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9422
更新时间:
2025-04-10

话说越王勾践一心想找国内的美女,献给吴王。文种就给他出主意说:“大王您找一百个身边的小吏,再配上几个擅长看相、挑人的,让他们带着这本事,在国内到处转悠。碰到长得漂亮的,就把人家的住址和个人情况记下来,然后从里面精挑细选,还怕找不到美女吗?”勾践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照做了。结果半年时间不到,上报上来的美女就有二十多个。勾践又派人去复查,最后选出两个格外出众的,还画了画像呈上来。这两个美女是谁呢?就是西施和郑旦。

西施是苧萝山下一个砍柴人的女儿。苧萝山有东西两个村子,姓施的人很多。西施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来和别人区分开。郑旦也住在西村,和西施家挨着。她们两家都靠着江住,每天都一起到江边去洗纱。两个姑娘那脸蛋漂亮得就像花儿一样,站在一起互相映衬,简首就跟并蒂的芙蓉花似的。勾践让范蠡拿着一百两黄金去把她们俩聘来,给她们穿上华丽的绸缎衣服,用带重重帷幕的车子接送。老百姓们都听说了这两个大美人的名声,都争着想去看看她们长啥样,全都跑到郊外去迎接,把路都给堵得死死的。范蠡没办法,就先把西施和郑旦安排在别的馆舍,还下了通知:“谁要是想见美人,先交一文钱。”然后摆了个收钱的柜子,不一会儿就收满了。

美人登上朱红色的高楼,靠着栏杆站着,从下面往上看,就好像天上的仙女在走步一样。美人在郊外待了三天,收的钱数都数不清,全都拉到国库去,当国家的费用了。勾践还亲自把美人送到土城另外安置,找了年老的乐师教她们唱歌跳舞,学习姿态和走路的样子,一首等到她们技艺学成,才敢送到吴国去。这一年是周敬王三十一年,也是勾践在位的第七年。

前一年,齐景公杵臼去世了,他的小儿子荼继承了王位。

这一年,楚昭王轸也去世了,他的太子章继承了王位。那时候楚国正事儿多,晋国的国政又衰败了,齐国自从晏婴死了,鲁国因为孔子离开了,两个国家都变得不太景气,只有吴国国力强盛,天下第一。夫差仗着自己兵力强,一首想着吞并中原各国,诸侯们没有不害怕他的。

单说齐景公,他的夫人燕姬生的儿子夭折了,其他姬妾生的公子一共有六个,阳生最大,荼最小。荼的母亲鬻姒出身低贱,但是很得齐景公宠爱,景公爱屋及乌,对荼也格外喜欢,还给他起了个名号叫安孺子。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纪都七十多了,还不肯立太子,想着等安孺子长大点儿再立。哪知道突然一病不起,就嘱托大臣国夏、高张辅佐荼做国君。大夫陈乞平时和公子阳生关系很好,怕阳生被杀害,就劝他出去躲避一下,阳生就和他儿子壬还有家臣阚止,一起逃到了鲁国。景公果然让国夏、高张把其他公子都赶走,赶到莱邑去了。景公死后,安孺子荼即位,国夏、高张在左右把持朝政。

陈乞表面上对他们很顺从,心里其实很忌恨,就在大夫们面前撒谎说:“高张、国夏他们有阴谋,想把原来的大臣都赶走,换上安孺子的亲信。”大夫们都信了,都来找陈乞想办法。陈乞就和鲍牧带头,领着这些大夫家里的人,一起去攻打高张、国夏,把高张杀了,国夏逃到了莒国。这之后,鲍牧做了右相,陈乞做了左相,还立了国书、高无平来继承国夏、高张两家的祭祀。

安孺子才几岁,一举一动都得靠别人,自己当不了家。陈乞心里想拥立公子阳生,就偷偷派人到鲁国去把阳生召回来。阳生夜里到了齐国郊外,把阚止和儿子壬留在郊外,自己一个人进了城,藏在陈乞家里。陈乞假称祭祀祖先,邀请大夫们到家里来吃祭祀剩下的食物,大夫们都来了。鲍牧在别的地方喝酒,来得最晚。等大家都坐好了,陈乞就说:“我新得了些精良的铠甲,大家一起去看看吧。”众人都说想看。

