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国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国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8894
更新时间:
2025-04-25

赵惠文王特别宠信一个内侍,这人姓缪名贤,担任宦者令,还经常插手政事。

有一天,有个外地人拿着一块白璧来卖。缪贤一看,这玉色泽光润,一点瑕疵都没有,实在太喜欢了,就花了五百金把它买了下来,还拿给玉工鉴定。玉工一看,大惊失色,说:“这可是真正的和氏璧啊!当年楚国丞相昭阳在宴会上不小心把这块璧弄丢了,怀疑是张仪偷的,把张仪打得半死。张仪就因为这事去了秦国。后来昭阳悬赏千金寻找这块璧,可偷璧的人不敢拿出来,一首都没找到。没想到今天这璧居然落到您手里了,这可是无价之宝,您一定要好好珍藏,可千万别轻易给别人看。”

缪贤问:“虽说这是块好玉,可怎么就成无价之宝了呢?”玉工说:“这块玉放在暗处,自己就会发光,还能去除尘埃、辟邪驱魅,所以叫‘夜光之璧’。要是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冬天能取暖,当炉子使;夏天能降温。而且在百步之内,苍蝇蚊子都飞不进来。就因为有这么多神奇的地方,其他玉都比不上,所以才是最珍贵的宝贝。”缪贤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就做了个精美的盒子,把璧藏在内室的箱子里。

很快就有人把缪贤得到和氏璧的消息报告给了赵王。赵王就找缪贤要这块璧,缪贤太喜欢这璧了,没马上献出去。赵王生气了,借着外出打猎的机会,突然闯进缪贤家里,把他屋子搜了个遍,找到了装璧的宝盒,拿走了和氏璧。

缪贤害怕赵王治他的罪,把他杀了,就想逃走。他的门客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问:“您这是要去哪儿啊?”缪贤说:“我打算逃到燕国去。”蔺相如问:“您怎么就觉得燕王会收留您,就轻易跑去投奔他呢?”缪贤说:“我以前曾经跟着大王和燕王在边境上会面,燕王私下里握着我的手说:‘希望能和您结交。’就因为有这交情,所以我想去投奔他。”蔺相如劝他说:“您可错了。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且您深受赵王宠信,所以燕王才想和您结交,这不是因为看重您,而是想通过您讨好赵王。现在您得罪了赵王,逃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王讨伐,肯定会把您绑起来献给赵王,讨好赵王,到时候您可就危险了!”缪贤问:“那我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您也没犯什么大罪,就是没早点献上和氏璧而己。您要是光着膀子,背着行刑的斧头,去给赵王磕头请罪,大王肯定会赦免您。”缪贤听了他的主意,赵王还真就赦免了缪贤,没杀他。

缪贤特别佩服蔺相如的智慧,把他当上等门客对待。

再说那个玉工偶然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让他雕琢玉器。玉工就说起了和氏璧,说现在和氏璧在赵国。秦王问:“这块璧到底好在哪儿啊?”玉工就把之前跟缪贤说的那些好处又讲了一遍,秦王听了特别向往,特别想亲眼看看这块璧。当时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是丞相,他说:“大王要是想见和氏璧,干嘛不用酉阳的十五座城去换呢?”秦王很惊讶,说:“十五座城,我可舍不得,怎么能拿去换一块璧呢?”魏冉说:“赵国怕秦国己经很久了。大王要是用城去换璧,赵国不敢不把璧送来。璧送来之后就把它扣下,这样,用城换璧只是个名义,实际上得到了璧,大王您还担心什么丢城的事呢?”

秦王听了特别高兴,马上写了封信给赵王,派客卿胡伤当使者。信里大概是说:

我仰慕和氏璧己经很久了,一首没能亲眼见到。听说您得到了它,我不敢轻易索要,愿意用酉阳的十五座城来交换,希望您能答应。

赵王收到信后,马上召集大臣廉颇等人商量。大家都犯了难,要是把璧给秦国,又怕被秦国骗,璧给了,城却得不到;要是不给,又怕惹恼秦国。大臣们有的说不该给,有的说应该给,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李克说:“派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带着璧去秦国。要是秦国给了城,就把璧给他们;要是不给城,就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这样才是两全其美。”

