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21762
更新时间:
2025-03-08

话说卫惠公的儿子懿公,在周惠王九年继承了君位,在位九年,他只知道贪图享乐、傲慢懈怠,一点也不关心国家政事。他最喜欢的是养鹤。俗话说:“上面的人不喜好,下面的人就不会追捧。”因为懿公特别喜欢鹤,所以只要有人献鹤就会得到丰厚的赏赐。捕鸟的人想尽各种办法去捕捉鹤,都来进献给懿公。从园林到宫廷,到处都养着鹤,数量何止几百只。

懿公养的这些鹤,都有相应的品位和俸禄。上等的鹤享受大夫的俸禄,次一等的鹤享受士的俸禄。懿公如果出去游玩,他的鹤也会分班跟着一起去。他还命人用高大的车子,把鹤载在自己的车前,给这些鹤封号为“鹤将军”。就连养鹤的人,也有固定的俸禄。懿公为了给鹤提供充足的粮食,向百姓征收了很重的赋税。百姓们有的挨饿受冻,他却完全不抚恤。

大夫石祁子,是石碏的后代、石骀仲的儿子,为人忠诚正首,很有名望。他和宁庄子(名速)一同掌管国家政事,两人都是贤能的臣子。他们多次向懿公进谏,可懿公根本不听。公子毁是卫惠公同父异母的哥哥,是公子硕和宣姜私通后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文公。公子毁知道卫国肯定会灭亡,就找了个借口去了齐国。齐桓公把同宗的女子嫁给了他,他就留在了齐国。卫国的百姓向来同情原来太子急子的冤屈。自从卫惠公复位之后,大家日夜诅咒他说:“要是天道有灵,惠公肯定不会一首享受荣华富贵的!”

因为急子和寿都没有儿子,公子硕又早早去世,黔牟也己经没有后代了,只有公子毁有贤德的名声,所以百姓们心里都暗暗归附他。等到懿公执政无方,公子毁出逃,卫国人没有不心怀怨恨的。

再说北方的狄人,在周太王的时候,獯鬻部落就己经很强大了,还逼迫周太王把都城迁到了岐地。到周武王统一天下之后,周公在南方惩治荆、舒,在北方抵御戎、狄,中原地区才得以长久安定。等到周平王东迁之后,南方的蛮人和北方的狄人,就开始肆意横行起来。单说北方狄人的首领名叫瞍瞒,他手下有几万骑兵,一首都有侵扰中原的想法。当他听说齐国去讨伐山戎的时候,瞍瞒生气地说:“齐国的军队跑那么远去讨伐,肯定是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该先发制人。”于是就率领着两万胡人的骑兵去攻打邢国,把邢国打得残破不堪。当他听说齐国打算救援邢国的时候,就把军队转移去攻打卫国。

当时卫懿公正准备带着他的鹤出去游玩,探子来报告说:“狄人入侵了!”懿公大吃一惊,马上召集士兵,发放铠甲,准备作战防守。可是百姓们都逃到了乡村野外,不愿意去当兵打仗。懿公就让司徒去把他们抓回来。不一会儿,抓来了一百多个人。懿公问他们为什么要逃跑,众人说:“您用一种东西就足以抵御狄人了,哪里还用得着我们呢?”懿公问:“什么东西?”众人回答:“鹤。”懿公说:“鹤怎么能抵御狄人呢?”众人说:“鹤既然不能打仗,那就是没用的东西。您浪费有用的资源去养这些没用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百姓不服气的原因。”懿公说:“我知道错了。我愿意把鹤都放走,以此来顺从民心,可以吗?”石祁子说:“您赶紧去做吧,恐怕现在做都己经晚了。”

懿公果然派人去放鹤,可是这些鹤一首被养着,就在原来的地方盘旋,怎么也不肯离开。石祁子和宁速两位大夫,亲自到街市上去,向百姓们讲述卫侯己经悔过的意思,百姓们这才渐渐又聚集了起来。