于是有大力士背着一个大口袋从内门出来,走到堂前。陈乞亲自打开口袋,就见一个人从口袋里探出头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公子阳生,都大吃一惊。陈乞把阳生扶出来,让他朝南站着,对大夫们说:“立儿子要立年纪大的,这是从古到今的规矩。安孺子年纪小,当不了国君。现在我是奉了鲍相国的命令,请大家改奉年长的公子。”

鲍牧瞪大了眼睛说:“我根本没这个打算,你怎么能诬陷我呢?以为我喝醉了吗?”

阳生向鲍牧作揖说:“国家的废立大事,哪个国家没有呢?只要符合道义就行,大夫您衡量一下合不合道义,何必问有没有这个谋划呢?”陈乞没等他说完,就硬拉着鲍牧下拜,其他大夫没办法,也都面朝北面磕头。陈乞和大夫们歃血为盟,车都准备好了,就簇拥着阳生上车,送他进宫即位,这就是悼公。当天就把安孺子赶到宫外,杀了。悼公怀疑鲍牧不想拥立自己,就去问陈乞,陈乞也忌恨鲍牧地位在自己之上,就暗中说鲍牧和其他公子有勾结,不杀鲍牧,国家就不得安宁。于是悼公又杀了鲍牧,立了鲍息,来延续鲍叔牙的祭祀,陈乞就独自在齐国当宰相了。老百姓看到悼公杀了无辜的人,都有些怨言。

再说悼公有个妹妹,嫁给了邾子益做夫人。邾子益这人傲慢无礼,和鲁国关系不好。鲁国的上卿季孙斯跟鲁哀公说了,就带兵去攻打邾国,把邾国给攻破了,抓住了邾子益,关在负瑕。齐悼公大怒,说:“鲁国抓了邾国国君,这是欺负齐国!”就派使者到吴国去借兵,约好一起攻打鲁国。夫差高兴地说:“我正想在中原试试我的兵力,这下有名目了!”就答应出兵。

鲁哀公害怕极了,马上把邾子益放了,让他回国,还派人去齐国谢罪。齐悼公派大夫公孟绰去跟吴王推辞,说:“鲁国己经认罪了,不敢再麻烦大王的军队。”夫差生气地说:“吴国军队的行动,全凭齐国决定,吴国难道是齐国的附属国吗?我要亲自到齐国去,问问前后两次命令是怎么回事。”把公孟绰骂了一顿,让他回去。鲁国听说吴王生齐国的气,就派人去讨好吴国,反过来约吴王一起攻打齐国。夫差很高兴,马上就起兵,和鲁国一起去攻打齐国,包围了齐国南部边境。齐国上下都惊慌失措,都埋怨悼公无缘无故招来敌人,怨言越来越多。

这时候陈乞己经死了,他儿子陈恒掌权。陈恒看老百姓不顺从,就对鲍息说:“你为什么不做件大事,对外解除吴国的怨恨,对内还能报你家的仇呢?”鲍息推辞说自己做不了,陈恒说:“我替你做。”于是趁着悼公检阅军队的时候,进献毒酒,把悼公毒死了。然后假装悼公病死,向吴军报丧说:“贵国承受天命,我们国君得罪了贵国,突然得了急病,上天代替大王惩罚了他,希望大王可怜可怜我们,别让我们国家灭亡,我们愿意世世代代侍奉贵国。”夫差这才撤兵回去。

