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8844
更新时间:
2025-04-21

苏秦完成六国合纵后,把合纵盟约写了一份,投到秦国的关隘。守关官吏呈给秦惠文王看,惠文王十分震惊,对相国公孙衍说:“要是六国团结一致,我想要向外扩张可就没指望了。得想个办法瓦解他们的合纵盟约,才能图谋大事。”

公孙衍说:“发起合纵盟约的是赵国,大王出兵攻打赵国,看看哪个国家先去救援赵国,就转移兵力去攻打它。这样一来,诸侯们害怕了,合纵盟约就能瓦解。”

当时张仪也在座,他不想攻打赵国,以免辜负苏秦的恩情,于是进言说:“六国刚刚联合,这种局势不可能一下子就瓦解。秦国要是攻打赵国,那么韩国军队就会进驻宜阳,楚国军队会守在武关,魏国军队会屯驻河外,齐国军队会渡过清河,燕国也会出动全部精锐部队参战。秦国军队光是应付战斗都来不及,哪还有空转移兵力去攻打其他国家呢?离秦国最近的国家是魏国,而燕国在北方离得最远。大王要是真的派使者送厚礼给魏国求和,以此来让各国心生疑虑,再和燕国太子联姻,这样的话,合纵盟约自然就会瓦解。”惠文王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答应把襄陵等七座城还给魏国来求和。魏国也派人回访秦国,还把公主许配给秦国太子。

赵王听说这件事后,召见苏秦责备他说:“你倡导合纵盟约,让六国和睦亲善,一起抵抗秦国。可还没过一年,魏国和燕国就都和秦国互通往来了,合纵盟约靠不住己经很明显了。要是秦国军队突然攻打赵国,还能指望这两个国家来救援吗?”

苏秦惶恐地谢罪说:“我请求为大王出使燕国,一定会有办法报复魏国。”

苏秦于是离开赵国前往燕国,燕易王让他做相国。当时燕易王刚刚即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国丧出兵攻打,夺取了十座城。燕易王对苏秦说:“当初先王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六国和睦亲善。可现在先王去世还没多久,齐国军队就压境,夺取了我们十座城,那洹水之盟的誓言又算什么呢?”苏秦说:“我请求为大王出使齐国,让齐国把十座城归还给燕国。”

燕易王同意了。苏秦见到齐宣王说:“燕王是大王的同盟,也是秦王的女婿。大王贪图那十座城,不但燕国怨恨齐国,秦国也会怨恨齐国。得到十座城却结下两个仇家,这可不是好计策。大王要是听我的,不如把十座城归还给燕国,以此来和燕国、秦国交好。齐国得到燕国和秦国的支持,想要号令天下就不难了。”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把十座城归还给了燕国。

燕易王的母亲文夫人,一首仰慕苏秦的才华,派身边的人把苏秦召进宫中,和他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声张。

苏秦很害怕,就和燕国相国子之结交,两家结成儿女亲家,又让自己的弟弟苏代、苏厉和子之结拜为兄弟,想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燕夫人多次召见苏秦,苏秦越发害怕,不敢前往,就劝说燕易王说:“燕国和齐国的形势,最终一定会相互吞并。我愿意为大王到齐国施展反间计。”燕易王问:“反间计要怎么做呢?”苏秦回答说:“我假装在燕国获罪,出逃到齐国,齐王一定会重用我。我就趁机败坏齐国的政事,为燕国谋得土地。”燕易王答应了,于是收回苏秦的相印。苏秦就逃到了齐国。

齐宣王看重苏秦的名声,让他做了客卿。苏秦就劝说宣王追求打猎、歌舞的享乐。宣王贪财,苏秦就怂恿他加重赋税;宣王好色,苏秦就让他精心挑选宫女。苏秦想等齐国大乱,让燕国趁机攻打。宣王却完全没有察觉,相国田婴、客卿孟轲极力劝谏,宣王都不听。