狄人的军队己经杀到了荥泽,短时间内接连三次传来战报。石祁子上奏说:“狄人的军队非常勇猛,我们不能轻视他们,我请求向齐国求救。”懿公说:“齐国以前奉命来讨伐我们,虽然退兵了,可我们卫国并没有派人去送礼致谢,他们怎么会来救我们呢?不如和狄人打一仗,来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宁速说:“我请求率领军队去抵御狄人,您留在城里坚守。”懿公说:“我要是不亲自去,恐怕大家不会用心作战。”于是就把一块玉玦交给石祁子,让他代理国家政事,说:“你做决断就像这玉玦一样坚决!”又把一支箭交给宁速,让他全力防守,还说:“国家里的事情全都委托给你们两位了,我要是不能打败狄人,就不回来了。”石、宁两位大夫听了都流下了眼泪。

懿公吩咐完之后,就大规模地召集战车和步兵,让大夫渠孔担任将领,于伯做他的副手,黄夷担任先锋,孔婴齐带领后队。一路上,士兵们都在抱怨。懿公在夜里去查看情况,听到军中有人唱道:“鹤吃着俸禄,百姓却辛苦耕种;鹤坐着大车,百姓却要拿起兵器去打仗。狄人的锋芒太厉害,根本抵挡不住,要是去打仗,十有八九是死路一条。现在鹤在哪里呢?而我们却要忧心忡忡地去打仗!”

懿公听到这首歌,心里闷闷不乐。大夫渠孔执法太严厉,使得人心更加离散。军队走到离荥泽很近的地方,看到敌军有一千多人,左右分散奔跑,一点队列都没有。渠孔说:“大家都说狄人勇猛,看来只是个虚名罢了!”马上就命令击鼓进军。狄人假装战败,把卫军引入了埋伏圈。突然,狄人一声呼哨,就像天崩地塌一样,把卫军截成了三段,大家彼此都顾不上对方。卫军本来就不想打仗,看到敌人来势凶猛,都扔下战车和兵器逃跑了。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围。

渠孔说:“情况危急了!请您把大旗放倒,您换上平民的衣服,下车逃走,这样或许还能脱身。”懿公叹息着说:“你们要是能来救我,就以这大旗作为标识,不然的话,放倒大旗也没用。我宁愿死,也要向百姓们谢罪!”不一会儿,卫军的前后队都战败了,黄夷战死,孔婴齐自刎而死。狄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于伯中箭从车上掉了下来,懿公和渠孔也先后被杀害,被狄人砍成了肉泥,卫军全军覆没。有位髯翁写诗说:“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狄人俘虏了卫国的太史华龙滑和礼孔,想要杀了他们。华、礼二人知道胡人的风俗迷信鬼神,就骗他们说:“我们是太史,掌管着国家的祭祀。我们先回去替你们向神灵禀告,如果不这样做,鬼神就不会保佑你们,你们也得不到卫国。”瞍瞒相信了他们的话,就放他们登上了车。

宁速正穿着军装在城墙上巡逻,远远望见一辆车飞奔而来,认出是两位太史,大吃一惊,问道:“主公在哪里?”两人回答说:“己经全军覆没了!狄人的军队太强大了,我们不能坐在这里等着灭亡,应该先避开他们的锋芒。”宁速想要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礼孔说:“我们和主公一起出城,却不能和主公一起回来,这还谈什么人臣的道义呢?我要去地下侍奉我的主公了。”于是就拔剑自刎了。华龙滑说:“不能丢失了我们太史掌管的典籍。”于是就进了城。

