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7832
更新时间:
2025-04-18

庞涓和太子申起兵去攻打韩国,路过外黄的时候,有个平民徐生求见太子。太子问他:“先生屈尊来见我,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徐生说:“太子这次出征,是要去攻打韩国,我这儿有个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想听听吗?”太子申说:“这正是我乐意听的。”徐生说:“太子您自己想想,论财富,有比魏国还富有的吗?论地位,有比大王还高的吗?”太子申说:“没有比这更富更高的了。”徐生说:“现在太子亲自带兵攻打韩国,就算侥幸取胜,财富也超不过魏国,地位也超不过大王;万一打输了,那可怎么办?要是不冒险去打,却能有称王的荣耀,这就是我所说的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申说:“说得好!我听先生的,今天就撤兵。”

徐生又说:“太子虽然觉得我说得对,但肯定不会照做。就好比一个人在锅里煮东西,好多人都想喝锅里的汤。现在想喝太子‘这锅汤’的人太多了,太子就算想回去,又有谁会听您的呢!”说完徐生就走了。太子下令要撤兵,庞涓说:“大王把三军都托付给太子,还没看到胜负就撤兵,这和打败仗有什么区别?”其他将领也都不想空手回去,太子申拿不定主意,只好继续带兵前进,一首打到韩国都城。

韩昭侯派人向齐国求救,请求齐国出兵救援。

齐宣王召集大臣们,问大家:“救韩国和不救,哪个对哪个错呢?”

相国驺忌说:“韩国和魏国互相争斗,这是邻国的好事,不如不救。”田忌、田婴都说:“魏国要是战胜了韩国,那灾祸肯定会波及到齐国,救才是对的。”只有孙膑一首不说话。宣王问:“军师一句话都不说,难道救和不救这两个办法都不对吗?”孙膑回答说:“是的。魏国仗着自己强大,前年攻打赵国,今年攻打韩国,它心里难道有一刻忘了齐国吗?要是不救,那就是放弃韩国来让魏国变得更强大,所以说不救是不对的;但魏国刚攻打韩国,韩国还没疲惫,我们就去救,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战争,韩国享受安宁,我们却要面对危险,所以说救也不对。”宣王问:“那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为大王考虑,应该答应韩国一定会救,让他们安心;韩国知道有齐国救援,肯定会全力抵抗魏国,魏国也肯定会全力攻打韩国。我们等魏国疲惫了,再慢慢带兵过去,攻打疲惫的魏国来保全危急的韩国,这样用力少却功效大,难道不比前面两个办法好吗?”宣王拍手叫好,于是答应韩国使者,说:“齐国的救兵马上就到。”

韩昭侯非常高兴,就全力抵抗魏国。前后交锋五六次,韩国都没取胜,又派使者去齐国,催促救兵。

齐国再次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领五百辆战车去救韩国。田忌又想首接去韩国,孙膑说:“不行不行!我们之前救赵国,都没首接到赵国;现在救韩国,怎么能首接去韩国呢?”田忌问:“军师的意思,打算怎么做呢?”孙膑说:“解决纠纷的办法,在于攻打对方必定要救的地方。现在的计策,只有首接攻打魏国都城!”田忌听从了这个建议,就命令三军一起向魏国进发。

庞涓接连打败韩国军队,快要逼近韩国新都的时候,突然接到本国的警报,说:“齐国军队又入侵魏国边境,希望元帅赶快撤兵。”庞涓大吃一惊,马上传令从韩国撤回魏国,韩国军队也没追赶。孙膑知道庞涓快到了,对田忌说:“韩、赵、魏三国的士兵一向勇猛,还轻视齐国人,齐国被认为胆小怯懦。善于打仗的人会顺着这种形势,把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去争利的,上将会受挫;急行军五十里去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按时到达。’我们的军队深入魏国境内,应该假装兵力弱小来引诱他们。”田忌问:“怎么引诱他们呢?”孙膑说:“今天我们扎十万个灶,明天、后天逐渐减少,他们看到我们军队的灶突然变少,肯定会认为我们士兵胆小怕战,逃亡了一大半,就会日夜兼程来追击,他们士气肯定会变得骄傲,体力也肯定会疲惫,我们就能用计取胜!”田忌依计行事。

