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 第77章 :羽扇折戟诸葛受挫,铜炉借火凯计通神

第77章 :羽扇折戟诸葛受挫,铜炉借火凯计通神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赘婿崛起
作者:
西门一刀
本章字数:
5628
更新时间:
2025-06-11

建安十三年冬至前七日,荆州新野营中霜重如盐。诸葛亮夜观《太初历》,见荧惑星犯南斗,不禁皱眉 —— 按历法推算,冬至前后当刮西北风,与火攻所需的东南风相悖。忽有探马来报:"江东密使至,言周瑜己在鄱阳湖备下火船,只待东风。"

"子龙," 诸葛亮转身对赵云,"随某去柴桑,此行怕是要空手而回。" 赵云不解:"军师素能呼风唤雨,何出此言?" 诸葛亮望向巴郡方向,压低声音:"近闻巴郡商船遍撒 ' 冬至必起东南风 ' 的传言,某恐其中有诈。"

柴桑郡衙内,周瑜按剑而坐,目光如炬:"孔明莫非要说,冬至无东南风?" 诸葛亮展开天象图,指北斗七星方位:"亮夜观天枢,斗柄指北,主刮北风。若强行火攻,恐反烧己军。" 话音未落,帐外忽有小卒呈上游船民谚:"冬至鱼跃水,必有东南风。" 周瑜冷笑:"民心皆盼东风,孔明却言天象有异,莫非怯战?"

是夜,诸葛亮登柴桑城楼,见江面雾气氤氲,竟有暖意拂面。他取出朱凯所赠的望远镜,镜筒里映出巴郡商船队正沿江而下,每艘船头都吊着青铜炉,炉中红光隐隐。"子龙," 他轻摇羽扇,"命人截取巴郡商船,取其炉中物来。"

五更天,军士呈上从商船上缴获的青铜炉,炉底刻着 "巴氏暖炉" 西字。诸葛亮拨弄炉中残余的炭灰,见其中混有硫磺与硝石,忽然醒悟:"此炉可生热气,若沿江密布,必使江面暖空气上升,引东南风!" 赵云惊道:"朱凯竟能以人力改风向?"

诸葛亮望着东方既白,叹道:"昔年公输班造木鸢,墨翟制飞鸢,不过咫尺之巧;今朱凯以铜炉加热,借热力引风,竟可改百里气候 —— 此等机巧,己入天地之道。" 说罢取过《巴郡农政书》,见其中 "热气上升,冷气补之" 的图示,与铜炉布局暗合。

冬至日,长江果然平静如镜。周瑜在楼船之上,见江面无一丝风意,急得剑穗频抖:"孔明,你说的东南风何在?" 诸葛亮望着巴郡方向的商船,见其纷纷抛锚,铜炉尽皆生火,顿时明白 —— 朱凯算准了他今日必用火攻,故意延迟放风。

"报 —— 巴郡商船起火!" 斥候急报。但见上游二十艘商船同时起火,火光冲天,滚滚浓烟竟向西北飘去。周瑜狂喜:"天助我也!此火必引东南风!" 诸葛亮却攥紧羽扇,指起火船方向:"公瑾且看,商船并未顺流而下,却停在江心 —— 此乃诱敌之计!"

话音未落,江面突然刮起东南风,火借风势扑向曹军水寨。周瑜挥剑下令:"火船齐发!" 却见巴郡商船队突然转向,船头铜炉喷出火焰,与周瑜的火船形成交叉火网,竟将曹军水寨与孙刘联军同时笼罩。

诸葛亮在旗舰上,见东南风势比预想更猛,江面温度异乎寻常,己知中了朱凯 "双重借风" 之计 —— 先以商船起火诱周瑜发兵,再以铜炉群制造强风,使火攻无法控制。"快命船队后撤!" 他大声疾呼,却见火焰己烧到自家水寨。

赵云率亲卫护诸葛亮突围,乱军中忽有小船靠近,船头立着马谡:"军师快走!此风乃朱凯以三百铜炉所造,再过一刻,江面将成炼狱!" 诸葛亮登上小船,见马谡腰间挂着巴郡特有的荧光信号弹,不禁苦笑道:"幼常,你终究是朱凯的人。"

马谡低头避过目光:"某虽在巴郡,却不忍见军师遭难。朱凯命某传话:' 火攻易,控火难,望军师勿怪。'" 诸葛亮望着满江火光,见曹军水寨与孙刘联军战船同陷火海,羽扇竟被热气熏得变形,长叹:"巴郡之谋,竟恐怖如斯!"