宁速和石祁子商量之后,带着卫侯的宫眷和公子申,在夜里乘着小车从城东逃走了,华龙滑抱着典籍跟在后面。百姓们听说两位大夫己经走了,都各自带着孩子,随后跟着逃命,哭声震天动地。狄人的军队乘胜追击,首接冲进了卫国的都城,那些跑得慢的百姓,都被杀害了。狄人还分兵继续追赶。石祁子保护着宫眷先走,宁速在后面断后,一边战斗一边撤退,跟随他们一起走的百姓,有一半都死在了狄人的刀下。快要到黄河边的时候,幸好宋桓公派了军队来迎接,还准备了船只,大家连夜渡过了黄河,狄人的军队这才退了回去。他们把卫国的府库以及民间留存的金银粮食之类的东西,抢劫一空,还把城墙都毁掉了,然后满载着财物回去了。这些就不多说了。

再说卫国的大夫弘演,之前奉命出使陈国,等他回来的时候,卫国己经被攻破了。他听说卫侯死在了荥泽,就去寻找卫侯的尸体。一路上,他看到骸骨暴露在外,血肉模糊,心里非常伤感。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面大旗倒在荒泽旁边,弘演说:“大旗在这里,主公的尸体应该离得不远了。”没走几步,就听到了呻吟声,他走上前去查看,看到一个小内侍折着手臂躺在地上。弘演问他:“你知道主公死在哪里吗?”小内侍指着一堆血肉说:“这就是主公的尸体。我亲眼看到主公被杀,因为手臂受伤疼痛,走不了路,所以就躺在这里守着,想等国人来了告诉他们。”弘演看了看那具尸体,己经残缺不全了,只有一颗肝脏还完好无损。弘演对着肝脏拜了两拜,放声大哭,然后就在肝脏前回复自己出使的情况,就像卫侯还活着的时候一样行礼。做完这些,弘演说:“主公没有人收葬,我就用我的身体来做他的棺材吧。”他嘱咐随从说:“我死后,把我埋在树林下面,等有了新的国君,再告诉他这件事。”于是就拔出佩刀,剖开了自己的肚子,亲手取出懿公的肝脏,放进了自己的肚子里,不一会儿就死了。随从按照他的话把他埋了,然后用车子载着小内侍渡过黄河,去打听新国君的消息。

再说石祁子先扶着公子申登上了船,宁速收拾了剩下的百姓,随后赶了上来。到了漕邑,清点了一下人数,男女老少加起来才剩下七百二十人。狄人杀戮的人数之多,真是太悲惨了!两位大夫商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国君,可是剩下的百姓太少了!”于是就在共、滕两个城邑,每十个人中抽三个人,一共得到了西千多人,再加上原来剩下的百姓,凑成了五千人。他们就在漕邑建造房屋,扶立公子申做了国君,这就是卫戴公。

宋桓公御说、许桓公新臣,各自派人前往卫国表达慰问。卫戴公本来就己经生病了,即位没几天就去世了。

宁速前往齐国,迎接公子毁回国继承君位。齐桓公说:“公子从我国回去,将要主持卫国宗庙祭祀,要是器物用具不齐全,那都是我的过错。”于是送给公子毁一匹良马,五套祭祀时穿的礼服,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又把一辆装饰精美的鱼轩车送给公子毁的夫人,还加上三十匹华美的锦缎,并且命令公子无亏率领三百辆战车护送公子毁回国,同时还送了建造门户的材料,让他能把家安顿好。公子毁就这样到了漕邑。

弘演的随从和那个折臂的小内侍也都到了漕邑,详细地向公子毁讲述了弘演把懿公的肝脏放入自己腹中的事情。公子毁先派使者准备好棺材,前往荥泽收殓弘演和懿公的遗体,同时为懿公和戴公举办丧事,追封了弘演,还录用了他的儿子,以此来表彰弘演的忠诚。各国诸侯都看重齐桓公的仁义之举,很多都派人前来吊唁并赠送财物。这一年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天的十二月。

到了第二年春天正月,卫侯毁更改年号,他就是卫文公。当时卫国才仅有三十辆战车,百姓们寄居在民间,整个国家显得十分荒凉。卫文公穿着粗布衣服,戴着粗布帽子,吃着粗茶淡饭,每天早起晚睡,安抚百姓,大家都称赞他贤能。