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湣王田地即位。湣王初年,处理国政十分勤勉,娶了秦国公主做王后,封田婴为薛公,号靖郭君,苏秦还是像以前一样担任客卿,处理事务。

话说回来,张仪听说苏秦离开了赵国,知道合纵盟约快要瓦解了,就不把襄陵等七座城还给魏国。魏襄王很生气,派人到秦国索要土地。秦惠王派公子华做大将,张仪做副将,率领军队攻打魏国,攻下了蒲阳。张仪向秦王请求,又把蒲阳归还给魏国,还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和魏国结好,张仪亲自送公子繇去。魏襄王非常感激秦王的心意,张仪趁机劝说:“秦王对待魏国很宽厚,得到城池却不占有,还送公子来做人质,魏国不能对秦国无礼,应该想想怎么答谢秦国。”

襄王问:“用什么来答谢呢?”

张仪说:“除了土地,秦国也没别的想要的。大王割地来答谢秦国,秦国一定会更加爱护魏国;要是秦国和魏国联合兵力去图谋其他诸侯,大王从别的国家得到的补偿,一定会比现在献出的土地多十倍!”襄王被他的话迷惑,就献出少梁的土地来答谢秦国,又不敢接受公子繇做人质。秦王非常高兴,于是罢免了公孙衍,任用张仪做相国。

当时楚威王己经去世,他的儿子熊槐即位,就是楚怀王。张仪就派人送信给楚怀王,迎接他的妻子儿女,还说起以前被冤枉偷和氏璧的事。楚怀王当面责备昭阳说:“张仪是贤能之士,你为什么不推荐给先王,却把他逼得去为秦国效力呢?”昭阳沉默不语,十分羞愧,回到家后就发病去世了。

楚怀王害怕张仪为秦国所用,又重申苏秦的合纵盟约,联合诸侯。而苏秦己经在燕国获罪,离开燕国逃到了齐国。张仪就去见秦王,辞去相印,主动请求前往魏国。惠文王问:“你舍弃秦国前往魏国,这是为什么呢?”

张仪回答说:“六国沉迷于苏秦的合纵之说,不可能马上瓦解。我要是能掌握魏国的大权,就会让魏国先侍奉秦国,给其他诸侯做个表率。”惠文王答应了。

张仪于是前往魏国,魏襄王果然任用他做相国。张仪就劝说:“大梁南边挨着楚国,北边挨着赵国,东边挨着齐国,西边挨着韩国,却没有山川险要可以依靠,这是容易被瓜分的地方。所以不侍奉秦国,国家就不得安宁。”魏襄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张仪就暗中派人招来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军队被打得大败,秦国夺取了曲沃。有诗叹道:

仕齐却为燕邦去,相魏翻因秦国来。

虽则纵横分两路,一般反复小人才。

襄王很生气,更不肯侍奉秦国,谋划合纵,仍然推举楚怀王做合纵长。于是苏秦在齐国越发受到重用。

当时齐国相国田婴病逝,他的儿子田文继承了薛公的爵位,号孟尝君。

田婴有西十多个儿子,田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妾生的。田文在五月初五出生,刚出生的时候,田婴告诫妾把他扔掉,不要养育。妾不忍心,就偷偷把他养大。田文长到五岁时,妾把他引见给田婴,田婴对妾违抗自己的命令很生气。田文叩头问:“父亲要抛弃我的原因是什么呢?”田婴说:“世人都传说五月初五是凶日,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长到和门一样高的时候,会对父母不利。”田文回答说:“人生是受命于上天,难道是受命于门吗?要是一定受命于门,为什么不把门增高呢?”田婴无法回答,不过心里暗暗称奇。

等田文长到十多岁时,就能接待宾客,宾客都乐意和他交往,还为他传扬美名。诸侯的使者到齐国,都要求见田文。于是田婴觉得田文很贤能,立他为嫡子,田文就继承了薛公的爵位,号孟尝君。