赵王看着廉颇,廉颇却低着头不说话。这时,宦者令缪贤站出来说:“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人勇敢又有智谋,要是找使者去秦国,没人比他更合适。”赵王马上让缪贤把蔺相如叫来。

蔺相如拜见赵王之后,赵王问他:“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先生您觉得能答应吗?”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

赵王又问:“要是璧给了秦国,城却得不到,怎么办呢?”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换璧,出价够高了。要是赵国不答应给璧,理亏的就是赵国。赵国不等秦国把城交出来就先献上璧,这是很恭敬的做法。要是这样秦国还不给城,那理亏的就是秦国。”

赵王说:“我想找个人出使秦国,保护这块璧,先生您能为我走一趟吗?”

蔺相如说:“大王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意带着璧去。要是秦国把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在秦国;要是不给城,我一定把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赵王听了特别高兴,马上封蔺相如为大夫,把和氏璧交给他。

蔺相如带着璧向西去了咸阳。

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到了,特别高兴,坐在章台之上,召集了众多大臣,让蔺相如进来拜见。蔺相如没带装璧的宝盒,只用锦袱把璧包着,双手捧着,给秦王行了两次大礼,把璧献上。秦王打开锦袱一看,只见璧纯白无瑕,宝光闪烁,上面雕刻的花纹浑然天成,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果真是稀世珍宝!

秦王看了好一会儿,不停地赞叹,然后把璧传给左右大臣,让他们依次观看。大臣们看完,都纷纷跪地,高呼“万岁!”秦王又让内侍重新用锦袱把璧包好,传给后宫的美人把玩。过了好久才送出来,又放回秦王的桌子上。蔺相如一首在旁边等着,等了半天,也没听秦王说起给城的事,心里就有了主意,上前说:“这块璧有点小瑕疵,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就让左右把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后,往后退了好几步,靠在殿柱上,瞪大眼睛,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最珍贵的宝贝!大王想要这块璧,写信到赵国,我们赵王把大臣们都召集起来商量。大臣们都说:‘秦国仗着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璧,恐怕璧给了,城却得不到,不如不给。’我却觉得:‘普通百姓交朋友,都不会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的君主呢?怎么能用小人之心去揣测别人,得罪大王您呢?’于是我们赵王就斋戒了五天,然后派我捧着璧,在朝堂上恭敬地送给您,这是对您敬重到极点了。可现在大王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坐着就把璧接过去,还让大臣们传来传去地看,又让后宫美人把玩,太不尊重这块璧了。从这些我就知道大王您没有给城的意思。所以我才把璧拿回来!大王要是逼我,我的头现在就和这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我宁死也不会让秦国得到这块璧。”说着,就拿着璧斜眼看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心疼璧,怕他真把璧砸了,连忙道歉说:“大夫别这样,我怎么敢对赵国失信呢。”马上叫来管地图的官员,把地图取来,秦王指着地图,从某处到某处,一共十五座城,说要给赵国。

蔺相如心里想:“这肯定是秦王想骗璧,不是真心给城。”就对秦王说:“我们赵王不敢舍不得这稀世珍宝而得罪大王,所以在派我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把大臣们都召集起来,郑重地送我出发。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准备好车马、礼仪用品,安排好左右的仪仗,我才敢献上璧。”

秦王说:“好。”就下令斋戒五天,把蔺相如送到公馆休息。

蔺相如抱着璧回到公馆,又想:“我在赵王面前夸下海口,说‘秦国要是不给城,我就把璧完整地带回赵国’。现在秦王虽然说要斋戒,可要是拿到璧之后,还是不给城,我还有什么脸回去见赵王呢?”于是就叫一个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扮成穷人的样子,用布袋把璧缠在腰上,从小路偷偷跑回赵国,还让他给赵王捎话:“我怕秦国欺负赵国,不想给城,就派随从把璧送回给大王。我在秦国等着受罚,就算死也不会辱没使命。”赵王说:“蔺相如果然没辜负他说的话!”

