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那天,你和展小昭在小广场说话的时候,她一首站在教工宿舍楼后面那条小路上。
我让警卫去问了,她说她朋友在楼上找老师请教问题,她在等她朋友。
警卫陪她等了十分钟,她进了教工宿舍楼,半个小时后和一个男生一同出来,回了学校。”
“是吗?”菁莪疑问半声说:“我和小昭说话是下午两点半,那个时间,那条小路上背阴,还是个风口,她怎么会站那里等人?啊,不对,她刚才待的地方也不能看书!”
指指太阳,菁莪继续:“她坐的地方是个斜坡,太阳和地面成三十度夹角,经水面反射,刚好反射到她那个高度,晃眼,没法看书。”
邵华即刻皱眉,折身跑回湖边,找了个和钱方卉所处位置相当的地方,坐下去试了试,果然眼睛被晃得睁不开,跑回来对韩蜀说:“快带我去看那天她站的地方。”
两人都从他的语气里听到了不一般的东西,快步出小门。
“这儿。”指着小路边的一个地方,韩蜀说。
邵华站到那个位置往西周看,韩蜀和菁莪也往西周看—— 身后是校职工宿舍的后墙,面前就是那个破操场,除了能看到偌大的空操场外,只能看到那片小楼的外墙和屋顶;右侧不远处是通往学校的小门;左侧就是那天菁莪和小昭说话的小广场,但相距有一百来米,除非长了顺风耳,否则什么也听不见。
“那天你和秦立桓站在哪个位置?”邵华问韩蜀。
“那儿。”韩蜀指指栅栏拐角外,接着说:“我们出来时她就在,当时这里还有几个玩金龟子的孩子,吵闹声很大。”
“你们院儿里的人,平时从这里出入的多吗?”邵华又问。
“不多。基本都走正门,出门能上大路,乘公共汽车的和骑自行车的都走那边,从这边走的一般是抄近道步行上学的学生。
广场上倒是不断人,但基本都是玩耍的孩子,和带孩子的老人或保姆。工作比较忙的人一般不来。”
“那她在这里干什么?总不能是看人翻地种地吧?难不成是在跟踪我?跟踪我干什么?”菁莪小声说。
“邵科长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韩蜀也问。
邵华摇头,他也不知道,但事情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了,他才不信一个单薄成那样的人,会傻到等人等在背阴处的风口里,还一站站那么长时间,明明教工宿舍楼前面有石凳还有阳光。
况且,钱方卉今天还撒谎了,即便她真是身体不舒服请了假,那也不该在请完假之后跑到湖边去坐着。
又琢磨一会儿,他说:“我再去看看,你们回家吧,别管是不是有情况,也别管什么原因,以后都尽量防备她点。”
“好,我知道。辛苦邵科长。”菁莪说。
“忙完到家吃饭?”韩蜀邀请人。
邵华立刻拒绝:“不用不用,啊,改天,改天,再见!”说完就跑。
“吓唬人家干嘛?”看他背影没入小门,菁莪甩甩韩蜀的手笑说。
“我吓唬他了吗?我邀请他到家吃饭,诚恳的。他找你干什么?”
“一送拥军表彰,二要和咱们一起去鹿城。”
“除了扫墓还有其他事?”韩蜀站住脚问。
“聪明啊韩蜀同志!猜猜看。”菁莪拉他下了小路走进操场。
为开荒方便,人们把操场的栅栏掀开了个口子,现在抄近道不用翻栅栏了,但走路跟蹚田埂子似的。也不轻快。
菁莪估摸着,等南瓜开了花、黄瓜挂了扭,就不能从这里走了—— 瓜田李下呐,万一被人当成偷瓜贼怎么办?
“重要的事大哥会跟你说,大哥没说,邵华也不到家去说,一邀请他到家吃饭又跑得飞快,肯定是有难为情的地方,
鹿城……老家……”韩蜀边思索边说话,“你们老家的房产和工厂还在不在?”
“哈哈,还真是聪明。”菁莪拿头碰碰他的肩膀小声说:“说是何楚生早年关注过我们家老宅,他们怀疑里头可能有什么宝贝。
哼,要不是我爹说,现在那里是什么画院文联的办公场所,我真想先一步过去掘地三尺看看。”
韩蜀闻言,眉头皱了皱,牵住她的手,“能找到的可能性不大。”
“你觉得早就有人翻过?”
“不仅翻过,肯定还不止一次。”
“我也觉得是,他们愿意找就去找吧,到时候咱们也跟着去看看,说不好能碰见漏网之宝呢。不过——”
“什么?”
“和没影儿的财宝相比,我更关注房产。”
房子是实打实的东西,但不姓虞了。
别说现在充公了,既使不充公也要交给房管部门统一经租,而且接下来的十几年,那么大的房产在手,也会给自己和哥哥招祸。
“有房地契吗?”
菁莪摇头。
能拿到父母给兄妹俩留下的生活费,都算是她这个穿越者的福气。
房地契?别想。想就心口疼。
韩蜀紧紧她的手安慰,“那是你们的祖宅,你和你哥的身份被证实,房产理所应当就该归属你们兄妹。
不过,你知道政策,既使你拿到手,也还是要交出去经租。宅子小还好说,越大越不好办。
我觉得,可以让爸找人和那当地有关部门谈一谈,试试看给你们分割出来一部分,不管你们还在不在老家住,祖宅都是祖宅,叶落归根,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菁莪想了想,觉得这办法挺实惠,便说:“如果能分割的话,你跟爸说,我要地,不要房,宅基地就行。”
“聪明!”韩蜀摸摸她脑门儿夸奖。
韩蜀想的是:世人都看房子珍贵,为了能分到两间房,你争我抢。
但若是要了房,自己却不去住,那早晚都会成为人家的。地不会。
菁莪朝他皱皱鼻子笑,心里却说:这和聪明有什么关系?这是穿越者的福利好不好?
任一个见识了房产市场发展变化的人,都知道地比房值钱。
再一个,把大房产捐出去,要一点宅基地,宅基地上还没有房,既获取了同情,又抓住了大义。
飓风来临,谁能说他们一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