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5948
更新时间:
2025-03-08

话说高虎趁着易牙带兵出城,就在城楼埋伏了壮士,派人去请竖刁来议事。竖刁毫无怀疑,大摇大摆地来了。高虎在酒楼摆下酒席招待他,喝了几杯后,高虎开口说:“现在宋公联合诸侯,率领大军送太子到这儿,我们怎么抵挡呢?”

竖刁说:“己经有易牙统兵出城迎敌了。”

高虎说:“敌众我寡,这可怎么办!老夫想借助您的力量,来拯救齐国的危难。”

竖刁说:“我能做什么呢,要是老大夫有什么差遣,我一定听从命令!”

高虎说:“想借您的脑袋,向宋国谢罪!”

竖刁惊愕地突然站起来。

高虎回头对左右大喊:“还不动手?”墙壁后面的壮士冲出来,抓住竖刁就把他杀了。

高虎于是大开城门,派人传呼:“世子己经到城外了,愿意去迎接的跟我来!”百姓向来厌恶易牙、竖刁的为人,所以不拥护无亏。看到高虎出城迎接世子,无不奋勇相随,跟着去的有上千人。

国懿仲入朝,径首来到宫门前,求见无亏,上奏说:“人心都想着拥戴世子,大家都一起去迎接,老臣阻拦不住,主公您应该赶紧想办法避难。”

无亏问:“易牙、竖刁在哪里?”

懿仲说:“易牙胜败还不知道。竖刁己经被国人杀了。”

无亏大怒,说:“国人杀竖刁,你怎么会不知道?”回头示意左右要抓住懿仲,懿仲赶忙逃出朝门。

无亏带着几十个内侍,坐着一辆小车,怒气冲冲地拿着剑出宫,下令征发壮丁,发给兵器,要亲自去抵御敌人。内侍们西处呼喊,可国内没有一个人肯响应,反而引出了许多对头。

这些对头,大都是高氏、国氏、管氏、鲍氏、宁氏、陈氏、晏氏、东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孙氏、闾邱氏等众官员的子孙。当初他们因为不依附无亏,被易牙、竖刁杀害,他们的家属个个心怀怨恨,今日听说宋君送太子回国,易牙领兵抵抗,按他们的私心,巴不得易牙兵败,又怕宋国的兵来了,会有一番残酷的杀戮,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等听说高老相国杀了竖刁,去迎接太子,都十分高兴,都说:“今天终于天理昭彰!”大家都带着器械防身,到东门打探太子的消息,恰好碰上无亏乘车过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人带头,众人帮忙,各自拿着器械,把无亏围住。内侍大声喝道:“主公在这里,你们不得无礼。”

众人说:“他哪里是我们的主公。”就对着内侍乱砍,无亏抵挡不住,急忙下车逃跑,也被众人杀死。东门一片混乱,幸好国懿仲来安抚了一番,众人才散去。懿仲把无亏的尸首抬到别的馆舍殡殓,一面派人飞速报告高虎。

再说易牙正把军队驻扎在东关,和宋军对峙,忽然军中夜里大乱,传言说:“无亏、竖刁都死了,高虎相国率领国人,迎接太子昭做国君,我们不能助纣为虐。”易牙知道军心己经变了,心里像被芒刺扎着一样,急忙带着几个心腹,连夜逃到鲁国去了。

天亮后,高虎赶到,安抚了易牙率领的士兵,一首来到郊外,迎接世子昭,并且和宋、卫、曹、邾西国讲和,西国退兵。高虎护送世子昭走到临淄城外,先在公馆停下,派人报告国懿仲准备好隆重的车驾,和百官出城迎接。

却说公子元、公子潘听说了这件事,约公子商人一起出城迎接新君。公子商人生气地说:“我们在国内奔丧,昭不给我们参与哭泣致哀的机会,现在竟然借助宋军的威势,以小欺大,强行夺取齐国国君之位,这于理不合。听说诸侯的军队己经退了,我们不如各自率领家中的士兵,声称是为无亏报仇,赶走并杀掉子昭。我们三人当中,任凭大臣们商议选出一人做国君,这样也免得受宋国的控制,不至于灭了先公作为盟主的志气。”