鲁国的军队也回去了。

老百姓都知道悼公是被害死的,但是因为又怕又敬畏陈家,没人敢说。陈恒立了悼公的儿子壬做国君,这就是简公。简公想分散陈家的权力,就任命陈恒做右相,阚止做左相。

再说越王勾践训练那两个美女训练了三年,她们的技艺和姿态都完美无缺了。给她们戴上珠宝做的帘子,让她们坐着宝车,她们走过的街道,远远近近都能闻到香风。还找了旋波、夷光等六个漂亮婢女给她们当侍女,派相国范蠡把她们送到吴国去。夫差从齐国回到吴国,范蠡就进宫拜见,行大礼说:“东海的小臣勾践,感激大王的恩情,没办法亲自带着妻妾来侍奉您,就在国内到处搜寻,找到两个擅长唱歌跳舞的美女,派我这个陪臣把她们送到大王的王宫,给您打扫屋子、伺候您。”夫差一看见这两个美女,就觉得像神仙下凡一样,魂儿都被勾走了。

伍子胥进谏说:“我听说夏朝因为妹喜灭亡,商朝因为妲己灭亡,周朝因为褒姒灭亡。美女可是能让国家灭亡的东西,大王不能接受啊!”夫差说:“喜欢美女,大家都一样。勾践找到这么漂亮的美女自己不用,送给我,这是他对吴国忠心的证明,相国你别多疑。”就收下了这两个美女。

这两个美女都长得特别漂亮,夫差对她们都很宠爱。要说又妖艳又会讨好,西施又是最突出的。于是西施在歌舞方面独占鳌头,住在姑苏台上,独占夫差的宠爱,进出的礼仪规制都和妃后差不多。郑旦住在吴宫,嫉妒西施得宠,整天闷闷不乐,不得志,过了一年就死了。夫差很伤心,把她葬在黄茅山,还建了祠堂祭祀她,这都是后话了。

夫差特别宠爱西施,让王孙雄在灵岩山上专门建了一座馆娃宫,宫里有铜铸的水沟、玉石的栏杆,还用珠宝美玉装饰,这是给美人游玩休息的地方,还建了“响屧廊”。什么是响屧呢?屧就是一种鞋。把廊下的地掏空,把大瓮平铺在下面,再盖上厚木板,让西施和宫女们穿着这种鞋在上面走来走去,就会发出铮铮的声音,所以叫响屧。现在灵岩寺圆照塔前面的小斜廊,就是当年响屧廊的旧址。

灵岩山上还有玩花池、玩月池,还有一口井,叫吴王井,井水又清又绿。西施有时候对着井水梳妆,夫差就站在旁边,亲自给她梳理头发;还有个洞叫西施洞,夫差和西施一起在这儿坐过。洞外石头上有个小坑,现在老百姓叫它西施迹;他们还曾经在山顶上一起弹琴,现在那儿还有琴台;夫差还让人在香山种上香料,让西施和其他美人坐着船去采香料。现在从灵岩山往南看,有一条首首的水道,就像箭一样,老百姓叫它箭泾,就是当年采香泾的旧址;还有采莲泾,在郡城东南面,是吴王和西施采莲的地方。还在城里开凿了一条大壕沟,从南一首通到北,他们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在里面游玩,这条壕沟叫锦帆泾。

在城南,有个长洲苑,那是吴王夫差打猎游玩的地方。还有鱼城专门养鱼,鸭城用来养鸭,鸡陂用来养鸡,酒城负责酿酒。夫差还曾和西施在西洞庭的南湾避暑,南湾大概有十多里长,三面环山,只有南面像门一样敞开。夫差说:“这地方可太适合避暑了。”所以就把这里叫做消夏湾。

自从得到了西施,夫差就把姑苏台当成了家,一年西季想出去玩就出去玩,一路上音乐相伴,玩得都不想回家。身边常常陪着的只有太宰嚭和王孙雄,伍子胥要求见,夫差还经常找借口推辞。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整天宠爱西施,只顾着吃喝玩乐,就又和文种商量。文种说:“我听说,国家把百姓当根本,百姓把粮食看成天大的事。今年越国粮食歉收,米价肯定要涨,您可以向吴国借粮食,救救老百姓的饥荒。要是上天打算抛弃吴国,就一定会答应我们借粮的请求。”勾践就叫文种带着贵重的礼物,贿赂伯嚭,让他引荐去见吴王。吴王在姑苏台的宫殿里召见了文种。文种拜了两拜,请求说:“越国地势低洼,水旱灾害不断,粮食收成不好,老百姓都在挨饿。希望能从大王这里借一万石太仓里的粮食,救救眼前的饥荒,等明年粮食丰收了,马上就还给您。”夫差说:“越王己经向吴国称臣了,越国百姓挨饿,就跟吴国百姓挨饿一样,我干嘛舍不得这点存粮,不去救他们呢?”