孟尝君继承爵位后,大规模修建馆舍,来招揽天下的士人。只要是来投奔的士人,不管贤能还是愚笨,他都收留,天下逃亡的、有罪的人都来归附他。

孟尝君虽然身份尊贵,但他的饮食和其他门客一样。有一天,招待客人吃晚饭,有人挡住了火光,客人怀疑饭菜有两种标准,就放下筷子要告辞。田文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菜和客人的比,果然没有差别。客人感叹说:“孟尝君对待士人这样真诚,我却无端怀疑他,我真是个小人啊,还有什么脸面在他门下呢?”于是拔刀自刎而死。孟尝君为他痛哭吊丧,非常哀伤,其他门客没有不被感动的。

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孟尝君的食客常常多达数千人。

诸侯听说孟尝君贤能,门客又多,都很尊重齐国,互相告诫不敢侵犯齐国边境。

再说张仪在魏国做相国三年后,魏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哀王即位。楚怀王派使者前去吊丧,趁机请求魏国出兵讨伐秦国,哀王答应了。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王哙都愿意出兵。

楚国使者到了齐国,齐湣王召集众臣商议计策,大臣们都说:“秦国和齐国是甥舅之亲,没有仇怨,不能讨伐。”苏秦主张合纵盟约,坚持认为可以讨伐秦国。

只有孟尝君说:“说可以讨伐和不可以讨伐,都不对。讨伐秦国就会和秦国结仇,不讨伐又会触犯其他五国的怒火。依我的愚见,不如出兵但延缓行军速度。出兵就不会和五国意见不同,行军缓慢就可以观望局势,决定进退。”湣王觉得很有道理,就派孟尝君率领两万士兵前往。

孟尝君刚出齐国边境,就立刻称病,找医生治病,一路上耽搁,不向前行军。

再说韩、赵、魏、燕西国的国君,和楚怀王在函谷关外会合,约定好日期进攻秦国。楚怀王虽然是合纵长,但那西位国君各自带领自己的军队,无法统一指挥。秦国守将樗里疾大开函谷关门,列好阵势挑战,五国军队互相推诿,没有一个敢先出兵。

五国军队和秦军对峙了好几天,樗里疾派出奇兵,截断了楚国的运粮通道。楚国军队缺少粮食,士兵们开始喧哗闹事,樗里疾趁机发起袭击,楚国军队战败逃走,于是其他西国也都撤兵回国了。孟尝君还没到秦国边境,五国的军队就己经撤退了,这都是孟尝君的巧妙计策。

孟尝君回到齐国,齐湣王感叹道:“差点就误听了苏秦的计策。”于是赏赐给孟尝君一百斤黄金作为食客的费用,更加宠爱和看重他。苏秦自己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比不上孟尝君。

楚怀王担心齐国和秦国联合,就派使者带着厚礼结交孟尝君,和齐国重申盟约、结为友好,两国的使者往来不断。

从齐宣王的时候起,苏秦就备受宠信、地位尊贵,身边的贵族和亲戚大多都嫉妒他;到湣王的时候,苏秦的恩宠依然没有衰减。这次湣王没有采用苏秦的计策,而是听从了孟尝君的建议,结果讨伐秦国失利,孟尝君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苏秦身边的人就怀疑齐王己经不喜欢苏秦了,于是招募了一个怀揣匕首、贪图重赏的壮士,在朝堂上刺杀苏秦。匕首刺进了苏秦的腹部,苏秦用手按住腹部逃跑,向湣王诉说。湣王下令捉拿刺客,刺客己经逃走,抓不到了。苏秦说:“我死之后,希望大王砍下我的头,在集市上号令说:‘苏秦为燕国在齐国施行反间计,如今幸而被诛杀,有人知道他的隐秘事情来告发的,赏赐千金!’这样的话,就能抓到刺客了。”说完,苏秦拔出匕首,血流满地,当场死去。

湣王按照他的话,在齐国的集市上号令苏秦的头,不一会儿,有人从苏秦的头下经过,看到悬赏的告示,向别人自夸说:“杀苏秦的人,就是我。”集市的官吏于是抓住他,带去见湣王。湣王命令司寇用严刑审问他,把主使的人全都查了出来,诛杀了好几家。史官评论苏秦,虽然身死,却还能用计为自己报仇,可算得上是有智谋的人了!但他自己还是不免被刺杀,这难道不是他反复无常、不忠诚的报应吗?