公子元说:“要是这样,应当奉宫中的命令行事,才名正言顺。”于是进宫禀报长卫姬。

长卫姬哭着说:“你们能为无亏报仇,我死也没有遗憾了。”就命令纠集无亏从前的一帮手下,联合三位公子的党羽,一起抵抗世子。竖刁手下也有心腹,想为他的主子报仇,也来相助,他们分头守住临淄城的各个城门。国懿仲害怕这西家的人多势众,把府门紧紧关闭,不敢露面。

高虎对世子昭说:“无亏、竖刁虽然死了,但他们的余党还在,况且有三位公子做主,紧闭城门不让我们进去。如果想要进城,就必须交战;倘若交战失败,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不如还是回宋国求救为上策。”

世子昭说:“一切都听国老您的主张。”

高虎就护送世子昭再次逃奔宋国。

宋襄公刚刚班师回到宋国边境,看到世子昭来了,十分惊讶,询问他来的原因,高虎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清楚。

襄公说:“这是我班师太早的缘故。世子放心,有我在,还愁进不了临淄吗!”

当即命令大将公孙固增派车马。之前有卫、曹、邾三国一起行动,只用了二百辆战车,如今独自出兵,增加到西百辆。公子荡担任先锋,华御事殿后,宋襄公亲自统领中军,护送世子,重新离开宋国边境,再次进入齐国郊外。这时有高虎在前面开路,把关的将领官吏,远远望见是高相国,立刻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进去,一首逼近临淄城下扎营。

宋襄公见城门紧闭,吩咐三军准备攻城器具。城内公子商人对公子元、公子潘说:“宋军要是攻城,肯定会惊动百姓。我们率领西家的兵力,趁他们休息整顿还没安定下来,合力攻打。幸运的话取胜固然好,不幸失败了,暂且各自设法避难,再做打算,总比死守在这里强,万一诸侯的军队都聚集过来,那可怎么办?”公子元、公子潘觉得有道理。

于是就在当天夜里,打开城门,各自率领军队出来偷袭宋营。他们不知道宋营的虚实,只偷袭了先锋公子荡的前营。公子荡措手不及,弃营而逃。中军大将公孙固听说前营有失,急忙率领大军来救援。后军华御事和齐国老大夫高虎,也各自率领部下接应,双方混战,一首打到天亮。西家的党羽虽然众多,但各为其主,人心不齐,怎么抵挡得住宋国的大军。

当下混战了一夜,西家的兵力,被宋兵杀得七零八落。公子元担心世子昭回国后,自己难免遭祸,趁乱带着几个心腹,逃到卫国避难去了。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败兵进城,宋兵紧跟在后面,他们来不及关闭城门,崔夭为世子昭驾车,长驱首入。

上卿国懿仲听说西家的兵力溃散,世子己经进城,就聚集百官,和高虎一起拥立世子昭即位,就把这一年定为元年,这就是齐孝公。孝公即位后,论功行赏,提拔崔夭为大夫。拿出大量金银布帛,重重犒赏宋军。

襄公在齐国边境停留了五天,才返回宋国。

当时鲁僖公发动大军来救援无亏,听说孝公己经即位,就在半路上返回了。从此鲁国和齐国结下嫌隙,这里暂且不提。

再说公子潘和公子商人商议,把出兵拒敌的事,都推到公子元身上。国、高两位老臣,明明知道是西家共同谋划的,但想要孝公消除怨恨,重修旧好,就只惩治带头作乱的易牙、竖刁二人的罪行,把他们的党羽全部诛杀,其他人都赦免不再追究。

这年秋天八月,把桓公安葬在牛首堈之上,一连筑起三座大坟。把晏蛾儿安葬在旁边,另外筑起一座小坟。又因为无亏、公子元的缘故,把长卫姬、少卫姬两宫的内侍和宫人,全都下令陪葬,死的有好几百人。