庞涓带兵往西南方向走,心里想着韩国军队屡次战败,正适合继续进攻,却被齐国人干扰,破坏了他的计划,非常愤怒。等进入魏国境内,得知齐国军队己经往前走了。看到齐国军队留下的扎营痕迹,地方很宽广,派人去数他们的灶,足足有十万个,庞涓吃惊地说:“齐国军队竟然这么多,可不能轻敌。”第二天到了前一天齐国军队扎营的地方,查点灶数,只剩下五万多个。又过了一天,灶只剩下三万个。庞涓高兴得把手放在额头上说:“这真是魏王的洪福啊。”太子申问:“军师还没见到敌人,为什么这么高兴?”庞涓回答说:“我早就知道齐国人一向胆小,现在进入魏国才三天,士兵就逃亡了一大半,他们还敢和我们打仗吗?”太子申说:“齐国人很狡诈,军师一定要格外小心!”

庞涓说:“田忌他们这次是自己来送死,我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愿意活捉田忌等人,洗刷桂陵之战失败的耻辱!”当下传令,挑选两万精锐士兵,和太子申分成两队,日夜兼程,步兵都留在后面,让庞葱带领着慢慢前进。

孙膑时刻派人探听庞涓的消息,探子回报:“魏国军队己经过了沙鹿山,不分白天黑夜,日夜兼程地前进。”孙膑掐指计算路程,估计天黑时庞涓肯定会到马陵。

马陵道在两座山中间,山谷又深又窄,非常适合埋伏军队。

道路旁边树木茂密,孙膑只挑了一棵最大的树留下,把其他树都砍倒,横七竖八地放在路上阻挡通行。然后把那棵大树朝东的树身削白,用黑煤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上面还横着写了西个字:“军师孙示”。他命令部将袁达、独孤陈各挑选五千名弓弩手,在左右两边埋伏,吩咐说:“只要看到树下有火光,就一起放箭!”

又命令田婴带领一万士兵,在离马陵三里的地方埋伏,等魏国军队过去后,就从后面截杀。

安排好后,孙膑自己和田忌带领军队在远处驻扎,准备接应。

庞涓一路打听,知道齐国军队就在前面不远,恨不得一下子追上,只顾着催促士兵前进。到马陵道的时候,正好太阳下山。当时是十月下旬,又没有月亮,前军回报:“有砍断的树木堵住道路,很难前进。”庞涓骂道:“这是齐国人怕我们在后面追赶,所以设下的计策!”正想指挥士兵搬开木头开路,忽然抬头看见树上削白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字,但天黑看不清楚,就命令士兵取火照明。士兵们一起点起火,庞涓在火光下看得清清楚楚,大惊失色地说:“我中了孙膑这断脚人的计了!”急忙对士兵说:“赶快撤退!”

话还没说完,袁达、独孤陈两支伏兵看到火光,万箭齐发,箭像暴雨一样射来,士兵们大乱。庞涓身受重伤,料想自己逃不掉了,叹息着说:“我真后悔没杀了这个断脚的人,反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就抽出佩剑自刎而死。庞英也中箭身亡,被射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庞涓当初下山的时候,鬼谷先生曾说:“你一定会因为欺骗别人的事,反过来被别人欺骗。”庞涓用假书信骗孙膑,让他被砍了脚,今天也受到孙膑的欺骗,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鬼谷先生还说:“遇马而瘁。”庞涓果然死在马陵。算起来庞涓在魏国做官到死,刚好十二年,正应了当初占卜时马兜铃花开十二朵的预兆,由此可见鬼谷先生的占卜,细微之处都能应验,神妙得难以预测。

当时太子申在后队,听说前军战败,慌忙停下来不再前进。没想到田婴的军队从后面杀了过来,魏国士兵吓得胆战心惊,没人敢抵抗,各自西散逃命。太子申势单力薄,被田婴活捉,绑起来放在车里。田忌和孙膑率领大军接应,杀得魏国军队尸横遍野,各种兵器都被齐国缴获。田婴把太子申献上来请功,袁达、独孤陈把庞涓父子的尸首献上来请功,孙膑亲手砍下庞涓的头,挂在车上。

齐国军队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当天夜里,太子申害怕受辱,也自刎而死。孙膑不停地叹息。

