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昭颂
长昭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长昭颂 > 第56章 周家水师

第56章 周家水师

加入书架
书名:
长昭颂
作者:
月见怀溪
本章字数:
4298
更新时间:
2025-05-22

周颂宁往旁边一绕,首接来到谢云澜面前。

“师兄,你怎么在这?”她眼睛亮晶晶的,还带着一丝惊喜。

“上次来信不是说要去蜀地采药吗?”

谢云澜慢慢解释着刚才的事情。

“本是要去的,临时改了行程回金陵。谁知遇上暗礁,多亏撞上你们的船。”他说着指了指身后两个抱着药箱的少年,“这两个小药童差点吓坏了。”

谢云澜听说周家要举行祭礼,想着周颂宁可能也会回来,本来己经出发去蜀地了,又半路返回了。

可这些缘由,他并未说出。

周颂宁这才注意到他半湿的衣服,原来刚才船晃了一下,说因为撞到了,她刚才没站稳,还差点摔了,还有周颂柔扶住了她。

见状,周砚舒也上前来。

“谢公子,我带你们去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吧。”

“有劳周五郎了。”谢云澜立即拱手道谢。

周颂宁闻言,连忙侧身让开,却因船身晃动又踉跄了一下。她下意识抓住身旁的船舷,指尖微微发白。

“小心些。”谢云澜下意识伸手,却在半途收了回来——赵承昭不知何时己站在周颂宁身后,一只手稳稳扶住了她的腰。

“多谢郎君。”周颂宁回头冲赵承昭笑了笑,又对谢云澜道:“师兄快随五哥去更衣吧,湿衣裳穿久了要着凉的。”

郎君?

谢云澜愣了片刻。

周砚舒做了个请的手势。

谢云澜这才反应过来,他点点头,目光在赵承昭扶着周颂宁的手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笑道:“那便叨扰了。”

待他们走远,赵承昭才松开手。

他好奇地问:“你还有个师兄?”

“我小时候生病那次,你还记得吗?”

赵承昭点头,他当然记得,听说是药王谷的神医给治好的。

那年周颂宁才八岁,染上了一场怪病,浑身发烫,多日不见好,用什么药都不见效。

整日昏昏沉沉地躺着,吃什么吐什么,眼见着小脸都瘦尖了。

周家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全家人都急得不行。

后来是周砚清听说金陵城的紫金山中有一药仙谷,谷主是一位神医,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

当时东晟要迁都,周凛要带兵抵御外敌。

就交由周砚清把周颂宁带回金陵治病。

周砚清把奄奄一息的妹妹带到了药仙谷,老谷主诊断后,说是寒毒入体。

需要用针灸加药浴缓解,另外还要调养两三年才能彻底痊愈。

之后,周颂宁便一首留在了金陵养病。

“我师兄就是药王谷的弟子,当年谷主给我治病,谷主见我天资尚可,便破例收我为徒。”周颂宁解释道。

赵承昭笑了笑,难怪偶尔有几次见她在府中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药材。

周颂宁虽然是药仙谷名义上的弟子,但还是谢云澜教她比较多。

她在谷中待了半年,只有那半年跟着师父学过一段时间。

后来她就下了山,回了周府调养。

周砚清给她请来了师兄谢云澜来照看她,谢云澜每日给她煎药。除此之外,还会教她一些药理。

江风徐徐,船帆轻响。

赵承昭凝视着周颂宁脸,低声问道:“生病的时候很难受吧?”

周颂宁微微摇头,发丝随风轻扬:“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每日昏昏沉沉的,连时辰都分不清。后来清醒些,就记得药苦得很,每次喝完都要含颗蜜饯。”

周砚清望着妹妹的侧脸,目光沉沉。

他记得太清楚了——那时背着高烧不退的小颂宁上山,她轻得像片羽毛,滚烫的呼吸喷在他颈后。

每次金针落下,她都会在昏迷中攥紧他的手,眼泪无声地往下掉。

江风渐急,周砚清也开口说道:“风大了,我们也进去吧。”

随后,三人也转身进了船舱。

谢云澜己经换好了衣服,正俯身整理着被江水浸湿的医书和药材。

他修长的手指小心地翻开泛黄的书页,将湿透的纸张一页页隔开晾在窗边。

两个药童蹲在一旁,把浸水的药材仔细摊在竹筛上。

见众人进来,立刻起身相迎。

却在看到周颂宁与赵承昭并肩而立时,眸光微不可察地一暗。

“谢公子,”周砚舒上前一步,语气郑重,“这位是我妹婿,楚王世子赵承昭。”

谢云澜执礼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久仰世子大名。”

赵承昭微微颔首:“久闻谢公子医术精湛。”

谢云澜打量着眼前的男子,身姿挺拔,丰神俊朗。玉带缠腰,通身的贵气仿佛与生俱来,偏又带着久经沙场的凌厉。

方才在甲板上的时候,谢云澜己经猜出了他的身份。

两个时辰后,楼船缓缓驶入金陵水域。江风渐缓,两岸青山如黛,远处城郭的轮廓己隐约可见。

右岸水寨连绵数里,周家战船整齐列阵,桅杆如林。

水寨中传来操练的号子声,一队轻舟正进行阵型演练,船桨起落间激起雪白的浪花。

周氏一族本为江南豪族,世代居于金陵,掌控长江水运商贸。

前朝末年,天下动荡,江河盗匪横行,周家先祖为保家族商路,遂招募水性精熟的壮丁,组建私兵船队,巡防长江水道,剿灭水寇。

新朝初立之时,朝廷为安抚地方,敕封周家先祖为江防都尉,授以金陵至京口段江防之权。

到了周颂宁祖父周牧这一代,正值朝廷内乱,周牧因镇压江淮叛乱有功,被朝廷封为节度使,获准自募兵马。

周牧借此机会,大肆扩充水师。

广募江淮渔民、水寇归降者,编入水军。

又改良战船,增强战力。控制漕运,向过往商船征税,充实军资。

朝廷起初倚重周家镇守江南,但周牧暗中培植亲信,逐渐使水师成为只听命于周家的私兵。

大晟分裂后,周家拥护东晟。

自从周凛死后,周家不再效忠东晟朝廷,既不称臣,也不纳贡。

东晟朝廷将周家斥为乱党,却因不善水战,朝中又无人可用,三年来都不敢随意发兵攻打,如今周家水师雄踞长江,割据江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