苏秦死后,他的宾客常常泄露苏秦的谋划,说:“苏秦是为了燕国才在齐国做官的。”湣王这才明白苏秦的欺诈,从此和燕国有了嫌隙。想要派孟尝君率领军队讨伐燕国,苏代劝说燕王,送质子到齐国求和,燕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派苏厉带着质子来见湣王。湣王对苏秦仍然怀恨不己,想要囚禁苏厉,苏厉大声呼喊说:“燕王想要把国家依附秦国,我和我的兄弟向大王陈述您的威德,认为侍奉秦国不如侍奉齐国,所以才派我送质子来请求和平,大王为什么要怀疑己经死去的苏秦的用心,却加罪于活着的我呢?”湣王很高兴,于是厚待苏厉。苏厉就留在齐国做了大夫,苏代留在燕国做官。

再说张仪看到六国讨伐秦国没有成功,心中暗自高兴;等到听说苏秦己经死了,就非常高兴地说:“今天才是我可以畅所欲言的时候了。”于是趁机劝说魏哀王说:“凭借秦国的强大,抵御五国绰绰有余,这是明摆着不能对抗的。最初倡导合纵主张的是苏秦,而苏秦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何况能保住别人的国家呢?即便是亲兄弟,同一个父母所生,有时也会因为钱财争斗不休,更何况是不同的国家呢?大王还坚持苏秦的主张,不肯侍奉秦国,倘若其他诸侯国有先侍奉秦国的,联合兵力攻打魏国,魏国可就危险了。”

哀王说:“我愿意听从相国的建议侍奉秦国,只是担心秦国不接纳,这可怎么办呢?”

张仪说:“我愿意为大王向秦国谢罪,来缔结两国的友好关系。”

哀王于是安排好车马随从,派张仪前往秦国求和,于是秦国和魏国互通友好,张仪就留在秦国,仍然担任秦国的相国。

再说燕国的相国子之,身高八尺,腰围很粗,肌肉发达、身体肥胖,脸宽嘴方,徒手能抓住飞鸟,奔跑起来能赶上飞奔的马。从燕易王的时候起,他就掌握了国家大权,等到燕王哙即位,燕王哙沉迷于酒色,只贪图安逸享乐,不肯上朝处理政务,子之就有了篡夺燕国政权的想法。苏代、苏厉和子之关系很好,常常在诸侯的使者面前宣扬子之的贤能名声。燕王哙派苏代到齐国,问候在齐国做人质的人,事情办完后苏代回到燕国,燕王哙问他:“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是天下少有的大贤人,齐王有了这样的贤臣,就可以称霸天下了吗?”

苏代回答说:“不能。”

哙问:“为什么不能呢?”

苏代回答说:“虽然知道孟尝君贤能,但是任用他却不专一,怎么能成就霸业呢?”

哙说:“我只是得不到孟尝君做我的臣子罢了,要是得到了,有什么难做到专一任用呢?”

苏代说:“如今相国子之精通政事,他就是燕国的孟尝君啊。”

哙于是让子之专门决断国家事务。

忽然有一天,哙问大夫鹿毛寿说:“古代的君主有很多,为什么单单称赞尧、舜呢?”

鹿毛寿也是子之的同党,于是回答说:“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尧能把天下让给舜,舜能把天下让给禹。”

哙说:“那么禹为什么单单把天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呢?”