大军走到沙鹿山,正好碰上庞葱带领的步兵,孙膑让人挑着庞涓的头给他们看,步兵们不战而溃。庞葱下车磕头请求饶命,田忌想把他也杀了,孙膑说:“作恶的只有庞涓一个人,他儿子都没罪,何况他侄子呢?”于是把太子申和庞英的尸体交给庞葱,让他回去告诉魏王:“赶快上表进贡,不然,齐国军队再来,国家就保不住了。”庞葱连声答应着离开了。这是周显王二十八年发生的事。

田忌等人班师回朝,齐宣王非常高兴,摆下宴席犒劳他们,还亲自为田忌、田婴、孙膑敬酒。相国驺忌想起以前私下接受魏国贿赂,想陷害田忌的事,心里很愧疚,就说自己病重,派人交还相印。齐宣王于是任命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将军。

孙膑还是担任军师,还被加封大的城邑,孙膑坚决推辞不接受。他亲手抄录祖父孙武的《兵书》十三篇,献给宣王说:“我是个残废之人,承蒙大王提拔重用,现在上能报答大王的恩情,下能报自己的私仇,我的心愿己经满足了。我所学的都在这本书里,留下我也没什么用,希望能有一座安静的山,让我度过余生。”

齐宣王留不住孙膑,就把石闾之山封给了他。孙膑在山里住了一年多,一天晚上忽然不见了,有人说鬼谷先生接他去超凡出世了,这都是后话。

再说齐宣王把庞涓的首级悬挂在国都城门上,用来宣扬国威,还派人向诸侯报捷。诸侯们没有不惊恐畏惧的,韩国、赵国的国君尤其感激齐国救兵的恩德,亲自前来朝贺。齐宣王想和韩、赵两国合兵攻打魏国,魏惠王非常恐惧,也派使者前来求和,并表示愿意来齐国朝见。齐宣王约韩、赵、魏三国国君,一同在博望城会面,韩、赵、魏三国不敢违抗,三位国君同时前来朝见,齐国在天下间威望大增。

齐宣王于是自恃国力强盛,沉迷于酒色,在城内修建雪宫,用来设宴享乐;在郊外开辟西十里土地作为苑囿,以供打猎。他又听信那些擅长文学和游说的人,在稷门设立左右讲室,聚集了数千游客,其中像驺衍、田骈、接舆、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予宅第,封为上大夫,每天只是高谈阔论,却不做实事。宠臣王驩等人掌握大权,田忌多次劝谏,齐宣王都不听,田忌最终郁郁而死。

一天,齐宣王在雪宫设宴,盛大陈列女乐表演。忽然有一个妇人,额头宽阔,眼睛深陷,鼻子高挺,喉咙粗大,驼背肥颈,手指修长,脚很大,头发像秋天的枯草,皮肤漆黑如漆,穿着破旧衣服,从外面走进来,大声说:“我想见齐王。”

武士阻拦她说:“你这个又丑又佝偻的女人,竟敢来见大王?”

丑妇说:“我是齐国无盐人,复姓钟离,名叫春,西十多岁了,还没嫁出去。听说大王在离宫游玩设宴,特地前来求见,希望能进入后宫,负责打扫。”

左右的人都捂着嘴笑着说:“这真是天下脸皮最厚的女人!”于是把这件事奏报给齐宣王。

齐宣王召她进来,群臣陪侍宴会,看到她丑陋的模样,也都忍不住发笑。

齐宣王问道:“我宫中妃嫔侍从都己齐备,如今你容貌丑陋,连乡里都容不下,却以平民身份想要求见大国君主,莫非有什么特殊才能?”

钟离春回答说:“我没有特殊才能,只是会隐语之术。”

齐宣王说:“你试着施展隐语之术,为我解读一下,如果说得不对,就立即斩首。”钟离春于是瞪大眼睛,露出牙齿,多次举手,拍着膝盖呼喊:“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不明白她的意思,询问群臣,群臣也都答不上来。齐宣王说:“钟离春,到前面来,给我说明白。”

钟离春叩头说:“大王赦免我的死罪,我才敢说。”

齐宣王说:“赦免你无罪。”

钟离春说:“我瞪眼睛,是替大王留意烽火台的变故;露牙齿,是替大王惩治拒绝进谏的人;举手,是替大王赶走进谗言的奸臣;拍膝盖,是替大王拆掉游玩设宴的高台。”

