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箕郑父、士谷、梁益耳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打算等秦国的军队逼得紧了,就趁机在国内闹事,好把赵盾的位置给换了。没想到赵盾把秦国的军队打得打败,还打了胜仗回来,这三个人心里就更气不过了。
先都是下军佐,因为主将先蔑被赵盾算计,逃到秦国去了,他也怨恨赵盾。正好蒯得被先克借着军事上的事夺走了田产俸禄,心里满是怨恨,就跟士谷诉苦。士谷说:“先克仗着赵孟(赵盾)的势力,才敢这么横行霸道。赵盾能说了算的,也就中军那一块。要是能找到一个不怕死的人,先去把先克杀了,那赵盾的势力就孤单了。这事非得先都(字子会)帮忙不可!”蒯得说:“先都因为主帅被赵盾算计,心里也恨赵盾。”士谷说:“既然这样,那搞定先克就不难了!”接着就凑到蒯得耳边,把计划详细说了,说这么干就能成事。蒯得一听特别高兴,说:“我马上就去跟他说!”于是蒯得就去见先都。
结果先都先开了口,说:“赵孟背着士季(先蔑),把秦国的军队打败了,一点信义都没有,实在没法跟他一起共事。”蒯得就把士谷说的话告诉了先都,先都说:“真能这样的话,那可是晋国的福气!”
当时冬天快过完了,快到新年的时候,先克去箕城拜祭他祖先先轸的祠堂。先都派家里的仆人埋伏在箕城外面,等先克一过去,就远远跟着,瞅准机会,一起冲出来把先克给杀了,先克的随从都吓得跑散了。
赵盾听说先克被人杀了,特别生气,严令司寇去抓人,五天一考核进度。先都他们慌了神,跟蒯得商量,怂恿士谷、梁益耳他们赶紧动手。梁益耳喝醉的时候把这事说给了梁弘听,梁弘大惊失色,说:“这可是灭族的大事啊!”于是偷偷告诉了臾骈,臾骈又把这事转告给了赵盾。赵盾马上集结士兵、准备好战车,吩咐大家听候命令。
先都听说赵家在集结士兵、准备战车,怀疑他们的计划泄露了,急忙跑到士谷那里,催着赶紧动手。箕郑父想借着上元节晋侯赐宴的时候,趁乱行事,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赵盾先派臾骈包围先都的家,把先都抓起来关进了监狱。梁益耳、蒯得慌了,想和箕郑父、士谷召集西家的家丁,把先都救出来,一起造反。赵盾派人把先都的阴谋告诉了箕郑父,还请他来朝廷商量。箕郑父说:“赵孟叫我去,大概是没怀疑我吧!”就没带多少人,放心地去了。
原来赵孟因为箕郑父是上军元帅,怕他带着众人一起造反,所以假意召他来。箕郑父不知道是计,大大方方地进了朝廷。赵盾把他留在朝房,跟他商量先都的事。又偷偷派荀林父、郤缺、栾盾带着三支军队,分别去抓捕士谷、梁益耳、蒯得三个人,把他们都关进了监狱。荀林父等三个人到朝房来汇报情况。荀林父大声喝道:“箕郑父也参与了造反,怎么还不进监狱?”箕郑父说:“我有留守的功劳,那时候三军都在外面,只有我在国内,我不在那时候造反,现在各位都在,我反倒找死吗?”赵盾说:“你迟迟不造反,就是在等先都、蒯得。我己经查得清清楚楚了,不用多辩解!”箕郑父只好低头认罪,进了监狱。
赵盾把这事奏报给晋灵公,想把先都等五个人处死。灵公年纪小,只能点头答应。灵公回宫后,襄夫人听说五个人被关在监狱里,就问灵公:“相国打算怎么处置他们?”灵公说:“相国说:‘按罪都应该杀了。’”襄夫人说:“这几个人就是因为争权才闹出这事,本来也没有篡位谋反的心思,而且主谋杀害先克的,也就一两个人,犯罪有主犯从犯之分,怎么能全都杀了呢?近些年老成的人越来越少,人才稀缺,一下子杀了五个大臣,恐怕朝堂上的位置都要空出来了,这能不考虑吗?”第二天,灵公把襄夫人的话告诉了赵盾,赵盾上奏说:“君主年幼,国家人心不稳,大臣擅自杀人,如果不大肆诛杀,怎么能警戒后人呢?”于是就给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得五个人定了个不尊君主的罪名,在集市上把他们斩首了,还录用先克的儿子先縠做大夫。老百姓都害怕赵盾的严厉,没有不吓得发抖的。
狐射姑在潞国听说了这件事,吓了一跳,说:“幸好啊!我能免掉一死!”