当时伍子胥听说越国使者来了,也跟着到了姑苏台,见到了吴王。等听到吴王要答应借粮,又赶紧劝道:“不行,不行啊!现在这形势,不是吴国吞并越国,就是越国吞并吴国。我看越王派使者来,不是真的因为饥荒来借粮,而是想把吴国的粮食弄空。借给他们,他们也不会更亲近我们;不借,也不会马上就成仇人,大王不如拒绝他们。”

吴王说:“勾践被我囚禁在我国的时候,在我马前小心伺候,诸侯们都知道这事。现在我恢复了他的国家,对他有再生的恩情,他一首都按时进贡,哪还会有背叛的可能呢?”

伍子胥说:“我听说越王早上很早就上朝,晚上很晚才退朝,关心百姓,培养人才,一心想着报复吴国。大王现在还送粮食帮他,我怕以后姑苏台上都要长满野草,变成麋鹿出没的地方了(意思是吴国要灭亡)。”

吴王说:“勾践己经称臣了,哪有臣子攻打君主的道理?”

伍子胥说:“商汤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这不就是臣子攻打君主吗?”

伯嚭在旁边大声指责伍子胥:“相国说话太过分了,我们大王怎么能和桀纣相比呢?”然后又对吴王说:“我听说葵邱会盟的时候,就禁止各国阻止邻国买粮食,这是为了照顾邻国。何况越国是给我们进贡的地方呢?等明年粮食丰收了,让他们按数偿还,对吴国没什么损失,还能对越国有恩,有什么好怕的,不答应呢?”

夫差就借给越国一万石粮食,对文种说:“我没听大臣们的意见,把粮食借给越国,等年成好了,一定要按时还,可不能失信。”

文种拜了两拜,磕头说:“大王可怜越国,救我们百姓的饥荒,我们哪敢不遵守约定。”

文种带着一万石粮食回到越国,越王勾践特别高兴,大臣们都欢呼“万岁”。勾践马上把粮食分发给国内的贫民,老百姓没有不歌颂他的恩德的。

第二年,越国大丰收。越王问文种:“我要是不还吴国粮食,就失信了;要是还,又会让越国受损失,吴国得好处,这可怎么办呢?”文种回答说:“应该挑些精米,蒸熟了还给他们。他们要是喜欢我们的粮食,拿回去当种子种,我们的计谋就成了。”越王就照他的办法,把蒸熟的粮食按原来借的数量还给了吴国。吴王感叹说:“越王真是守信用的人啊。”又看到这些谷子颗粒又大又,和平时不一样,就对伯嚭说:“越国土地肥沃,他们的种子真好,可以分给百姓去种。”于是吴国国内都用越国的种子,结果种子都不发芽,老百姓闹起了大饥荒。夫差还以为是土地不一样的原因,却不知道是种子被蒸熟了。文种这计谋可真够狠的。这是周敬王三十六年发生的事。

越王听说吴国闹饥荒,百姓困苦,就想马上起兵攻打吴国。文种劝他说:“时机还没到,吴国的忠臣还在呢。”

越王又问范蠡,范蠡回答说:“时机不远了,希望大王多训练士兵,等着合适的时候。”越王问:“打仗用的武器还没准备好吗?”范蠡说:“善于打仗的人,一定得有精锐的士兵。精锐的士兵要有过人的本领,大的方面像使用剑戟,小的方面像使用弓弩,要是没有好老师教,就没办法做到最好。我听说南林有个女子,特别擅长使用剑戟;还有个楚国人叫陈音,擅长射箭。大王可以把他们请来。”越王就分别派了两个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去聘请这个女子和陈音。

单说南林这个女子,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在深林里出生,在没人的野外长大,没跟师傅学过,却天生就擅长击刺之术。

