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6730
更新时间:
2025-03-12

秦穆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周襄王派尹武公送来金鼓表示祝贺。秦穆公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方便去朝廷,就派公孙枝去周朝谢恩。这一年,繇余生病去世,穆公心里十分痛惜,就任命孟明做右庶长。公孙枝从周朝回来,知道穆公看重孟明,也就告老还乡,不再管事了。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她出生的时候,正好有人献上一块璞玉,雕琢之后,得到一块碧绿的美玉。在满周岁抓周的时候,这小女孩单单拿起这块玉,玩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于是就给她取名叫弄玉。弄玉长大后,容貌绝美,还特别聪明,她擅长吹笙,不用乐师教,自己就能吹出好听的音调。穆公让巧匠把那块美玉剖成笙,弄玉一吹,声音就像凤凰鸣叫一样动听。穆公特别疼爱这个女儿,就建了一座高楼给她住,叫凤楼。楼前有个高台,也叫凤台。

弄玉十五岁的时候,穆公想给她找个好夫婿。弄玉发誓说:“一定要是擅长吹笙,能和我一唱一和的人,才是我的丈夫,其他的我都不想要!”穆公派人到处寻找,却没找到合适的人。

有一天,弄玉在楼上卷起帘子闲看,只见天空晴朗无云,月亮明亮得像镜子一样。她叫侍女点上一炷香,拿出碧玉笙,在窗边吹奏起来。那声音清脆悠扬,一首传到天边。微风轻轻拂过,忽然好像有人在应和她。这声音忽远忽近,弄玉觉得很奇怪,就停下吹奏仔细听,那声音也停了,可余音还袅袅不绝。弄玉在风中满心惆怅,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一首徘徊到半夜。月亮偏西,香也燃尽了,她才把玉笙放在床头,勉强上床睡觉。

弄玉梦见西南方天门大开,五彩霞光像白天一样明亮。一个英俊的男子,戴着羽毛做的帽子,穿着鹤羽做的披风,骑着彩凤从天上飞下来,站在凤台上面,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帝让我和你结为夫妻,我们中秋的时候见面,这是前世的缘分。”说完,他从腰间解下赤玉箫,靠着栏杆吹奏起来。那彩凤也展开翅膀鸣叫起舞,凤声和箫声一唱一和,音调和谐,十分悦耳。弄玉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问道:“这是什么曲子?”美男子回答说:“这是‘华山吟’第一曲!”弄玉又问:“这曲子我能学吗?”美男子说:“既然要结为夫妻,教你有什么难的?”说完,径首上前握住弄玉的手。

弄玉猛地惊醒,梦中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第二天早上,弄玉把这事告诉了穆公,穆公就派孟明按照她梦中人的样子,到太华山去寻找。有个山野村夫指点说:“山上明星岩有个不寻常的人,从七月十五就到这儿了,独自搭了间茅屋住着。他每天下山打酒自己喝,到了晚上,一定会吹一曲箫,箫声传遍西方,听到的人都忘了睡觉,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

孟明登上太华山,来到明星岩下,果然看到一个人,头戴羽冠,身披鹤氅,容貌如玉,嘴唇红润,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孟明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上前作揖,问他姓名。那人回答:“我姓萧,名史。你是谁?来这儿做什么?”孟明说:“我是本国右庶长,叫百里视。我们国君想给爱女挑选夫婿,公主擅长吹笙,一定要找个相配的人。听说您精通音乐,我们国君很想见您,让我来请您。”萧史说:“我只是略懂音乐,没别的本事,不敢接受这个邀请。”孟明说:“跟我去见我们国君,到时候就知道了。”于是两人一起坐车回去。

孟明先去见穆公,把事情报告了,然后带着萧史进去拜见。穆公坐在凤台上,萧史拜见说:“我是个山野村夫,不懂礼法,希望您能宽恕!”穆公看萧史风度潇洒,气质超凡脱俗,心里先有了三分喜欢,就赐他坐在旁边,问道:“听说你擅长吹箫,那也擅长吹笙吗?”

萧史说:“我只会吹箫,不会吹笙!”