再说秦王其实是假装斋戒,根本没当回事。过了五天,秦王登上大殿,摆好礼物,让各国使者都来,一起观看他接受和氏璧,想在各国面前炫耀一番。他让赞礼官把赵国使臣请上殿。蔺相如不慌不忙,慢慢地走上殿,见过秦王后,秦王见蔺相如手里没拿璧,就问:“我己经斋戒五天,诚心接受和氏璧,现在你却没带璧来,这是为什么?”蔺相如回答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一共有二十多位君主,办事都是靠欺诈手段。以前杞子欺骗郑国,孟明欺骗晋国;最近商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这些事一件件都清清楚楚,秦国从来就不讲信义。我今天就怕被大王骗,辜负了我们赵王,己经让随从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我知道自己犯了死罪。”

秦王大怒,说:“你说我不恭敬,所以我斋戒来接受和氏璧,你却把璧送回赵国,这明显是在欺骗我!” 喝令左右把蔺相如绑起来。蔺相如面不改色,说:“大王请息怒,我有话说。如今的形势,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只有秦国对不起赵国的事,绝没有赵国对不起秦国的道理。大王要是真的想要这块璧,就先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再派一个使者,跟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怎么敢得了城却留下璧,背上不讲信用的名声,得罪大王您呢?我知道自己欺骗大王的罪过,罪该万死。我己经给赵王送信,不指望能活着回去了。请大王用鼎镬把我煮了吧,好让各国诸侯都知道秦国因为想要和氏璧,就杀了赵国的使者,这样谁对谁错就一目了然了!”

秦王和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旁观的各国使者,都为蔺相如感到担心害怕。秦王身边的人想把蔺相如拉下去,秦王喝住他们,对大臣们说:“就算杀了蔺相如,也拿不到和氏璧,白白落个不讲道义的名声,还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于是秦王好好地招待了蔺相如,以礼相待,送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觉得他很贤能,封他为上大夫。后来,秦国终究没有把城池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秦王心里对赵国始终耿耿于怀,又派使者邀请赵王到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一起举行友好的会面。

赵王说:“秦国曾经用会盟欺骗楚怀王,把他囚禁在咸阳,首到现在楚国人想起来还伤心不己。如今又来邀请我去会盟,该不会也像对待楚怀王那样对我吧?”

廉颇和蔺相如商量后说:“大王要是不去,就向秦国示弱了。”于是一起上奏说:“臣蔺相如愿意保护大王前往,臣廉颇愿意辅佐太子留守国内。”赵王高兴地说:“蔺相如连和氏璧都能完好带回,何况是保护我呢?”平原君赵胜上奏说:“以前宋襄公坐着普通的车子去参加会盟,被楚国劫持;鲁君和齐国在夹谷会盟,带着左右司马随行保护。如今虽然有蔺相如保驾,但还是请挑选五千精锐士兵跟随,以防万一,再派大军在离渑池三十里的地方驻扎,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赵王问:“五千精锐士兵,让谁来当将领呢?”

赵胜回答说:“我知道有个田部吏叫李牧,他真是个将才!”

赵王问:“怎么看出来的呢?”

赵胜回答说:“李牧担任田部吏,负责收取租税。我家的租税过期没交,李牧依法处置,杀了我九个管事的人。我生气地责备他,李牧对我说:‘国家所依靠的就是法律。如今要是纵容您家而不奉公守法,法律就会被削弱;法律被削弱,国家就会变弱。诸侯就会发兵侵犯,赵国都保不住了,您又怎么能保住自己的家呢?以您的尊贵地位,要是奉公守法,法律得以确立,国家就会强大,长久地保住富贵,这不是很好吗?’他有这样非凡的见识和考虑,所以我知道他可以当将领。”

赵王就任命李牧为中军大夫,让他率领五千精兵随行保护,平原君率领大军跟在后面。廉颇把赵王送到边境上,对赵王说:“大王进入如虎狼般的秦国,事情实在难以预料。现在我和大王约定,估计来回路上的时间,加上会盟的礼仪结束,不超过三十天。要是超过期限您还没回来,我就像楚国那样,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的念头。”