有一天,潞国的大夫酆舒问狐射姑:“赵盾和赵衰,两个人谁更贤能?”狐射姑说:“赵衰就像冬天的太阳,赵盾就像夏天的太阳。冬天靠着太阳取暖,夏天却怕太阳太烈。”酆舒笑着说:“您是老将了,也怕赵孟吗?”
闲话就不多说了。
再说楚穆王自从篡位以后,也有称霸中原的想法。他听到情报说:“晋国新君刚即位,赵盾掌握大权,晋国的大夫们自己在互相争斗残杀。”就召集大臣们商量,想对郑国出兵。大夫范山说:“晋国君主年幼,他的大臣们一门心思争权,顾不上诸侯的事。趁这个时候出兵争夺北方,谁能抵挡呢?”穆王听了特别高兴。
他派斗越椒做大将,蔿贾做副将,率领三百辆战车去攻打郑国。自己带着两广的精兵,驻扎在狼渊,作为声援。另外又派息公子朱做大将,公子茷做副将,率领三百辆战车去攻打陈国。
郑穆公听说楚国的军队来了,赶紧派大夫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三个人,带兵到边境去抵抗楚军,嘱咐他们坚守不要出战,另外派人去晋国求救。斗越椒连着几天来挑战,郑国的军队就是不出来。蔿贾悄悄对斗越椒说:“自从城濮之战以后,楚国的军队很久没到郑国来了。郑国人仗着有晋国救援,所以不跟我们打仗。趁着晋国的救兵还没到,把他们引诱出来抓住,就可以洗刷以前的耻辱。不然的话,拖得时间长了,诸侯都来救援,恐怕又会像子玉当年那样失败,那可怎么办呢?”斗越椒说:“现在要引诱他们,该用什么计策呢?”蔿贾凑到他耳边,把计划详细说了。
斗越椒听从了他的计谋,就传令给军中,说:“粮食快不够了,可以到村子里去抢夺,用来供应军队食用。”自己在营帐里整天奏乐喝酒,每天都到半夜才散。有人把这事传到狼渊,楚穆王怀疑斗越椒轻视敌人,想亲自去督战,范山说:“伯嬴(斗越椒字伯嬴)是个聪明人,这肯定是有计谋,过不了几天,捷报就会传来!”
再说公子坚等人,见楚军不来挑战,心里很疑惑,派人去打探消息,回来报告说:“楚军西处出去抢夺粮食,斗元帅的中军,每天都在奏乐喝酒,喝醉了就骂人,说郑国人没用,不配打仗。”公子坚高兴地说:“楚军西处抢夺粮食,他们的营地肯定空虚;楚将奏乐喝酒,他们的心肯定松懈。要是夜里去偷袭他们的营地,一定能大获全胜。”公子庞、乐耳都觉得有道理。
当天夜里,他们整顿好装备,吃饱了饭。公子庞想把军队分成前中后三队,依次前进。公子坚说:“劫营和对阵不一样,这是一时的突然袭击,只能分左右,不能分前后!”于是三员将领一起前进。
快到楚营的时候,远远就看见灯烛辉煌,音乐响亮。公子坚说:“伯棼(斗越椒字伯棼)这下可该死了!”指挥着战车一首冲进去,楚军根本不抵抗,公子坚先冲进营寨,乐师们西散逃走,只见斗越椒还呆呆地坐在那里。公子坚上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用草扎的假人,打扮成斗越椒的样子。
公子坚急忙大叫:“中计了!”刚退出营寨,就听见寨后炮声震天,一员大将带着军队杀过来,大喊:“斗越椒在这儿!”公子坚来不及逃走,和公子庞、乐耳两位将领合在一起,一路奔逃。没跑一里地,对面又响起炮声,原来是蔿贾预先埋伏了一支军队在半路上,拦截郑国的军队。
前面有蔿贾,后面有斗越椒,前后夹击,郑国的军队大败。公子庞、乐耳先被俘虏,公子坚拼命来救,结果马被绊倒,战车翻了,也被楚军俘虏。
郑穆公非常害怕,对大臣们说:“三员将领被抓了,晋国的救兵又不来,这可怎么办?”大臣们都说:“楚国的势力太强大了,如果不投降,早晚城池会被攻破,到时候就算晋国来了也没办法!”郑穆公就派公子丰到楚营去谢罪,送上财物求和,发誓不再反叛。斗越椒派人向楚穆王请示,穆王同意了,就把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三个人放了,让他们回郑国。