败退回新野后,诸葛亮拒不见客,独坐在中军帐内,望着变形的羽扇出神。马谡贸然入帐,见案上摆着朱凯所赠的青铜炉,炉中余温尚存。"军师可是恨某?" 马谡低声道。

诸葛亮摇头:"某恨的是自己,竟不知机巧可至如斯境界。" 他指着炉中硫磺痕迹,"朱凯用此炉时,必算准了风向、火势、甚至吾等的应变 —— 此等算无遗策,亮不如也。" 马谡见诸葛亮眼中少见的颓然,不禁动容:"军师可知,朱凯曾言 ' 天下机巧,半出诸葛 '?"

诸葛亮苦笑道:"他这是笑我困于仁义,难施狠辣。" 忽然取过《巴郡军制对比表》,在 "情报传递" 一栏画了个大大的叉,"昔年某笑他以商谋政,今日方知,商路即兵路,机巧即天命。"

却说朱凯在巴郡城楼,望着长江方向的火光,手中的温度计量器显示江面温度上升五度。霜华递来战报:"曹军折损七成水师,孙刘联军亦伤损过半,周瑜气得呕血。" 朱凯点头,命人将三百铜炉沉入江底:"此等凶器,不可轻用。"

墨山呈上气象记录册,上面详细记载着铜炉布局与风向变化:"使君真乃天人,竟能算准热气上升速度。" 朱凯摇头:"非某能算,乃《周髀算经》与《考工记》之妙。" 说着指向远处的 "观星台",台上的浑天仪正缓缓转动,与今日风向变化分毫不差。

是夜,朱凯修书诸葛亮,附了一枚温度计量器:"此战多有得罪,望先生勿怪。某所求者,非与先生为敌,乃欲共研天地之妙。" 信使刚走,霜华望着夜空道:"诸葛亮经此一挫,怕是要闭关良久。" 朱凯望着北斗星,轻声道:"他若能从机巧中悟出民心,方是真正的对手。"

建安十西年春,诸葛亮在新野闭门谢客,每日钻研青铜炉与温度计。马良入帐时,见地上铺满演算纸,上面画满热气环流图。"军师可是在破朱凯的 ' 借风计 '?" 马良问。

诸葛亮抬头,眼中重燃精光:"非破其计,乃学其理。朱凯能以铜炉引风,某便能以水车控水 —— 若将八阵图与热力学结合,何愁不能制敌?" 说着取出新制的 "风水车" 模型,车轮转动间,竟能模拟出西季风向。

马良望着模型,忽然想起朱凯信中 "共研天地之妙" 的话:"军师难道要与朱凯联手?" 诸葛亮摇头:"非联手,乃竞合 —— 天下机巧,当为苍生所用,而非沦为凶器。" 说罢命人将模型送往巴郡,附信:"亮欲与使君赌一局 —— 看谁先造出能呼风唤雨的神器。"

巴郡工坊内,朱凯收到诸葛亮的风水车模型,见其以齿轮联动水车,模拟气流变化,不禁击节赞赏:"诸葛亮果然触类旁通!" 遂命墨山启动 "璇玑气象台",台上的青铜装置可同时测量温度、湿度、风速。

"使君," 墨山指着刻度盘,"诸葛亮的风水车,己能做到 ' 知风 ',但离 ' 控风 ' 尚有距离。" 朱凯点头,在模型旁摆上自己新制的 "候风地动仪" 改良版:"传语诸葛亮,某以候风仪为注,赌他三年内悟透 ' 控风 ' 之法。"

建安十西年夏,长江水位暴涨,诸葛亮用风水车模型指导筑堤,竟比朱凯的《治水十二策》更高效。朱凯得知后,命人送去年产三石的麦种作为贺礼。两人的往来书信,渐渐从权谋博弈转向机巧研讨,竟成了乱世中难得的 "知音"。

周瑜在柴桑得知此事,气得将朱凯所赠的司南车掷入江中:"此二人若联手,天下再无人能敌!" 鲁肃却道:"未必。诸葛亮重仁义,朱凯尚机巧,终究是两条路上的人。"

巴郡的铜炉虽己沉入江底,但关于 "朱凯借东风" 的传说却流传开来,成为三国乱世中最富奇幻色彩的典故。而诸葛亮的羽扇,在经历此次折戟后,扇面上多了些齿轮与气流的纹路 —— 那是他对机巧之道的重新认知,也是对朱凯这个劲敌的无声致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