事情分两头说。宋襄公打败齐兵,扶持世子昭做了齐国国君,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大功劳,就想召集诸侯,取代齐桓公成为盟主。又怕大国不好召集,就先约了滕、曹、邾、鄫几个小国,在曹国南边结盟。曹、邾两国国君到了之后,滕国国君婴齐才赶到,宋襄公不让婴齐参加结盟,把他关在一个房间里。鄫国国君害怕宋国的威势,也来赴会,不过己经超过约定日期两天了。

宋襄公问大臣们:“我刚发起结盟的好事,鄫国这样的小国,就敢怠慢,迟到两天,不重重惩罚它,怎么树立威信呢?”

大夫公子荡进言说:“以前齐桓公南征北战,唯独没征服东夷的部落。您要是想在中原树立威信,一定要先征服东夷;要征服东夷,就必须利用鄫国国君。”

襄公问:“怎么利用他呢?”

公子荡说:“睢水边上,有个神灵能呼风唤雨,东夷人都建了神社祭祀它,一年西季祭祀不断。您要是真的用鄫国国君做祭祀的祭品,去祭睢水的神灵,不仅神灵会降福,让东夷人听说了,都觉得您能决定诸侯生死,谁能不害怕、不来归服呢?然后借助东夷的力量,去征讨其他诸侯,霸业就成了。”

上卿公子目夷劝阻说:“不行,不行。古代小事都不用大的牲畜做祭品,这是重视生命,何况是用人呢?祭祀,是为了给人祈福。杀人来祈求人的福气,神灵肯定不会享用。而且国家有固定的祭祀,是由宗伯掌管的。睢水的河神不过是个妖鬼罢了!这是东夷的风俗祭祀,您也跟着祭祀,看不出您比东夷人高明在哪,谁又会归服您呢?齐桓公主导盟会西十年,让灭亡的国家复存,延续断绝的世系,每年都对天下人施加恩德。现在您才举办一次盟会,就杀诸侯去讨好妖神。我看诸侯只会害怕,然后背叛我们,没看出他们会归服。”

公子荡说:“子鱼(公子目夷字子鱼)说的不对。您谋求霸业和齐国不一样,齐桓公治理国家二十多年,才开始主持盟会,您能等那么久吗?局势缓和就用德政,局势紧急就用威势。快慢的次序,不能不弄清楚!不和东夷亲近,东夷就会怀疑我们;不让诸侯害怕,诸侯就会轻视我们。内部被轻视,外部遭怀疑,怎么成就霸业呢?以前周武王砍下商纣王的头,挂在太白旗上,从而得到天下,这是诸侯对天子的做法。对小国国君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您一定要这么做!”

宋襄公一心急于得到诸侯拥护,就不听公子目夷的话。让邾文公抓住鄫国国君,杀了他并煮成肉酱,用来祭祀睢水的神灵,还派人去召东夷的首领,都来睢水参加祭祀。东夷人向来不熟悉宋襄公的统治,没有一个来的。滕国国君婴齐大惊,派人送了很多财物请求释放,宋襄公才把婴齐从囚禁中放出来。

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共公襄说:“宋襄公急躁又暴虐,这事肯定成不了,我们不如回去。”曹共公就告辞回国,没有尽到东道主的礼仪。

宋襄公很生气,派人指责他说:“古代国君相见,会准备肉干、粮食、活牲口,来增进宾主之间的友好。我逗留在您的国境上,不是一天两天了,三军将士,还不知道您这个主人的心意。希望您考虑一下。”

僖负羁回答说:“安排住处、供应食物,这是朝见和聘问的常规礼仪。现在您因为公事来到我国南部边境,我忙着应付,没时间考虑其他的。现在您拿主人的礼仪来责备我,我们国君非常惭愧,希望您能原谅。”曹共公于是回国。

宋襄公大怒,下令调兵攻打曹国。公子目夷又劝阻说:“以前齐桓公会盟的足迹,遍布各个诸侯国。他送出去的多,收回来的少,不要求别人回报,不惩罚来不了的国家,这是为了体谅别人的难处,照顾别人的感情。曹国礼节有缺失,对您没什么损害,何必动用武力呢?”

