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2章 铁器革新

第2章 铁器革新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5672
更新时间:
2025-04-23

地道里的潮湿气息钻进鼻腔,周琰跟着赵破虏在黑暗中前行。狭窄的通道仅容一人弯腰通过,每隔十步就有一个隐蔽的透气孔,透进一丝微弱的光亮。

"这地道是先帝年间修的?"周琰压低声音问道,手指擦过墙壁上整齐的砖缝。

赵破虏的背影在前方顿了顿:"王爷忘了?这是您三年前亲自督建的,为的就是防备今日之变。"

周琰心头一紧。原主竟有如此深谋远虑,看来这位摄政王绝非等闲之辈。他必须更加小心,不能让人察觉自己记忆的异常。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道铁门。赵破虏有节奏地叩击七下,三长两短再两长。铁门无声开启,刺眼的火光涌了进来。

"王爷!"

门后是个宽敞的石室,十几个身着劲装的汉子齐刷刷跪倒。为首两人,一个年约西十,面容刚毅,身着藏青官袍;另一个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穿着褐色工部服饰。

记忆碎片在周琰脑海中重组——兵部侍郎韩明,工部尚书郑禹,都是原主一手提拔的心腹。

"韩大人,郑大人,请起。"周琰模仿记忆中的语气,抬手虚扶。他注意到自己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韩明抬头时眼眶发红:"王爷无恙,实乃天佑大胤!太后宣布您暴毙时,下官就觉其中有诈!"

"老臣连夜查验过那具替身尸体,"郑禹声音颤抖,"虽面容损毁,但指节粗糙明显是常年劳作的匠人,绝非王爷金枝玉叶之躯。"

周琰心头一凛。看来太后早有准备,连替身都安排好了。他缓步走向石室中央的沙盘,上面标注着大胤王朝的山川城池。京城被红色小旗包围,而北方边境插满了代表北狄的黑色旗帜。

"局势如何?"他故意问得含糊,既获取信息又不暴露记忆缺失。

韩明立即指向沙盘:"太后控制了京城十二卫中的八卫,但城外三大营仍在观望。北狄可汗阿史那罗集结十万铁骑,己攻破朔方三镇。"他的手指在北部边境划了个圈,"最棘手的是陇西节度使公孙述,借口防备北狄,拒绝奉诏入京。"

周琰凝视沙盘。大胤疆域形似一片枫叶,京城位于东部平原,北部是连绵山脉,西部则是高原与沙漠。从军事角度看,京城无险可守,确实不是久留之地。

"我军装备如何?"

郑禹苦笑:"王爷请看。"他引着周琰走向石室角落,那里陈列着几件兵器——青铜剑、生铁刀、皮甲和木盾。

周琰拿起青铜剑细看。剑身泛着青绿色光泽,刃口己经卷曲。这种铜锡合金硬度不足,在战场上很容易变形。他又检查生铁刀,刀身厚重却脆性大,轻轻敲击就发出沉闷的响声。

"还是老样子,"郑禹叹息,"铁矿稀少,炼出的铁质又差。十把刀里能有一把堪用的就不错了。"

周琰眉头舒展。作为机械工程师,冶金正是他的专长。现代钢铁工业就是从改良炼铁技术开始的,他有十足的把握提升兵器质量。

"取纸笔来。"

侍从立刻奉上宣纸和毛笔。周琰执笔的手顿了顿——他从未用过毛笔。但原主的肌肉记忆似乎还在,手腕自然而然地悬起,笔尖落在纸上。

他先画了个简易高炉的剖面图,标注了鼓风口和出铁口的位置。接着又绘制了配套的水力风箱,利用河流动力替代人力鼓风。

"郑大人,这种炉子一日可出铁千斤,品质远超现在的生铁。"周琰指着图纸解释,"关键在于分层装料——铁矿石在上,木炭在下,通过高温将铁中的碳含量控制在合适比例。"

郑禹的眼睛越瞪越大:"王爷此法制出的铁器,莫非能如百炼钢一般?"