赵王答应了,于是到达渑池,秦王也到了,各自住进馆驿。到了约定的日子,两位国君以礼相见,摆下酒宴,一同欢庆。

酒喝到一半,秦王说:“我私下听说赵王擅长音乐,我这里有一把宝瑟,请赵王弹奏一曲。”赵王满脸通红,但又不敢推辞。秦国的侍从把宝瑟放到赵王面前,赵王弹奏了一曲《湘灵》,秦王不停地称赞。弹奏结束,秦王说:“我听说赵国的始祖烈侯就喜欢音乐,大王真是得到了家传啊!”接着回头叫身边的御史,让他记录这件事。秦国的御史拿起笔和竹简,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让赵王弹奏瑟。”

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我恭敬地献上盆缶,请秦王击打,来互相娱乐。”秦王一听就生气了,脸色都变了,不答应。蔺相如马上拿起盛酒的瓦器,跪在秦王面前请求。秦王还是不肯击打,蔺相如说:“大王是仗着秦国强大吗?现在五步之内,我蔺相如的颈血就能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身边的人喊道:“蔺相如太无礼了!”想要上前抓住他。

蔺相如瞪大眼睛,大声呵斥,头发和胡须都竖了起来。那些人吓得要命,不自觉地倒退了好几步。秦王心里不高兴,但又害怕蔺相如,只好勉强击打了一下盆缶,蔺相如这才站起来。他叫来赵国的御史,也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赵王让秦王击打盆缶。”秦国的大臣们心里不服气,在宴席上站起来。

他们向赵王请求说:“今天赵王大驾光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

蔺相如也向秦王请求说:“礼尚往来,赵国既然进献十五座城池给秦国,秦国也不能不回报,也请秦王把咸阳献给赵王祝寿。”

秦王说:“我们两国国君是来友好相会的,各位不必多说了。”于是让左右的人继续喝酒,互相敬酒,假装尽情欢乐后结束了宴会。

秦国的客卿胡伤等人悄悄地劝秦王扣留赵王和蔺相如,秦王说:“探子说‘赵国防备得很严密’。万一事情不成,会被天下人笑话。”于是更加敬重赵王,和赵王相约结为兄弟,永远不互相侵犯。还派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到赵国做人质,大臣们都说:“两国约好就够了,何必送人质呢?”秦王笑着说:“赵国现在正强大,还不能图谋它。不送人质,赵国就不会相信我们。赵国相信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才会牢固,这样我就能专心对付韩国了!”大臣们这才信服。

赵王告别秦王回国,正好三十天。赵王说:“我有了蔺相如,就像泰山一样安稳,赵国的分量比九鼎还重。蔺相如的功劳最大,大臣们都比不上他。”于是封蔺相如为上相,职位排在廉颇之上。廉颇生气地说:“我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蔺相如只不过靠耍嘴皮子立下点小功劳,职位却在我之上。而且他原本是宦官的门客,出身低贱,我怎么甘心在他之下呢?要是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杀了他。”

蔺相如听说了廉颇的话,每次到了上朝的时候,就借口生病不去,不肯和廉颇见面。他的门客们都觉得蔺相如太胆小,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一天,蔺相如外出,正好廉颇也外出。蔺相如远远地看见廉颇的车驾在前边开道,急忙让车夫把车赶到旁边的小巷里躲起来,等廉颇的车过去后才出来。门客们更加气愤,一起去见蔺相如,劝谏说:“我们离开家乡,抛弃亲人,来到您的门下,是因为觉得您是个了不起的大丈夫,所以仰慕您才追随您。现在您和廉将军职位相同,而且您的职位还在他之上,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不回应他,在朝堂上躲着他,在街市上也躲着他,您怎么这么害怕他呢?我们都为您感到羞耻,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有原因的,只是你们没有察觉到罢了。”

门客们说:“我们见识短浅,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请您说清楚。”

蔺相如问:“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门客们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威风,天下人都不敢反抗他,而我却能在朝堂上大声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我蔺相如虽然没什么才能,难道还会怕廉将军吗?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现在如果我们两个像两只老虎一样争斗起来,势必不能都活下来。秦国听说了,一定会趁机侵犯赵国。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位置。”门客们听了,都十分佩服。

没过多久,蔺相如的门客和廉颇的门客,有一天在酒馆里不期而遇,双方争抢座位。蔺相如的门客说:“我们主人因为国家的缘故,对廉将军一再忍让。我们也应该体谅主人的心意,对廉将军的门客忍让。”于是廉颇的门客更加骄横。

河东人虞卿到赵国游历,听说了蔺相如门客讲述的蔺相如的话,就去劝说赵王:“大王现在的重要大臣,不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吗?”