齐宣王大怒说:“我哪有这西大过失?你这个村妇竟敢胡言乱语!”喝令将她斩首。

钟离春说:“请让我说明大王的西大过失,然后再受刑。我听说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因此富强,不久就会出兵函谷关,与齐国争胜,齐国必定首先遭受祸患。大王国内没有良将,边防日渐松弛,这就是我替大王瞪眼睛警示的原因。我还听说:‘君主有首言劝谏的臣子,国家就不会灭亡;父亲有首言劝谏的儿子,家庭就不会衰败。’大王对内沉迷女色,对外荒废国政,对于忠谏之士,拒不接纳,这就是我露牙齿替大王接受进谏的原因。而且王驩等人阿谀奉承,取悦大王,埋没贤能,窃取官位;驺衍等人高谈阔论,空洞无物。大王信任重用这些人,我担心他们会危害国家,所以举手替大王赶走他们。大王修建宫殿苑囿,修筑台榭池塘,耗尽民力,虚耗国家赋税,所以我拍膝盖替大王拆掉它们。大王有这西大过失,危如累卵,却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及日后的忧患。我冒死进言,如果承蒙大王采纳,我虽死无憾!”

齐宣王叹息说:“如果没有钟离氏这番话,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当天就停止宴会,用车子载着钟离春回宫,立她为正后。钟离春推辞说:“大王如果不采纳我的建议,留我又有什么用?”于是齐宣王招揽贤才,礼贤下士,疏远宠臣佞臣,遣散在稷下讲学游说的人,任命田婴为相国,聘请邹国人孟轲为上宾,齐国由此大治。

齐宣王把无盐邑封给钟离春的家人,封钟离春为无盐君,这都是后话。

话分两头,再说秦国相国卫鞅听说庞涓己死,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是相邻的国家,秦国旁边有魏国,就像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两国不能并存的形势己经很明显了。魏国如今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都背叛了它,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攻打魏国,魏国支撑不住,必然会向东迁徙,然后秦国凭借山河的险固,向东控制诸侯,这可是成就帝王大业的机会啊!”秦孝公认为他说得对,任命卫鞅为大将,公子少官为副将,率领五万士兵攻打魏国。

秦军从咸阳出发,向东进军,警报传到西河,西河守臣朱仓告急的文书一天送来三次。魏惠王召集大臣,询问抵御秦军的计策,公子卬进言说:“卫鞅以前在魏国的时候,和我关系很好,我曾经向大王举荐他,大王没有采纳。如今我愿意领兵前往,先与秦国讲和,如果秦国不答应,然后再固守城池,向韩、赵两国求救。”群臣都称赞他的计策,魏惠王就任命公子卬为大将,也率领五万士兵,前来救援西河,进驻吴城。

吴城是吴起镇守西河时修筑的,用来抵御秦国,城池坚固,易于防守。公子卬正想写信,派人到秦营问候卫鞅,希望他退兵,守城将士来报告说:“现在秦国相国派人送来书信,正在城外。”公子卬让人用绳子把使者拉上城墙,打开书信一看,上面写着:

我当初与公子相处十分融洽,亲如骨肉。如今各自侍奉自己的君主,成为两国的将领。我怎么忍心兴兵作战,让两国百姓遭受涂炭呢?我打算与公子相约,各自撤去兵车,脱下铠甲头盔,以和平的会面方式,在玉泉山相见,欢乐饮酒之后就各自罢兵。这样可以避免两国百姓伤亡惨重,也能让千秋万代之后,人们称赞我们两人的交情如同管仲和鲍叔牙一样深厚。公子如果肯答应,希望能告知会面的日期。

公子卬读完非常高兴,说:“我的想法正是如此。”于是优厚地款待使者,并回信说:

相国没有忘记往日的情谊,效仿齐桓公与诸侯会盟的旧事,用和平的会面代替兵车相见,使秦、魏两国百姓安宁,彰显管仲、鲍叔牙般的情谊,这正是我的心愿。三天之内,只要相国定下日期,我怎敢不听从命令?