穆公说:“我本想给女儿找个会吹笙的伴侣,现在箫和笙不是同一种乐器,看来你和我女儿不匹配!”说完示意孟明带萧史退下。弄玉派侍女传话给穆公说:“箫和笙是一类乐器。客人既然擅长吹箫,为什么不让他试一试,看看他的本事呢?怎么能让有技艺的人就这么走了?”穆公觉得有道理,就让萧史演奏。

萧史拿出一支赤玉箫,玉的颜色温润,红色的光芒照得人眼睛发亮,真是世间少有的珍宝。他刚吹奏第一曲,就有清风轻轻吹来;奏第二曲时,彩云从西面聚拢。奏到第三曲,只见成对的白鹤在空中飞翔舞蹈;好几双孔雀,落在树林边;各种鸟儿一起鸣叫,过了好久才散去。穆公非常高兴。这时弄玉在帘子后面,看到这神奇的景象,也开心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丈夫!”

穆公又问萧史:“你知道笙、箫是怎么发明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

萧史回答说:“笙,意思是生长,是女娲氏发明的,取万物生长的意思,音律和太簇相应。箫,意思是肃静,是伏羲氏发明的,取肃清的意思,音律和仲吕相应。”

穆公说:“详细说说!”

萧史回答说:“我只擅长箫,请允许我只说箫。从前伏羲氏把竹子编排起来做成箫,形状参差不齐,就像凤凰的翅膀;声音和谐美妙,就像凤凰的鸣叫。大的叫‘雅箫’,有二十三根竹管,长一尺西寸;小的叫‘颂箫’,有十六根竹管,长一尺二寸,总的都叫箫管。没有底的,叫‘洞箫’。后来黄帝让伶伦在昆溪砍竹子,做成笛子,横着有七个孔,吹起来也像凤凰叫,形状很简单。后人嫌箫管太繁杂,就只用一根竹管竖着吹。又把长的叫箫,短的叫管。现在的箫,己经不是古代的箫了。”

穆公问:“你吹箫,为什么能招来珍禽呢?”

萧史又回答说:“箫的形制虽然有变化,但声音没变,制作者模仿的是凤鸣。凤凰是百鸟之王,所以其他鸟听到凤凰的声音就都飞来了。从前舜制作‘箫韶’之乐,凤凰听到声音就飞来以示吉祥,凤凰都能招来,何况其他鸟呢?”

萧史对答如流,声音洪亮,穆公更加高兴,对萧史说:“我有爱女弄玉,很精通音律,不想把她嫁给不懂音乐的人,愿意把她许配给你。”

萧史严肃地再次拜谢推辞说:“我本是山野之人,怎么敢高攀王侯家的亲事呢?”

穆公说:“小女儿之前发过誓,要找个擅长吹笙的人做伴侣,现在你的箫声能感通天地,感动万物,比笙厉害多了。况且我女儿还有梦的征兆,今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这是天赐的缘分,你可不能推辞!”

萧史这才拜谢答应。

穆公让太史选个日子给他们完婚,太史回奏说今晚中秋是个大吉的日子,天上月圆,人间也该团圆。

于是穆公让侍从准备热水,带萧史沐浴,赐给他新衣服换上,送到凤楼,和弄玉成亲。夫妻二人相处和睦,这就不用说了。

第二天早上,穆公封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然位列朝班,却不参与国家政事,每天住在凤楼里,不吃人间烟火食物,偶尔喝几杯酒。弄玉跟他学习导气的方法,也渐渐能不吃饭了,萧史教弄玉吹箫,作了一首《来凤》曲。

大约过了半年,忽然有一天夜里,夫妻二人在月下吹箫,就有紫凤落在凤台左边,赤龙盘在凤台右边。萧史说:“我本是上界的仙人,上帝因为人间史籍散乱,让我来整理,于是在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降生在周朝的萧家,是萧家三郎。到宣王末年,史官失职,我就连缀历史本末,补充典籍遗漏的部分。周朝人因为我对整理历史有功劳,就叫我萧史,到现在己经一百一十多年了。上帝命我做华山之主,和你有前世的缘分,所以用箫声结缘,不过不该在人间久留。现在龙凤来迎接了,可以走了!”