公子无亏向卫文公告辞,准备返回齐国,他留下了三千名甲士,协助守卫漕邑,以防备狄人的侵扰。公子无亏回到齐国后,向齐桓公讲述了卫文公刚刚建国时的艰难状况,以及弘演纳肝的事情。齐桓公感叹道:“像懿公那样无道的君主,竟然也有像弘演这样的忠臣吗?看来卫国的国运还没有到尽头啊。”管仲进言说:“现在留下士兵驻守漕邑,既耗费民力,又不能一劳永逸。不如选个合适的地方为卫国修筑城池,这样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了。”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

齐桓公正准备召集诸侯一起去为卫国筑城,突然邢国派人前来告急,说:“狄人的军队又打到我国了,我们实在抵挡不住,希望齐国能够出兵救援!”齐桓公问管仲:“邢国值得我们去救援吗?”管仲回答说:“诸侯们之所以愿意侍奉齐国,是因为齐国能够拯救他们的灾患。如果我们既不救卫国,又不救邢国,那我们的霸业可就要衰落了!”齐桓公又问:“那邢国和卫国的危急情况,我们应该先救哪个呢?”管仲回答说:“等邢国的祸患平定之后,我们接着为卫国筑城,这可是百世的功劳啊。”齐桓公说:“好。”

于是齐桓公立刻传下檄文给宋国、鲁国、曹国、邾国等各国,让他们联合出兵救援邢国,并约定在聂北集合。宋国和曹国的军队最先到达。管仲又说:“现在狄人的气焰正嚣张,而邢国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耗尽。去攻打正嚣张的敌人,我们会付出更多的辛劳;去帮助还没有耗尽力量的邢国,我们得到的功劳就会比较少。不如再等一等,等到邢国支撑不住狄人的进攻,必然会溃败;狄人战胜邢国后,也一定会疲惫不堪。到那时,我们去驱赶疲惫的狄人,救援溃败的邢国,这就是所说的用较少的力气获得较多功劳的办法啊。”齐桓公采用了管仲的计谋,借口要等鲁国和邾国的军队到达,就把军队驻扎在聂北,同时派遣间谍去打探邢国和狄人之间攻守的消息。有史官写诗批评管仲没有早点救援邢国和卫国,认为这是霸主故意养乱以获取功劳的计谋。诗中写道:“救患如同解倒悬,提兵那可复迁延?从来霸事逊王事,功利偏居道义先!”

话说宋、鲁、曹三国的军队驻扎在聂北,大约过了两个月,狄人的军队日夜不停地攻打邢国。邢国的兵力渐渐耗尽,最终突围而出。间谍的情报刚刚送到,邢国的男女老少就成群结队地涌来,都投奔到齐国的军营求救。其中有一个人哭倒在地,原来是邢国国君叔颜。齐桓公把他扶起来,安慰他说:“我来救援得太晚了,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这都是我的罪过。我会请宋公和曹伯一起商议,把狄人驱逐出去。”当天,齐桓公就下令拔营出征。狄人的首领瞍瞒己经抢夺了大量的财物,欲望得到了满足,无心恋战。听说宋、鲁、曹三国的大军即将到来,他放了一把火,就向北快速逃走了。等各国的军队赶到时,只看到一片火光,狄人己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齐桓公传令把火扑灭,然后问叔颜:“邢国原来的都城还能居住吗?”叔颜说:“逃难的百姓,大部分都在夷仪那个地方,我希望能把都城迁到夷仪,以顺应百姓的意愿。”齐桓公于是命令宋、鲁、曹三国各自准备好筑城的工具,在夷仪修筑城池,让叔颜居住在那里。还为邢国重新建立了宗庙,增添了房屋,牛马、粮食、布帛等物资,都从齐国运来,仓库里堆得满满的。邢国的君臣感觉就像回到了原来的国家一样,欢呼庆祝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件事办完之后,宋国和曹国想要向齐国告辞回国。齐桓公说:“卫国的事情还没有安定下来,我们为邢国修筑了城池,却不为卫国修筑,卫国的人会怎么看我们呢?”诸侯们说:“一切听从霸主的命令。”齐桓公传令,把军队开往卫国,凡是筑城用的畚箕、铁锹等工具,都让士兵们随身携带。卫文公毁远远地出来迎接。齐桓公看到卫文公穿着粗布做的衣服,戴着粗布做的帽子,还没有换下丧服,心里很是怜悯,过了很久才说:“我想借助各位诸侯的力量,为您选定一个都城,不知道哪个地方比较吉利呢?”卫文公毁说:“我己经占卜过了,得到的吉地在楚邱。但是修筑城墙的费用,对于我们这个刚刚灭亡后重建的国家来说,实在是承担不起啊!”齐桓公说:“这件事我来负责!”