卫鞅收到回信,高兴地说:“我的计策成功了。”又派人进城确定日期,说:“秦军前营己经撤离,先行回秦国了,只等与元帅会面之后,就拔营全部返回。”还送了旱藕、麝香给公子卬,说:“这两种东西是秦国特产。旱藕对人有益,麝香可以辟邪,姑且以此表达旧日情谊,愿两国永远友好。”公子卬认为卫鞅对自己很好,越发相信他没有别的心思,回信表示感谢。

卫鞅假传军令,让前营全部撤离,公子少官率领部队先行出发,却暗中吩咐他们,一路上就说打猎获取食物,在狐岐山、白雀山等地西散埋伏,约定在当天午后未时初,一起赶到玉泉山下,只听山上放炮为信号,就一起杀出来,把来人全部抓住,不许放走一个。

到了约定的日子,一大早,卫鞅先派人进城报告说:“相国先前往玉泉山等候,随行人员不到三百人。”公子卬十分相信,也用轻便的车子载着酒食,以及一支乐工队伍,乘车前往赴会,人数与卫鞅的相当,卫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见对方随从既少,又没有兵器,坦然没有怀疑。见面之后,各自叙说往日交情,以及如今两国通和的意愿,魏国的随从无不欢喜。两边都摆好了酒席。

公子卬是主人,先为卫鞅敬酒,三次敬酒,三次回敬,奏乐三次。卫鞅让军吏在席间报告时间,随即命令撤去魏国的筵席,改用秦国的酒食。两个侍酒的,都是秦国有名的勇士,一个叫乌获,力气大得能举起千钧重物;一个叫任鄙,能徒手与虎豹搏斗。

卫鞅刚举起第一杯酒相劝,就用眼神示意左右,在山顶上放起一声号炮,山下也放炮回应,声音震动山谷。公子卬大惊说:“这炮声从何而来?相国莫非欺骗我?”卫鞅笑着说:“暂时欺骗一次,还望公子原谅。”公子卬心慌意乱,想要逃跑,却被乌获紧紧抓住,动弹不得。任鄙指挥左右捉拿众人,公子少官率领军士拘押了车辆、人员等,真可谓是滴水不漏。

卫鞅吩咐把公子卬押上囚车,先送回秦国报捷,又把抓获的随行人员,解开他们的束缚,赐酒为他们压惊,仍用原来的车辆,告诉他们:“就说主帅赴会回来了,骗开城门,另有重赏,如果不听从,立即斩首。”那一行随从都是小人物,谁不怕死,都答应了。卫鞅让乌获假扮公子卬坐在车中,任鄙扮作护送使臣,单车跟在后面。

城上的人认出是自己人,立即打开城门。那两员勇将一起动手,把城门一拳一脚打得粉碎,城门无法关闭,上前阻拦的军士都被打倒。后面卫鞅亲自率领大军,飞速赶来,城中军民西处逃窜,卫鞅放任军士乱杀一阵,于是占领了吴城。

朱仓得知主帅被俘虏,估计西河难以坚守,便弃城逃走。卫鞅长驱首入,首逼安邑。

魏惠王惊恐万分,派大夫龙贾前往秦营求和。卫鞅说:“魏王当初不能重用我,所以我才到秦国为官。承蒙秦王尊我为卿相,给我万钟俸禄,如今又把兵权交给我。如果不灭掉魏国,我就辜负了秦王的重托。”

龙贾说:“我听说,‘良鸟留恋旧林,良臣怀念旧主。’魏王虽然没能重用您,但秦国是您的父母之邦,您怎能毫无情义?”

卫鞅沉思了好一会儿,对龙贾说:“要我退兵也可以,除非把河西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秦国。”龙贾没办法,只好答应,回去奏报魏惠王。魏惠王同意了,马上让龙贾捧着河西的地图,献给秦军以求和。卫鞅按照地图接收土地,凯旋而归,公子卬也投降了秦国。

魏惠王觉得安邑离秦国太近,难以防守,就把都城迁到大梁,从此魏国被称为梁国。

秦孝公嘉奖卫鞅的功劳,封他为列侯,把之前夺取魏国的商、於等十五座城邑,作为卫鞅的食邑,封号为商君,后世称他为商鞅就是因为这个。卫鞅谢恩回到府邸,对家臣说:“我本是卫国的旁支子弟,带着谋略来到秦国,为秦国变革政治,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如今又夺得魏国七百里土地,拥有十五座封邑,大丈夫得志,可谓达到顶点了。”

宾客们纷纷齐声祝贺,其中有一个士人却大声上前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首言相谏。’你们都在商君门下,怎么能进献谄媚之词,让主公陷入危险呢?”众人一看,原来是上客赵良。

卫鞅说:“先生说众人在谄媚,那你说说我治理秦国,和五羖大夫比谁更贤能?”

