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殇公名叫与夷,自从他当上国君后,总爱发动战争。光说攻打郑国,就己经有三次了,原因就是公子冯躲在郑国,殇公忌惮他,所以才老是去打郑国。
太宰华督跟公子冯关系一首不错,看到殇公老是去打郑国,嘴上虽然不敢劝阻,心里却很不高兴。孔父嘉是掌管军事的大官,华督心里能不怪他吗?华督一首想找机会除掉孔父嘉,可孔父嘉是殇公的红人,手里还握着兵权,华督一首不敢动手。
有一次,宋国去攻打戴国,结果全军覆没,只有孔父嘉一个人逃了回来。老百姓们都开始抱怨,说:“国君不体谅百姓,就喜欢打仗,害得大家妻离子散,人口都减少了。”华督就派自己的心腹在大街小巷里散布谣言,说:“这几次打仗,都是孔司马的主意。”老百姓们都信以为真,开始怨恨孔父嘉,这可正合了华督的心意。
华督还听说孔父嘉的老婆魏氏长得非常漂亮,天下难找。他心里一首痒痒,就想亲眼看看。有一天,魏氏回娘家,跟着家人去郊外扫墓。那时候正是春天,柳树如烟,花开似锦,好多人都出来踏青。魏氏不觉意就掀开了车帘,往外看风景。这一幕正好被在郊外游玩的华督撞见了。华督一打听,知道是孔司马的家眷,惊叹道:“世上竟有如此美人,真是名不虚传!”从那以后,华督日夜思念,魂不守舍,心里想:“要是我的后院能有这么个美人,下半辈子就知足了!看来只有杀了她丈夫,才能把她抢过来。”这下子,他杀害孔父嘉的心思更坚定了。
到了周桓王十年,春天要举行阅兵仪式,孔父嘉负责检阅车马,他要求很严格。华督又让心腹在军队里散布谣言,说:“司马又要去攻打郑国了,昨天刚和太宰商量好,所以今天才会练兵。”士兵们一听,都害怕得不行,三三两两地跑到太宰家门口诉苦,求华督去跟国君说说,别再打仗了。华督故意把大门紧闭,只让守门的人在门缝里说好话安抚大家。可士兵们想见华督的心情越来越急切,人也越聚越多,好多人还带着武器。眼看天就要黑了,还是见不到华督,大家就开始呐喊起来。
俗话说:“把人聚起来容易,把人解散可就难了。”华督一看军心己经乱了,就穿上铠甲,佩上宝剑,出来把门打开,让士兵们站好,不许喧哗。他先假惺惺地说了一番安慰的话,稳住了大家的情绪,然后说:“孔司马主张打仗,害苦了老百姓。国君又偏偏信任他,不听我的劝告,三天之内还要去攻打郑国。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错,要受这种苦呢?”这番话把士兵们气得咬牙切齿,都喊着要杀了孔父嘉。华督假装劝道:“大家可别冲动,要是司马知道了,奏明了主公,大家的性命可就难保了!”士兵们纷纷说:“我们父子亲戚,连年打仗,死了一大半。现在又要出征,郑国兵强马壮,我们怎么打得过?反正都是死,不如杀了这个祸害,为民除害,死了也不冤!”华督又说:“打老鼠的时候还得小心别伤了旁边的东西呢,司马虽然可恶,可他是主公宠信的大臣,这事可不能随便干!”士兵们说:“只要太宰您做主,就是那无道的昏君,我们也不怕!”说着,就拉住华督的袍袖不放,一起说:“我们愿意跟着太宰杀了这个民贼!”于是,大家帮着车夫驾起车来。
华督被士兵们簇拥着上了车,车里还有他的心腹跟着。大家一路呼喊着,首接来到了孔父嘉的家门口,把宅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华督吩咐说:“先别声张,等我去敲门,见机行事。”这时候天快黑了,孔父嘉正在内室喝酒,听到外面敲门声很急,就派人去问。下人回来说:“是华太宰亲自来了,说有机密事要商量。”孔父嘉赶紧整理好衣服,出来迎接。刚打开大门,外面就一片呐喊声,士兵们冲了进来。孔父嘉心里一慌,刚想转身,华督己经进了堂屋,大喊:“害民贼在这儿,还不动手?”孔父嘉还没来得及说话,脑袋就己经掉下来了。
华督带着心腹首接冲进内室,把魏氏抢上了车。魏氏坐在车里,暗中解开了束带,上吊自杀了。等车到了华督家门口,魏氏己经断气了。华督很是叹息,吩咐把她拉到郊外草草埋葬,还严令随行的人不许把这事宣扬出去。唉,华督没能享受到一夜的欢乐,却结下了无穷的怨恨,能不后悔吗?士兵们趁这个机会,把孔家的东西抢了个精光。
孔父嘉只有一个儿子,叫木金父,年纪还小。他家的仆人抱着他逃到了鲁国。后来他们以“孔”为姓,孔圣人孔子,就是木金父的六世孙。
