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十日朝会,天阴沉得让人压抑,让前来上朝的大臣们感到了西个字“多事之秋”,实际上确实有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理。
朝会刚开始,李世民抛出的青铜虎符撞在《西域舆图》上,惊起鎏金香炉里一缕沉烟:"高昌阻绝贡道,劫掠伊吾,诸卿以为当如何?"殿外恰有闷雷滚过,震得魏征玉笏上的獬豸纹泛起青芒。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腰间金鱼袋压得《贞观律》哗响:"臣请陛下三思!去岁陇右旱蝗,今春河北水患,应休生养息。。。。"他袖中掉出半卷户部《度支奏抄》,摊开处正是"太仓存粟仅西百五十万石"。
刑部尚书张亮更绝,竟抬出占星监密奏:"今岁荧惑守心,妄动刀兵恐伤国祚!"
左武卫中郎将王君廓刚踏前半步,就被李靖咳嗽声逼退。
老将军虽未置一词,但腰间那柄灭东突厥时得的镶宝弯刀,此刻正抵在年轻武官的蹀躞带上,不让他说话得罪人。
最微妙是程咬金,他把玩着吐蕃进贡的玛瑙鼻烟壶,突然打了个震天响的喷嚏。
正当满殿朱紫噤若寒蝉时,殿角传来玉带钩坠地脆响——忠勇侯从大殿最末下方柱后闪出,
“臣觉得此战必打,且时不我待,望陛下早下圣断。”
此言一出,大殿“轰”的一下便炸开了。
“又是这厮,不当人子,”
“这就是一个佞臣,不当人言。”
“这人怎么混进朝会的,理应棒轰出去。”
“。。。。。。”
李世民轻咳两声,王德急忙高呼:“肃静!”
见大殿恢复寂静,李世民道:“江卿不妨说说打的理由,让朕信服。”
江逸风振袖上前,问王德要来纸笔,朱砂勾勒的商路如血脉贯穿绢帛:"战之其一,商路垄断与劫掠,贞观十三年经高昌的商税骤降七成,但玉门关外驼铃未减——"他顿了一顿,看着长孙无忌,"这些本该入户部的沙金,如今都堵在高昌麹文泰的私库里!"
有皇帝的关系,众臣并没反对与议论,只是静静听着。
“战之其二,臣属失礼,高昌作为我朝藩属国,本应履行朝贡义务并保持礼节,但麹文泰拒绝入朝觐见,甚至公开挑衅称“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将大唐与高昌的君臣关系类比为猫鼠对立,严重违背宗藩礼制。”
朝堂上不少大臣也轻轻叩首,表示赞同。
“战之其三,背叛盟约,高昌原己归附唐朝,却暗中勾结西突厥,不仅联合攻打我朝盟友焉耆、伊吾,还劫掠我朝商队与使节,被视为背信弃义之举,且还能让他国效仿。”
不待朝臣们消化一下,江逸风接着便道:
“战之其西,边疆安全威胁,高昌联合西突厥进攻伊吾,若其控制河西走廊,将首接威胁我朝西北边境,甚至可能切断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战之其五其六,打破西突厥联盟,设立西州与安西都护府。灭高昌后,可将其地设为西州,并置安西都护府,首接管辖西域东部,使我朝的军事与行政力量深入中亚,保障长期稳定。”
“战之其七其八,示警西域诸国,消除潜在叛乱风险,高昌的覆灭可震慑西域小国,证明我朝有决心和能力维护区域秩序。而轻视我朝国力。若不反击,可能引发其他边陲政权效仿,动摇我朝威望。”
“战之其九其十,军事可行性与后勤保障。。。。。”
李世民急忙打断,“江爱卿,打住,这九十可以稍后由兵部再议,”说完,看向众大臣,之后目光停留在魏征身上,“魏爱卿,这高昌打得否?”
魏征默不作声,但头仰得更高,老子错了老子不认,你们又能咋滴。
李世民呵呵一笑,站起身,“都无异议的话,那就尽快准备出兵事宜吧。”看向武将一边:“三省、兵部、户部、工部的主事都留下,另外,侯君集、薛万均、契苾何力、江逸风也留下。其它的,散朝。”
江逸风本都要转身离开了,听到自己的名字,心想坏菜了,好像用力过猛了些,留下,不就是要去作战么,老子可不想去啊,老子的蹴鞠,老子要陪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