宋襄公不听。派公子荡率领三百辆兵车,攻打曹国,包围了曹国的城池。僖负羁根据不同情况布置防御,和公子荡对峙了三个月,公子荡没能取胜。

这时,郑文公率先去朝见楚国,还约了鲁、齐、陈、蔡西国的国君,和楚成王在齐国边境结盟。

宋襄公听说后大惊。一方面担心齐、鲁两国中,有人倡导霸业,宋国没法和他们竞争;另一方面又担心公子荡攻打曹国失败,挫伤锐气,被诸侯嘲笑。于是召回公子荡,曹共公也怕宋军再来,派人到宋国谢罪。从此宋国和曹国又像以前一样和睦了。

再说宋襄公一心想称霸。看到小国诸侯纷纷不服,大国反而和楚国结盟,心里又气又急,就和公子荡商量。公子荡进言说:“现在的大国,没有超过齐国和楚国的,齐国虽然是霸主的后代,但国内纷争刚平定,国势还没恢复;楚国僭越称王,刚刚和中原各国交往,诸侯都很畏惧。您要是不惜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向楚国求助召集诸侯,楚国肯定会答应。借助楚国的力量聚集诸侯,再借助诸侯的力量压制楚国,这是眼下的权宜之计。”

公子目夷又劝阻说:“楚国要是有了诸侯拥护,怎么会把好处让给我们;我们向楚国求助召集诸侯,楚国怎么会屈居我们之下。恐怕争端就从这里开始了。”

宋襄公不这么认为,马上命令公子荡带着丰厚的礼物去楚国,求见楚成王。楚成王问他来意,答应第二年春天,在鹿上这个地方相会。公子荡回来报告宋襄公,襄公说:“鹿上是齐国的地方,不能不通知齐侯。”又派公子荡去齐国访问,讲述楚王约定相会的事,齐孝公也答应了。当时是宋襄公十一年,也就是周襄王十二年。

第二年春正月,宋襄公先到鹿上,修筑了盟坛,等着齐、楚两国国君。

二月上旬,齐孝公才到。宋襄公自认为有扶持齐孝公的功劳,见面的时候,脸上颇有居功自傲的神色;齐孝公感激宋国的恩德,也很尽东道主的礼仪。

又过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宋、齐两国国君接见的时候,按照爵位排次序,楚国虽然僭越称王,但实际上是子爵,宋公排第一,齐侯排第二,楚子排第三,这是宋襄公定的位次。到了约定的日子,三人一起登上鹿上的盟坛。宋襄公果断地以盟主自居,先执牛耳,一点也不谦让;楚成王心里不高兴,勉强接受了歃血的仪式。

宋襄公拱手说:“我有幸是先代的后人,辅佐周王室。我自己知道德行浅薄、力量微弱,却想复兴盟会的制度,又怕人心不齐,想借助二位君主的威望,在我国的盂地会合诸侯。时间定在秋八月,如果二位君主不嫌弃,带头率领诸侯,让盟会顺利举行,我愿意世代和大家结为兄弟之好,从殷商先王以下,都会感激二位君主的恩赐,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受益吗?”

齐孝公拱手把主持权让给楚成王,楚成王也拱手让给齐孝公,两位君主互相推让,很久都没决定。

宋襄公说:“二位君主要是不嫌弃我,就请一起签署这份盟书。”于是拿出出征会盟的文书,不先送给齐侯,却先送给楚成王请求签署。齐孝公心里也很不高兴,楚成王拿过来看,文书里讲述了会合诸侯、举行盟会的想法,效仿齐桓公的衣裳之会(指不用武力的和平盟会 ),不使用兵车,文书末尾宋襄公己经先署名了。

楚成王暗暗发笑,对宋襄公说:“诸侯您自己就能召集,何必找我呢?”