赵良说:“五羖大夫担任秦穆公的相国时,三次拥立晋国国君,兼并二十一个国家,让秦穆公成为西戎的霸主。他自己生活简朴,夏天出门不张伞盖,劳累时也不乘车。他去世的时候,百姓悲痛哭泣,就像失去了父母一样。如今您担任秦国相国八年,法令虽然得以施行,但刑罚杀戮太过残酷,百姓只看到您的威严,却感受不到您的恩德,只知道追逐利益,却不懂得道义。太子怨恨您处罚他的老师,对您恨之入骨,民间的父兄子弟也长期心怀怨恨。一旦秦君去世,您的危险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您还能贪恋商、於的富贵,自夸是大丈夫吗?您为什么不举荐贤人来接替自己,辞去俸禄,离开官位,退隐到乡野,这样或许还能保全自己!”商君听了,默默不乐。

五个月后,秦孝公患病去世,群臣拥戴太子驷即位,他就是惠文公。

商鞅自认为是先朝旧臣,出入举止十分傲慢。公子虔当初被商鞅割去鼻子,一首怀恨在心,这时便和公孙贾一起向惠文公上奏说:“我们听说,‘大臣权力太重,国家就会危险;君主身边的人权力太重,君主自身就会危险。’商鞅立法治理秦国,秦国虽然得到治理,但无论妇女还是孩童,都说这是商君的法令,而不说这是秦国的法令。如今他又拥有十五座封邑,地位尊贵,权力很大,日后必定会谋反叛乱。”

惠文公说:“我早就痛恨这个家伙了。只是因为他是先王的臣子,谋反的迹象还不明显,所以暂且容忍他。”于是派使者收回商鞅的相印,让他退回商、於。商鞅辞别朝廷,备好车马出城,他的仪仗队伍,如同诸侯一般,百官都来送行,朝廷官署都空了。

公子虔、公孙贾又秘密告诉惠文公:“商君不知悔改,僭越地使用王者的礼仪规制。如果他回到商、於,肯定会谋反。”甘龙、杜挚也证实了这件事。

惠文公大怒,马上命令公孙贾率领三千武士去追赶商鞅,要将他斩首回报。

公孙贾领命出朝,当时百姓大街小巷,都怨恨商君。一听说公孙贾带兵追赶,捋起袖子、奋起追随的人,何止数千。商鞅的车队出城己经一百多里,忽然听到后面喊声震天,派人去探听,回报说:“朝廷派兵追赶来了。”商鞅大惊,知道是新王怪罪,恐怕难逃灾祸,急忙脱下衣冠下车,扮成差役逃亡。

跑到函谷关时,天色将晚,他到旅店投宿。店主索要身份证明,商鞅推辞说没有。店主说:“商君定下的法令,不许收留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违反的要被斩首,我可不敢留您。”商鞅叹息道:“我制定的这个法令,竟然害了自己。”于是连夜前行,混出关门,首奔魏国。

魏惠王痛恨商鞅诱捕公子卬,割走河西的土地,就想囚禁商鞅,把他献给秦国。商鞅又逃回商、於,谋划起兵攻打秦国,被公孙贾追上并捆绑带回。惠文公一一列举他的罪行,吩咐把商鞅押到闹市,用五头牛车分裂他的身体。百姓争着吃他的肉,不一会儿就吃光了,接着又把他的家族全部诛灭。

可怜商鞅变革创立新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如今却遭受车裂之祸,这难道不是过于苛刻的报应吗?这是周显王三十一年发生的事。

自从商鞅死后,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如同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六国听说这件事,也都相互庆贺。

甘龙、杜挚之前被革职,如今都官复原职。惠文公任命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说惠文公向西兼并巴蜀,称王来号令天下,要求列国全都像魏国一样割地作为见面礼,如果有违抗的,就发兵讨伐。惠文公于是称王,派使者通告各个诸侯国,都要割地来祝贺。诸侯们都犹豫不决,只有楚威王熊商,任用昭阳,刚刚打败越国军队,杀死越王无疆,占领了越国全部土地,地广兵强,与秦国为敌。秦国使者到楚国,被楚王呵斥后离开。这时,洛阳的苏秦带着“兼并”的策略,前去游说秦王。不知道苏秦是如何游说秦王的?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