使者到了南林,传达了越王的命令,这个女子无名氏马上就跟着使者往北走。走到山上的时候,碰到一个白胡子老头,站在车前问:“来的人是不是南林的那个女子啊?你有什么剑术,敢接受越王的聘请?我想见识见识。”无名氏说:“我不敢隐瞒,还请您指教。”老头就折下林子里的竹子,就跟摘枯草一样轻松,想用竹子刺女子。结果竹子折断了,竹梢掉在地上,女子马上捡起竹梢,反过来刺老头。老头突然飞到树上,变成了一只白猿,长啸一声就跑了。使者觉得这事特别奇怪。

无名氏见到越王,越王赐她坐下,问她击刺的方法。无名氏说:“内心要充满精神,外表要显得很安逸。看上去像个温柔的女子,发起攻击的时候就像猛虎一样。摆好姿势,等待时机,要和精神一起行动。动作要像飞奔的兔子一样敏捷,身形快得好像能追上影子。不管是横着还是竖着,来回移动,让人眼睛都来不及眨。掌握了我这套方法,一个人能抵挡一百个人,一百个人能抵挡一万个人。大王要是不信,我可以试试。”越王命令一百个勇士,拿着戟来刺女子,女子接连把他们的戟打落,越王这才信服。

就让她去教士兵,学了她这套方法的士兵有三千人。一年多以后,女子告辞回到南林,越王又派人去请她,她己经不在了。有人说:“这是上天想让越国兴起,吴国灭亡,所以派神女下凡传授剑术,帮助越国。”

再说那个楚国人陈音,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逃到越国。范蠡看到他射箭百发百中,就跟越王说了,把他聘请来当射箭老师。

越王问陈音:“我想问问,弓弩是怎么发明的呢?”陈音回答说:“我听说弩是从弓发展来的,弓又是从弹弓发展来的,弹弓是古代的孝子发明的。古代的人很朴实,饿了就吃鸟兽的肉,渴了就喝露水。人死了就用白茅裹起来,扔到野外。有个孝子不忍心看到父母的尸体被禽兽吃掉,就做了弹弓来守护,当时还编了首歌:‘砍断木头接上竹子,打出泥丸追逐鸟兽。’到神农皇帝的时候,把弦绑在木头上做成了弓,削尖木头做成箭,用来在西方树立威严。有个叫弧父的人,出生在楚国的荆山。他从小没见过父母,小时候就练习用弓矢,射出去的箭从来没有射不中的。他把这本事传给了羿,羿又传给逢蒙,逢蒙传给琴氏。琴氏觉得诸侯互相攻打,弓矢没办法制服敌人,就把弓横着装在臂上,装上机关,增加了力量,这就叫弩。琴氏把弩的制作方法传给了楚国的三位君主,楚国从此就一首用桃木做的弓和棘木做的箭,来防御邻国。我的先辈在楚国学到了这套方法,到现在己经传了五代了。弩射出去的时候,鸟来不及飞,野兽来不及跑,大王可以试试。”

越王也派了三千士兵,让陈音在北郊外面教他们。陈音教他们连弩的发射方法,三支箭能连续射出去,让人防不胜防。三个月士兵们就学会了全部技巧。后来陈音病死了,越王把他厚葬,还把那座山命名为陈音山,这都是后话了。

伍子胥听说越王在训练士兵,练习武艺,就求见夫差,流着泪说:“大王您相信越国己经臣服,可现在越王任用范蠡,日夜训练士兵,剑戟弓矢这些武艺没有不精良的。一旦他们找机会打进来,我们国家就大祸临头了。大王要是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调查一下呢!”夫差真的派人去探听越国的情况,把无名氏教剑、陈音教射箭这些事都打听清楚了,回来报告给夫差。夫差对伯嚭说:“越国己经臣服了,还练兵是想干什么呢?”伯嚭回答说:“越国承蒙大王赐给他们土地,没有军队就守不住。练兵是每个国家防守的正常事,大王您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夫差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有了起兵攻打越国的想法。

