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清晨,天空像是被岁月揉皱的宣纸,泛着淡淡的灰蓝色。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街道上弥漫着薄雾,宛如一层轻纱,将世界笼罩在朦胧之中。
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如同温柔的手指,轻轻拨开薄雾。起初,它只是一抹淡淡的金色,怯生生地洒在屋檐上、树梢间,为万物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渐渐地,阳光变得愈发大胆,如同一股金色的溪流,顺着楼宇的轮廓流淌,在玻璃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老城区的巷子里,青石板路还残留着昨夜的寒气,却也抵挡不住阳光的暖意。斑驳的阳光透过院墙上的藤蔓,在地面上投下交错的光影,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墙角的几株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娇艳欲滴。金黄的花瓣上,凝结着细小的露珠,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微风拂过,腊梅摇曳身姿,暗香浮动,与阳光相互交融,沁人心脾。
广场上,晨练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老人们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一招一式在阳光下舒展,动作行云流水,仿佛与阳光融为一体。孩子们在阳光里嬉笑奔跑,他们的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个寒冷的冬至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阳光洒在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映出纯真无邪的笑容,那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菜市场里,早己是热闹非凡。阳光透过棚顶的缝隙洒落,照亮了摊位上新鲜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商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与阳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卖豆腐的老汉,推着木质的小车,车上的豆腐在阳光下泛着洁白的光泽,宛如一块块温润的白玉。他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公园里,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撒了一湖的碎金。几只鸭子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游弋,不时扎进水中觅食,荡起圈圈涟漪,将阳光的倒影搅碎,又重新拼凑起来。岸边的垂柳,细长的枝条在阳光中轻轻摇曳,虽然叶子己经凋零,但依然展现出婀娜的身姿。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最后的寒意,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温暖而明亮的氛围中。冬至的阳光,虽然没有夏日的炽热,却有着独特的温柔与宁静,它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也让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了希望与温暖。在这缕阳光下,人们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因为在冬至这样的日子里,阳光与亲情一样,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 。
冬至清晨,云松村的石碑旁立起新碑,刻着“护种碑”三个大字,底座嵌着十二颗不同的麦种,正是十二州府百姓送来的。林昭穿着百姓们合做的青布衫,药箱带子上缀满麦穗流苏,珠儿抱着新收的“云松二号”麦种,准备送往更遥远的北方。
“次去幽州,要经过三关十二寨,”青璃将梅剑递给珠儿,剑柄新刻了麦穗纹,“但记住,护种不靠刀剑,靠人心。”小姑娘郑重地点头,把麦种贴在胸口——那里还戴着老张大爷临终前送的麦穗银坠。
捕头王带着衙役赶来,捧着朝廷新颁的“护农令”,却被林昭转手送给了护种队的队长:“比起官文,百姓更信手里的麦种。”他望着石碑上师父的名字,忽然发现不知谁在旁边刻了行小字:“种麦者,种心也。”
山道上,护种队的脚印被新雪覆盖,却留下一串麦穗标记。林昭背着药箱,走在队伍最前,听着珠儿给新人讲“辨毒三法”,忽然想起初到云松村的那个雪夜,怀中抱着浑身是血的小身影,药箱里装着半块羊脂膏。
如今药箱己装满各地的护种秘方,羊脂膏的瓷瓶底,刻着珠儿歪歪扭扭的“谢”字。山风掠过,带来远处驼铃声,那是西域商人来换麦种的队伍,驼背上的布袋绣着 unfamiliar 的花纹,却都在显眼处缝了小小的麦穗。
“大哥哥,等我们老了,”珠儿忽然说,蹲下身把一粒麦种埋在雪下,“也要像老槐树一样,让根须在地下牵着所有的麦田,这样不管哪里有霜雪,大家都能互相暖着。”
林昭笑了,看着小姑娘呵出的白气在阳光下消散,像朵小小的云。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或许会遇见新的霜雪,新的匪帮,新的阴谋,但只要怀里的麦种还在,药箱的铜扣还亮,百姓的手还愿意相握,这天下便永远有播撒希望的人。
雪又开始下了,却不再寒冷。护种碑前,不知谁放了束麦穗,穗尖的麦芒上凝着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极了那年在鹰嘴崖看见的野麦嫩芽——顶开冻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春天的到来。
第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