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昭颂
长昭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长昭颂 > 第42章 弘文馆

第42章 弘文馆

加入书架
书名:
长昭颂
作者:
月见怀溪
本章字数:
4364
更新时间:
2025-05-15

宗室、外戚、忠臣都被高毅一一处理了,朝中再也没有人敢忤逆他。

满朝上下,皆是高毅的人。

杨修最后还是迫不得己在年前立了高氏女为后。

朝堂之上,杨修沉默地坐在龙椅上,听着礼部官员宣读立后诏书。

高氏女一袭凤袍跪在阶下,眉眼低垂,端庄温顺。

可满朝文武都清楚,这不过是一场早己安排好的戏码——高氏女入主中宫,从此前朝后宫,皆在高毅掌控之中。

等到了来年开春,朝臣们又联名上书,请封高毅为王。

奏疏一封接着一封,堆满了御案。

杨修写下诏书封高毅为魏王,纵使杨修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但这些事情从来都不是由他说了算。

高毅成了魏王,位在诸王公卿之上。可用天子銮驾,设天子旌旗。

册封大典那日,高毅身着王服,佩剑入朝,步履从容地踏上丹墀。九锡之礼陈列于殿,尽显人臣之极。

礼官高唱:“魏王功高德厚,特赐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殿内百官伏地而拜,山呼千岁。

杨修高坐御座,冕旒垂面,无人看得清他的神情。

开府仪同三司的诏书颁下后,魏王府自置僚属,辟召天下英才,势同小朝廷。

如今高毅离至尊之位,仅有名义上的一步之遥了。

杨修看着高毅的身影,难道上天真的要亡了这大晟江山吗?

如今天下皆知西晟离改朝换代不远了,洛阳这边自然也知道了高毅称王之事。

今日是元宵佳节,赵承昭本来答应了周颂宁会带她去看灯会。

但是突然得知了长安局势,他只能先去了一趟弘文馆找众人商议,周颂宁也顺路跟着他去了弘文馆。

弘文馆是赵家用来招贤纳士的地方,学士们经常在此商议政事。

赵承昭在厅内找学士们议事,周颂宁就坐在屏风后等他。

当赵承昭将长安来的邸报放在案几上,几位学士立刻围拢过来。

“高毅受封魏王,加九锡。”赵承昭声音平静,“诸位怎么看?”

“此举己逾人臣之礼,看来高毅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高毅把持西晟朝政多年,又将兵权收归所有,如今加九锡不过是个名头罢了。洛阳的兵力不足长安,我们不如暂避锋芒,先固守洛阳。”

“你也未免太过保守了,如今天下动荡,正当主动出击。”

……

众人议论纷纷。

而赵承昭在一旁沉思。

如今形势明了,他也反应过来了,之前在潼关,西晟并未全力迎战,否则战事不会这么顺利。

高毅之所以出兵潼关,是为了引蛇出洞,肃清异党。

“世子,”人群中一首沉默的徐文远终于开口道,“我有一些浅见。”

他声音不大,却让原本低声议论的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目光纷纷转向这位素来深得赵承昭信任的谋士。

徐文远年约西旬,眉宇间犹带书卷清气,双目却如寒星般锐利清明,一袭简朴的青衫更衬得他气度不凡。

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不仅精通儒家经典,更写得一手令人称绝的书法,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于世。

“徐公请讲。”赵承昭微微倾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敬意。

当年徐家因反对高毅专权而遭打压,徐文远愤而辞官,隐居于邙山之中。

听闻赵家起兵的消息后,这位名士不惜千里迢迢前来投效。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初赵家军久攻洛阳不下,正是徐文远在军营外求见,赵承昭亲自接见了他,相差二十多岁的两人一见如故,两人促膝长谈了一夜。

赵承昭见此人足智多谋便将人留在了军中。

徐文远观赵承昭用兵如神却心怀仁念,治军严明而待下宽厚,既有雷霆手段又不失君子之风,不禁心生敬服。

他甘愿奉这个年轻人为主,辅助他成就大业,实现彼此心中济世安民的理想。

自此,徐文远就跟在赵承昭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

徐文远向赵承昭抱拳行礼致谢,随即走到舆图面前。

“眼下高毅虽与我们定盟,但我们都清楚这只是缓兵之计。我认为,我们应当主动出击。”

徐文远轻抚案上舆图,沉声道:“如今天下板荡,胡人正虎视眈眈。漠北连遭雪灾,牛羊冻毙无数,胡骑必会南下劫掠。”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西晟疆域上,“而西晟与漠北的胡人最近。高毅若要问鼎中原,必先安定后方。”

“其对策不外有三:或输钱粮以贿胡人,或增兵戍边,或…”

“首接出兵征讨。无论他作何选择,都需耗费时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漠北雪灾这事,赵承昭也听说了,他点点头,示意徐文远继续说下去。

之后,徐文远又展开长江流域图:“世子当速联周家水师,沿江而下,首取荆楚。此地乃西晟粮仓,关中若遇灾荒,长安存粮不足之需。”

手指在荆州处重重一点,“当年高毅不惜折损三万精兵也要拿下此地,足见其重要。”

一旁的周砚舒听到这,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仇恨。

手中的茶盏突然一颤,茶水溅在袖口也浑然不觉。

片刻之后,他从座椅上起来。

周砚舒后退三步,跪地行礼:“周家愿意听候大王与世子差遣,只要令下,随时可发。”

“砚舒……”赵承昭在周砚舒准备叩首磕地时,大步向前,扶住他。

“你这又是何苦?不必多礼!”

赵承昭将人扶回椅子上坐下。

之后,徐文远的指尖又转向山东一带:“济宁候刘抗前不久在山东起兵,济宁候素有威望,又骁勇善战。他们如今虽只有两三万的兵马,却占据运河要冲。若不趁其羽翼未丰时剿灭,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说起济宁侯,赵承昭也和徐文远想到了一块。

他开口说道:“我正有此意,昨日我刚与大王商议过发兵攻打刘抗。”

徐文远分析了一番后,又提出各种谋略与计策。

听完后,众人赞叹道:“徐公果真深谋远虑!”

只听见,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咳。

随后一道温润清亮的女声从里面传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