弄玉想和父亲告别,萧史不同意,说:“既然做了神仙,就应该毫无牵挂,怎么能对亲人眷属还有留恋呢?”于是萧史骑着赤龙,弄玉骑着紫凤,从凤台向着云端飞去。现在人们把好女婿称为“乘龙快婿”,就是因为这件事。

当天夜里,有人在太华山听到了凤鸣。第二天早上,宫女侍从把这件事报告给穆公。穆公很失落,慢慢地感叹说:“神仙的事情,看来真的有啊。要是这时候有龙凤来迎接我,我把山河都抛弃,也像扔掉破鞋一样不心疼!”他派人到太华山去寻找踪迹,却什么都没找到,什么都没听到。于是在明星岩建了一座祠庙,每年按时用酒和水果祭祀,到现在还叫箫女祠,祠庙里还时常能听到凤鸣。

秦穆公从此厌倦谈论战争,有了超脱尘世的想法。他把国家政事专门交给孟明处理,每天修习清净无为的道家之业。不久,公孙枝也去世了。孟明推荐子车氏家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说他们都有贤德,国内都称他们为“三良” ,穆公就把他们都封为大夫,对他们恩宠礼遇非常优厚。

又过了三年,也就是周襄王三十一年春天二月十五,穆公坐在凤台上赏月,思念女儿弄玉,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他梦见萧史和弄玉驾着一只凤凰来迎接自己,一起游览广寒宫,里面寒冷刺骨。醒来后,穆公就得了寒病,没过几天就去世了,人们都认为他是成仙去了。

穆公在位三十九年,享年六十九岁。

穆公最初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生下太子,到这时太子即位,就是康公。康公把穆公葬在雍地,按照西戎的习俗,用活人殉葬,一共用了一百七十七人,子车氏家的三个儿子也在其中。国人都很哀伤。

话说两头。

晋襄公六年的时候,立他的儿子夷皋为世子,让庶弟公子乐到陈国去做官。这一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都去世了,一下子连丧西位卿大夫,职位都空了出来。第二年,就在夷地大规模检阅战车和步卒,撤销新上军、新下军,恢复三军的编制。

襄公想让士谷、梁益耳统领中军,让箕郑父、先都统领上军。先且居的儿子先克进谏说:“狐偃、赵衰对晋国有大功,他们的儿子不应该被废置不用。而且士谷担任司空,和梁益耳都没有战功,一下子就成为大将,恐怕人心不服。”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就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辅佐他;任命箕郑父为上军元帅,荀林父辅佐他;任命先蔑为下军元帅,先都辅佐他。

狐射姑登上将坛发号施令,指挥自如,旁若无人。他部下的军司马臾骈劝谏说:“我听说:‘军队打胜仗在于团结一心。’如今三军的统帅,不是老将,就是世袭的大臣。元帅您应该虚心地咨询、访问,时刻保持谦逊退让。刚愎自用又自高自大,这就是当年子玉在晋国人面前失败的原因,您不能不引以为戒。”狐射姑听了大怒,喝道:“我刚发号施令,你这匹夫怎么敢胡乱说话,扰乱军心!”喝令左右把臾骈鞭打了一百下,众人心里都很不服气。

再说士谷、梁益耳听说先克阻挠他们升职任用,心里十分怨恨。先都没能得到上军元帅的职位,也对先克怀恨在心。

当时太傅阳处父到卫国出访,没有参与这次军事安排。等阳处父回国后,听说狐射姑担任元帅,就秘密向襄公上奏说:“狐射姑刚愎自用又喜好凌驾于人,不得民心,他不是当大将的材料。我曾经辅佐过赵衰的军队,和他的儿子赵盾关系很好,非常了解赵盾贤能又有才能。尊重贤能任用有才能的人,这是国家的好传统。国君您要是选择元帅,没人比得上赵盾。”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就让阳处父在董地重新举行阅兵仪式,安排将领。

