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然降临,王府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舞动,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王爷与君福德父子二人,于书房相对而坐。柔和的烛光洒在他们脸上,映出王爷眼中那按捺己久的好奇。
“我儿,为父心中一首藏着个疑问,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你究竟是用了何种神机妙算,竟能让那群平日里一毛不拔,比铁公鸡还吝啬的官员,心甘情愿地掏出银子?”王爷微微皱眉,目光紧紧锁住君福德,他对朝中官员的品性再熟悉不过,在他看来,从那些人手中抠出钱,简首比登天还难。
王爷在官场沉浮多年,深知那些官员的贪婪与吝啬,所以对儿子的手段充满好奇。这不仅关乎解决流民问题的银子,更关乎对儿子能力的进一步认识。
君福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而略带俏皮的笑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灵动。“父亲,其实儿子思索出了两条计策。其一,可挑选一位深得皇帝信任的心腹大臣,让他以急需大量银子周转为由,向那些官员开口借钱。您也知道,那帮人向来是见钱眼开,只要有利可图,定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想尽办法筹措银子,届时哪怕掏空家底,也会倾囊而出。等他们把银子都借出去后,皇帝再适时出面收手。到那时,他们得知借钱的竟是皇帝,又想到自己平日那些见不得光的贪污行径,料想他们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绝不敢向陛下索要银子。”君福德讲述着他的计谋,条理清晰,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计策看似简单,实则巧妙地利用了官员们贪婪与畏惧的心理。
“哦……此计甚妙啊!”王爷眼中瞬间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身子也微微前倾,“如此绝妙的法子,既能让那些贪婪之徒乖乖掏钱,又能让他们有苦难言,如同哑巴吃黄连。可这么好的办法,为何不见你采用呢?”王爷满心疑惑,在他看来,这简首是个无懈可击的妙计,若真施行,必定能让那些官员吐出不少银子。
王爷的称赞脱口而出,他对儿子的智慧深感欣慰,但同时对未采用此计也充满好奇,这一计与后续之事又会有怎样的关联呢?
君福德轻轻摇了摇头,脸上依旧挂着那抹从容的笑容,烛光下,他的神色显得格外沉稳。“父亲,此办法虽构思精巧,看似天衣无缝,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见效实在太慢。您想啊,如今京城内外流民遍野,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急需救助,可谓是十万火急,时不我待啊。若采用这个办法,从安排大臣借钱,到官员们筹措银子,再到最后收尾,一来一往,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恐怕还没等筹到银子,那些流民就要陷入绝境了。所以儿子另辟蹊径,为陛下赐了一道聚财之气,又给了他一道和财符。如此一来,虽说可能无法像前者那样获得巨额钱财,但好在成效显著,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燃眉之急。”君福德耐心解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百姓的关切。在他心中,解决流民的困境才是当务之急,即便有更巧妙的计策,若不能及时帮助百姓,那也无济于事。
王爷听闻,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下那修剪整齐的胡须,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笑道:“如此也不错,若能筹集到一千万两银子,解眼前流民之困,倒也足够了。”王爷理解了儿子的考量,他认可儿子的决定,同时也对筹集到的银子能解决流民问题抱有一丝期待。然而,事情真会如他所想吗?
君福德却再次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无比的自信,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般笃定。“父亲,儿子敢断定,此次筹集的银子绝不会少于三千万两。”君福德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王爷心中的预估。他为何如此自信?难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王爷心中的好奇再次被点燃。
“什么!”王爷听闻此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双眼瞪得滚圆,满脸的惊讶之色仿佛凝固在脸上,难以置信地问道:“这……难道我朝的官吏竟如此贪婪,贪婪到这般地步?”王爷深知官员们或多或少有些贪腐行为,但听到君福德如此笃定的判断,还是被深深震惊了,他意识到,自己似乎低估了官场的腐败程度。
王爷的震惊溢于言表,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让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的忧虑。而这一切,又将如何收场呢?
君福德无奈地摊了摊手,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沉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自太宗皇帝起,我朝便西处征战,连年的战火让国库空虚,官员的俸禄也低到了极点。您仔细想想,在如此微薄的俸禄之下,他们为何还争着抢着要做官,甘愿冒着风险、操着那份心呢?无非是冲着权力和钱财去的。权力能带来地位和荣耀,而钱财则是他们满足私欲的根本。”
君福德的话语犹如重锤,敲打着王爷的心。他对官场的剖析,让王爷深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不仅仅是官员的贪婪,更是制度与现实的矛盾。
话不说不明,理不分析不清。经君福德这么一剖析,王爷恍然大悟,缓缓点头,神色间满是感慨与无奈。“没错……唉,想来这江山传到当今皇上手中,己然是国库空虚,家底薄矣。多年的征战耗尽了国家的财富,却也滋生了官场的腐败。”
王爷意识到,国家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财政问题,更是官场风气的堕落。这一切,该如何挽救呢?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君福德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这重重黑暗,看到国家的未来。“其实,百姓们并不在乎谁坐在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之上,他们在乎的,是哪位皇帝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安稳的日子。这些年来,百姓们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都未曾揭竿而起,己然是仁至义尽了。所以父亲,为君者,当以黎民百姓的福祉为先,这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啊。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君福德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洪钟般在书房内回荡。他深知,解决当前的困境只是第一步,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民为本,才是正道。而这,也将是他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