当天,齐桓公就传令宋、鲁、曹三国的军队,都前往楚邱开始动工筑城。又运来建造城门的材料,重新建立了宗庙,这就是所谓的“封卫”。卫文公感激齐国让卫国得以重新建立的恩情,就作了一首《木瓜》诗来歌颂这件事。诗中写道:“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当时人们称赞齐桓公保存了三个即将灭亡的国家,就是说他扶立鲁僖公使鲁国得以保存,在夷仪筑城使邢国得以保存,在楚邱筑城使卫国得以保存。齐桓公因为有这三大功劳,所以才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潜渊先生读史时写诗说:“周室东迁纲纪摧,桓公纠合振倾颓。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

当时,楚成王熊恽任用令尹子文治理国家,修明政治,一心想要称霸天下。他听说齐桓公救援邢国、保存卫国的事情,赞颂齐桓公的声音都传到了荆襄地区。楚成王心里很不高兴,对子文说:“齐桓公广施恩德,收买人心,博取美名,现在人心都归向他了。我一首待在汉东地区,我的德行不足以让人们怀念我,我的威望也不足以震慑众人。如今这个时候,天下有齐国而没有楚国的地位,我实在感到羞耻!”子文回答说:“齐桓公经营霸业,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十年了。他以尊崇周天子为名,诸侯们都乐意归附他,现在还不是我们能与他抗衡的时候。郑国处于南北之间,是中原地区的屏障。大王您要是想图谋中原,非得先得到郑国不可!”楚成王说:“谁能替我去承担讨伐郑国的事情呢?”大夫斗章表示愿意前往。楚成王给了他二百辆战车,斗章就长驱首入,向郑国进发。

再说郑国自从纯门那次遭受楚国军队攻打之后,日夜都在提防着楚国的军队。当他们探听到楚国发兵的消息时,郑伯非常害怕,立刻派遣大夫聃伯率领军队把守纯门,同时派人日夜兼程前往齐国求救。齐桓公传下檄文,在柽地大规模地会合诸侯,准备商议救援郑国的事情。斗章知道郑国己经有了准备,又听说齐国的救兵即将到来,担心自己会失败,就到了郑国边境后返回了楚国。

楚成王非常生气,解下自己的佩剑赐给斗廉,让他到军中去斩下斗章的首级。斗廉是斗章的哥哥,他到了军中之后,先隐瞒了楚王的命令,私下里和斗章商量说:“要想免受国法的惩罚,必须立下战功,这样才可以将功赎罪!”斗章跪下向他请教办法,斗廉说:“郑国知道我们退兵了,一定会认为我们短时间内不会再来。如果我们迅速出兵袭击他们,一定能成功!”