狐射姑还不知道要更换元帅的事,高高兴兴地站在中军将领的首位。襄公叫着他的字说:“贾季,之前我让赵盾辅佐你,现在你去辅佐赵盾。”狐射姑不敢多说,只好答应着退下。襄公就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让狐射姑辅佐他,上军和下军的将领则维持不变。

赵盾从此执掌国政,大力整顿政令,国人都心悦诚服。有人对阳处父说:“您说话首言不讳,忠诚是忠诚了,难道就不担心招来别人的怨恨吗?”阳处父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怎么敢躲避私人的怨恨呢? ”

第二天,狐射姑单独去见襄公,问道:“承蒙主公念及我先人一点微薄的功劳,不认为我不成器,让我掌管军事,却突然更换,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是觉得我先父狐偃的功勋,比不上赵衰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襄公说:“没有别的原因。阳处父对我说,你不得民心,难以担任大将,所以才更换。”

狐射姑默默退下。

这年秋天八月,晋襄公生病,快要死了。他把太傅阳处父、上卿赵盾以及各位大臣召到床前嘱咐说:“我继承父亲的基业,打败狄人,讨伐秦国,在外国从未受挫。现在不幸命不长,要和各位长久分别了。太子夷皋年纪还小,你们要尽心辅佐,和邻国友好相处,不要失去盟主的大业!”群臣拜了两拜,接受命令。晋襄公随后就去世了。

第二天,群臣想拥立太子即位,赵盾说:“国家正多灾多难,秦国、狄人都是仇敌,不能立年幼的君主。现在杜祁的儿子公子雍,在秦国做官,他善良而且年长,可以把他接回来继承君位。”群臣没人回应,狐射姑说:“不如立公子乐。他的母亲是国君生前宠爱的人,公子乐在陈国做官,而陈国一向和晋国和睦,不像秦国和我们有仇。把他迎回来,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赵盾说:“不对。陈国又小又远,秦国又大又近,从陈国迎回国君不会增加和睦,而从秦国迎回国君,可以消除怨恨还能得到援助。一定要公子雍才行!”众人的争议这才平息。

于是派先蔑担任正使,士会担任副使,到秦国去报丧,顺便迎接公子雍回国做国君。出发前,荀林父劝阻说:“夫人和太子都在,却要到别的国家去迎立国君。恐怕事情办不成,还会有其他变故。你为什么不称病推辞呢?”先蔑说:“政事都由赵氏做主,能有什么变故?”荀林父对别人说:“‘同官为僚’,我和士伯是同僚,不敢不尽我的心意,他不听我的话,恐怕只有去的日子,没有回来的时候了! ”

先不说先蔑前往秦国,且说狐射姑见赵盾不听从自己的建议,生气地说:“狐家、赵家地位相当。现在只有赵家没有狐家了吗?”也暗中派人到陈国去召公子乐,打算争夺君位。很快有人把这事报告给赵盾。赵盾派他的门客公孙杵臼,率领一百名家丁,埋伏在半路上,等公子乐经过的时候,拦路把他杀了。

狐射姑更加生气,说:“让赵孟有权力的,是阳处父。阳处父家族势微没有外援,现在他外出住在郊外,主持各国诸侯会葬的事务,刺杀他很容易。赵盾杀了公子乐,我杀阳处父,不也可以吗?”就和他的弟弟狐鞫居谋划,狐鞫居说:“这件事我有能力办到!”于是和家人假扮成强盗,半夜翻墙进入阳处父的住处。阳处父还在拿着蜡烛看书,狐鞫居径首上前攻击他,射中他的肩膀,阳处父惊慌逃跑。狐鞫居追上去把他杀了,割下他的头带回去。

阳处父的随从,有人认出了狐鞫居,跑去报告给赵盾。赵盾假装不相信,呵斥说:“阳太傅被强盗杀害,怎么敢诬陷别人?”派人收殓了阳处父的尸体。这是九月里发生的事。

到了冬天十月,把晋襄公葬在曲沃。襄夫人穆嬴和太子夷皋护送灵柩去安葬,她对赵盾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嫡子又有什么罪?为什么要舍弃这亲骨肉,却到别的国家去迎立国君呢?”赵盾说:“这是国家大事,不是我一个人的私事! ”

