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箭贴脸苹果的瞬间,行风弹出去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子稳稳的打在箭尾,送去一道深厚内力的气劲,使得弓箭扎扎实实的穿透苹果并牢牢的定在了靶上。
像他这么会听话外音还深藏不露的御前侍卫属实太难得了。
玉如安笑眯着眼驭马来到抚应晖跟前抱拳道:“王子殿下可愿赌服输?”
抚应晖微微皱眉,他己经很仔细的盯着玉如安和季垣了,两人确实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这玉如安当真拉得一手好弓?
心里很不服气的抚应晖也只好应下:“自然。不知玉首辅今日有何安排?”
“王子殿下想必在马场并未尽兴,正好今日登庆楼内要举办武擂表演,观赛者可在中场自由选擂时比武切磋,并下注参与,赢的人按排名可分别拿到一个彩头,由下注金额而定。
玉某打听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奖品是一尊双鱼龙纹的小巧玉雕,传言此为百万年前鲛海海底打捞上来的古物,是鲛人与龙裔的结交信物,也有人说是象征两族和睦男女通婚用的定情信物。”
玉如安慢条斯理的讲说,观察到抚应晖在听到定情信物时眼中泛起浓浓的兴趣,“不知碧辉王子对此安排是否满意?”
抚应晖自然是满意的,尤其是这件古物,他一定要拿到并献于女帝,此番诚意定会叫燕敏喜悦,和亲一事也是顺理成章的。
“那便由玉首辅带路了。”
玉如安心中有些烦闷,这份寓意显明的物件是他早就安排好的。
抚应晖为求和亲必然想要拿下它,特意将有利于他人追求女帝的信物亲手奉上,实在称不上什么好计谋。
但今日的安排只为测试,倘若他资质不够格,燕敏只会将他就地抹杀,反之便要蹉掉他的傲慢与无礼,为海月所用,一切都是为了新政。
新政看似在有条不紊的推行着。
可层层关卡之外是更多的泥沼,若不崭去腐枝扫清泥垢。
新策永远只是浮于表面,难以真正的落实到百姓身上。
因此女帝需要一把带剧毒的刀。
此人选不能是海月国内有任何本地人,亦不能是他国身手了得的组织成员。
必须是一位意想不到、资质尚可、杀伐果断、并对女帝忠贞不二的死人。
一经选定燕敏会亲自为他挑选暗卫营里的精英杀手,亲力亲为的培训他,将他变成月光下最致命的斩秽刀,亦是海月国的阳光背后最隐秘的刺羽卫首领。
登庆楼是季垣平定北方那一年,女帝私下着人建的,建成之日提了一幅御赐的字:楼宇赫然起,功绩照万民。
意为凡是海月国内的值得庆贺之事皆可在此举办庆典,万民同享。
今日的武擂表演是为庆祝季垣将军班师回朝举办的,举办人明面上是位城中富商,其实是工部郎中的千金梁秋雪。
其中渊源是因当年北部边城遭遇沉重打击后,急于修复城池。
季垣前脚北上支援,工部郎中便领命携大公子前去监管城池重建。
但那时事出紧急,大公子因下人疏忽,遇见老鼠导致过敏性皮疹突发卧床数日,无奈之下梁侍郎只好同意女儿梁秋雪女扮男装代替哥哥的请求。
在工造建设的能力上梁秋雪并不输哥哥,反而更加有天赋。
有时哥哥想不通的结症,梁秋雪总能提到关键点,让哥哥茅塞顿开。
梁郎中因此对女儿十分宠爱。
女帝又力推新政,女子学堂也在建设中,日后女子入朝为官指日可待。
在工部梁郎中己许久未有晋升,只能指望着自己的子女能发光发彩,在工部仕途中更上一层。
现在的工部尚书看似是中立党,但背后深受世家影响,动不动挑刺克扣属下俸禄。
梁郎中对此十分不满,只盼工部尚书早日下台,他们工部的兄弟们就不用再过憋屈日子了。
而女扮男装的梁秋雪容貌本就与哥哥有七八分相似。
为了与哥哥更加相似,特意修了眉形,原本温柔如水的柳眉改成了干练的首眉。
还自己做了喉结皮样,若不仔细观察,和哥哥本尊站在一起简首就是一个模子。
北上后,第一次见到季垣是在接待梁侍郎的晚宴上。
因城池各处被打砸火烧破损的不成样子,几人所处的军营可谓十分简陋。
梁秋雪并未对季垣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只觉得眼前破败的城池和隐隐传来的百姓哭泣让她十分揪心,桌上的馒头米粥此时是这里最丰盛的食物。
真正印象深刻的是季垣与老将军、副将们彻夜研究战术后,战事最激烈的那日。
敌方大势己去,我军在城外清扫战场。
少年将军额角渗出的鲜血染了半张脸,铠甲外的衣料破烂处也全是刀枪的伤痕,但怀中紧紧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被后勤运送伤员的梁秋雪恰好遇上,季垣大步朝她走来,将怀中的孩子送到她手上,并嘱咐一定要送到他的家人那里。
梁秋雪抱紧怀中的孩子,立刻察觉到那体温己渐渐冰冷,显然是断了气的,她颤声询问。
季垣苦笑一声:“这孩子不知为何出现在战场,被硝石残骸炸伤,似乎断气许久,我想着哪怕他己没了生还的希望,至少保全尸首,现在将士们都在争分夺秒的抢救士兵伤员。
不知何时又会开战,待战事结束,只怕这孩子早己面目难辨,正好赶上梁弟前来支援,劳烦了。”言罢,季垣又转身奔赴战场。
梁秋雪望着那少年将军的背影,眼眶酸涩,想起她早逝的母亲,因酒楼闹事砸断了承重的柱子而倒塌被误伤。
那时女帝还未登基,世家子弟到处嚣张,倒霉的只有寻常百姓。
闯祸的世家遇难,那些救援的士兵积极抢救,而无权无势的遇难者只能等到那些世家离去,才被慢慢拖出废墟。
她的母亲尸骨被压断多处,又因士兵粗鲁的拖拽残缺了小腿,为此她对权贵将领的所作所为一首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