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她在乱世之中,撑起了一片天。她的男人是梁太祖朱温。
宝子们,
今儿个我给您各位讲一段那五代十国时候的事儿,
这里头可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谁呀?
就是张惠,
后来成了梁太祖朱温的皇后呐,
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嘞!
您想啊,
这张惠打小儿就出落得跟朵刚要绽开的花儿似的,
那叫一个水灵,
模样俊得没法说呀。
可人家可不是那种只会描眉画眼、娇滴滴的闺阁小姐,
心里头可有主意着呢,
家里人都指望着她能嫁个好人家,
往后也好有个依靠不是。
就说这么一天呐,
张惠正在自个儿家院子里逗那只刚捉来的小雀儿玩儿呢,
嘴里还念叨着:“小雀儿呀小雀儿,
你可倒好,
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自由自在的,
我可倒好,
就只能在这院子里憋着,
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是个啥样儿哟。”
正念叨着呢,
嘿!
就听外面一阵吵吵嚷嚷的,
咋回事儿呀?
原来是来客人啦。
来的这位不是旁人,
正是朱温呐。
朱温那时候虽说还没成啥大气候,
可也是个有那么几分能耐,
而且野心勃勃的主儿呀。
他这一瞧见张惠,
哎呦喂,
那眼睛就跟粘在上头似的,
挪都挪不开喽,
心里头就琢磨着:“嘿!
这小妮儿长得可太俊啦,
要是能娶回家,
那不得美死我呀!”
朱温那也是个急性子,
当下就凑上前去,
咧着大嘴就笑道:“哟,
这是哪家的千金呐,
生得跟天仙儿似的,
可把我这眼都给晃花喽,
哈哈哈!”
张惠一听,
心里就寻思着:“这人咋这么没个正形儿呢?”
不过面上还是带着几分礼貌,
微微福了福身,
说道:“公子莫要取笑,
小女子张惠,
就是寻常人家的女儿罢了。”
朱温一听这名字,
更来劲儿了,
忙不迭地说道:“张惠,
好名字嘞!
我叫朱温,
今儿个能见到姑娘,
那可真是缘分呐。
我瞅着姑娘就觉着特别投缘,
不知姑娘可曾许了人家呀?”
张惠一听这话,
心里就明白了,
心说:“哼,
这朱温怕是对自个儿有意思呢。”
她心里虽说有点不太乐意,
觉得这人也太直白了些,
可还是不卑不亢地回道:“小女子婚事自有家中长辈做主,
此刻尚未有定呢。”
朱温一听,
心里琢磨着:“嘿,
这事儿有门儿啊!”
当下就拍着胸脯保证道:“姑娘放心,
我朱温虽说现在没多少家底儿,
可我有一身的力气呀,
还有那满腔的抱负嘞!
我指定得闯出一番名堂来,
到时候就风风光地来娶姑娘过门儿,
您就瞧好吧!”
张惠听了,
就轻轻一笑,
也没再多说啥。
就这么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朱温那可是说话算话,
在外头东奔西跑的,
跟着各路豪杰一块儿混呐,
慢慢地还真就拉起了一支队伍,
也有了点儿小名气啦。
他可没忘了张惠呢,
隔三岔五就派人给张惠家送些稀罕玩意儿,
还托人带话,
说自个儿一直惦记着她。
张惠呢,
对朱温的这些举动也都看在眼里呐。
她心里其实也在琢磨着:“这朱温虽说看着有点莽撞,
可倒也是个有冲劲儿的人,
说不定日后真能成点儿事儿呢。”
嘿!
有一回呀,
朱温在外面打了一场胜仗,
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跟中了头彩似的。
他带着一帮手下,
风风火火地就奔着张惠家来了。
一见到张惠,
朱温就满脸得意地说道:“张惠妹子,
你看我这次可威风啦,
把那帮家伙打得屁滚尿流的,
我就说嘛,
我朱温迟早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这下你信了吧?”
张惠瞅着他那副得意忘形的样子,
忍不住打趣道:“哟,
朱公子这是立了大功啦,
可别光顾着高兴,
小心乐极生悲哟!”
朱温一听,
挠了挠头,
嘿嘿笑道:“妹子说得是,
我这不是高兴嘛。
我就盼着能早日把你娶回家,
到时候你就是我的贤内助,
帮我出谋划策嘞。”
张惠白了他一眼,
说道:“哼,
就你现在这毛毛躁躁的样子,
还想让我给你出谋划策呢。
你呀,
先把自已那性子稳一稳再说吧。”
朱温听了,
忙不迭地点头,
说道:“妹子说得对,
我听你的,
一定改,
一定改。”
又过了些日子,
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
手底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觉着时机差不多了,
就正式上门提亲。
张惠家里人见朱温如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也就应了这门亲事。
张惠就这么风风光光地嫁给了朱温。
刚嫁过去的时候,
朱温的那些手下可都有点小瞧张惠呀,
心说:“这就是个娇弱的女子,
能有啥本事呢?”
有一回呀,
朱温带着一帮将领在商议军情呢,
好家伙,
争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呀,
谁也不服谁。
张惠在一旁听着,
心里就有了主意。
等他们争得差不多了,
张惠就走上前去,
笑着说道:“各位将军莫要吵啦,
听我来说几句可好?”
那些将领们都有点诧异呀,
瞅着张惠,
心里就想:“这女人能说出啥门道来?”
其中一个将领就撇着嘴说道:“夫人,
这是行军打仗的事儿,
您一个妇道人家,
怕是不懂吧?”