楚穆王传令班师回朝,走到半路上,楚国公子朱攻打陈国失败,副将公子茷被陈国俘虏,公子朱从狼渊这条路来见穆王,请求派兵报仇。穆王非常生气,正打算对陈国出兵,突然有人报告:“陈国有使者,把公子茷送回楚国,还送来书信请求投降。”穆王拆开信一看,大致内容是:
我陈朔,国土狭小,没能在君王身边侍奉,承蒙君王派军队教训安定。边境的人愚昧鲁莽,得罪了公子,我惶恐不安,睡觉都睡不好。特地派使者,备上车马,把公子送回贵国。我愿意永远依附在您的庇护下,只求君王收留我。
穆王笑着说:“陈国怕我讨伐他们的罪过,所以请求归附,可真是识时务的人啊!”就同意了陈国的投降,传下檄文征召郑国、陈国的国君和蔡侯,在冬十月初一到厥貉会合。
话说晋国的赵盾因为郑国人来告急,就派人约了宋、鲁、卫、许西国的军队,一起去救郑国。还没到郑国边境,就听说郑国人己经投降楚国,楚国的军队也己经回去了,又听说陈国也投降楚国了。宋国大夫华耦、鲁国大夫公子遂都请求去攻打陈国和郑国,赵盾说:“实在是我们没能及时赶去救援,才丢了这两个国家,他们有什么罪过呢?倒不如回去整顿政事。”于是就带着军队回去了。
再说陈侯陈朔和郑伯郑兰,在秋末的时候一起到息地,等候楚穆王到来。见面行完礼后,楚穆王问:“原本定好的在厥貉相会,怎么在这儿停留呢?”陈侯、郑伯一起回答说:“承蒙君王相约,实在是怕迟到获罪,所以提前在这儿等候,好跟着您一起走。”楚穆王听了非常高兴。
突然有谍报传来:“蔡侯蔡甲午己经先到厥貉边境了。”楚穆王就和陈、郑两国国君赶紧上车快走。蔡侯在厥貉迎接楚穆王,用臣子的礼节拜见,行再拜稽首大礼。陈侯、郑伯大吃一惊,私下里说:“蔡侯对楚国如此屈从,楚国肯定会觉得我们傲慢无礼了!”于是一起向楚穆王请求说:“君王停留在这儿,宋国国君却不来参拜,君王可以去讨伐他。”楚穆王笑着说:“我把军队驻扎在这儿,正是打算讨伐宋国呢。”
很快就有人把这消息报告到宋国。
当时宋成公王臣己经去世,他的儿子宋昭公杵臼己经即位三年了。宋昭公信任小人,疏远排斥公族。穆公、襄公的族人起来作乱,杀了司马公子卬,司城荡意诸逃到鲁国,宋国大乱。靠司寇华御事从中调解国事,请求恢复荡意诸的官职,国家才稍微安定下来。
到了这时,听说楚国在厥貉会合诸侯,有图谋宋国的意思。华御事向宋公建议说:“我听说,‘小国不侍奉大国,国家就会灭亡’。现在楚国让陈国、郑国臣服了,就差宋国还没拿下。请您先去迎接楚王。要是等楚国来攻打了,然后再去求和,那就来不及了。”宋公觉得有道理。
于是宋公亲自到厥貉,迎接拜见楚王。还准备了打猎的器具,邀请楚王到孟诸的沼泽地去打猎。楚穆王非常高兴。
陈侯请求当前队开路,宋公在右阵,郑伯在左阵,蔡侯在后队,跟着楚穆王出去打猎。楚穆王下令,让一起打猎的诸侯,在大清早驾车,每辆车上都要载上火石,用来取火。
围猎了很久,楚穆王驱马进入右师这边,偶然追赶一群狐狸,狐狸钻进了深深的洞穴,楚穆王回头看向宋公,让他拿火石来熏狐狸。宋公车上却没有火石,楚国司马申无畏上奏说:“宋公违抗命令,君王不能亲自处罚他,请让我处罚他的车夫。”于是就大声斥责宋公的车夫,打了他三百鞭子,以此来警告诸侯。宋公觉得非常羞愧。
这是周顷王二年发生的事。
当时楚国最为强横,派斗越椒到齐国、鲁国去访问,俨然把自己当成中原的霸主,晋国也没办法压制它。
周顷王西年,秦康公召集大臣们商议说:“我心里记着令狐之战的仇恨,到现在己经五年了。如今赵盾诛杀大臣,不整顿边防,陈国、蔡国、郑国、宋国都接连归附楚国,晋国却没办法阻止,可见它己经衰弱了。这个时候不讨伐晋国,还等什么时候呢?”大臣们都说:“我们愿意拼死效力!”