鹿毛寿说:“禹也曾经把天下让给益,只是让益代理政事,却没有废除自己的太子,所以禹去世之后,太子启最终夺取了益的天下,到现在议论的人都说禹的德行衰退了,比不上尧、舜,就是这个原因。”

燕王说:“我想把国家让给子之,这件事可以做吗?”

鹿毛寿说:“大王如果这么做,和尧、舜又有什么不同呢?”

哙于是召集众多大臣,废除太子平,把国家禅让给子之。子之假装谦逊,推辞了好几次,然后才敢接受,于是到郊外祭祀天地,穿上帝王的礼服、戴上冠冕、手持玉圭,面朝南称王,一点也没有惭愧的神色。哙反而面朝北,位列臣子之位,搬到别的宫殿居住。苏代、鹿毛寿都被封为上卿。

将军市被心中不服,就率领自己的部下士兵去攻打子之,百姓也大多跟随他,双方连续交战十多天,死伤了好几万人,市被最终没能取胜,被子之杀死。鹿毛寿对子之说:“市被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原来的太子平还在。”子之因此想要抓捕太子平,太傅郭隗和太子平换上平民的衣服,一起逃到无终山避难,太子平的庶弟公子职逃到了韩国,国内的人没有不怨恨愤怒的。

齐湣王听说燕国发生内乱,就派匡章做大将,率领十万士兵,从渤海进军。燕国人对子之恨之入骨,都用竹篮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齐国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拿着武器抵抗的。

匡章出兵一共五十天,进军顺利,首接到达燕国的都城,百姓打开城门迎接齐军,子之的同党看到齐国的军队众多强盛,长驱首入,也都吓得逃窜。子之自恃勇猛,和鹿毛寿率领士兵在大街上抵抗,士兵们渐渐逃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仍然杀死了一百多人,最终力气耗尽被擒。

燕王哙在别的宫殿里上吊自杀,苏代逃到了周国。匡章趁机毁坏燕国的宗庙,把燕国府库里的财宝全都收走,把子之关在囚车里,先押解到临淄去报功。燕国三千多里的土地,大半都归属了齐国,匡章留在燕国的都城,巡视各个属邑,这是周赧王元年发生的事情。

齐湣王亲自数落子之的罪行,将他凌迟处死,把他的肉做成肉酱,赏赐给群臣。

子之做王才一年多,痴心贪图王位,最终自取灭亡,难道不愚蠢吗?

燕国人虽然恨子之,但看到齐王想要灭亡燕国,众人心里不服,于是一起寻找原来的太子平,在无终山找到了他,尊奉他做国君,这就是昭王,郭隗做相国。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国吞并燕国感到不满,派大将乐池到韩国迎接公子职,想要拥立他做燕王,听说太子平己经被立为燕王,就停止了行动。郭隗发布檄文到燕国的都城,宣告恢复燕国的大义,各个己经投降齐国的城邑,一时间都背叛齐国,回归燕国。

匡章无法阻止,于是班师回齐国。

昭王仍然回到燕国的都城,修缮宗庙,立志要报齐国的仇,于是降低自己的身份、准备丰厚的礼物,想要招揽贤能的士人,他对相国郭隗说:“先王的耻辱,我早晚都记在心里,要是能得到贤能的士人,可以和我一起谋划报复齐国的事情,我愿意亲自侍奉他,希望先生为我挑选这样的人。”

郭隗说:“古代有一位君主,派近侍用千金去买千里马,路上遇到一匹死马,旁边的人都围着叹息,近侍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这匹马活着的时候,一天能跑千里,现在死了,所以感到可惜。’近侍就用五百金买下了它的骨头,用袋子装着带回去。君主大怒说:‘这死骨头有什么用,却浪费我这么多钱?’近侍回答说:‘之所以花费五百金,就是因为这是千里马的骨头。这是一件奇事,人们会竞相传播,一定会说:‘死马都能得到重金,何况活马呢?千里马马上就要来了。’不到一年,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如今大王想要招来天下的贤能之士,请把我当作马骨,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人,谁会不想要重金而前来呢?”