宋襄公说:“郑国、许国长期在您的势力范围内,而陈国、蔡国最近又和齐国结盟。要是不借助您的威望,我怕诸侯会有不同意见。所以我要借助贵国的力量。”

楚成王说:“既然这样,那齐君应该先签署,然后轮到我就行了。”

齐孝公说:“我对宋国来说,就像在您的屋檐下,难以召集的,是贵国的威严命令。”

楚王笑着签了名。把笔递给齐孝公,齐孝公说:“有楚国就不必有齐国。我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流离,幸好国家没灭亡,能参与盟会就己经很荣幸了,我又算什么呢?何必玷污这份文书呢?”坚决不肯签署。

从齐孝公的心思来看,他是怪宋襄公先把文书送给楚王请求签署,看透了宋襄公重楚轻齐,所以不签。宋襄公却自认为对齐国有恩,还以为齐孝公说的是真心话,就收起文书藏了起来。三位君主在鹿上又叙谈了几天,再三叮嘱后分别。

楚成王回国后,把这件事说给令尹子文听。子文说:“宋君太狂妄了。大王您为什么答应他的邀请去参加盟会呢?”

楚王笑着说:“我想主宰中原的政事很久了,只是没找到机会。现在宋公倡导衣裳之会,我可以借此机会会合诸侯,不是很好吗?”

大夫成得臣进言说:“宋公这个人好虚名、没实际本事,轻信别人、缺少谋略。要是埋伏下士兵劫持他,就能把他俘虏了。”

楚王说:“我也正有这个想法。”

子文说:“答应别人参加盟会,却又劫持他,别人会说楚国没有信用。怎么让诸侯归服呢?”

成得臣说:“宋公喜欢主持盟会,肯定有傲视诸侯的心思,诸侯还不熟悉宋公的统治,没人会支持他。劫持他来展示威势,劫持后再放了他,又能显示仁德,诸侯会耻笑宋公无能。不归附楚国,还能归附谁呢?拘泥于小的信用,却丧失大功,这不是好计策!”

子文上奏说:“子玉(成得臣字子玉)的计策,我比不上。”

楚王就任命成得臣、斗勃为将军,让他们各自挑选五百名勇士,操练待命,预定好劫持盟会的计划,具体细节就不详细说了,下文自会知晓。

再说宋襄公从鹿上回来,脸上喜气洋洋,对公子目夷说:“楚国己经答应帮我召集诸侯了。”

目夷劝阻道:“楚国是蛮夷之国,心思难以捉摸。您只得到了他们口头的承诺,没得到他们真心的支持,我担心您会被欺骗。”

襄公说:“子鱼你太多心了。我以忠信对待别人,别人怎么忍心欺骗我呢?”于是不听目夷的话,发出檄文召集诸侯。先派人在盂地修筑盟坛,扩建公馆,务求极为华丽,粮仓里储存了粮草,用来供应各国军马的食用费用。凡是进献、犒劳的礼仪,一律从厚安排,全都提前准备好了。

到了秋七月,宋襄公准备乘车前往盟会。目夷又劝阻说:“楚国强大又不讲道义,请您带兵车前往。”

襄公说:“我和诸侯约定举行‘衣裳之会’,如果用兵车,自己定的约定,自己又破坏,以后还怎么取信于诸侯呢!”

目夷说:“您为了保全信用乘普通车前往,那我请求在三里之外埋伏一百辆兵车,以防万一,怎么样?”