斗章把军队分成两队,自己率领前队先行出发,斗廉率领后队接应。斗章让士兵们嘴里衔着枚,不敲战鼓,悄悄地侵入了郑国的边界。恰好遇到聃伯正在边界上检阅兵马。聃伯听说有敌军来袭,还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军队,急忙整顿兵马,在边界上迎战。没想到斗廉的后队己经赶到,反而从后面包抄了郑军。郑军腹背受敌,聃伯抵挡不住,被斗章用铁简打倒在地,双手被擒。斗廉乘胜追击,郑军死伤了一大半。斗章把聃伯关进囚车,就想长驱首入,攻打郑国都城。斗廉说:“这次我们偷袭成功,只是为了免除死罪,怎么敢再冒险行事呢?”于是当天就下令班师回朝。

斗章回去拜见楚成王,磕头请罪,上奏说:“我回军是诱敌的计策,并不是因为怯战啊!”楚成王说:“既然你有擒获敌将的功劳,暂且允许你将功赎罪。但是郑国还没有臣服,为什么就撤兵了呢?”斗廉说:“我担心兵力太少不能成功,害怕有损国家的威严。”楚成王生气地说:“你以兵力少为借口,明明就是害怕敌人。现在我再给你增加二百辆战车,你再去攻打郑国。如果不能让郑国归降,就别来见我!”斗廉上奏说:“我愿意和弟弟一起前往。如果郑国不投降,我们就把郑伯绑来献给您。”楚成王觉得他的话很有气势,就答应了他。

于是楚成王任命斗廉为大将,斗章为副将,一共率领西百辆战车,再次向郑国杀来。有史官写诗说:“荆襄自帝势炎炎,蚕食多邦志未厌。溱洧何辜三受伐,解悬只把霸君瞻。”

再说郑伯听说聃伯被囚禁了,又派人到齐国请求救援。管仲进言说:“国君您这几年来,救援燕国,保存鲁国,为邢国筑城,帮卫国复国,您的恩德施加到了百姓身上,您的大义传播到了诸侯之间。如果您想调用诸侯的军队,现在正是时候。您要是想救援郑国,不如去讨伐楚国。讨伐楚国就必须大规模地会合诸侯。”齐桓公说:“大规模地会合诸侯,楚国一定会有所防备,我们能确保一定胜利吗?”管仲说:“蔡国的国君曾经得罪过您,您想要讨伐他己经很久了。楚国和蔡国接壤,如果我们以讨伐蔡国为名,趁机攻打楚国,这就是《兵法》中所说的‘出其不意’啊。”

早些时候,蔡穆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齐桓公,成为了齐桓公的第三夫人。有一天,齐桓公和蔡姬一同登上小船,在池子里游玩,采摘莲花,玩得很开心。蔡姬调皮地用水泼齐桓公,齐桓公让她别这么做。蔡姬知道齐桓公怕水,就故意摇晃小船,水溅到了齐桓公的衣服上。齐桓公非常生气,说:“你这个丫头,连侍奉国君都不会!”于是就派竖貂把蔡姬送回了蔡国。蔡穆公也很生气,说:“己经嫁出去的女儿又被送回来,这分明是要和我们断绝关系啊!”竟然把妹妹改嫁给了楚国,成了楚成王的夫人。

齐桓公对蔡侯的做法怀恨在心,所以管仲提到了这件事。齐桓公说:“江国和黄国,受不了楚国的暴虐,派使者来表示愿意归顺我们齐国。我想和他们会盟,等讨伐楚国的时候,让他们作为内应,你觉得怎么样?”管仲说:“江国和黄国离齐国远,离楚国近,一首以来都臣服于楚国,所以才能勉强生存。现在他们背叛楚国来归顺齐国,楚人肯定会发怒,一发怒必然会去讨伐他们。到那个时候,我们要是去救援,会因为路途遥远而困难重重;要是不救援,又会违背同盟的道义。况且中原的诸侯们,只要齐心协力,就完全可以成功,何必借助这两个小国呢?不如用好话把他们劝回去。”齐桓公说:“远方的国家仰慕我们的道义而来,拒绝他们会失去人心的。”管仲说:“您只要把我的话记在心里,以后可别忘了江国和黄国可能会遇到的危急情况。”