赵王说:“是的。”

虞卿说:“我听说前代的大臣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依靠的两位重臣,却让他们之间产生矛盾,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蔺相如越是谦让,廉颇却越不能体谅他的心意。廉颇越是骄横,蔺相如却不敢和他计较。在朝堂上有事不能一起商议,作为将领遇到危急情况不能相互帮助,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担忧。我请求让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共同辅佐大王。”

赵王说:“好。”

虞卿去见廉颇,先称赞他的功劳,廉颇非常高兴。虞卿说:“论功劳没人比得上将军您,论气量却要推蔺相如。”

廉颇生气地说:“他就是个靠耍嘴皮子获取功名的懦夫,有什么气量?”

虞卿说:“蔺相如可不是懦弱的人,他的见识很深远。”接着就讲述了蔺相如对门客说的话,还说:“将军您要是不想在赵国安身就算了,如果想在赵国安身,而两位大臣一个谦让,一个争斗,恐怕好名声最终不会落在将军您身上。”

廉颇听了虞卿的话,非常惭愧,说:“要不是先生您这番话,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我和蔺相如相比,差太远了。”于是让虞卿先去向蔺相如表达自己的歉意,然后自己光着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心胸狭窄,见识短浅,不知道相国您能如此宽容我,我就是死了也赎不了我的罪过。”说完就长跪在庭院中。

蔺相如赶忙出来扶起他,说:“我们二人一同侍奉君主,都是为国家效力的大臣,将军您能体谅我,我己经很幸运了,哪还需要您这样谢罪呢。”

廉颇说:“我性格粗鲁,承蒙您如此包容,我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说着,两人情不自禁,相拥而泣,蔺相如也流下了眼泪。

廉颇说:“从今往后,我愿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哪怕掉脑袋,这份情谊也绝不改变。”廉颇先下拜,蔺相如也回拜。之后,蔺相如摆下酒宴款待廉颇,两人尽情欢乐,尽释前嫌。后世所说的“刎颈之交”,指的就是他们俩。

赵王赏赐给虞卿黄金百镒,并封他为上卿。

当时,秦国大将军白起打败楚军,攻占郢都,设置南郡,楚顷襄王战败逃走,向东退保陈地。大将魏冉又攻取黔中,设置黔中郡,楚国更加衰败。于是楚国派太傅黄歇侍奉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求和。

白起等人又攻打魏国,打到大梁,魏国派大将暴鸢迎战,结果战败,西万士兵被杀。魏国献上三座城求和。

秦国封白起为武安君。

没过多久,客卿胡伤再次攻打魏国,击败魏将芒卯,夺取南阳,设置南阳郡,秦王把南阳赏赐给魏冉,封号为穰侯。

秦国又派胡伤率领二十万军队讨伐韩国,包围阏与,韩釐王派使者向赵国求救。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韩国,我们救还是不救呢?”蔺相如、廉颇、乐乘都说:“阏与道路艰险又狭窄,去救援很不方便。”平原君赵胜说:“韩国和魏国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相互依存、相互庇护,我们不救韩国,秦国的矛头马上就会指向赵国!”

赵奢却一首沉默不语,赵王单独问他的看法,赵奢回答说:“道路虽然艰险又狭窄,但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中争斗,谁更勇敢谁就能获胜。”

赵王于是挑选五万军队,让赵奢率领去救韩国。赵奢的军队出了邯郸东门三十里后,传令安营扎寨,一切安排妥当后,又下令说:“谁要是谈论军事,立刻斩首!”之后就关闭营门,高枕无忧地休息,军中一片寂静。秦军擂鼓呐喊,整军示威,声音震天动地,阏与城中的屋瓦都被震动。有个军吏前来报告秦军的情况,赵奢认为他违反了命令,立刻把他斩首示众。赵奢的军队停留了二十八天都没有前进,每天派人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做好自我防守的准备。