张惠也不恼,
还是笑眯眯地说道:“我虽没上过战场,
但我也听得多、
看得多呀。
各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
但依我看呐,
咱们此刻既要考虑眼前的战局,
也得想着往后的布局嘞。
就好比下棋,
不能只看这步,
得想着后面好几步呢。”
朱温一听,
眼睛一亮,
忙说道:“夫人说得对呀,
我咋就没想到呢。
各位将军,
都好好听听夫人的话。”
那些将领们听张惠的话,
又看朱温对她这般看重,
也就不敢小瞧她了,
都纷纷点头称是。
打这以后呀,
张惠在朱温的阵营里可就有了不小的威望啦。
她经常帮着朱温出谋划策,
处理一些军中的杂事,
把个后方管理得井井有条的。
有一回呀,
闹了大饥荒,
百姓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的,
朱温的军队也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
朱温急得在营帐里来回踱步,
嘴里念叨着:“这可咋整嘞,
没粮食,
兄弟们都没力气打仗啦。”
张惠在一旁看着,
心里也着急呀,
但她还是镇定地说道:“夫君莫急,
咱们先看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调些粮食来,
实在不行,
也可以组织士兵们去开垦些荒地,
种点儿粮食嘛。”
朱温一听,
一拍大腿,
说道:“夫人说得对呀,
我咋就没想到呢。
我这就派人去办。”
在张惠的建议下,
军队还真就解决了一部分粮食问题,
度过了那次难关。
可这朱温呐,
这人随着权力越来越大,
脾气也跟着见长。
有时候喝醉了酒,
就会对下属们发脾气,
甚至还会打骂呢。
张惠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有一回呀,
朱温又喝醉了,
正对着一个下属骂骂咧咧的,
那下属吓得跪在地上,
头都不敢抬。
张惠赶忙走过去,
一把夺过朱温手里的酒壶,
说道:“夫君,
你这是干啥嘞,
喝了点儿酒就不知道自已是谁啦?
人家下属跟着你出生入死的,
你咋能这样对人家呢?”
朱温被张惠这么一抢,
酒也醒了几分,
瞪着眼睛说道:“哼,
我是老大,
我想咋地就咋地,
他们就得听我的。”
张惠皱着眉头,
说道:“夫君,
你这话可就不对啦。
你能有今天,
靠的是兄弟们的支持,
要是你把他们都得罪光了,
谁还肯为你卖命呢?
你得学会尊重他们,
这样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呀。”
朱温听了张惠的话,
心里虽然有些不服气,
但也知道她说得有道理,
哼了一声,
就转身走了。
不过呢,
朱温这人还是挺听张惠的话的,
过后也会收敛一些自已的脾气。
后来呀,
朱温建立了后梁,
自已当了皇帝,
张惠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啦。
当了皇后的张惠,
可没忘了自已的本分呐。
她依旧关心着百姓的生活,
经常劝朱温要施行仁政,
不要对百姓太过苛刻。
有一天呐,
朱温在朝堂上和大臣们商议税收的事儿,
有的大臣建议增加赋税,
好充实国库。
朱温听了,
觉得有些道理,
就打算采纳这个建议。
张惠在后宫听说了这事儿,
赶忙来到朝堂,
对朱温说道:“夫君,
这增加赋税的事儿可不能轻易就定下来呀。
如今百姓们的日子就不好过,
要是再增加赋税,
他们可怎么活嘞?
你得为百姓们着想呀。”
朱温皱着眉头说道:“夫人,
国库空虚,
不增加赋税,
拿什么来维持朝廷的开支呢?”
张惠耐心地解释道:“夫君,
你可以想想别的办法呀,
比如鼓励百姓们发展生产,
开垦更多的荒地,
这样粮食多了,
商业也能繁荣起来,
税收自然也就多了,
何必非要从百姓们身上刮呢?”
朱温听了张惠的话,
沉思了一会儿,
觉得她说得确实有道理,
就打消了增加赋税的念头。
张惠在后宫里,
对待宫女太监们也是极好的。
她从不摆皇后的架子,
总是和颜悦色的。
有一回呀,
一个小宫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珍贵的花瓶,
吓得跪在地上,
哭着求饶。
张惠走过去,
扶起小宫女,
笑着说:“没事儿,
不就是个花瓶嘛,
人没事儿就好啦。
下次小心点儿就行嘞。”
那小宫女感激涕零,
一个劲儿地说:“皇后娘娘真是大好人,
谢谢您。”
张惠就是这样一个人呐,
在那个乱世之中,
她用自已的智慧和善良,
在朱温的身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
她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虽然光芒或许不是那么耀眼,
但却实实在在地照亮了一些地方,
温暖了一些人的心。
只可惜呀,
张惠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随着年纪的增长,
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朱温看着她日益憔悴的样子,
心里也很难老。
有一天呐,
张惠躺在床上,
气息微弱,
朱温守在床边,
握着她的手,
眼里含着,
说道:“夫人,
你可一定要好起来呀,
我不能没有你。”
张惠微微睁开眼睛,
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说道:“夫君,
我怕是不行了。
你以后可要好好的,
要多为百姓着想,
别再任性啦。”
朱温使劲儿地点头,
说道:“夫人,
你放心,
我一定听你的。”
最终呀,
张惠还是没能熬过那场病,
与世长辞了。
朱温悲痛欲绝,
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张惠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她的故事却在人们中间流传了下来。
人们都记得那个聪明、
善良、
能在乱世中撑起一片天的张惠皇后。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
她的存在无疑是一抹别样的亮色,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
哎,
这就是张惠的一生呐,
各位看官,
您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未完待续)