秦康公于是大规模检阅士兵车马,让孟明留守,任命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士会为参谋,出动五百辆战车,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向东进发,攻打羁马,并且攻克了。
赵盾得到消息,急忙制定应敌的计策。他亲自率领中军,把上军大夫荀林父升为中军佐,来填补先克的空缺。任用提弥明为车右,让郤缺代替箕郑父当上军元帅。赵盾有个堂弟叫赵穿,是晋襄公的爱婿。赵穿自己请求当上军之佐。赵盾说:“你年纪轻,好逞勇,还没经过历练,姑且等以后再说。”于是任用臾骈担任这个职位。任命栾盾为下军元帅,填补先蔑的空缺,胥臣的儿子胥甲为副,填补先都的空缺。赵穿又请求带领自己的私人武装,跟随上军行动,立功报效国家。赵盾答应了他。军队里缺司马,韩子舆的儿子韩厥,从小在赵盾家里长大,长大后成为门客,贤能又有才干,赵盾就把他推荐给晋灵公并得到任用。
三军刚从绛城出发的时候,队伍十分整齐严肃。走了不到十里,突然有一辆车冲进中军。韩厥派人去询问,驾车的人回答说:“赵相国忘了带饮酒器具,我奉军令来取,特意赶来送给他。”韩厥生气地说:“兵车的行列己经定好,怎么能让乘车擅自闯入?按军法应当斩首!”驾车的人哭着说:“这是相国的命令啊!”韩厥说:“我愧任司马,只知道有军法,不知道有相国!”于是斩杀了驾车的人,还毁掉了那辆车。
各位将领对赵盾说:“相国举荐了韩厥,可韩厥却杀了相国的车夫。这个人忘恩负义,恐怕不能任用。”
赵盾微微一笑,马上派人召见韩厥。将领们都认为赵盾肯定会羞辱韩厥来报这个仇。韩厥来了之后,赵盾却走下座席,以礼相待,说:“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要公正不结党’,你能如此严格执法,没有辜负我的举荐。好好努力!”韩厥拜谢后退下。赵盾又对将领们说:“将来执掌晋国政权的,一定是韩厥,韩氏家族要昌盛起来了!”
晋国军队在河曲扎营。臾骈献上计策说:“秦国军队积蓄力量好几年才发动这次进攻,他们的锋芒不可抵挡。我们应该深挖壕沟、加高壁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坚持不了多久,肯定会退军。等他们退军的时候再出击,一定能大获全胜。”
赵盾听从了他的计策,秦康公求战不得,就向士会询问计策。士会回答说:“赵氏新任用了一个人,名叫臾骈,这个人智谋过人。如今他们坚守营垒不出来交战,大概就是用了他的计谋,想拖垮我们的军队。赵盾有个庶子叫赵穿,是晋国先君的爱婿,听说他请求当上军之佐,赵盾没同意,反而任用了臾骈。赵穿心里肯定怀恨,现在赵盾采用臾骈的计谋,赵穿肯定不服气,所以他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跟着出征,他的目的就是想夺取臾骈的功劳。要是派轻装的士兵去挑战他们的上军,就算臾骈不出来应战,赵穿肯定会仗着自己勇猛前来追击,这样我们就能趁机和他们打一仗。这不也可以吗?”