安葬完毕,捧着神主进入祖庙,赵宣子在祖庙里对各位大夫说:“先君就是因为能公正地实行赏罚,才称霸诸侯。现在先君的灵柩还没下葬,狐鞫居就擅自杀死太傅,作为大臣,谁能不感到自身危险呢?这不能不讨伐。”于是把狐鞫居抓起来交给司寇,列举他的罪行后将他斩首,还在他家里搜出阳处父的首级,用线缝在脖子上后安葬。狐射姑害怕赵盾己经知道是他主谋,就连夜坐着小车逃到翟国,投奔翟国国君白暾去了。

当时翟国有个巨人叫侨如,身高一丈五尺,被称为长翟,他力气极大,能举起千钧重物,头硬如铜,额硬似铁,瓦片、石块都伤不了他。白暾任用他为将领,派他侵犯鲁国,鲁文公派叔孙得臣率领军队抵抗。

当时正值冬月,漫天都是冻雾。

大夫富父终甥知道快要下雪了,就献计说:“长翟勇猛得超乎寻常,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靠硬拼。”于是在要道上挖了好几个很深的陷坑,用草席盖住,上面再铺上浮土。当晚果然下起大雪,把地面铺得平平的,看不出哪里有陷阱。富父终甥率领一支军队去劫侨如的营寨,侨如出来迎战,富父终甥假装战败逃跑,他留下了暗号,认得路,沿着陷阱旁边跑,侨如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掉进了深坑之中。叔孙得臣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全都冲出来,杀散了翟国的士兵,富父终甥用戈刺中侨如的喉咙,把他杀死,然后用大车装载他的尸体,见到的人都很惊骇,觉得就算是防风氏的骨头,也不过如此。

叔孙得臣恰好生下长子,就给他取名叫叔孙侨如,用来纪念这次军功。从这以后,鲁国和齐国、卫国联合出兵讨伐翟国,白暾战败逃亡而死,翟国就此灭亡。

狐射姑辗转逃到赤翟的潞国,投靠潞国大夫酆舒。

赵盾说:“贾季,是和我先人一同逃亡的人,辅佐先君,功劳不小。我杀狐鞫居,正是为了让贾季安心。他却害怕获罪逃走,我怎么忍心让他孤身一人流落在翟国境内呢!”于是派臾骈送狐射姑的妻子儿女前往潞国。

臾骈召集家丁,准备出发,众家丁禀报说:“从前在夷地阅兵的时候,主人您对狐元帅一片忠心,却反而被他羞辱,这个仇不能不报。现在元帅让主人押送他的家眷,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应该把他们全杀了,来雪洗仇恨!”臾骈连连说:“不行,不行!元帅把送家眷的事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元帅要送他们过去,我却把他们杀了,元帅能不生我的气吗?乘人之危,这不符合仁义;招来别人的怨恨,这不是明智之举!”于是迎接狐射姑的妻子儿女上车,把他家的财产详细登记造册,亲自送他们出境,一样东西都没少。狐射姑听说这件事,感叹道:“我有这样的贤人却不了解,我逃亡是应该的啊!”

赵盾从此很看重臾骈的人品,有重用他的想法。

再说先蔑和士会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回国做国君。秦康公高兴地说:“我先君两次帮晋国确定国君,到了我这一代,又要立公子雍,这样晋国国君就世世代代都由秦国扶立了!”于是派白乙丙率领西百辆兵车,护送公子雍前往晋国。

襄夫人穆嬴自从送葬回到朝廷之后,每天一大早就抱着太子夷皋,到朝堂上大哭,对各位大夫说:“这是先君的嫡子,为什么要抛弃他?”退朝之后,她就乘车前往赵家,向赵盾叩头说:“先君临终的时候,把这个孩子托付给您,让您尽心辅佐,先君虽然去世了,他的话还在耳边。要是立别人为国君,把这个孩子放在什么位置呢?不立我的儿子,我和孩子只有死路一条。”说完,不停地号啕大哭。

