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 第29章:唇枪舌剑

第29章:唇枪舌剑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崖山,离大宋灭亡还有十天
作者:
作者高祥轩
本章字数:
4840
更新时间:
2025-06-11

赵昺深深觉得。

民族英雄,其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

的确令人感动!

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

比如文天祥。

大名鼎鼎!

后世,谁敢说个不字?

可现在呢?

赵昺却穿越到古代。

与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首接面对面。

感受也就有些不一样了!

他甚至在某一瞬间。

有点后悔赎回文天祥。

这不是给自己找了个麻烦吗!

当然,这样的念头,只是在赵昺的脑海中转瞬即逝。

他有耐心说服文天祥。

“收复岭南,何以守之?”

赵昺稍微稳定心神。

向文天祥提出尖锐一问。

岭南,指的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一带。

在宋代,称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确实是一块宝地!

比琼州,也就是海南岛。

地域更广,人口更多。

经济也更发达。

如果可能的话,赵昺又怎么会不想要这块疆土?

问题是。

就算你打得下来。

守得住吗?

“我军士气正旺,兵卒敢战!”

“必能坚守险隘,稳固岭南!”

谁料,没等文天祥回应。

王道夫便抢先替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爱卿差矣!”

“此前之胜,皆因水战之利耳!”

“元军不擅水战,却强于陆战。”

“且今非昔比!”

“骑兵纵横驰骋的时代,过矣!”

“彼之战法、武器,均有长足进步。”

“攻城甚利!”

“弃船而登岸,与敌陆上厮杀。”

“实乃自取其短!”

赵昺也不兜圈子。

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元军和宋军的优缺点。

给头脑发热的诸将,浇了一盆冷水。

刚打两场胜仗。

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啦?

必须让他们冷静冷静!

倘若元军真的那么怂。

宋王朝,又何至于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

不能清醒认知敌人的实力。

今后可要吃大亏!

“哼!张、李残部,何惧之有?”

王道夫被赵昺?了回去。

苏刘义冷哼一声,还是有点不服不忿。

“张、李残部,不足为惧!”

“阿里海牙,实力如何?”

“朕料,张李二人,己搬救兵。”

“十天半月,便可至也!”

“苏卿,可有必胜把握?”

赵昺转向苏刘义,目光炯炯地盯着他。

再次发问。

他提到的阿里海牙,是蒙元著名将领之一。

畏兀儿人,十分善战。

这家伙,不久前率军攻占了广南西路,距此很近。

挥师东向。

可谓抬脚就到。

阿里海牙的兵马,比张弘范和李恒多得多。

对宋军来说。

是个强大的敌人!

“有何惧哉?”

“凭坚固守,挫败其军!”

苏刘义也是不肯轻易罢休,还在嘴硬。

其实心里也发虚!

“朕,感佩爱卿,敢战之勇!”

“只是,我军力微,消耗得起吗?”

“蒙元,以天下敌一隅。”

“纵使阿里海牙败北,敌兵亦源源不断!”

“二十万军民,乃我大宋最后之资。”

“空耗损伤,日渐削弱。”

“可持久乎?”

赵昺越说越激动,最后提出尖锐反问。

苏刘义听了,彻底瘪了茄子!

他说的一点没错。

崖山的二十万军民,是大宋王朝最后的资本。

每多牺牲一个人,都是巨大的损失。

另外,粮草和武器装备,虽然现在看似很多,却得不到补充。

用一点就少一点。

坐吃山空!

拿这点本钱,去与财大气粗的蒙元硬碰硬?

就算一开始能占据一些上风,却后继无力。

最终也耗不过他们!

“退据琼州,便可保全?”

赵昺舌战诸将,文天祥半天没说话。

现在,却突然开口了。

他的问题,也很尖锐。

纵然赵昺说的都有道理。

难道守不住广州,就一定能守住琼州?

“琼州,环水之岛。”

“可用水军之利!”

“扬长避短,天险可守!”

赵昺看向文天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坚定答道。

“纵保三年五载,可安长久乎?”

文天祥眼皮一跳,似己有所动容。

却仍然指出了一个漏洞。

元军现在不擅水战。

不代表将来永远都学不会!

如果元军打造并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围岛来攻。

所谓的水战之利。

便不存在了。

小小的琼州,早晚还是守不住啊!

“若据广州,可安三年五载乎?”

赵昺以一句反问,回应了文天祥的质疑。

文天祥是个明白人。

赵昺所说的那些道理,他岂能不懂?

只是他压抑得太久了,渴望胜利。

更渴望早日实现复兴王朝的大业!

难免有点急功近利。

其实他知道,即便攻占广州,甚至拿下整个岭南。

只要忽必烈调集更多元军前来围攻。

别说三年五载。

一年都顶不住!

因而,文天祥沉默了。

他也在反思自己过去的想法,究竟是对是错。

忽然,文天祥想起了曾经的宰相陈宜中。

这家伙,当初主张小朝廷迁居海外。

苟且求存,卧薪尝胆。

以待来日。

却被自己严厉批判为临阵脱逃,胆小怯懦。

如今,小皇帝赵昺的想法,竟与陈宜中惊人相似。

若在当初,文天祥绝不可能接受。

但经历了战败被俘,又死里逃生的曲折之后。

他的想法也开始动摇了!

“朕有信心,数载之内,打造强兵!”

“蒙元,异族耳!”

“胡虏无百年之运!”

“汉人不堪其辱,必将有变。”

“此乃民心所向!”

“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驱逐鞑虏,复我中华,指日可待!”

眼见文天祥沉默了,诸将官也不再吭声。

赵昺环视众人,又发表了一番慷慨之词。

这番话,很是提气!

既是对未来的分析与展望。

也是给群臣诸将加油鼓劲。

“朕,感念诸卿,以死报国之志!”

“然死不足惧,却足惜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量力而枉死,只可令亲者痛,仇者快!”

“岂不可惜?”

最后,赵昺又话锋一转。

语重心长地劝慰众人一番。

这话,暗含深意。

实则是在批评文天祥等人脑子一根筋。

总觉得死能解决一切!

人都死了,还谈何实现理想和目标?

总想着以死殉国。

却不想想,如何在不死的前提下实现目标。

岂不本末倒置?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众人至此,方才茅塞顿开。

拱手致礼,齐声应道。

唯有文天祥例外。

似乎仍有疑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