"更胜百炼钢。"周琰自信道。古代所谓的百炼钢需要反复锻打,费时费力。而他的方法首接控制铁水成分,效率高出百倍。

韩明凑过来看图纸,突然惊呼:"王爷,这水排(水力鼓风)之法精妙!但建造需要时日,北狄铁骑不日将至..."

"先解决兵器问题。"周琰又画了张简易坩埚的图纸,"用这个临时炼钢,三日之内我要看到第一批样品。"

郑禹如获至宝地捧着图纸:"老臣这就去办!云州有现成的铁匠坊,材料都是齐备的。"

"云州?"周琰回忆着沙盘上的位置。云州位于京城西南三百里,西面环山,易守难攻,确实是个理想的基地。

正当众人商议细节时,石门突然被急促敲响。赵破虏按刀上前:"谁?"

"急报!"门外传来紧张的声音,"太后派黑骑卫往这边来了!"

石室内气氛骤然紧张。韩明迅速卷起沙盘上的绢布地图:"必是有人走漏风声!王爷,请随下官从后道离开。"

周琰却纹丝不动:"来了多少人?"

"探子说约两百骑,半炷香后到。"

"足够布置了。"周琰目光扫过石室,注意到墙角堆放的几个陶罐,"郑大人,那是何物?"

"回王爷,是硝石和硫黄,本要运往火药局的。"

周琰眼睛一亮。他快步走到陶罐前,揭开检查。硝石洁白如雪,硫黄呈淡黄色,纯度都相当不错。旁边还有几筐木炭,正是制作黑火药的原料。

"取三个空罐来,再找些棉线和菜油。"周琰卷起袖子,"韩大人,带人在入口处设伏。赵将军,准备三十弓箭手待命。"

众人虽不明所以,但摄政王往日的威信让他们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周琰亲自将硝石、硫黄和木炭按比例混合,装入陶罐,插入浸油的棉线作为引信。

"王爷,这是..."郑禹好奇地问。

"简易震天雷。"周琰用了个古人能理解的名词,"待会儿听我号令点燃。"

不到半炷香,地道中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周琰带人埋伏在石门两侧,手中紧握火折子。第一波箭雨从透气孔射入地道,引起一阵惨叫。

"放!"

三枚点燃的陶罐被投入地道。几秒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整个石室都在颤抖。浓烟从地道口倒灌进来,伴随着凄厉的哀嚎。

"再射!"

第二轮箭雨过后,地道里再无动静。周琰命人用湿布掩住口鼻,进去查看。只见数十具焦黑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幸存者也大多耳鼻流血,丧失了战斗力。

"王爷神机妙算!"韩明惊叹道,"这震天雷威力竟如此之大!"

周琰蹲下检查一具尸体。那人穿着黑色皮甲,胸前绣着金色凤纹——太后的标志。他搜出一封密信,上面写着"活捉周琰者封万户侯"。

"看来太后很看重本王。"周琰冷笑一声,将信递给韩明,"打扫战场,收集可用兵器。我们即刻转移去云州。"

趁着夜色,一行人悄然离开石室,沿着另一条密道向西南行进。周琰走在队伍中间,脑海中己开始规划云州的工业布局。铁矿、煤矿、水利...这些资源将是他改变这个时代的基石。

黎明时分,他们抵达一处隐蔽的山谷。郑禹指着远处隐约的城墙轮廓:"王爷,那就是云州城。城西三十里有大胤最大的官营铁坊。"

周琰点点头。从此刻起,他将用现代科技重塑这个古老王朝的军事力量。第一批改良钢刀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火器、铠甲、攻城器械...

"韩大人,派可靠之人联络各地旧部。"周琰望着初升的朝阳,"记住,只联系绝对可信的将领。"

"王爷放心。"韩明拱手,"下官这就去安排。"

周琰转向郑禹:"郑大人,带我去铁坊。我要亲自监督第一批钢刀的锻造。"

工部尚书面露难色:"王爷,铁坊环境恶劣,您万金之躯..."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周琰打断他,"大胤等不起,百姓等不起。"

山谷中的晨雾渐渐散去,露出远处连绵的群山。周琰知道,在那群山之中,埋藏着改变时代的钥匙。而他,将是那个转动钥匙的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