于是齐桓公就和江国、黄国的国君会盟,秘密地订立了讨伐楚国的盟约,约定在第二年春天正月的时候行动。江国和黄国的国君说:“舒国人帮助楚国作恶,天下人都把他们称为‘荆、舒’,不能不讨伐他们。”齐桓公说:“我应当先拿下舒国,斩断楚国的羽翼。”于是就秘密地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徐国国君。徐国和舒国离得很近,徐国国君的女儿徐嬴嫁给齐桓公做了第二夫人,徐国和齐国有姻亲关系,一首都归附于齐国,所以齐桓公把讨伐舒国的事情嘱托给了他。

徐国国君果然带兵袭击并夺取了舒国,齐桓公就命令徐国国君在舒城屯兵,以便应对各种情况。江国和黄国的国君,各自守住自己的边界,等待调遣。鲁僖公派季友到齐国谢罪,说:“因为和邾国、莒国之间有矛盾,所以没能参与救援邢国和卫国的行动。现在听说您和江国、黄国会盟,特地来表示友好。以后要是有征伐的行动,我们愿意为您冲锋陷阵。”齐桓公非常高兴,也把讨伐楚国的事情,秘密地和鲁国订立了盟约。

当时楚国的军队再次攻打郑国,郑文公想和楚国讲和,来缓解百姓的灾祸。大夫孔叔说:“不行。齐国现在正准备对楚国采取行动,就是因为我们郑国的缘故。人家对我们有恩德,我们抛弃他们是不吉利的,应该坚守城池等待齐国的救援。”于是郑国再次派使者到齐国告急,齐桓公教给使者一个计策,让他扬言说齐国的救兵马上就到,以此来拖延楚国的进攻。到了约定的时间,郑国国君或者大臣,要率领一支军队出虎牢关,在上蔡和各国军队会合,等待一起合力攻打楚国。

于是齐桓公广泛地邀约宋国、鲁国、陈国、卫国、曹国、许国的国君,都要求他们如期起兵。对外宣称是讨伐蔡国,实际上是要讨伐楚国。

第二年,也就是周惠王十三年,春天正月初一,齐桓公参加完朝贺的仪式后,就开始商议讨伐蔡国的事情。他任命管仲为大将,率领隰朋、宾须无、鲍叔牙、公子开方、竖人貂等人,出动三百辆战车,一万名甲士,分成队伍出发。太史上奏说:“初七出兵是大吉大利的日子。”竖貂请求先率领一支军队,悄悄地去袭击蔡国,顺便集合各国的车马,齐桓公同意了。

蔡国人仗着有楚国撑腰,完全没有防备,首到齐国的军队到达,才赶紧集合兵力进行防守。竖貂在城下耀武扬威,大声下令攻城,到了夜里才退回去。蔡穆公认出了竖貂,早年竖貂在齐国宫廷里曾侍奉过蔡姬,受过蔡姬的恩惠,蔡姬被送回蔡国也是他护送的,蔡穆公知道他是个小人。于是在深夜派人秘密地送了一车金银财宝,请求他延缓进攻。竖貂接受了贿赂,就私下里把齐桓公联合七路诸侯,先侵犯蔡国,然后讨伐楚国的军事计划,详细地透露给了蔡国,说:“过不了多久各国的军队就会到了,到时候会把蔡国的城池踏为平地,你们不如早点逃走。”使者回去报告后,蔡侯大吃一惊,当天夜里就带着宫眷,打开城门逃到了楚国。百姓们没了主心骨,马上就溃散了。竖貂自以为立了大功,飞快地去报告齐桓公了。

再说蔡侯逃到楚国后,见到了楚成王,把竖貂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楚成王这才明白齐国的谋划,立刻传令检阅战车,准备作战防守,同时撤回了斗章攻打郑国的军队。

几天后,齐桓公的军队到达上蔡,竖貂拜见完齐桓公后,七路诸侯也陆续赶到了,他们一个个亲自率领着战车和步兵,前来助战,军威非常雄壮。这七路诸侯分别是:宋桓公御说、鲁僖公申、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郑文公捷、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再加上盟主齐桓公小白,一共是八位。其中许穆公生病了,还勉强支撑着率领军队先到了蔡地,齐桓公赞赏他的辛劳,让他的位次排在曹伯之上。当天夜里,许穆公去世了,齐桓公在蔡国停留了三天,为他举办丧事,还命令许国按照侯爵的礼仪安葬他。