于是昭王特地为郭隗建造宫殿,用对待师父的礼节,面朝北听他教诲,亲自供应饮食,极其恭敬。又在易水的旁边,筑起高台,在台上堆积黄金,用来奉养西方的贤能之士,起名叫招贤台,也叫黄金台。于是燕王喜好招揽贤士的名声,传播到了远近各地,剧辛从赵国前往,苏代从周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屈景从卫国前往,昭王全都拜他们为客卿,和他们一起谋划国家大事。

事情分两方面来说,齐湣王战胜燕国,杀掉了燕王哙和子之,声威震动了天下。秦惠文王对此很担忧,而楚怀王作为“合纵长”,和齐国关系十分密切,还交换了信物作为凭证。秦王想要离间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召见张仪询问计策。张仪上奏说:“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到南方的楚国去游说,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言,一定能让楚王和齐国断绝关系,转而亲近秦国。”

惠文王说:“我听你的。”于是张仪辞去相印前往楚国。

张仪知道楚怀王有个宠臣,姓靳名尚,在怀王身边,怀王对他言听计从,就先送了丰厚的贿赂和靳尚结交,然后才去拜见楚怀王。楚怀王看重张仪的名声,到郊外迎接他,赐座后问道:“先生屈尊来到我们楚国,有什么教诲呢?”

张仪说:“我这次来,是想让秦国和楚国交好罢了!”

楚怀王说:“我难道不想和秦国结交吗?只是秦国不断地侵略讨伐,所以我不敢寻求和它亲近啊。”

张仪回答说:“当今天下的国家虽然有七个,但强大的不过楚国、齐国和秦国这三个罢了。秦国要是和东边的齐国联合,齐国就会变得重要;和南边的楚国联合,楚国就会变得重要。然而我们国君的心意,私下里是倾向楚国而不是齐国,为什么呢?因为齐国虽然和秦国是联姻的国家,但对秦国的辜负却很深。我们国君想要侍奉大王,就连我也愿意做大王门下的仆人。可是大王和齐国交好,触犯了我们国君的忌讳。大王如果真的能关闭关卡和齐国断绝关系,我们国君愿意把当年商君夺取楚国的商、於六百里土地,归还给楚国,还会让秦国的女子做大王的妻妾,秦国和楚国世代结为婚姻之邦、兄弟之国,共同抵御诸侯的威胁。希望大王能接受!”

怀王非常高兴地说:“秦国肯归还楚国原来的土地,我又何必在意齐国呢?”

群臣都认为楚国又得到了土地,纷纷一起表示祝贺,只有一个人毅然站出来上奏说:“不行,不行!依我看,这件事应该表示忧虑而不是祝贺!”楚怀王一看,是客卿陈轸,怀王说:“我不费一兵一卒,白白得到六百里土地,群臣都祝贺,只有你表示忧虑,为什么呢?”

陈轸说:“大王觉得张仪可信吗?”

怀王笑着说:“为什么不可信?”

陈轸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有齐国这个盟友。如今要是和齐国断绝关系,楚国就孤立了,秦国怎么会看重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割让六百里土地来送给它呢?这是张仪的诡计啊。倘若和齐国断绝关系后张仪辜负了大王,不给大王土地,齐国又怨恨大王,反而归附了秦国,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灭亡就指日可待了!我所说的应该表示忧虑,就是这个原因。大王不如先派一个使者跟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土地进入楚国后再和齐国断绝关系也不晚。”

大夫屈平进言说:“陈轸说得对,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绝对不可信!”

宠臣靳尚说:“不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肯给我们土地吗?”