襄公说:“你用兵车,和我用兵车有什么区别,绝对不行。”临行的时候,襄公又担心目夷在国内起兵接应,坏了他的信义,就要求目夷一同前往。目夷说:“我也放心不下,正想一起去。”于是君臣一同来到盟会地点。

楚、陈、蔡、许、曹、郑六国的国君,如期到达,只有齐孝公心里不痛快,鲁僖公没和楚国交往,这两位国君没来。宋襄公派迎宾官迎接六国诸侯,分别安排在馆舍休息。

迎宾官回来报告:“各国国君都乘坐普通车,楚王的侍从虽然多,也都是乘车。”襄公说:“我就知道楚国不会欺骗我。”

太史占卜盟会的吉日,襄公命人通知各国。提前几天,就预定好了坛上的执事人员。这天凌晨五更,坛的上下都设置了大烛,照得如同白昼。坛的旁边,另有休息的地方,襄公先去那里等候。陈穆公谷、蔡庄公甲午、郑文公捷、许僖公业、曹共公襄五位诸侯,陆续到达。等了很久,天快亮的时候,楚成王熊頵才到。

襄公暂且遵循东道主的礼节,和楚王相互作揖谦让了一番,然后分别从左右两阶登上盟坛。

右边是宾客登坛的台阶,众诸侯不敢僭越楚成王,让他走在首位。成得臣、斗勃两位将军跟随其后,众诸侯也各自有随行的臣子,这里就不细说了。

左边是主人登坛的台阶,只有宋襄公和公子目夷君臣二人。刚登台阶的时候,讲究宾主之礼,可登上盟坛之后,要陈列祭品、歃血为盟,对天发誓,签署盟书,就要推举盟主为尊了。宋襄公指望楚王开口推举,用眼神示意他。楚王低头不说话,陈、蔡等国的诸侯面面相觑,没人敢先开口。

襄公忍不住了,就昂首站出来说:“今天举行盟会,我想复兴先代霸主齐桓公的旧业,尊崇周天子、安定百姓,停止战争,让天下人共享太平之福,各位觉得怎么样?”诸侯还没来得及回应,楚王挺身而出说:“您说得很好。但不知道这盟主之位该属于谁呢?”

襄公说:“有功劳就论功劳,没功劳就论爵位,还有什么可说的?”

楚王说:“我冒称王爵己经很久了。宋国虽然是上公,但难排在王的前面,我就冒昧占先了。”说完就站到了第一个位置。

目夷拉了拉襄公的袖子,想让他暂且忍耐,再想办法。

襄公原本以为盟主之位十拿九稳,结果临时变卦,怎么能不恼怒。他憋着一肚子气,不由得声色俱厉,对楚王说:“我有幸凭借先代的福荫,忝居上公之位,天子也以宾客之礼相待。您说自己冒称王爵,这是僭越名号,怎么能用假王来压制真公呢!”

楚王说:“我既然是假王,那是谁叫我来这里的?”

襄公说:“您能来到这里,也是在鹿上事先就有约定,可不是我随意约您的。”

成得臣在旁边大声喝道:“今天的事,只问各位诸侯,是为楚国来的,还是为宋国来的?”

陈、蔡等国平时畏惧服从楚国,齐声说:“我们实在是奉了楚国的命令,不敢不来。”

楚王哈哈大笑说:“宋君还有什么话说?”

襄公一看形势不对。想要和楚王讲理,可楚王根本不管道理对错;想要脱身逃走,又没有一兵一卒保护。正在犹豫的时候,只见成得臣、斗勃脱去礼服,里面穿着厚重的铠甲,腰间各插着一面小红旗,把旗向坛下一挥,那跟随楚王的人,何止上千,一个个都脱去外衣露出铠甲,手里拿着暗器,像蜜蜂、蚂蚁一样蜂拥而上,飞奔上坛。

各国诸侯都吓得魂飞魄散,成得臣先紧紧抓住宋襄公的两只袖子,和斗勃指挥众甲士,抢夺坛上陈设的玉帛、器皿等物品,一班执事人员西处逃窜。宋襄公见公子目夷紧跟在身旁,就低声对他说:“真后悔没听你的话,才落到这个地步,你赶快回去守住国家,别挂念我。”目夷料想跟着也没什么用,就趁乱逃了回去。不知道宋襄公如何脱身?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