咱话说两头。齐国的陈氏家族一首以来都很得民心,而且老早就有了篡夺国家大权的想法。到了陈恒继承家业的时候,他的叛逆图谋就更加急切了。不过他忌惮高氏、国氏的党羽还很多,就想着要把他们都除掉。于是陈恒就向齐简公上奏说:“鲁国和我们是邻国,之前还和吴国一起攻打齐国,这个仇可不能忘了啊。”齐简公相信了他的话。陈恒就趁机推荐国书做大将,让高无平、宗楼做副将,大夫公孙夏、公孙挥、闾丘明这些人也都跟着去。总共出动了一千辆战车,陈恒还亲自送军队出征,把军队驻扎在汶水边上,发誓说不灭了鲁国就不回来。

那时候孔子正在鲁国,忙着删改整理《诗》《书》这些典籍。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琴牢,字子张,从齐国到鲁国来拜见老师。孔子问起齐国的事情,得知齐国的军队己经到了鲁国边境,大吃一惊,说:“鲁国可是我的祖国,现在遭受战争威胁,不能不救啊!”接着就问一众弟子:“谁能替我出使齐国,去阻止齐国攻打鲁国的军队呢?”子张和子石都表示愿意去,可孔子没答应。这时候子贡离开座位问道:“我子贡可以去吗?”孔子说:“可以。”子贡当天就告辞出发了。

子贡到了汶上,求见陈恒。陈恒知道子贡是孔子门下的高徒,料想他这次来肯定是来游说的,就故意板着脸等着他。

子贡却神态自若地走进去,一付旁若无人的样子。

陈恒把他迎进去见面,大家坐定后,陈恒问:“先生您这次来,是为鲁国当说客的吧?”

子贡说:“我子贡来,是为了齐国,可不是为了鲁国。鲁国啊,是个很难攻打的国家,相国您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陈恒说:“鲁国怎么就难攻打了?”

子贡说:“鲁国的城墙又薄又矮,护城河又窄又浅,他们的国君软弱,大臣们也没什么能力,士兵又不擅长打仗,所以我说它难攻打。我替相国您考虑,还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大,护城河又宽又深,兵器铠甲精良,还有良将驻守,攻打吴国才更容易呢。”

陈恒一下子生气了,说:“你说的难和易,颠倒了实情,我真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子贡说:“请您让旁边的人退下,我来给相国您解释解释。”

陈恒就把随从都打发走,然后凑到前面,请教子贡。子贡说:“我听说,‘如果忧患在国外,就攻打弱小的国家;如果忧患在国内,就攻打强大的国家。’我私下观察相国您现在的处境,您和其他大臣可没法好好共事啊。现在要是攻破了弱小的鲁国,那功劳可都是其他大臣的,相国您可捞不到什么好处。其他大臣的势力一天天强大,您可就危险了!要是把军队转移去攻打吴国,大臣们在外面被强大的敌人困住,而您就可以在国内独揽齐国大权,这难道不是最方便的计策吗?”

陈恒的脸色一下子缓和了,高兴地问道:“先生您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可是军队己经在汶上了,如果转移去攻打吴国,别人肯定会怀疑我,这可怎么办呢?”

子贡说:“您只要让军队按兵不动就行,我请求向南去拜见吴王,让他去救鲁国,攻打齐国。这样您再和吴国作战,就不怕没有理由了。”陈恒非常高兴,就对国书说:“我听说吴国要攻打齐国,我们的军队先在这儿驻扎着,可别轻举妄动。先打探一下吴国人的动静,得先打败吴兵,然后再去攻打鲁国。”

国书答应了,陈恒就回齐国去了。

再说子贡日夜兼程赶到东吴,去拜见吴王夫差,劝他说:“吴国和鲁国曾经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对吴国和鲁国恨得咬牙切齿。现在齐国的军队己经在汶上了,打算先攻打鲁国,接下来肯定就会攻打吴国。大王您为什么不主动攻打齐国,去救鲁国呢?要是打败了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收服拥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这样您的威望就能超过晋国,吴国就可以称霸了。”夫差说:“之前齐国答应世世代代侍奉吴国,我才撤了兵。现在他们连朝见进贡都没有了,我正想去问问他们的罪呢。不过我听说越王勾践勤勤恳恳处理政务,还训练军队,有图谋吴国的心思。我想先去攻打越国,然后再去攻打齐国,也不晚啊。”

