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凉山诡雾(下):死局
20:15 隧道深处
铅封门上的三叶形标志在头灯照射下泛着幽光。盖革计数器的蜂鸣声越来越急促,液晶屏显示辐射值己经突破5.7微西弗/小时。米大勇用液压钳剪断门锁时,金属断裂声在隧道里激起一串回音。
门后是间约三十平米的洞室,中央矗立着台带有"KB-5 1991"铭牌的圆柱形设备。设备侧面的液晶屏闪烁着"98.5"的数字,与隧道墙壁上的轨道计算值完全一致。更令人不安的是,地面散落着十几支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上还残留着淡蓝色液体。
"看这个。"王伟从设备底部抽出张便签纸,上面用俄文写着:"最后校正完成,等待触发信号。"落款日期是三天前。
李力突然举起手电照向角落,水泥地上刻着幅简易地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平面图,其中燃料加注站被画了三个红圈。地图边缘用指甲刻出的小字写着:"暴雨是最好的掩护"。
22:40 信号解密
临时搭建的防水帐篷里,王伟正在解析从设备中取出的磁带。老式军用电台发出刺耳的电流杂音,突然传出一段俄语女声:"轨道修正程序己植入,窗口期24小时。"背景音里隐约能听到彝语对话。
米大勇将尸体口腔中的炸药样本放入气相色谱仪,屏幕立即跳出多个峰值。"添加了钡盐,"他指着589nm处的特征峰,"这种配方能增强电磁脉冲效应。"
我检查着潜水员尸体上的工具包,在夹层里发现半张1995年的《航天报》,某篇关于风云二号卫星的报道被人用红笔划满横线。报纸边缘的空白处写着:"酒泉的数据是错的"。
帐篷外,暴雨声中突然混入引擎的轰鸣。热成像仪显示,两辆没有开灯的越野车正沿着山脊线移动,车体温度分布显示后备箱载有大型金属物体。
23:55 山体异变
隧道墙壁开始渗出带着柴油味的浊水。地质雷达显示,山体内部出现了首径约三米的空洞,位置正好在我们头顶上方三百米处。李力取出最后三根工程炸药,在关键支撑点布置了定向爆破装置。
"不是自然塌方,"米大勇检测着渗水样本,"含有TBP萃取剂——这是核燃料处理的副产品。"
王伟突然抓起频谱仪,屏幕上的波形图剧烈抖动。"他们在增强次声波强度!"示波器显示频率正在向16赫兹靠近——这个频段能引发人类心脏共振。
电子计时器显示还剩8小时17分钟。远处再次传来毕摩铜铃的声音,这次节奏快得反常,像是某种倒计时。
02:30 最终对峙
爆破开的通道尽头是处天然岩洞,五名穿防化服的人正围在台闪着红光的设备前。其中一人掀开头罩擦汗时,露出了左颊的刀疤——正是三年前从云南边境逃脱的军火贩子。
"别动!"李力的79式冲锋枪在洞内炸开震耳欲聋的回音。对方却反常地举起双手,露出诡异的微笑。他身后的设备屏幕突然跳成全红,显示"TRIGGER IN 5:00"的倒计时。
王伟扑向控制台,匕首插进数据接口的瞬间,整个岩洞的照明设备同时爆出火花。在陷入黑暗前的最后一秒,我看到那人从怀中掏出了个熟悉的物件——与化肥厂缴获的引爆器一模一样。
04:10 生死时速
应急灯的蓝光下,米大勇正在拆解那个红色设备。他的多功能钳突然碰到个铅制小瓶,盖革计数器立即发出尖锐警报。
"铯-137,"他声音发紧,"足够污染整个发射场。"
洞顶开始掉落碎石,柴油味的渗水己经漫到脚踝。王伟从设备内部抽出一组芯片,上面蚀刻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微缩地图,某个位置被打上了纳米级的孔洞——正好对应燃料库的通风口。
李力在岩洞侧壁发现道暗门,后面是条倾斜向上的狭窄通道。生锈的铁梯上留着新鲜的鞋印,尺寸与守林员的胶鞋完全吻合。
05:55 绝地反击
暴雨中的能见度不足五米。我们沿着铁梯爬到出口,发现竟位于黑龙潭另一侧的观测站内。透过破碎的窗户,可以看到三公里外的发射塔架在雨中若隐若现。
电子计时器显示还剩2小时05分钟。米大勇架起狙击枪,热成像瞄准镜里,五个热源正沿着输水管线移动。其中两人肩上扛着的长条形物体,温度分布显示内部有精密电路。
"是定向能武器。"王伟调整着无线电干扰器的频段,"他们在等发射前的最后通讯窗口。"
李力突然指向东南方——那里的树林不自然地晃动,像是有什么大型物体在移动。望远镜里出现辆伪装成林业车的导弹发射架,其仰角正好对准发射塔。
07:20 最终倒计时
第一道晨光刺破云层时,我们占据了观测站顶楼的制高点。王伟的无线电里突然传出基地安保部队的通讯:"各单位注意,发射程序提前30分钟启动。"
米大勇的狙击镜十字线锁定了一个正在调试天线的目标。就在他扣动扳机前,整个山体突然剧烈震动——隧道所在的位置塌陷出首径百米的巨坑。
热成像仪上,那些移动的热源突然全部静止。然后毫无征兆地,一个接一个开始急速降温。最后消失的那个热源手里,还握着个正在发射强脉冲信号的黑色匣子。
电子计时器停在00:47:32,突然自动重置为24:00:00。设备屏幕闪烁出俄文信息:"第二阶段启动"。
尾声
三天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备用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任务简报会上,处长展示了一张卫星拍摄的黑龙潭区域红外照片——塌陷区呈现规整的圆形,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出12℃。
我的调查报告被归入"绝密"档案前,技术科在潜水员尸体工具包夹层中发现了最后线索:半张1995年的气象云图,背面用铅笔写着:"他们改动了轨道参数"。
当天下班时,我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个没贴标签的磁带盒。播放后只有三十秒的沙沙声,然后是个模糊的男声用彝语说了句:"山里的眼睛还没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