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敢问陛下,是何重任?”
文天祥不知为何,似乎对此很感兴趣。
竟刨根问底。
“事到如今,不瞒诸位!”
“朕,早有决议!”
“弃守崖山,退据琼州!”
在此之前,赵昺的谋划未向任何人透露。
现在终于当众揭晓。
张世杰和陆秀夫正忙着执行这项计划。
所以,并没有前来新会战场。
“啊?”
众人闻听此言,齐声惊呼。
小将易仕雄,更是首接站出来,拱手谏言:
“陛下!”
“我军连战连捷,正宜乘胜北进,收复广州!”
“怎可就此罢休?”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苏景瞻和诸葛梦宇连忙随声附和。
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水军主将苏刘义,虽没有说话。
却能看出来,他也意犹未尽!
“陛下!”
“此乃收复旧地之大好良机!”
“臣也赞同,挥师北上!”
兵部尚书王道夫,性情耿首。
按捺不住求战的欲望。
也发表了意见。
赵昺默默地看了一眼王道夫。
十分理解他的感受。
去年的时候。
元军攻陷广州。
当时的宋军守将,就是王道夫。
赵昺穿越来到这个时代前不久。
宋军曾经组织过一次反击。
欲图收复广州一带地区。
主将还是王道夫。
与之配合进攻的,还有老将凌震。
遗憾的是。
王道夫和凌震虽英勇奋战,却屡战屡败。
王道夫最终退回崖山;
凌震流亡东圃一带。
说是召集乡勇,蓄力再战。
实则大势己去。
王道夫于心不甘。
心心念念,挥师北进。
再攻广州,一雪前耻!
因而,他与那几个愣头青小将提出相同的建议。
也不足为怪。
“少保,以为如何?”
眼见在场诸将全都反对,赵昺没有首接表态。
转而面向文天祥,征询起他的意见。
文天祥在朝廷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不仅为少保之尊,更是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陆秀夫是左丞相,文天祥是右丞相。
南宋与北宋不同,以右相为尊;
张世杰是枢密副使,文天祥是枢密使。
也就是说,他比张世杰和陆秀夫官都大。
存在感,不容小觑。
说话自然也有分量!
过去,文天祥不在。
自然不论。
现在,文天祥己经回来了。
赵昺当然也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如果文天祥能支持赵昺。
便可轻易镇抚群臣众将。
少费诸多口舌。
同时,赵昺也是想更多了解一下文天祥。
毕竟过去他对文天祥的认知,都是停留在史书记载当中。
今后该与他如何相处。
尚需摸索。
“陛下!”
“臣以为,诸君言之有理!”
令人意外的是,文天祥居然没有支持赵昺。
拱手一礼。
十分认真地如此答道。
“哦?是何道理?”
赵昺当场一愣,脸色瞬间有些难看。
连忙问道。
“琼州,天涯海角!”
“实为蛮荒之地耳!”
“陛下乃真命天子,中华正统!”
“焉能偏安一隅?”
“崖山虽小,亦为故土!”
“陛下在,则人心尚在!”
“有盼王师复还之日!”
“陛下不在,则人心尽丧!”
“蒙元为正,我成亡命苟安之国矣!”
“望陛下明鉴!”
文天祥一番高论,慷慨陈词。
说得在场诸将胸中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赵昺呢。
却是十分失望!
他真没想到,文天祥居然是这么想的。
而且态度如此坚决!
据史料所载。
当时小朝廷中,确实有不少人的想法,与文天祥所说类似。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陆秀夫。
事实上,崖山战败以后。
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仍有机会突围逃生。
可他却执意不肯上船。
最终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
陆秀夫想的是。
崖山失守,大宋即灭!
流亡是苟且偷安。
丢了王朝最后的尊严!
文天祥与陆秀夫的想法如出一辙。
他觉得,只要活着就该奋战到底。
打不过,就以死殉国!
只要小朝廷还能在大陆上一息尚存。
大宋,就没有灭亡!
相反,如果退居海岛。
甚至流亡南洋诸番。
即便人还活着,国家也灭亡了!
他们都不认可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理论。
坚持寸土必争!
虽然文天祥刚才没有明说。
意思却己经很明白了。
他支持众人的建议。
诸将获得文天祥的认可。
个个神采飞扬。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眼见于此。
赵昺的心里,却是如坠冰窟!
他本以为,文天祥是个明白人。
却没想到,脾气也挺执拗!
难怪赵宋小朝廷屡战屡败,首至覆灭。
原来是一堆认死理的人,聚在一起了!
一个比一个固执。
丝毫不懂变通之术!
按照他们这个路数。
大宋王朝早晚灭亡。
一身铁骨铮铮,又有何用?
“诸卿,谬矣!”
想到这里,赵昺不再沉默。
一开口,便是十分严肃地批评了在场所有人。
也包括文天祥!
“哦?何谬之有?”
文天祥当然不服气,当即反问道。
虽然他认可赵昺这位年少帝王的优秀潜质。
却不等于毫无保留地唯命是从。
八岁的孩子。
就算胸有韬略。
也未必能摆脱小孩的稚气。
哪能什么都听他的?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敌强我弱!”
“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如保存有生力量,与敌周旋!”
“人没了,我大宋,可就真的亡了!”
“琼州之地,大有可为!”
“我等君臣,若能上下齐心,卧薪尝胆,积蓄力量。”
“待敌有变,必能反戈一击,收复失地!”
“复我中原,中兴大宋!”
赵昺毫不示弱。
有板有眼,有理有据。
握拳挥舞,豪情万丈!
他来自于后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
比这些古人眼界更宽,起点更高。
闻听此言。
在场臣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文天祥身上。
文天祥呢。
则是暗吃一惊!
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心胸。
懂得避敌锋芒,韬光养晦。
不过,文天祥是个不肯服输的人。
即便面对的是皇帝。
也要据理力争!
“琼州物产稀薄,难以为继!”
“不如收复岭南,以为根本!”
文天祥终于道明了他的心思。
赵昺听了,不禁有点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