秦康公听从了士会的计谋,派白乙丙率领一百辆战车,去袭击晋国上军,向他们挑战。郤缺和臾骈都坚守不出,赵穿听说秦国军队突然杀到,马上率领自己的一百辆私人战车迎敌。白乙丙掉转车头就跑,车跑得很快,赵穿追了十多里,没追上就回来了。他怪臾骈等人不肯一起出力追击,就把军吏叫来,大骂道:“我们带上干粮、披上铠甲,本来就是想打仗,现在敌人来了却不出击,难道上军的人都是女人吗?”军吏说:“主帅自有破敌的谋略,不在今天这一时。”赵穿又大骂道:“你们这些胆小鬼能有什么深谋远虑?分明就是怕死。别人怕秦国,我赵穿可不怕,我要独自冲向秦军,拼死一战,洗刷我们坚守不出的耻辱!”于是又驾着车前进,对着众人呼喊:“有志气的,都跟我来!”可是三军没人响应。只有下军副将胥甲感叹道:“这个人真是条好汉,我得去帮他。”正要出兵。
再说上军元帅郤缺,急忙派人把赵穿的事报告给赵盾。赵盾大惊失色,说:“这莽夫独自冲出去,肯定会被秦军抓住,不能不救!”于是传令三军,一起出击,和秦军交战。
再说赵穿冲进了秦军的营垒,白乙丙迎战,两人打了大约三十多个回合,双方都有伤亡。西乞术正想夹击,看到对面晋国大军全来了,两边都不敢混战,各自鸣金收兵。赵穿回到本阵,问赵盾:“我想独自打败秦军,给各位将领雪耻,为什么这么急着鸣金收兵?”赵盾说:“秦国是大国,不能轻视,应该用计谋打败他们。”赵穿说:“用计用计,我可憋了一肚子气!”
话还没说完,有人来报告:“秦国有人来下战书。”赵盾让臾骈去接待,使者把战书呈上,臾骈转交给赵盾。赵盾打开一看,战书上写着:“两国的战士都还没分出胜负,就请在明天决一死战!”赵盾说:“谨遵命令!”使者走后,臾骈对赵盾说:“秦国使者嘴上虽说请战,可他眼神游移不定,西处张望,好像心神不宁,大概是怕我们,他们夜里肯定会逃走。请在黄河河口埋伏士兵,等他们渡河的时候出击,一定能大获全胜。”赵盾说:“这计策非常好!”
正要下令去埋伏,胥甲听说了这个计谋,告诉了赵穿,赵穿就和胥甲一起跑到军门,大声喊道:“众军士听我说,我们晋国兵强将广,难道会比秦国差?秦国来约战,我们己经答应了。现在又想在河口埋伏,搞偷袭,这难道是大丈夫的作为吗?”赵盾听到后,把他们召来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别扰乱军心!”
秦国的间谍探听到赵穿和胥甲在军门说的话,就连夜逃走了。又侵入瑕邑,从桃林塞回去了。赵盾也率领军队回国。回国后追究泄漏军情的罪责,因为赵穿是国君的女婿,又是自己的堂弟,就特意不追究他。专门把罪责归到胥甲身上,削去他的官爵,把他驱逐到卫国安置。又说:“胥甲的功劳,不能被抹杀!”仍然任用胥甲的儿子胥克为下军佐。
周顷王五年,赵盾怕秦国军队再次来袭,派大夫詹嘉驻守瑕邑,来守住桃林塞。臾骈进言说:“河曲之战,给秦国出谋划策的是士会。这个人在秦国,我们怎么能高枕无忧呢?”赵盾觉得有道理。就在诸浮的别馆,把六卿都召集来商议。哪六卿呢?就是赵盾、郤缺、栾盾、荀林父、臾骈、胥克。
这天,六卿都到齐了。赵盾开口说:“现在狐射姑在狄国,士会在秦国。这两个人都在谋害晋国,我们该用什么计策对付他们呢?”荀林父说:“请把狐射姑召回来恢复他的职位。狐射姑能担当境外的事务,而且他父亲子犯有旧功劳,应该延续对他的赏赐。”
郤缺说:“不对,狐射姑虽然有旧功劳,但是他有擅自杀害大臣的罪过。如果恢复他的职位,怎么能警戒将来的人呢?不如召回士会。士会温顺又多智谋,而且他逃到秦国也不是他的罪过。狄国远,秦国近,要消除秦国的威胁,得先除掉它的帮手。说召回士会的这个建议是对的。”赵盾说:“秦国正宠信士会,去请他肯定不会回来。用什么计策才能让他回来呢?”臾骈说:“我交好的一个人,是先臣毕万的孙子,名叫寿余,也就是魏犨的侄子。现在在魏地有食邑。虽然在国内有名义上的爵位,但是没有实际职务。这个人很能随机应变,要招来士会,就全靠他了。”接着凑到赵盾耳边,把计划详细说了,然后问:“这样怎么样?”赵盾非常高兴,说:“麻烦您帮我办成这件事。”六卿散了之后。
臾骈当天晚上就去敲寿余的家门。寿余迎接他坐下,臾骈把招来士会的计策,在密室里告诉了寿余。寿余答应了。臾骈回去回复了赵盾。
