容,只能猜测。"
"你到底在那本子上写了什么?"赵刚忍不住问。
李云龙沉默片刻,决定透露部分真相:"一些...关于未来战局的预测。老赵,你相信有人能预见未来吗?"
赵刚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看着李云龙:"如果是别人问,我肯定说不信。但你...自从苍云岭战斗后,你就像变了个人,懂的东西、会的本事,根本不是原来的李云龙能掌握的。有时候我真怀疑..."
"怀疑什么?"
"怀疑你是不是被什么高人附体了。"赵刚半开玩笑地说。
李云龙大笑,心里却松了口气——还好赵刚没往穿越那方面想。
赵刚临走时,交给李云龙一份密信:"总部首长让我转交的。你虽然被撤职,但首长们心里有数。特殊时期,可能随时需要你重返前线。"
李云龙郑重地接过密信,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知道,自己离重返战场的日子不远了。
果然,三天后的深夜,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被服厂的宁静。通讯员送来旅部急电:日军大举扫荡,新一团在赵家峪陷入重围,旅长命令李云龙立即前往旅部报到!
李云龙立刻召集陈石头和几名心腹工人,将地下兵工厂的成果打包——三门改进型掷弹筒、三十发特制弹药、十五支经过改造的步枪,还有陈石头最新研制的"长矛"式火箭筒原型。
"厂长,我们跟您一起去!"陈石头激动地说。
"胡闹!"李云龙厉声道,"你们好好守着被服厂,继续生产。这些武器我带去试用,有改进意见会让人捎回来。"
秀兰红着眼睛为他收拾行装,除了必备的衣物药品,还塞了两双新做的布鞋和一大包干粮。临行前,她突然抓住李云龙的手:"您...您一定要平安回来!"
李云龙愣了一下,轻轻拍拍她的手:"放心,小鬼子还没那个本事收我李云龙的命!"
黎明时分,李云龙单人匹马奔向旅部。晨风吹拂着他的面庞,久违的战意在他胸中燃烧。虽然名义上他还是个"被服厂长",但谁都知道,真正的李云龙又回来了!
前方,炮声隐约可闻。李云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山本一木,老子来了!这次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