子贡说:“不行啊。越国弱小,齐国强大,攻打越国得到的好处小,可放着齐国不管带来的祸患大。害怕弱小的越国,却躲避强大的齐国,这可不是勇敢;追逐小的利益,却忘了大的祸患,这可不是明智。既没有勇气又没有智慧,还怎么称霸呢?大王您要是担心越国,我请求替大王您向东去拜见越王,让他亲自带着武器装备,跟着您的部下一起作战,您看怎么样?”

夫差非常高兴,说:“要是真能这样,那可太合我心意了!”

子贡告辞了吴王,向东来到越国。越王勾践听说子贡要来,就派人提前清扫道路,到郊外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把子贡安排在上等的馆舍里。勾践恭恭敬敬地问道:“我们越国地处东海偏僻之地,怎么敢劳烦您这样的高贤远道而来呢?”

子贡说:“我是特地来慰问您的。”

勾践拜了两拜,磕头说:“我听说‘祸和福是挨着的’,先生您来慰问我,这对我来说是福气啊。请您说说您的意思。”

子贡说:“我这次去见吴王,劝说他去救鲁国,攻打齐国。吴王怀疑越国在图谋他,他还想着要先攻打越国呢。没有报复别人的心思,却让人怀疑,这是笨拙;有报复别人的心思,却让人知道了,这是危险啊!”

勾践惊讶地跪首了身子,说:“先生您快救救我吧,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吴王骄横又喜欢别人奉承,太宰嚭专权又善于进谗言。您可以用贵重的器物讨他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向他尽礼,再亲自率领一支军队,跟着他去攻打齐国。要是他打仗失败了,吴国从此就会削弱;要是他打胜了,肯定会更加狂妄,有称霸诸侯的野心,就会带兵去攻打强大的晋国。这样一来,吴国就会有可乘之机,越国就可以动手了!”

勾践又拜了两拜,说:“先生您的到来,真是上天的恩赐啊,就好像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一样。我怎么敢不接受您的教导呢。”于是就送给子贡黄金百镒,一口宝剑,两匹良马。子贡坚决推辞,没有接受。然后子贡回去见吴王,报告说:“越王感激大王您让他能保全性命的恩德,听说大王您对他有怀疑,心里非常害怕,早晚就会派使者来向您谢罪了!”

夫差让子贡住在馆舍里,过了五天,越国果然派文种到吴国来。文种在吴王面前磕头说:“东海的卑贱臣子勾践,承蒙大王不杀之恩,才能够继续供奉祖先,就算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您的恩情。现在听说大王您主持正义,讨伐强国,救助弱国,所以派我文种献上先王收藏的精良铠甲二十套,还有屈卢之矛、步光之剑,来向您的将士们表示祝贺。勾践想问一下出兵的日期,他打算在越国全境挑选三千名士兵,跟着您的部下一起出征。勾践愿意穿上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亲自迎着箭石冲锋,死也不怕。”

夫差非常高兴,就把子贡召来,问他:“勾践果然是个讲信义的人啊,他想率领三千名挑选出来的士兵,跟着我们去攻打齐国,先生您觉得可以吗?”子贡说:“不可以。用人家的众多士兵,还要让人家的国君也跟着出征,这也太过分了。不如接受他的军队,拒绝他的国君亲自出征。”夫差听从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告辞了吴国,又向北前往晋国,拜见晋定公,劝他说:“我听说‘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有眼前的忧患’。现在吴国攻打齐国的日子不远了。要是吴国打胜了,肯定会和晋国争夺霸主之位。您应该整顿军队,让士兵们休息好,等着应对。”晋侯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教导。”

等到子贡回到鲁国的时候,齐国的军队己经被吴国打败了。至于吴国是怎么打败齐国的,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