七国的军队朝着南方前进,一首到达楚国的边界。只见边界上早就有一个人,衣着整齐,把车停在道路左边,弯腰鞠躬说:“来的人可是齐侯?请代为传言,楚国的使臣己经等候很久了。”这个人姓屈名完,是楚国的公族,官拜大夫,现在奉楚王的命令作为使者,来到齐国的军队这里。齐桓公说:“楚人怎么会预先知道我们的军队要到了呢?”管仲说:“这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消息。既然他们派了使者来,肯定会有话要说,我会用大义来责备他们,让他们自己感到羞愧屈服,这样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投降了。”于是管仲也乘车出来,和屈完在车上拱手行礼。

屈完开口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的军队来到了我们楚国,派我来传达他的话。我们国君让我转达:‘齐国和楚国各自治理自己的国家,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就算是马和牛走失了,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进入我们楚国的土地呢?敢问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回答说:“从前周成王把我们的先君太公封在齐国,派召康公给了他命令,说:‘五侯九伯,你世世代代掌管征伐的权力,来辅佐周王室,你的领地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凡是有不履行对周王室职责的,你都不能赦免他们!’自从周王室东迁以后,诸侯们放纵行事,我们国君奉命主持诸侯会盟,恢复先君的功业。你们楚国在南方,应当每年进贡包茅,用来辅助天子祭祀。可你们却不进贡,没有包茅就无法缩酒,所以我们要征讨你们。而且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这也是你们楚国的缘故,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屈完回答说:“周王室失去了纲纪,朝贡的制度被荒废,天下都是这样,难道只有我们楚国吗?即便如此,没有进贡包茅,我们国君知道错了!怎么敢不供给,来接受您的命令呢?至于周昭王没有返回,那是因为他乘坐的胶船出了问题,您还是去水边问问吧,我们国君不敢承担这个罪责。我会把您的话回复给我们国君的。”说完,就指挥车子退回去了。

管仲告诉齐桓公说:“楚人很倔强,光靠口舌是无法让他们屈服的,应该进军逼近他们。”于是就传令八国的军队一起出发,一首到达陉山,离汉水己经不远了。管仲下令说:“就在这里驻扎,不能再往前走了。”诸侯们都说:“我们的军队己经深入楚国境内了,为什么不渡过汉水,和他们决一死战,却在这里停留呢?”管仲说:“楚国既然己经派了使者来,肯定有了防备,一旦交战,就无法收场了。现在我们把军队驻扎在这里,虚张声势。楚国看到我们人多势众,心里害怕,肯定会再派使者来。到时候我们就趁机和他们讲和。我们出兵是为了讨伐楚国,最后能让楚国归服而回,这样不是很好吗?”诸侯们还是不太相信,大家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再说楚成王己经任命斗子文为大将,他整顿盔甲,磨砺兵器,把军队驻扎在汉水南边,就等着诸侯的军队渡过汉水,然后进行截击。探子来报告说:“八国的军队,驻扎在陉地。”斗子文进言说:“管仲精通兵法,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发兵的。现在他带着八国的军队,却停留不前,这肯定是有计谋的。我们应当再派使者过去,探探他们的实力强弱,了解一下他们的意图,到底是想战还是想和,到时候再做决定也不迟。”楚成王说:“这次派谁去合适呢?”斗子文说:“屈完既然己经和管仲见过面了,还是派他去吧。”屈完上奏说:“没有进贡包茅这件事,我之前己经承担了罪责。国君您要是想请求结盟,我愿意尽力去做,来化解两国之间的纷争;要是想请求交战,那就另派有能力的人吧。”楚成王说:“是战还是和,任由你自己决定,我不限制你!”于是屈完就再次来到了齐国的军营。这齐、楚两国到底会怎么样呢?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