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凉山诡雾(中):黑龙潭惊变
05:47 黑龙潭边缘
暴雨中的潭水泛着铁锈色的泡沫,水面漂浮的枯枝败叶随着漩涡打转。我的军靴陷进岸边泛着腥臭的淤泥里,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咯吱"的声响。米大勇突然蹲下身,战术手电的光束穿透雨幕,照亮了水面漂浮的异物。
七具尸体呈北斗七星状排列,被粗麻绳固定在插入潭底的木桩上。尸体发白,面部特征己经模糊不清。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具尸体的左胸都用手术刀刻着数字,伤口边缘整齐,显然是专业人士所为。
"风云二号甲型,第三号备用件。"王伟的声音从防毒面具后传来,他指着最大那具尸体胸口的编号,"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个月报失的部件编号。"
李力拔出伞兵刀,挑开最近一具尸体的衣领。腐烂的皮肉上赫然刻着"长征三号乙-07"的字样。尸体的口腔被某种黑色颗粒塞满,我取出证物袋收集样本,指腹传来的颗粒感让我立即辨认出这是军用C4炸药的典型添加剂。
米大勇从防水背包取出尼康F5相机,这是省厅刚配发的新装备。闪光灯在雨中划出惨白的光痕,他调整焦距时突然僵住了。"看第三具尸体的右手食指。"
我俯身查看,发现死者右手食指第一节指骨被整齐切断,断口处有激光切割的痕迹——这是九十年代中期境外雇佣兵处理战俘的典型手法。
06:23 溶洞入口
雨水顺着钟乳石滴落,在岩石表面形成细小的沟壑。我们踩着湿滑的钙化地面进入溶洞,战术手电的光束照亮了洞壁上的赭红色壁画。最醒目的是个三眼巨人图案,其胸口位置用现代丙烯颜料写着"5.21"的日期。
米大勇突然剧烈咳嗽,他的指节敲打着岩壁上一道新鲜的弹痕。"入射角32度,7点钟方向。"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弹道测量仪,"这是79式冲锋枪在50米距离射击的痕迹。"
李力的呼吸在防毒面具里变得粗重。他取下军用水壶,将水泼在另一处壁画上。水流冲刷下,露出一个模糊的纹身图案——三把交叉的AK-47上方悬着一只独眼。
"九五年中缅边境。"李力的声音透过面具显得沉闷,"那个军火贩子左肩就是这个标记。"他用枪托砸开角落的陶罐,生锈的卫星陀螺仪滚落出来,上面缠着写满维吾尔文的羊皮纸。
王伟蹲下身,用镊子夹起一块电路板残片。"莫斯科电子厂1989年产的芯片,"他指着上面的西里尔字母,"但焊接工艺是珠江三角洲的风格。"
07:55 信号盲区
王伟背着的PRC-80型频谱仪突然爆出刺耳警报。我们立即匍匐进腐殖土中,雨水混合着腐叶的气味首冲鼻腔。二十米外,三个穿彝族服饰的人正在调试设备。其中"女子"撩起百褶裙检修天线时,露出小腿上的陈旧枪伤——呈放射状,边缘有手术缝合痕迹。
"不是普通干扰器。"米大勇的唇语几乎被雨声淹没。他举起热成像仪,显示屏上潭底有团人形阴影正在移动,温度显示22.3℃。我调整望远镜焦距,看到那台设备的外壳上贴着褪色的"中科院1991"标签,内部却连接着崭新的数字电路。
李力悄悄取出67式微声手枪,却被王伟按住手腕。后者指了指设备旁边半埋在土里的铅制容器——上面的三叶形辐射标志在雨中泛着荧光。
#### 09:12 山体滑坡
第一块花岗岩砸下时,我们刚撤到鹰嘴崖拐角。轰隆巨响中,泥石流裹挟着云杉轰然坠落,将退路堵成十米高的天然堤坝。李力从碎石堆里刨出半张蓝图,上面用红笔圈着的坐标点,精确对应我们现在的位置。
电子计时器在暴雨中闪烁:19:47:32。远处传来铜铃声响,节奏诡异得令人毛骨悚然。王伟迅速打开频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与铃声完全同步。
"18.5赫兹的次声波。"他调出军用数据库比对,"足以引发内脏共振。"
米大勇取出地质锤,敲下一块页岩样本。在放大镜下,岩石裂隙中的硝酸甘油结晶清晰可见。"定向爆破,"他指着层理方向,"至少提前十天布置的。"
00 11:30 临时营地
米大勇在军用帐篷内拆解缴获的设备。雨水顺着他的雨衣滴落在电路板上,他立即用脱脂棉吸干。"看这个晶振。"他举起某个镀金元件,在头灯照射下显现出"Motorola 1996"的激光刻字,"本振频率被改写过。"
帐篷外,李力正在比对壁画拓片与卫星照片。当他把两者重叠对着天光时,溶洞壁画上的三眼巨人竟与发射塔的阴影完美重合。更惊人的是,巨人第三只眼的位置,精确对应着明日卫星发射的预定轨道。
王伟从医疗包取出注射器,抽取了尸体口腔中的黑色颗粒溶液。滴在pH试纸上后,液体立刻变成橙红色。"黑索金与TNT混合物,"他嗅了嗅试纸,"添加了二硝基甲苯提高爆速。"
我检查着从尸体身上取下的衣物碎片,在紫外线下发现多处荧光标记。这些不规则光斑连起来,竟与发射场地下管网分布图高度吻合。
13:45 潭底探测
穿上QBS-06潜水装备下潜到六米深时,我的水压计开始剧烈波动。探照灯照出潭底躺着具老式YM-4潜水服的尸体,面镜己经破裂。尸体手中紧握着防水记事本,最后记录写着:"1995.7.3,坐标偏差150米,请求校验..."
尸体腰间的工具包里,那把刻着"西昌基地1990"的扳手格外醒目。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另一只手握着的盖革计数器仍在工作,数值显示为0.38微西弗/小时——这是本底辐射的16倍。
当我们试图移动尸体时,发现他的铅靴被焊死在潭底的合金板上。板子上刻着一行小字:"轨道倾角补偿值+0.15°"。
16:20 信号追踪
王伟架设的YAGI天线捕捉到一组特殊频段。频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与我们在化肥厂监听到的毒贩通讯完全一致。"这不是普通无线电,"他调整着示波器旋钮,"脉冲间隔正好是人体α脑波的周期。"
米大勇取出从尸体口腔收集的炸药样本,放在便携式质谱仪中检测。"含有苯系物,"他指着屏幕上的峰图,"这种配方九六年才出现在黑市。"
李力突然指向潭心——水面泛起不自然的漩涡。热成像仪显示水下有金属物体在移动,温度恒定在21.5℃。我取出水下摄像机,镜头捕捉到一个圆柱形物体表面的"КБ-5"字样——这是苏联克留契夫设计局1991年的产品编号。
18:30 隧道发现
爆破开的岩壁后露出条人工隧道,混凝土衬砌上刷着己经褪色的"战备工程1978"字样。手电照进去,可见地面铺设着老式铁轨。李力蹲下检查轨道,发现摩擦面有新鲜的金属光泽。
"最近两周有载重车辆通过。"他用指腹抹过轨面,沾上些黑色粉末。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显示这是钨合金磨损屑——这种材料只用于航天器配重。
隧道墙壁上每隔十米就出现个红色箭头,指向深处。在第三个岔路口,我们发现墙上用粉笔画着卫星轨道计算公式,最后得出的数字被反复圈画:98.5——这正是明日发射任务的预定轨道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