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小麦,今年十六岁,是土生土长的稻香村人。村子被大片大片的稻田包围,祖祖辈辈都靠种水稻为生。不过,在其他人眼里普普通通的稻田,在我这儿却藏着个“致富密码”——用无人机在稻田里“画画”,把整片稻田变成巨型画布,再靠着这些稻田画,让村子从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故事还得从我初三那年暑假说起。那年夏天特别热,蝉在树上扯着嗓子叫,我坐在家里吹着吱呀作响的老风扇,百无聊赖地刷着短视频。突然,一条外国小伙用无人机在田野里作画的视频吸引了我。视频里,原本平平无奇的田野,在无人机的播种下,长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有卡通人物,有动物,甚至还有炫酷的游戏角色,看得我热血沸腾。
我一下子从椅子上蹦起来,脑子里冒出个大胆的想法:咱们村这么多稻田,为啥不能也搞稻田画?说不定能吸引游客,让大家多赚点钱!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爸妈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别瞎折腾!种好水稻就行了,搞什么稻田画!”爸爸黑着脸,把手里的锄头重重地往地上一杵,“咱们祖祖辈辈都老老实实种稻子,没听说过在稻田里画画能赚钱!”
妈妈也在一旁唠叨:“小麦啊,你马上要中考了,别整天想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好好复习才是正事。”
可我哪肯轻易放弃,整天缠着村里的长辈们打听,还偷偷跑到隔壁镇子的农技站借书看。原来,稻田画的原理是通过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利用它们的生长高度和叶片颜色差异,在稻田里拼出图案。不过,要想画出好看的图案,得精确规划种植区域,还要掌握好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
我越研究越着迷,拿出自己攒了好久的压岁钱,又软磨硬泡从表哥那儿借了台二手无人机。白天,我顶着大太阳在稻田里测量、规划;晚上,就窝在房间里用电脑设计图案。爸妈看我这么执着,虽然嘴上还念叨,但也开始偷偷帮我打听相关的技术。
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我终于选好了一块两亩大的稻田,准备开始我的“大作”。我设计的第一幅图案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抱着根竹子憨态可掬。可真正开始播种时,我才发现困难重重。无人机操作没那么简单,有好几次都差点撞到电线杆上;不同颜色水稻的播种位置也很难精准控制,播着播着就歪了。
有一次,无人机突然失控,一头栽进了稻田里。我心疼得首掉眼泪,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去捡。围观的村民们站在田埂上,议论纷纷。
“这孩子,净瞎胡闹,好好的稻田糟蹋了。”
“可不是嘛,种稻子不好好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能有啥用?”
我咬着牙把无人机修好,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稻田画做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和尝试,我的第一幅稻田画终于成型了。远远望去,那只大熊猫仿佛真的在稻田里活动,可爱极了。
我激动地把稻田画拍成视频,发到了网上。本以为能收获一堆点赞,可现实却泼了我一盆冷水。视频发出去好几天,播放量寥寥无几,评论区还都是冷嘲热讽。
“就这?画得一点都不清晰。”
“浪费粮食,有这功夫不如好好种地。”
我心里特别失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就在我打算放弃的时候,一条评论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小伙子,创意不错!但你的图案不够震撼,颜色对比也不够强烈。要是能画些大家熟悉的热门形象,效果肯定更好。”
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立刻查阅资料,研究更受欢迎的图案,还专门请教了美术老师,学习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这一次,我决定挑战高难度,画一幅巨型的《千里江山图》。
为了让图案更精准,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拿着测量工具在稻田里一点点标记;为了选到最合适的水稻品种,我跑遍了周边好几个县城的种子站。爸妈也被我的坚持打动,开始主动帮我。爸爸利用自己多年的种稻经验,教我如何更好地管理稻田;妈妈则每天给我送饭,还帮我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的《千里江山图》终于完成了。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片稻田就像一幅展开的水墨画卷,青绿的“山峦”连绵起伏,“江河”蜿蜒流淌,栩栩如生。我把拍摄的视频配上大气磅礴的音乐,再次发到网上。
这一次,视频彻底火了!短短几天,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点赞、评论、转发数蹭蹭往上涨。网友们纷纷留言:
“太震撼了!这简首是现实版的神笔马良!”
“好想亲眼去看看,太美了!”
“稻香村在哪?我要去打卡!”
随着视频的爆火,游客们开始络绎不绝地来到稻香村。村里的大人们也都行动起来,在路边摆起了小摊,卖自家种的农产品、手工编织的草帽,还有特色小吃。我家的小院也被改造成了农家乐,妈妈做的荷叶饭、爸爸酿的米酒,深受游客喜爱。
看到村子因为稻田画热闹起来,我特别有成就感,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我成立了一个小团队,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研究新图案。我们紧跟热点,画出了动漫角色、电影海报等各种主题的稻田画,还推出了“私人订制”服务,游客可以自己设计图案,我们帮他们在稻田里画出来。
有一次,一对情侣找到我们,想在稻田里画一颗爱心,作为他们的爱情见证。我们精心设计,用不同颜色的水稻在稻田里勾勒出一颗巨大的爱心,还在中间写上了他们的名字。这对情侣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子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修成了平坦的柏油路,还建了观景台、停车场。村里的老房子经过改造,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民宿。有个外地的老板看中了稻香村的发展潜力,投资建了一个大型的田园综合体,里面有稻田餐厅、农耕体验区、亲子游乐园。
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稻香村就热闹非凡。游客们漫步在稻田画间,拍照打卡,体验农耕乐趣;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抓泥鳅、放风筝;老人们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给游客们讲述着村子的故事。
而我,也从大家眼中“不务正业”的少年,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小能手”。我还被邀请到各地分享经验,给更多想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出谋划策。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总是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敢想敢做,再加上一点坚持罢了。其实,咱们农村处处都是宝藏,只要肯用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致富密码!”
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稻田,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我还要带着乡亲们,在稻田里画出更多更美的图案,把稻香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