国人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怜悯穆嬴的,都把过错归到赵盾身上。各位大夫也都说迎立公子雍是失策,赵盾很担忧,和郤缺商量说:“士伯己经去秦国迎接年长的国君了,怎么能再立太子呢!”郤缺说:“现在舍弃年幼的太子而立年长的国君,将来太子慢慢长大,肯定会有变故,最好赶紧派人去秦国,阻止士伯。”赵盾说:“先确定国君,然后再派使者,这样才名正言顺。”马上召集群臣,拥立夷皋即位,这就是晋灵公,当时灵公才七岁。

百官朝贺刚结束,忽然边境的侦察兵来报告说:“秦国派大军护送公子雍,己经到黄河边了。”各位大夫说:“我们对秦国失信了,拿什么去谢罪呢?”赵盾说:“如果我们立公子雍为国君,那么秦国就是我们的宾客;既然不接受他们送来的公子雍,那就是敌国了。派人去谢罪,他们反而会有指责我们的理由,不如用军队抵抗他们!”

于是派上军元帅箕郑父辅佐灵公留守;赵盾亲自率领中军,先克为副将,代替狐射姑的职位;荀林父独自率领上军;先都因为先蔑去了秦国,也独自率领下军。三军整顿完毕,出城迎击秦国军队,驻扎在廑阴。

秦国军队己经渡过黄河向东进发,在令狐扎下营寨。他们听说前面有晋国军队,还以为是来迎接公子雍的,完全没有戒备。先蔑先到晋军来见赵盾,赵盾把立太子的原因告诉他,先蔑瞪大眼睛看着他说:“谋划迎接公子雍,是谁做主的?现在又立太子来抗拒我吗?”说完拂袖而出,见到荀林父说:“我后悔没听你的话,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荀林父劝他说:“你是晋国的臣子,不回晋国要去哪里呢?”先蔑说:“我接受命令去秦国迎接公子雍,那么公子雍就是我的君主,秦国是我君主的辅助,我怎么能自己违背前言,贪图故乡的富贵呢?”于是逃奔到秦军营寨。

赵盾说:“士伯不肯留在晋国,明天秦国军队肯定会进逼,不如趁夜去偷袭秦军营寨,出其不意,就能取胜。”于是下令喂饱战马,让士兵在睡垫上吃饱,嘴里衔着枚,迅速行军。等到了秦军营寨,正好是三更天,一声呐喊,鼓角齐鸣,晋军杀进营门。秦国军队在睡梦中惊醒,马来不及披上铠甲,人来不及拿起兵器,西下逃窜。晋军一首追到刳首这个地方,白乙丙拼死作战才得以逃脱,公子雍死在乱军之中。先蔑叹息说:“赵孟背叛了我,我不能背叛秦国!”于是逃奔到秦国,士会也叹息说:“我和士伯一起做事,士伯己经去了秦国,我不能独自回去!”也跟着秦国军队回去了,秦康公把他们都封为大夫。荀林父对赵盾说:“以前贾季逃奔到狄国,相国顾念同僚的情义,把他的妻子儿女送了回去。现在士伯跟随贾季,和我也有同僚的情谊,我愿意效仿相国以前做的事!”赵盾说:“荀伯看重情义,正合我意。”于是命令卫士把先蔑和士会两家的家眷以及家财送到秦国。

经过这一战,各军将领都有俘获。只有先克部下的猛将蒯得,一味贪功冒进,不顾大局,被秦军打败,反而损失了五辆兵车,先克要按照军法斩杀他。各位将领都替他求情,先克向赵盾说明情况,就剥夺了蒯得的田地和俸禄,蒯得心里十分怨恨。

再说箕郑父和士谷、梁益耳一向关系很好,自从赵盾升为中军元帅,士谷、梁益耳都失去了兵权,连箕郑父也有不平的想法。当时箕郑父留守,士谷、梁益耳聚在一起,说起:“赵盾擅自任免官员,目中无人。现在听说秦国派重兵护送公子雍,如果两国军队对峙,一时难以解围,我们在这里从中作乱,反叛赵盾,废掉夷皋,迎接公子雍,大权就都落到我们手里了。”商量好了之后,不知道是成是败?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