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三月,吐蕃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毁坏了自己向大唐的求亲,于是率军入侵吐谷浑,吐谷浑败退,松赞干布则率军进一步威胁唐朝边境。
太极殿中,今日的朝会的气氛显得有一些肃杀之意,王德一早就把江逸风宣去上朝,就连很长时间沉陷长孙无垢去世的悲痛中的李世民也上朝了。
“吐谷浑奉我朝为上国,现被吐蕃侵犯,诸卿都议议,如何处理这事?”李世民高坐首位,向众臣抛出了问题。
寅时的漏刻声里,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率先出列,腰间九环金蹀躞撞得铿然作响:"臣请率一万精骑出鄯州,吐蕃小儿不知陌刀之利,当使其见识何为天可汗之怒!"他挥动象牙笏板时,袖口露出手臂上的刀疤。
兵部侍郎崔敦礼展开羊皮舆图,指尖戳在积石山方位:"吐蕃借道白兰羌,其粮道必经牛心堆。臣己令陇右牧监备好五千驮马。。。。"他绯袍上的獬豸补子随动作扬起,很是飞扬。
"老臣愿捐三年俸禄充作军资!"秘书少监颜师古颤巍巍捧出佩剑,"此剑随陛下破刘武周时所得,可熔铸为箭镞。"
年轻的监察御史王玄策突然撞翻烛台:"臣察吐蕃商队月前在灵州采买铁器逾制,其心叵测!"他怀中掉出卷染血的羊皮账本,记录着吐蕃私购的三千具马鞍数目。
最惊人的是鸿胪寺丞杨元礼:"臣请停赐吐蕃丝帛,改赠《孝经》百卷——既然赞普不懂'以小事大'之道,就该从头学礼!"他袖中暗藏的吐蕃贿赂金饼随动作滚落,被程咬金一脚踩扁。
太极殿外的晨光照在李世民案前,映出那柄曾陪葬昭陵又取回的七星宝剑。
江逸风注意到皇帝手指在剑格处——那里刻着长孙皇后手书的"止戈"二字,而今己快被磨平。
最终李世民降下圣旨,七月出兵, 侯君集,担任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主力部队。
执失思力,担任白兰道行军总管。
牛进达:担任阔水道行军总管,担任先锋。
刘兰:担任洮河道行军总管。
另又下了一份诏书,让秦家二郎秦怀玉为阔水道行军副总管。
众人领完令,均站到一旁,现在离出兵还有几个月,足够好好准备。
李世民好像想起什么,在龙椅上站了起来,向下努力寻找着谁,
而江逸风早就背靠在离大殿门最近的一棵盘龙柱后睡着了,最近,苏小月要得有些多,这让江白天容易犯困。
“那谁没有来上朝?”李世民问王德,
众大臣们面面相觑,皇上说的那谁是谁?谁还能如此让圣心记挂?
那秦家二郎是因为秦琼不久前刚离世,皇帝让他上战场博个战功,好继承其父爵位。好像也没有听说谁家国公又死了的事。
众臣纳闷间,王德己小跑到太极殿大门那边上的柱子后,一把拖出一人,正是通事舍人、鸿胪丞、武德副使江逸风。
江逸风马上就清醒了,向李世民行了一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还挺大。
这一吼,全朝安静了,死一样的安静,之后文官们纷纷开骂:“佞臣”
“奸臣,”
“无耻之徒,”
“拍马之辈,”
特别是以前被江逸风怼过的文臣骂得最起劲。
李世民倒是乐了,对自己的这称呼法,还真是新鲜,要不是这么多臣子反对,以后全改成这样称呼也不是不行。
“咳咳,”天子咳了两声,
王德会意,大喊:“肃静!”
太极殿这才安静下来,可大臣们一双双眼睛都想杀死江逸风,如此明目张胆的拍马屁,这让别的臣子如何有机会拍马屁?
李世民趁安静空隙,说道:“封江逸风为观军容使,随大军出征。”
魏征和一帮子御史刚要反对,就听见王德高喊:“退朝!”
江逸风站在大殿中间,此时,只想找一个熟人,问问这观军容使是几品官,干啥的?但却无人理他,文官走过他面前,都要有意露出厌恶之色,大有和他势不两立,人以群分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