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 第79章 金榜题名当日,世家被迫顺应潮流

第79章 金榜题名当日,世家被迫顺应潮流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作者:
往而深
本章字数:
5072
更新时间:
2025-05-22

放榜之日,岭南所属各州城门前人山人海。

红底金字的榜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数双眼睛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

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农夫突然跪地大哭,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这不是李家村的阿牛吗?去年还在学堂认字呢!"有人认出了他。

"县试第三名!了不得啊!"

不远处,几个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脸色铁青。

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却在这次科举中名落孙山,而眼前这些粗鄙之人竟能金榜题名?

"一定有诈!"范阳卢氏的卢公子愤然甩袖,"我卢氏诗礼传家,怎会不如这些泥腿子?"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落第世家子弟的共鸣。

很快,质疑声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岭南王府内,李宽正在听取各地放榜情况的汇报。

"王爷,果然不出所料,世家己经开始闹事了。"

赵黑虎神色凝重,"他们质疑考题偏颇,要求重考。"

李宽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试卷都保存好了吗?"

"全部密封保存,一字未动。"

"很好。"李宽放下茶盏。

"传令各州,明日公开所有中举者试卷,任由百姓查阅评判。"

赵黑虎眼前一亮:"王爷英明!让事实说话,看世家还有什么借口!"

"另外,"李宽补充道,"通知那些中举的寒门学子,做好准备。"

"三日后殿试,本王要亲自考校。"

赵黑虎领命而去,心中暗叹王爷手段高明。

这一招公开试卷,既堵住了世家之口,又能进一步收服民心。

更重要的是,那些通过科举的新贵,必将对王爷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次日清晨,各州衙门前摆起了长桌,上面整齐陈列着中举者的试卷。

围观的百姓络绎不绝,有识字的书生大声诵读,不识字的则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论防治蝗虫之法',考生李阿牛答:'一者深耕土地,使蝗卵暴露于野;二者养鸭入田,鸭喜食蝗;三者......'"

"妙啊!这法子实在!"老农们拍腿叫好。

"比那些只会念'蝗乃天灾'的酸秀才强多了!"

另一边,几个世家子弟正围着一份试卷评头论足。

"'断案之要',考生王五答:'察其情,观其行,验其物,不可轻信口供。'这...这也算答案?"

卢公子气得声音发抖,"连半句《唐律疏议》都没引用!"

"可人家说得在理啊。"一个围观的商贩忍不住插嘴。

"去年我邻居被冤枉偷窃,不就是因为县太爷只信原告一面之词?"

卢公子语塞,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随着一份份试卷被公开展示,质疑声渐渐平息。

百姓们发现,这些中举者的答案或许不够文雅,但句句实在,字字珠玑,都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良方。

"难怪王爷要考这些......"一个老秀才捋须感叹,"治国安邦,光会吟诗作对有什么用?"

五姓七家的家主们再次聚首,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

"诸位都看到了吧?"崔敦礼沉声道,"李宽这是要彻底断了我们的根啊!"

王肃一拳砸在案几上:"可恨那些试卷公开后,连我们自家佃农都在议论,说世家子弟只会死读书......"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郑元璹冷笑,"当初是谁信誓旦旦说世家子弟必能独占鳌头的?"

眼看争执将起,卢承庆连忙打圆场:"诸位,当务之急是想想对策。"

"科举己成定局,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

"还能有什么对策?"

赵郡李氏的家主苦笑,"难道真要我们世家子弟去学种地、养鸭?"

一阵沉默。

千百年来,世家赖以生存的就是对知识的垄断。

如今李宽用科举和学堂双管齐下,正在一点点瓦解这个根基。

"其实..."崔敦礼缓缓开口,"我们或许该换个思路。"

众人齐齐看向他。

"既然科举考的是实用之学,那我们就让子弟去学。"

崔敦礼眼中闪烁着精光,"论资源、论底蕴,我们难道还比不过那些寒门?"

"崔公的意思是...顺应潮流?"王肃皱眉。

"不错。短期来看,我们要选派年轻子弟学习实用之学;长远来看..."

崔敦礼压低声音,"各家秘藏的典籍,该适当开放了。"

"与其被李宽的学堂取代,不如主动求变,保住世家的地位。"

这个提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波澜。

开放家族秘藏的典籍?

这在以前简首不可想象!

"诸位,"崔敦礼环视众人。

"大势所趋,不进则退。"

"李宽有仙种,得民心,如今又打破仕途垄断..."

"我们若再固步自封,只怕真要沦为历史的尘埃了。"

最终,在崔敦礼的劝说下,五姓七家达成共识:

一方面选派年轻子弟学习实用之学,备战下届科举;

另一方面逐步开放家族藏书,在变革中寻求新的立足点。

— —

数日后,殿试现场,李宽端坐在主考席上,审视着眼前这些通过初试的学子。

他们中有满脸沧桑的老农,有目光炯炯的工匠,甚至还有几个女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前所未有的事。

"考生李阿牛,"李宽翻开名册,"你的'防治蝗虫三法'颇有见地。"

"若让你负责一县农事,当如何施为?"

黝黑的农夫上前一步,虽然紧张得声音发颤,但回答却条理分明:

"回王爷,小人会先勘察全县田地,按地势高低分作上中下三等......"

听着这些朴实却实用的建议,李宽微微颔首。

这就是他要的人才,不是只会空谈的酸儒,而是真正了解民间疾苦,能解决问题的实干者。

殿试持续了整整三日。

最终录取的三百人中,寒门子弟占了七成,女子有十二人,世家子弟仅三十余人。

这个结果,标志着岭南政权彻底打破了世家垄断仕途的格局。

放榜当日,李宽在行宫前亲自为新科举人披红挂彩。

围观百姓的欢呼声震天动地,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此刻只能黯然退场。

"从今日起,"李宽高声宣布,"岭南各州县官员,半数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三年后,全部官员必须通过科举考核!"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彻底震碎了千年来的仕途旧制。

人群中,长孙婉儿望着高台上的李宽,心中涌起无限敬佩。

这个曾经被所有人忽视的皇子,如今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整个天下的规则。

而她,也将以医科举人的身份,开启岭南第一所官办医馆。

想到这里,长孙婉儿不自觉地挺首了腰杆。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真才实学获得应有的地位。

不论出身......不论性别!

风起洛阳,席卷天下。

李宽推行的科举新政,如同一把利剑,彻底斩断了世家垄断仕途的枷锁。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