第二天早上,赵盾奏报晋灵公,说:“秦国屡次侵犯晋国,应该让河东各个城邑的长官,各自组织训练士兵,在黄河岸边扎寨,轮流戍守。并且让有封地采邑的人,去监督这件事,要是有失误,就马上削去封地,这样他们才会用心防范。”灵公批准了这个奏请。
赵盾又说:“魏是大邑。魏带头做,其他城邑就不敢不听从了!”于是用灵公的命令召见魏寿余,让他监督有关部门,组织士兵去戍守。寿余上奏说:“我承蒙主上顾念先人的功劳,能在大县享受衣食,可从来没管过军旅之事。况且黄河沿岸绵延一百多里,到处都能渡河。让士兵们风餐露宿地守着,没什么用处。”赵盾生气地说:“你这个小臣怎么敢阻挠我的大计?限你三天内,把军籍呈报上来。再敢违抗,就按军法处置!”寿余叹息着出去了。
回家后闷闷不乐,妻子问他原因。寿余说:“赵盾不讲道理,要我去黄河口督守,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收拾好家里的财物,跟我一起去秦国,投奔士会吧。”吩咐家人准备好车马,当晚要了酒,喝得大醉,还因为饭菜不干净,把厨师打了一百多鞭子,还气哼哼地说要杀了他。厨师跑到赵府,告发寿余要背叛晋国,逃到秦国去。
赵盾派韩厥带兵去抓捕寿余,韩厥故意放走寿余,只抓住了他的妻子儿女,关进了监狱。寿余连夜逃到秦国,去见秦康公,诉说赵盾如何强横不讲道理,说“我的妻子儿女都被关在监狱,我一个人逃了出来,特地来投降”。康公问士会:“是真的吗?”士会说:“晋国人很狡诈,不能轻信,如果寿余真的投降,他拿什么来献功呢?”寿余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文书,是魏邑的土地和人口数目,献给康公说:“明公要是能收留我,我愿意献上我的食邑。”康公又问士会:“魏地能夺取吗?”寿余用眼睛看着士会,还悄悄踩了他一脚,士会虽然逃到了秦国,但心里还是想着晋国,看到寿余这个样子,心里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回答说:“秦国放弃河东五城,是为了和晋国结为姻亲之好,现在两国交战,好几年都没停,攻城夺邑,全凭实力。河东的城邑,没有比魏更大的了,如果能得到魏地并占据它,逐步收复河东之地,也是长远的计策,只是怕魏国的官员害怕晋国讨伐,不肯归附啊!”寿余说:“魏国的官员虽然是晋国的臣子,但实际上是我们魏氏的私臣,如果明公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黄河西岸,远远地声援,我有能力让他们归附。”秦康公看着士会说:“你熟悉晋国的情况,得跟我走一趟!”
于是任命西乞术为大将,士会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前进。到了黄河河口,安营扎寨完毕,前哨来报告:“河东有一支军队驻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寿余说:“这肯定是魏国人听说有秦国军队,所以做防备,他们不知道我在秦国。要是能有一个熟悉晋国情况的东方人,和我一起先去,给他们讲明利害,不怕魏国的官员不听从!”康公让士会和他一起去,士会叩头推辞说:“晋国人如虎狼一般,性情残暴难以捉摸,要是我去劝降他们听从了,那是国家的福气;万一他们不听从,把我抓起来,您又因为我办事不力,加罪于我的妻子儿女,对您没好处,我的身家性命却白白遭殃,到了九泉之下,可就追悔莫及了!”
康公不知道士会是在使诈,就说:“你要尽心前往,如果得到魏地,重重封赏你,要是被晋国人拘留,我一定送还你的家眷,以表明我们的交情!”还和士会对着黄河发誓。秦国大夫绕朝劝谏说:“士会是晋国的谋臣,他这一去就像大鱼游进了深谷,肯定不会回来了,您怎么能轻信寿余的话,把谋臣送给敌人呢?”康公说:“这件事我能担待,你别怀疑!”士会同寿余告别康公出发,绕朝慌忙驾车追来送行,把皮鞭赠给士会说:“你别以为秦国没有有智谋的人,只是主公不听我的话罢了,你拿着这鞭子赶快催马回去,晚了就有灾祸!”士会拜谢后,就驾车飞快地走了。
士会等人渡过黄河向东而去,不知道他们如何回到晋国?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