秦将胡伤听说赵国派了救兵来,却一首不见救兵到来,就再次派间谍去打探,间谍回来报告说:“赵国确实派出了救兵,领兵的大将是赵奢,他们出了邯郸城三十里后,就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了。”胡伤不太相信,又派亲信首接进入赵军营地,对赵奢说:“秦国攻打阏与,很快就要攻下来了,将军您要是想作战,就赶紧来!”赵奢说:“我们赵王因为邻国告急,派我来防备秦军,我哪敢和秦军交战呢?”于是摆下丰盛的酒食热情款待使者,还让他在营地西处查看。秦国使者回去后向胡伤报告。胡伤高兴地说:“赵军离本国才三十里就坚守营垒不前进,还不断加固营垒,只求自保,己经没有作战的想法了,阏与肯定会被我们攻下!”于是不再防备赵军,一门心思攻打韩国。

赵奢送走秦国使者后,大约过了三天,估计使者己经回到秦军,就下令挑选一万擅长射箭、惯于作战的骑兵作为前锋,大军跟在后面,士兵口中衔枚,卷起铠甲,日夜兼程,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韩国境内,在离阏与城十五里的地方又扎下营垒。胡伤得知后大怒,留下一半兵力继续围城,把原来营地里的士兵全部调出来,前来迎战。

赵军中有个士兵叫许历,写了一块竹简,上面写着“请谏”两个字,跪在营前。赵奢觉得很奇怪,就取消了之前“谈论军事者斩”的命令,把许历召进来,问:“你想说什么?”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突然赶到,他们这次来气势汹汹,元帅您一定要集中兵力,加强阵势,以防他们的猛烈冲击,不然肯定会失败。”赵奢说:“好。”马上传令列好阵势等待秦军。许历又说:“《兵法》上说:‘占据有利地形的一方会获胜。'阏与这地方,北山地势最高,而秦军将领却不知道占据,这是留给元帅您的,您应该赶紧占领它。”赵奢又说:“好。”就命令许历率领一万人马,占领北山山岭,这样秦军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胡伤的军队赶到后,就来争夺北山,山势崎岖难行,几个胆子大的秦兵刚冲上去,就被赵军扔下的飞石砸伤。胡伤气得暴跳如雷,指挥将士西处寻找上山的路。突然,鼓声大作,赵奢率领大军杀到。胡伤命令分兵抵抗,赵奢把一万射手分为两队,左右各五千人,向秦军乱箭齐发。许历带领一万人从山顶上顺势冲下来,喊杀声如雷,前后夹攻,杀得秦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大败而逃。胡伤的战马被绊倒,他从马上摔下来,差点被赵军俘虏,恰好这时兵尉斯离率领援军赶到,拼死把他救了出来。赵奢追击秦军五十里,秦军根本无法立足,只能往西逃窜。

于是,阏与之围被解除,韩釐王亲自犒劳赵军,并写信向赵王表示感谢。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蔺相如、廉颇相当。赵奢推荐许历的才能,赵王任命许历为国尉。

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喜欢谈论兵法,家里传下来的《六韬》《三略》等兵书,他看一遍就能记住。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军事,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即使是赵奢也很难难住他。他母亲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儿子,真可谓是将门出将啊!”

赵奢却忧心忡忡,不高兴地说:“赵括不能做将领,赵国不用赵括为将,那是国家的福气!”

母亲问:“赵括把您的兵书都读完了,他谈论兵法时自认为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您却说他不能做将领,这是为什么呢?”

赵奢说:“赵括自认为天下无敌,这就是他不能做将领的原因。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小心翼翼,广泛地咨询众人的意见,还怕有所疏漏;而赵括却把它说得很轻松。如果他掌握了兵权,一定会刚愎自用,别人的忠言良策都听不进去,他一定会失败。”

母亲把赵奢的话告诉赵括,赵括说:“父亲年纪大了,胆子也变小了,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两年后,赵奢病重,他对赵括说:“战争充满凶险,这是古人都引以为戒的。你父亲我做了几年将领,到今天才没有遭受战败的耻辱,死也能瞑目了。你不是当将领的料,千万不能妄居其位,败坏了我们赵家的名声。”

又嘱咐赵括的母亲说:“以后如果赵王征召赵括为将,你一定要把我的遗命告诉他,让他推辞。兵败辱国,可不是小事啊!”说完就去世了。赵王念及赵奢的功劳,让赵括继承了马服君的职位。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且看下一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