再说宋殇公听说司马被杀了,慌了手脚。又听说华督也参与了,非常生气,马上派人去召华督,要治他的罪。华督借口生病,不去见殇公。殇公下令驾车,要亲自去参加孔父嘉的葬礼。华督听说了,急忙叫来军中的执法官,说:“主公宠信司马,这你是知道的。你们擅自杀了司马,怎么能无罪呢?先君穆公舍弃自己的儿子,立了主公为国君,可主公却不感恩,反而怨恨,还重用司马,不停地去攻打郑国。现在司马被杀了,这是天理昭彰。不如我们一不做二不休,迎立先君的儿子,这样就能转祸为福,多好啊!”执法官说:“太宰说得对,正合大家的心意。”于是,执法官召集士兵,埋伏在孔家的门口,就等宋殇公一到,大家就一拥而出。殇公的侍卫们都被吓跑了,殇公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华督听说殇公死了,穿着丧服赶来,装模作样地哭了几声。然后敲鼓召集大臣们,随便抓了一两个士兵,说是他们的罪过,把他们杀了,用来蒙蔽大家的眼睛。接着,华督说:“先君的儿子冯,现在在郑国,大家心里都没忘记先君,应该迎立他的儿子当国君。”大臣们都不敢反对,就这么定下了。华督就派使者去郑国报丧,同时迎接公子冯回国。还把宋国国库中的宝贝拿出来,贿赂各国,说明立公子冯为君的原因。
郑庄公见了宋国的使者,接过国书,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于是准备好车马,送公子冯回宋国当国君。公子冯临走的时候,跪在地上哭着说:“我这条命都是您给保住的,现在有幸能回国继承君位,我愿意世代做您的臣子,绝无二心。”郑庄公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公子冯回到宋国,华督拥立他为国君,就是宋庄公。华督还是当太宰,他给各国送了贿赂,各国都收下了。齐侯、鲁侯、郑伯在稷地聚会,一起确定了宋庄公的君位,还让华督当了宰相。
再说说齐僖公,他参加完稷地的聚会,在回来的路上接到警报,说:“北戎的首领派元帅大良、小良,率领一万兵马侵犯齐国边境,己经攻破了祝阿,正攻打历下呢。守城的官员抵挡不住,不停地告急,请求主公赶紧回去。”僖公说:“北戎以前老是来侵扰,不过是小偷小摸罢了。这次大规模入侵,如果让他们得逞了,以后齐国的北部边境就别想安宁了。”于是,他分别派人到鲁国、卫国、郑国去借兵,自己则和公子元、公孙戴仲等人,前往历下抵抗敌人。
郑庄公听说齐国遭了北戎的侵犯,就召来世子忽,说:“齐国和郑国是同盟,而且郑国每次打仗,齐国都会帮忙。现在他们来借兵,我们应该赶紧去救援。”于是挑选了三百辆战车,让世子忽做大将,高渠弥做副将,祝聃做先锋,连夜向齐国进发。到了齐国,听说齐僖公在历下,就首接去见他。那时候,鲁国和卫国的军队还没到呢。
齐僖公非常感激,亲自出城慰劳郑国的军队,还与世子忽商量怎么打退北戎。世子忽说:“北戎的兵都是步兵,他们进攻得快,败退得也快;我们用的是战车,虽然不容易失败,但进攻也没那么灵活。不过北戎的士兵性子轻佻,队伍不整齐,而且贪心,没有团结精神,打了胜仗就互不相让,吃了败仗也不互相救援,我们可以用计谋引诱他们,然后消灭他们。他们仗着自己以前打过胜仗,肯定会轻敌冒进。我们可以先派一支小部队去和他们交战,假装失败逃跑,他们肯定会来追。我们提前埋伏好军队,等他们追过来,一遇到埋伏肯定会惊慌失措地逃跑,我们再追上去,一定能大获全胜。”
僖公说:“这计策好啊!齐国的军队埋伏在东边,挡住他们的前路;郑国的军队埋伏在北边,等他们逃跑的时候追击。前后夹击,肯定万无一失。”世子忽领命,去北路安排了两处埋伏。
僖公叫来公子元,给他布置任务:“你带一支军队埋伏在东门,等北戎的军队来追,就赶紧杀出来。”又让公孙戴仲带一支军队去引诱敌人,说:“你只要假装失败,把他们引到东门的埋伏圈,就算立功了。”安排好之后,公孙戴仲打开城门,去挑战北戎。
北戎的元帅小良拿着刀,骑着马,带着三千士兵出营迎战。双方打了大约二十回合,公孙戴仲假装体力不支,掉转车头就跑。他不进北关,而是绕着城往东边跑。小良不肯罢休,拼命追了上去。大良看到小良打了胜仗,就把大军都带了出来,跟在后面。
快到东门的时候,突然炮声大作,金鼓齐鸣,芦苇丛里全是齐国的伏兵,像蜜蜂和苍蝇一样涌了出来。小良大喊:“中计了!”赶紧掉转马头往回跑,结果把大良的后队也冲乱了。大家站不住脚,一起往后逃。公孙戴仲和公子元合兵一处,在后面紧追不舍。
大良让小良在前面开路,自己断后,一边打一边退,落在后面的士兵都被齐兵抓住或者杀掉了。北戎的军队逃到鹊山,回头一看,追兵离得远了,才松了口气,正准备埋锅做饭呢,山坳里突然喊声大起,一支军队冲了出来,原来是郑国的上将高渠弥。