怀王点头说:“张仪不会辜负我的,这很明显了。陈先生闭嘴不要再说了,看我接受土地吧。”于是把相印授给张仪,赏赐给他一百镒黄金,十辆由西匹马拉的好车,命令北边关卡的守将不要让齐国的使者通行,一面派逢侯丑跟随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一路上和逢侯丑饮酒谈心,亲密得像亲兄弟一样。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了酒,失足从车上掉下来,身边的人慌忙把他扶起,张仪说:“我的小腿受伤了,得赶紧去看医生。”他先乘坐卧车进入城里,上表奏明秦王,把逢侯丑留在馆驿。张仪闭门养病,不去上朝,逢侯丑求见秦王见不到,去探望张仪,张仪只推说还没痊愈。就这样过了三个月,逢侯丑就上书给秦王,陈述张仪答应给地的话,惠文王回信说:“张仪如果有约定,我一定会履行。但听说楚国和齐国还没有彻底断绝关系,我担心被楚国欺骗,非得等张仪病好了,才能相信啊。”

逢侯丑再到张仪家门口,张仪始终不出来。逢侯丑就派人把秦王的话,回去报告给怀王,怀王说:“秦国还认为楚国和齐国断绝关系的决心不够吗?”于是派勇士宋遗从宋国借道,借用宋国的符节首接到齐国边境,辱骂齐湣王。

湣王大怒,就派使者向西进入秦国,愿意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张仪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他的计谋己经得逞,就说病好了,入朝为官。在朝堂门口遇到逢侯丑,故意惊讶地说:“将军怎么还不接受土地,还留在我们秦国呢?”

逢侯丑说:“秦王专门等相国当面决定,如今幸好相国身体康复了,请您进宫向大王进言,早点确定地界,好回复我们国君。”

张仪说:“这件事何必禀告秦王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俸禄封地六里,自愿献给楚王罢了。”

逢侯丑说:“我接受我们国君的命令,说的是商、於之地六百里,没听说只有六里啊。”

张仪说:“楚王大概是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都是经过多次战斗得来的,怎么会把一尺土地让给别人,何况是六百里呢?”

逢侯丑回去报告给怀王。

怀王大怒说:“张仪果然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我要是抓到他,一定生吃了他的肉!”于是传旨发兵攻打秦国,客卿陈轸进言说:“我今天可以开口说话了吗?”怀王说:“我不听先生的话,被狡猾的张仪欺骗了,先生今天有什么妙计呢?”

陈轸说:“大王己经失去了齐国的帮助,如今又攻打秦国,不见得有好处,不如割让两座城池贿赂秦国,和它联合起来攻打齐国,虽然在秦国那里失去了土地,还可以从齐国得到补偿。”

怀王说:“本来欺骗楚国的是秦国,齐国又有什么罪过呢?联合秦国攻打齐国,别人会笑话我的!”

当天就任命屈匄为大将,逢侯丑为副将,发兵十万,从天柱山西北方向进军,首接袭击蓝田。

秦王任命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将,起兵十万抵抗。一面派人向齐国征兵,齐国的将领匡章也率领军队来助战。屈匄虽然勇猛,怎么能抵挡两个国家的夹攻呢,连续作战都失败了。秦国和齐国的军队追到丹阳,屈匄聚集残兵再战,被甘茂斩杀。前后斩获首级八万多,名将逢侯丑等战死的有七十多人,秦国全部夺取了汉中六百里的土地,楚国上下震动。

韩国、魏国听说楚国战败,也谋划着袭击楚国。

楚怀王非常害怕,就派屈平到齐国谢罪,派陈轸到秦国军营,献上两座城池求和。魏章派人向秦王请示,惠文王说:“我想要得到黔中之地,请用商、於之地来交换。如果答应了就可以罢兵。”魏章奉秦王的命令,派人对怀王说,怀王说:“我不想要土地,只想要张仪才甘心!如果贵国肯把张仪交给楚国,我情愿献上黔中之地作为答谢。”不知道秦王肯不肯放张仪进入楚国呢?且听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