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魏家灶房的油灯亮到很晚。
梁舒当机立断销毁隐患,所有可能被掺了“料”的芋泥南瓜泥,全部倒掉喂猪(猪吃了少量生芋渣没事,但人不能冒险)。一点都不能留!
从明日起,所有原料(山芋、南瓜)的清洗、削皮、蒸煮、捣泥、调馅、压模等核心工序,全部移到内屋进行!门窗紧闭,非核心家人不得靠近。魏河负责全程警戒。
还要改变流程不再提前大量备好成品泥料。改为每天凌晨现蒸现捣现调馅,确保新鲜,也减少被人动手脚的时间窗口。
最关键的是“魏山,你明天一早,去镇上杂货铺,买一小包碱面回来。”梁舒吩咐道。
“碱面?”魏山不解,“那玩意儿又苦又涩,干啥用?”
“自有用处。”梁舒没多解释,眼神深邃。
第二天,魏家的点心摊照常出摊。金灿灿的“金玉满堂”依旧,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魏家装芋泥南瓜泥的大陶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盖得严严实实的小瓦罐。梁舒和魏河的动作也更快,一人压模,一人立刻将点心摆上摊位,几乎没有停留。
果然,那个卖炊饼的赵老六,装作不经意地在摊位附近转悠了好几圈,眼神一个劲儿往魏家放原料的地方瞟,却什么也看不到,急得抓耳挠腮。
中午时分,生意正忙。刘寡妇挎着个篮子,也挤到了摊位前,脸上堆着假笑:“哎哟,魏家嫂子,生意真好!给我也来两个元宝尝尝?图个吉利!”她眼睛滴溜溜地往梁舒手边的小瓦罐和压模工具上扫。
梁舒脸上笑容不变,麻利地用桑叶包了两个“金玉满堂”递给她:“刘婶子,承惠两文。”
刘寡妇付了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张嘴就咬了一大口!她等着那熟悉的、被她掺了料的生涩味道出现,好趁机嚷嚷起来败坏魏家名声!
然而,预想中的怪味没有出现!入口依旧是那细腻、软糯、香甜的熟悉滋味!甚至…似乎比之前更油润更顺滑了些?
刘寡妇愣住了,嚼也不是,咽也不是,表情像吞了只苍蝇。
梁舒看着她,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刘婶子,味道如何?可还合口?这点心啊,秘方里加了点‘新料’,提香增滑,费了我好大心思呢。”她特意加重了“新料”两个字。
刘寡妇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支吾了两声,捏着剩下的点心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
“嫂嫂,你加啥‘新料’了?真比之前还好吃?”收摊回家的路上,魏山忍不住问。连他都觉得今天的点心口感更好了点。
梁舒从怀里掏出那个装碱面的小纸包,晃了晃:“就这个,一点点碱面。蒸芋头南瓜时,水里加一点点,能去土腥气,让泥更细腻油润。更重要的是,”她压低声音,“碱面遇水发热,如果真有人再往生料里掺生粉或者生芋渣,那点碱面就能让泥料迅速变色、结块!当场就能抓现行!”
魏河和魏山恍然大悟,看向梁舒的眼神充满了佩服。这招,既提升了点心品质,又设下了反制陷阱,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