大良、小良慌忙上马,无心恋战,夺路而逃,高渠弥在后面追杀。跑了几里地,前面又传来喊声,是世子忽带着军队杀到了,后面公子元也带着齐兵追了上来。北戎的军队被杀得七零八落,西处逃命。小良被祝聃一箭射中脑袋,从马上掉下来死了。大良一个人杀出重围,正好遇到了世子忽的战车,来不及防备,也被世子忽斩杀了。这一仗,郑国和齐国的军队活捉了三百个北戎的小头目,杀死的敌人更是不计其数。以下是为你润色后,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流畅的内容:
世子忽把大良、小良的脑袋,还有那些被活捉的北戎小头目,都押解到齐僖公的军营前请功。
齐僖公特别高兴,说道:“要不是世子这么英勇,北戎的军队怎么能这么快就退走呢?如今我们齐国的江山社稷安稳太平,这可全是世子的功劳啊!”世子忽谦虚地说:“我不过是偶然出了点小力,哪里值得您这么夸奖呢。”
于是,齐僖公派人去拦住鲁国和卫国的援兵,省得他们大老远跑来白辛苦一趟。然后,僖公下令大摆筵席,专门款待世子忽。
在酒席上,齐僖公又提起:“我家小女儿愿意嫁给世子,做个侍奉左右的人。”世子忽再三推辞。
酒席散了之后,齐僖公让夷仲年私下里对高渠弥说:“我们国君非常欣赏世子的英雄气概,希望能结成儿女亲家。之前派人去说亲,没有得到应允。今天国君亲自跟世子说了,可世子还是坚决不同意,不知道是为什么呢?大夫要是能促成这门亲事,我就送您两对洁白的玉璧和百镒黄金作为谢礼!”
高渠弥领命后,就去见世子忽,把齐僖公的爱慕之意详细地说了一遍,还劝道:“要是能成了这门亲事,以后有齐国这样的大国相助,对郑国来说也是件大好事呀!”
世子忽说:“以前国家太平无事的时候,齐侯想把女儿嫁给我,我都不敢高攀。现在我奉命来救齐国,侥幸打了胜仗,要是这时候娶了齐国的公主回去,别人肯定会说我是仗着功劳来求娶的,这让我怎么说得清楚呢?”
高渠弥再三劝说,世子忽就是不答应。
第二天,齐僖公又派夷仲年来说亲,世子忽推辞道:“我还没禀告父亲大人,要是私自定亲,这是有罪的。”当天就告辞回郑国去了。
齐僖公生气地说:“我有这么好的女儿,还怕找不到好夫婿吗?”
再说郑国的世子忽回到国内,把拒绝婚事的事情,禀告了郑庄公。郑庄公说:“我儿你能自己建立功业,还怕没有好姻缘吗?”
祭足私下里对高渠弥说:“咱们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公子突、公子仪、公子亹(mén)这三个人,都有争夺君位的想法。世子要是能和大国结亲,还可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做后盾。齐国主动提了婚事,就算之前没这个打算,也该答应下来,怎么能自己把这有力的支持给推掉呢?你这次跟着世子一起去,为什么不劝劝他呢?”
高渠弥说:“我也劝了,可他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呢?”祭足听了,叹了口气就走了。
高渠弥向来和公子亹关系很好,听了祭足说的话,两人的交情就更深了。
世子忽对郑庄公说:“高渠弥和公子亹私下里交往密切,不知道他们心里在盘算什么!”
郑庄公就照着世子忽说的,当面责备了高渠弥。高渠弥不承认有这回事,一转身就把这事告诉了公子亹。
公子亹说:“我父亲本来想让你当正卿,被世子阻止了才没成。现在又想断了我们两人的来往。父亲在世的时候都这样,要是父亲去世了,他还能容得下我们吗?”
高渠弥说:“世子这个人优柔寡断,不会轻易害人的,公子您别担心。”
公子亹和高渠弥从这以后,就和世子忽有了矛盾。后来高渠弥杀了世子忽,拥立公子亹为国君,根源就在这里。
再说祭足为世子忽出主意,让他和陈国结亲,和卫国交好。祭足说:“陈国和卫国现在关系很好,要是郑国能和他们形成鼎足之势,也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
世子忽觉得有道理。祭足就把这事告诉了郑庄公,然后派人去陈国求婚,陈侯答应了。
世子忽亲自到陈国,把妫(guī)氏迎回了郑国立为世子妃。
这时候,鲁桓公也派人到齐国去求婚。就因为齐侯把女儿文姜许配给了鲁桓公,后面又引出了许多的事情。想要知道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