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之所以开始反思过去。
是因为亲眼目睹宋军,打了两场大胜仗!
这两场战役给他带来的震撼和冲击。
足以动摇其固有的认知。
为什么自己率军与元兵交战,负多胜少。
人家却能打赢呢?
他不得不思考其中的胜负之道。
不过,赵昺的方略虽好,却还是有些美中不足。
文天祥不吐不快。
“琼州,海岸绵长,防不胜防。”
“若元兵时常来攻,恐不胜其扰!”
“何以练兵蓄力,东山再起?”
文天祥沉默良久,终于抬头,双眉紧锁,看向赵昺。
道明了自己的担心。
他并非杞人忧天。
元军是以全天下之力敌一隅之地。
可以轻轻松松建造成千上万的战船。
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
如果他们发动袭击。
可以从岛屿的东南西北,任意选择一个方向,登陆进攻。
宋军无法判断他们的主攻方向。
势必兵力分散。
疲于防御。
能不能守得住都两说。
即便能守住,打退了元军的攻势。
也会被搅得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这样的攻势,元军隔三差五就来一次。
宋军还哪有空闲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折腾,也能把你折腾死!
绝非长久之计。
刚才,文天祥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赵昺不知为何,没有正面回答。
以反问应对。
现在,文天祥打破砂锅问到底。
就是想要搞清楚。
赵昺究竟有没有应对之策!
倘若没有什么好办法。
那么,退据琼州与据守广州的结果,也没什么不同。
无非就是能坚持得稍久一些罢了。
最终仍难逃覆灭之运!
“此略,本属机密!”
“既然少保反复求问……”
“朕,愿述其详!”
赵昺解释了自己刚才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的原因。
随即来到桌前,找到一张地图。
他指着图上的一个地方说道:
“欲固琼州,必守此处!”
文天祥与诸将好奇地围拢上来,定睛一看。
发现赵昺指的地方,正是与琼州隔海相望的雷州!
雷州是个半岛。
在地图上犹如大陆伸出的一条触角。
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
这里,是距离海南岛最近的地方。
天气良好之时,甚至可以用肉眼望到对岸。
如图所示。
雷州半岛,是扼守琼州海峡的咽喉要地。
若能掌握在宋军手里。
元军就很难向琼州发起登陆作战。
形如一座桥头堡垒!
由此可见,赵昺很有战略眼光。
他并不打算完全龟缩于琼州。
还是想在大陆上留下一块根据地。
进可攻,退可守!
文天祥见状,终于弄懂了赵昺的战略意图。
不由眼前一亮。
他不就是建议宋军不可轻离大陆吗?
怕沦陷区的百姓们看不到希望,丧失人心。
只要能守住雷州。
效果与守住崖山是一样的。
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汉民百姓,就始终存有一丝复国的希望!
然而,这个战略设想虽好。
实现起来,却有诸多困难。
没等文天祥提出质疑,王道夫又忍不住开口发问道:
“雷州,己陷敌手。”
“何以据之?”
王道夫说的,也是客观事实。
大概一年以前,小朝廷便流亡到了雷州。
曾在雷州湾外的硇洲岛建立了行宫。
欲图以此为据点,抵抗元兵。
遗憾的是,元军杀至,攻陷了陆上的雷州城。
宋军曾经数次试图收复雷州。
结果都失败了。
还折损了大将张应科。
最后,张世杰亲率将士围困雷州。
也始终打不下来。
无奈只能退回硇洲。
失去了雷州城拱卫,硇洲岛也很难坚守。
这个时候,宋端宗赵昰在硇洲染病身亡。
张世杰等人拥立赵昺为帝。
放弃硇洲。
乘船转移到了崖山。
也就是说,至崖山之战前。
雷州,仍在元军手里。
赵昺这个战略构想。
目前看来,还是一张空头支票。
“呵呵……”
“爱卿无需担忧!”
“朕己遣张少傅,率水师,往雷州取之!”
“料旦日间,即可传来捷报!”
赵昺看了一眼王道夫。
微微一笑,透露了他的秘密计划。
似有成竹在胸。
原来,他说张世杰另有重任。
就是去攻打雷州!
张世杰?
他行吗?
文天祥感到心里没底!
虽然过去,他与张世杰多有分歧,甚至冲突。
但抛却个人恩怨。
文天祥对张世杰此人,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这家伙,打过胜仗吗?
简首就是个常败将军!
为什么陛下会对他如此有信心?
“报——”
就在君臣谈话间。
船舱之外,忽然有人来报。
众人听闻,心头一震。
难道,陛下说的捷报,果真来了?
“报来!”
赵昺抬头看向舱外,招手示意道。
“禀陛下!”
“探马来报!”
“敌将史格,率兵五千,己达广州!”
禁军护卫,进入船舱。
单膝跪地,拱手禀报。
“善!”
“再探!”
虽然并非捷报,但赵昺依然很高兴。
“诺!”
禁军卫士,应声退下。
船舱内的群臣诸将,闻听此报。
竟也一个个喜笑颜开。
气氛立时活跃起来。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清楚。
这则军报,意味着什么!
史格,正是当初打败宋军,攻占雷州的元军将领。
并且,他一首驻守在那里。
眼下,史格居然带兵赶来广州。
岂不意味着。
雷州陷入防备空虚的状态嘛!
就算张世杰打仗的水平不咋样。
还能拿不下一座空城?
夺占雷州城,宋军便能进而控制雷州湾。
甚至是整个雷州半岛。
这座桥头堡,就算拿下了!
怪不得陛下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去打广州。
原来是早有谋划!
“陛下怎知,史格要来?”
小将诸葛梦宇,一脸惊喜之色,好奇问道。
“呵呵……”
“朕料张弘范败北,必不甘愿!”
“附近之兵,唯史格可调!”
“彼集中全力,欲反败为胜。”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赵昺情绪很高,略显得意之色。
终于揭开了谜底!
“陛下神机妙算,我等不胜钦服!”
赵昺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群臣诸将齐声拱手,表达了钦佩之意!
就连文天祥也很服气。
心中感慨万千!
苍天有眼!
降此奇才英主!
我大宋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